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55例COPD稳定期患者(肠内营养组78例,对照组77例)测量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COPD对照组的营养状态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低于COPD肠内营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有明显影响,临床上应及早给与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19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8)与观察组(n=128),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蛋白[(65.3±7.2) g/L vs(59.9±6.8) g/L],血清白蛋白[(39.1±5.2) g/Lvs(35.0±4.8) g/L],上臂肌围[(21.8±2.1) cm vs(19.3±1.7) cm)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10.3±1.3)mm vs(9.5±1.4)mm],IgG[(13.9±2.1) g/L vs(10.8±1.4) g/L],IgM[(2.1±0.6) g/L vs(1.4±0.8) g/L],IgA[(3.4±0.5)g/L vs(2.2±0.5)g/L],两两比较均P< 0.05.结论 ICU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体液的免疫性功能,临床上应当重视护理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3.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对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血清白蛋白(SA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幅度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便秘、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升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科患者手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脑外科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应用肠内营养的脑外科术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d、第1周及第2周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术后第2周患者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变化,分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臂肌围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外科手术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孔筠  韩璐  王晶  孙言惠  黄瑾 《中国医药》2013,8(9):1312-1314
目的 通过对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24例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比较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等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后白蛋白[(34.3 ±2.8) g/L]、前白蛋白[(182 ±66)mg/L]与营养支持前[(31.8±4.8) g/L、(147±55)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养支持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尿素氮、肌酐、尿酸、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家庭营养支持方案,配合有效的营养指导,对维持家庭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况和改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 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邢台市第三医院 ICU 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将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入 ICU 后2d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则于患者入 ICU 后≤2d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周时的营养状态指标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其中营养状态指标为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1、2周观察组的营养状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 ICU 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控制感染,且不增加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在脑梗死重症患者中使用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4例患者行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体态指标(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比常规组高(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均比常规组大(P <0.05)。结论 在脑梗死重症患者中使用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体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G与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18日~2017年9月1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NGT肠内喂养;观察组20例,采用PEG肠内喂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0d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比术前有了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0d,观察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9.77±0.72)mm、血清白蛋白(37.28±1.82)g/L、血清总蛋白(65.42±1.89)g/L、血红蛋白(127.53±10.13)g/L;对照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为(9.32±0.54)mm、血清白蛋白(33.13±1.45)g/L、血清总蛋白(61.32±1.75)g/L、血红蛋白(113.26±8.16)g/L(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PEG肠内喂养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NGT肠内喂养,可将前者作为首选肠内喂养方式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通过鼻饲行肠内营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自制匀浆膳食配合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鼻饲5 d内出现腹泻例数依次为3例、27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鼻饲4周内出现腹胀例数依次为4例、11例,用餐支出费用依次为(2 382.68±277.69)元、(5 393.45±244.66)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均值依次为(141.6±14.79)g/L、(135.33±9.47)g/L,体质指数均值依次为(25.50±2.98)kg/m2、(23.92±1.52)kg/m2,上臂围均值依次为(33.60±1.10)cm、(33.00±0.56)cm,三头肌皮褶厚度均值依次为(26.60±0.08)mm、(26.29±0.09)mm,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匀浆膳食配合能全力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利于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鼻灌洗液、痰液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和(或)炎症递质与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44例,给予常规治疗20例,辛伐他汀40mg/d治疗24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患者血清中IL-8、IL-6、CRP、VEGF浓度,并观察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及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10周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IL-8[(6.0±2.3)ng/L]较治疗前[(6.9±1.9)ng/L1轻度降低,VEGF[(687.9±30.2)ng/Lvs(650.8±32.2)ng/L]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CRP、IL-6水平显著减低[治疗前分别为(4.2±3.6)mg/L、(4.7±1.7)ng/L;治疗后分别为(2.2±2.0)mg/L、(4-3±1.8)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和SGRQ各项分值中症状评分明显减低[(3.9±1.0)VS(3.2±0.9);(28.7±11.4)vs(27.9±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改善不明显(P均〉0.05)。常规治疗组所有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均无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COPD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并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王嵘  和晓华  杨眉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63-3565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9例COP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3例。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50μg/500μg,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18μg,2次/d,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SGRQ评分、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1%与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L)、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2.27±0.45)与(1.92±0.36),(64.27±16.11)与(53.64±15.55),(54.85±14.81)与(45.33±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3.16、3.1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上升,PaCO2下降,SGRQ评分明显降低[(47.61±3.64)与(49.34±4.23),(67.33±5.56)与(63.66±5.21),(45.34±3.72)与(50.6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32、6.54,均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呼吸情况,降低SGRQ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牙周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中重度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87例,完全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干预组进行牙周干预治疗.记录2组患者基线及干预1年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SGRQ总分、活动度和社会影响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总分:(38±8)分比(46±7)分,活动度:(43±7)分比(56±10)分,社会影响:(30±8)分比(38±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总分、活动度和社会影响评分分别为(47±10)、(56±9)、(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干预治疗可改善中重度COPD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牙周干预治疗对COPD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 )的疗效。方法31例COPD脱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 rhGH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祛痰解痉药及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予以rhGH皮下注射9 u/d,连续7~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每日平均血糖值及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60.3±12.8)g/L比(55.6±10.7)g/L、(38.5±5.4)g/L比(34.6±3.6)g/L、(2.3±0.2)g/L比(2.0±0.1)g/L、(1.15±0.17)×109/L比(1.02±0.18)×109/L,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8.4±3.7)mg/L比(12.5±2.4)mg/L(P<0.05),血糖值轻度升高(6.9±1.1)mmol/L比(6.5±0.8)mmol/L (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3.2±3.2)d比(16.8±3.7)d、入住ICU时间缩短(17.2±2.5)d比(21.8±2.7)d。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rhGH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测定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脑梗死患者83例(狭窄梗死组)、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查体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纤维蛋白原含量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后脑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狭窄梗死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对照组[(309±65)g/L比(280±18)g/L、(262±2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性脑梗死患者(I型,7例)纤维蛋白原水平[(421±22)g/L]明显高于皮层下梗死(Ⅱ型,16例)、白质疏松型梗死(Ⅲ型,21例)及分水岭梗死(Ⅳ型,39例)[分别为(318±63)、(303±66)、(293±54)g/L](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8例)[(357±45)g/L比(257±41)g/L](P〈0.05)。神经功能缺失重度组患者(9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轻度(42例)、中度(32例)[(412士27)g/L比(255±27)、(358±27)吕/L],独立生活能力预后好组患者(56例)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预后差组(27例)[(282±55)g/L比(373±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重度颈动脉狭窄及其所致脑梗死密切相关,支持特定的梗死类型,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机械胸外按压与徒手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内发生心跳停止,且发病前无严重基础疾病的青中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胸外按压方式分成徒手胸外按压的人工心肺复苏组(21例)及机械胸外按压的机械心肺复苏组(23例),记录2组患者心肺复苏后5~15 min自主循环恢复的病例数据,并记录复苏后0、24、48、72 h生化指标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酐、血尿素氮、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比值及24 h、48 h 、7 d、14 d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①心肺复苏后,机械心肺复苏组24、48、72 h CK-MB、cTnI均低于人工心肺复苏组[CK-MB:(80.3±4.5)U/L比(98.7±8.6)U/L,(40.5±2.8)U/L比(59.4±3.0)U/L,(30.5±2.9)U/L比(38.9±3.4)U/L;cTnI:(5.0±0.5)μg/L比(6.9±0.3)μg/L,(3.8±0.7)μg/L比(4.9±0.5)μg/L,(1.9±0.5)μg/L比(2.6±0.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肌酐、血尿素氮、AST/ALT在复苏后24、48 h均低于人工心肺复苏组[肌酐:(179±10)μmol/L比(201±4)μmol/L,(68±7)μmol/L比(78±5)μmol/L;血尿素氮:(19.3±1.5)mmol/L比(24.9±0.9)mmol/L,(10.9±1.2)mmol/L比(14.4±2.3)mmol/L;AST/ALT:(1.3±0.2)比(1.8±0.4),(1.0±0.2)比(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肺复苏后,机械心肺复苏组GCS评分、CSS评分在24、48、72 h及7、14 d均优于人工心肺复苏组[GCS评分:(8±2)分比(6±1)分,(9±4)分比(7±3)分,(11±3)分比(9±2)分,(11±2)分比(9±3)分;CSS评分:(25±4)分比(32±3)分,(25±2)分比(31±5)分,(23±4)分比(29±3)分,(22±3)分比(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严重基础疾病的青中年患者,机械胸外按压比徒手胸外按压能更好地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斯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老年哮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μg);实验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白三烯拮抗剂孟鲁斯特钠(每晚1次,每次10 mg)联合舒利迭雾化吸人(每日2次,每次250μ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和肺部功能均有明显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70.97%),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肺部功能改善更佳[一秒量( FEV1.0):(2.24±0.41)L vs.(1.92±0.27)L,一秒率(FEV1.0%):( 0.45±0.11)vs.(0.37±0.09),用力吸气峰流速(PEF):(4.55±0.12) L/s vs.(4.03±0.27) I/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三烯拮抗剂孟鲁斯特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老年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建法  贾帅 《中国医药》2012,7(9):1089-10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次发生脑梗死的86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3例)和常规对照组(43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分别于人院后第1天、治疗30d时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hs-CRP、IL-6、IL-10及ET-1水平;发病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30 d时,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IL-6、ET-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7.4±2.6) mg/L比(12.1±5.3)mg/L,(9.4±1.8) μg/L比(20.3±6.8) μg/L,(68±16) μg/L比(89±20) μg/L,常规治疗组:(9.4±3.6) mg/L比(13.4±4.8)mg/L,(15.4±4.6)μg/L比(22.7±6.7) μg/L,(84±19) μg/L比(92±21) μg/L],IL-10明显高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9.4±3.1)μg/L比(3.1±0.5)μg/L;常规治疗组:(4.6±1.8) μg/L比(2.7±0.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30d时,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IL-6、ET-1明显降低于而IL-1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发病后3个月,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0±1.7)分比(4.2±2.3)分,(2.5±1.9)分比(4.3±2.2)分],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增高[分别为(95±6)分比(50±10)分,(95±8)分比(5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确不依赖调脂的脑保护作用,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可以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昊宇  刘学军  钱力 《中国医药》2013,(11):1558-156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住院治疗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观察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AECOPD患者127例,按治疗情况分为住院治疗组50例,非住院治疗组77例。先对2组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寻找AECOPD住院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治疗组与非住院治疗组单因素分析的比较中,前1年至少1次急诊住院[70.0%(35/50)比22.1%(17/77)]、化痰治疗[54.0%(27/50)比28.6%(22/77)]、家庭氧疗[42.9%(21/50)比10.4%(8/77)]、前1年急诊入院次数[(2.0±0.3)次比(0.6±0.1)次]、Pa02[(63±11)mmHg(1mmHg=0.133kPa)比(71±11)mmHg]、PaC02[(47±9)mmHg比(43±8)mmHg]、Sa02[(91±5)%比(94±3)%]、血红蛋白含量[(141±14)g/L比(149±14)g/L]、白细胞计数[(9.3±2.5)×10’/L比(8.1±2.2)×10^9/L]、BODE(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指数[(4.9±2.3)比(3.0±2.1)]、6min步行试验距离[(315±118)m比(431±117)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1年急诊住院次数[比值比(OR):2.485,95%置信区间(CI):2.092-4.019)],BODE指数(OR:3.303,95%CI:3.054-5.610),SaO,(OR:0.658,95%CI:0.561-0.967),均为AECOPD患者需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血氧饱和度、较高的BODE指数和前1年多次的急诊入院可能是AECOPD患者需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中药联合肠内营养剂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 60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剂,试验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剂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中药(四君子汤),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5、10 d记录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和主要安全性指标.结果 总蛋白:试验组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4)g/L比(56±5)g/L,(61±6)g/L,均P<0.05].白蛋白:试验组治疗5和10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8±2.6)g/L,(35.2±3.0)g/L比(30.0 ±2.8)g/L,均P<0.05];且治疗10 d时与对照组[(31.9±4.2)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试验组治疗10d时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58) g/L比(204±51 )g/L,(213±48) g/L,均P<0.05].血红蛋白:在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均有升高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通过单纯的肠内营养可能不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而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之上,添加四君子汤通过益气健脾可能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