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9,(3):459-461
目的通过了解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小儿肺炎中的感染情况分析,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的血清标本和鼻咽拭子标本,通过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含胞病毒,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26例小儿肺炎感染疾病中支原体感染占424例,合胞病毒占600例,合并感染73例。其中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年龄高峰在1~3岁,11、12月份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较高;感染呼吸道含胞病毒年龄高峰在1~6月龄,12—2月份呼吸道含胞病毒检出阳性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共占25. 52%,感染分布均存在年龄差异和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
杨柳 《中国卫生产业》2014,(27):118-119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儿予以常规阿奇霉素静滴治疗,研究组31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9.12±2.15)d,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5.58±2.13)、(3.85±1.12)、(5.13±1.49)d比对照组(14.56±3.16)、(7.66±2.14)、(4.54±1.32)、(6.83±1.55)d短,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2.26%(10/31)明显低于对照组83.87%(26/3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加快患儿恢复速度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1至2005年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探讨RSV支气管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学变化。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0205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其中30例(年龄1.5~24.0个月)RSV支气管肺炎(支肺)患儿外周血进行CD3、CD4、CD8、CD19、CD16及CD56指标测定。设同龄健康对照15例(年龄1.5~24.0个月)。结果2001至2005年苏州地区RSV年阳性率分别为:24.94%、25.83%、24.05%、25.39%、27.30%,5年中流行高峰在11月至翌年3月;1~12个月婴幼儿RSV阳性率超过12个月以上年龄组(x^2=97.320,P〈0.01),12个月以内各组RSV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804,P〈0.05,3—6个月组阳性率最高);男性患儿RSV阳性率高于女性(x^2=9.693,P〈0.01);RSV支肺患儿CD3^+、CD4^+、CD8^+、NK(CD16+56)^+细胞百分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3.199,P〈0.01;t=2.215,P〈0.05;t=2.619,P〈0.05;t=5.240,P〈0.01),CD19^+细胞百分率则高于正常对照组(t=2.875,P〈0.01)。结论苏州地区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越小RSV感染率越高,RSV支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低年龄婴幼儿RSV感染的有效预防尤为重要;男性患儿RSV感染率高于女性,其原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入院后患儿均给予吸氧、抗病毒、吸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儿童清肺口服液,12个月10 ml/次,12~36个月20 ml/次,3次/d。两组均治疗14 d评价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0.45%,治疗组97.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2.3±1.0)、(4.3±1.0)、(3.5±1.7)、(4.6±2.1)d]均短于对照组[(6.5±2.0)、(7.2±1.5)、(6.7±2.4)、(7.0±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迅速改善患儿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是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 ,但新生儿RSV肺炎临床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 2 0 0 0~ 2 0 0 1年诊断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 15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为 2 0 0 0~ 2 0 0 1年我院新生儿病室及NICU诊断为RSV肺炎 15例 ,其中男 8例 ,女 7例 ,日龄15~ 2 8天 (2 0± 5 1天 ) ,全部为足月儿。住院天数 8~ 14天。其中 1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1例患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 )、心功能不全 ;另 2例合并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2 实验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当日无菌操…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因而受到重视。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我们对1999~2002年本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的4591例患儿进行了MP-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并对1872例阳性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近年呈增长趋势,冬春秋感染发病率高于夏季。[结论]治疗上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肺炎病例中肺炎支原体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现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月份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及多重RT-PCR法,对501份呼吸道样本同时检测9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结果:阳性检出率为40.32%,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不同年龄组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不同;部分病原体有一定的季节分布规律。结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为北京地区肺炎病例感染主要致病原,随年龄不同、流行季节不同而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黄暖潮 《现代医院》2007,7(5):31-33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支气管肺炎时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对2003~2006年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住院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急性期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肺炎组28例,健康正常对照组23例。结果RSV肺炎组CD4+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417)。RSV肺炎组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332)。结论RSV感染可诱导CD4+细胞表达增加,且CD4+/CD8+比值增大,RSV肺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夏煜  李晓狄  季正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78-428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感染所致婴幼儿喘息第一次发作时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因第一次轻中度喘息发作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中心住院治疗的患儿212例,入院后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吸入万托林雾化液;治疗组在吸入万托林雾化液的基础上吸入布地奈德悬液。采用直接免疫法检测新鲜痰液标本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和副流感病毒(PIV);用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鼻病毒(RV)基因。采用UniCAP荧光酶系统进行过敏原过筛试验。收集患儿的出生史及特异性疾病的家族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单纯感染RSV或RV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比较单纯RSV感染患儿与单纯RV感染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中RV感染患儿与对照组中RV感染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中RSV感染患儿与对照组中RSV感染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①治疗组单纯感染RSV或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71±1.79)天,对照组单纯感染RSV或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25±1.64)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SV感染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25±1.86)天,RV感染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64±1.54)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01±1.03)天,与对照组R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5±1.7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RS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46±2.13)天,与对照组RSV患儿平均住院时间〔(7.06±1.6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能缩短RV喘息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但对RSV喘息患儿的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对RSV和hMPV感染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 165例样本检出RSV阳性标本315例,检出率为27.04%,1岁以下患儿占64.1%;hMPV阳性76例,检出率为6.52%,1岁以下患儿占63.15%;RS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第一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为检出高峰,hMPV的检出高峰在3-4月;RSV感染病例气促的发生率高于hMPV感染病例(P〈0.05),发热、喘息、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两种病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hMPV感染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转氨酶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同以散在肺部实变或间质病变为主,鲜有累及大片肺叶及胸膜。14例患儿同时存在RSV及hMPV感染,混合感染率1.20%(14/1 165)。RSV及hMPV协同感染患儿发绀几率较单一RSV感染患儿高(P〈0.05),白细胞升高几率大于单一感染者(P〈0.05),而喘息、气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转氨酶、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与单一RSV或hMP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hMPV感染患儿的发热率高于单一RSV感染或两者协同感染患儿(P〈0.05)。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病例间病程、住院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及hMPV均是引起长沙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流行季节相近,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临床上难以鉴别。RSV感染较hMP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气促,而hMPV感染则相对更易出现发热症状。混合hMPV感染可能有加重RSV感染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辽宁省沈阳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评价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沈阳市某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372例≤6周岁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7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患儿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33%,抗病毒药物使用率为54.84%;患儿共使用抗菌药物32种、抗病毒药物9种,合计7类药物1 254例次,其中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608例次,占48.5%;使用抗病毒类药物258例次,占20.6%;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183例次,占14.6%;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139例次,占11.1%;使用氨基苷类抗菌药物35例次,占2.8%;使用磺胺类抗菌药物30例次,占2.4%;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例次,占0.1%。结论 沈阳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患儿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使用不足。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没有成熟的方法。近年,研究含高滴度呼吸道合胞病毒中和抗体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在这方面的作用取得一些成果,并且已经进入临床应用。本文主要综述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武汉市14岁及以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样症状患儿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情况及病毒流行特征.方法 于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武汉市某医院门诊和急诊患者中,选择14岁以下的流感样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2854例.研究对象各采集1份咽拭子标本,共采集2854份.从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中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RT-PCR)对流感病毒和RSV进行核酸检测和亚型鉴定,分析两种病毒感染的时间和年龄特征.结果 2854例患儿检测流感病毒阳性758例,阳性率为26.6%.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547例(19.2%)、乙型流感病毒阳性211例(7.4%).流感病毒每年流行呈双峰特征,即夏季峰和冬春季峰.6~ 14岁组患儿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8.0%(275/573),明显高于3~5岁组[26.6% (213/801)]和3岁以下组[18.3% (270/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432,P<0.01).患儿中RSV检测阳性219例,阳性率为7.7%,其中,RSV-A阳性108例,RSV-B阳性112例,混合感染1例.RSV流行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秋、冬、春季,占全部发病病例的96.8%(212/219),每年流行情况波动较大.RSV-A、RSV-B交替流行,交替周期为2年,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及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以RSV-B感染为主,分别占76.6%(36/47)和96.9%(62/64);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及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以RSV-A感染为主,分别占92.5%(37/40)和100.0%(48/4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RSV-A和RSV-B阳性率不断下降(RSV-A:x2=36.223,P <0.01;RSV-B:x2=36.281,P<0.01),其中,RSV-A在<1、1、2、3、4、5 ~9、10~ 14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7.0% (26/373) 、5.9% (39/662) 、4.0% (18/445) 、3.2% (13/406)、1.3%(3/236)、1.4%(7/517)、0.9% (2/215);RSV-B在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24/373) 、6.0%(40/662)、4.5%(20/445)、4.4%(18/406)、1.3%(3/236)、1.0%(5/517) 、0.9%(2/215).0~3岁组RSV阳性197例,占RSV阳性患者总数的90.0%(197/219).2009年11月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RSV阳性率为3.0% (3/100),低于2008、2010、2011年同月份RS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2% (6/33)、10.8% (10/93) 、10.0% (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50,P<0.05);2011年1月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RSV阳性率为5.7%(3/53),低于2009、2010、2012年同月份RS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7%(5/23) 、28.6%(22/77)、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33,P<0.05);2011年9月,流感夏季峰缺失时,RSV检测阳性率为25.0%(10/40),高于2008、2009、2010年同月份RS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1.4% (4/35) 、1.7% (2/118)、0.0% (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521,P <0.01).结论 流感病毒和RSV是武汉地区流感样患儿重要的病原,两种病毒流行的季节性、年龄分布等特征各不相同,流感病毒对RSV的流行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冬春季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因,除了对肺损害外,对其它器官也有损害,现对2002~2003年住院确诊的142例RSV肺炎进行肝功能检测,发现有肝脏损害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5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 RRI组患儿MP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儿MP感染率为17.1%,RRI组患儿MP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χ2=8.71,P<0.01)。结论 MP感染是儿童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特点,并对防控工作予以总结和评价,为集体单位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两起疫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采用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测序。  结果  两起疫情均发生在幼儿园,A幼儿园发病21例,持续11 d,B幼儿园发病43例,持续33 d,流行曲线呈现增殖模式。病例集中在托班和小班,年龄2~4岁为主。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未发现重症病例。采集病例上呼吸道标本检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对4份标本进行测序,为B亚群。  结论  幼儿园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时要考虑呼吸道合胞病毒,注意与其他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的鉴别,控制措施要严格,避免疫情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潮气呼吸肺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8例婴幼儿RSV肺炎为病例组;另选同龄健康婴幼儿88名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婴幼儿FeNO水平、潮气呼吸流速-容量(Tidal breath flow-volume,TBFV)环形态及各项指标变化,分析FeNO水平及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与婴幼儿RSV肺炎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P<0.05)。病例组治疗前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_t/kg)、吸气时间(T_1)、达峰时间比(T_(PEF)/T_2)、达峰容积比(V_(PEF)/V_2)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RR)、呼气峰值流速(PEF)、呼气流速(TEF)50%及TEF75%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治疗后T_(PEF)/T_2、V_(PEF)/V_2、PEF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TBFV环变窄,降支斜率增大,出现凹陷;治疗后病例组TBFV环形状与对照组类似。FeNO及各项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与婴幼儿RSV肺炎相关(P<0.05)。结论婴幼儿RSV肺炎治疗后FeNO水平降低,潮气呼吸肺功能明显改善;FeNO水平及潮气呼吸肺功能与婴幼儿RSV肺炎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婴幼儿RSV肺炎炎症状态及肺功能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