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3月—2012年3月入院的14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内镜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对145例患者进行诊断,采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给予治疗。结果依据食管内镜检查结果,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有效率为93.79%;依据24h食管内pH监测结果,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有效率为95.86%。结论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法莫替丁联合依托必利治疗轻症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缓解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轻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2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法莫替丁(2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依托必利(50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 Q量表)评分、烧心症状评分、反流症状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GERD Q评分、烧心症状评分、反流症状评分分别是(3.72±1.23)分、(0.37±0.26)分、(0.25±0.24)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分别是(4.87±1.29)分、(0.51±0.38)分、(0.56±0.27)分,治疗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分别是94.64%和76.7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依托必利治疗能更好地缓解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并且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176例均为本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8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A组),43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B组),35例为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C组)。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35.71%,B组为41.86%,C组为45.71%。A组胃食管反流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术对于防止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改良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6例,根据机械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行全胃切除改良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典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死率均为2.1%(1/48).存活者均获随访,时间5~86 (48±3)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2.5%(6/48)和10.4%(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2007年12月以前)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4.2%(2/48),经胃镜下扩张治愈,改进技术后再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6.3%(3/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改良围巾式食管-空肠吻合术可减少进展期胃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筱翠 《药物与人》2014,(4):140-140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份到2013年10月份收治的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全程护理干预,治疗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了解到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8.32±6.50)分、(49.13±6.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03±5.98)分和(54.74±6.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江阴市人民医院61例行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术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A组), 服用PPI后症状部分缓解30例(B组), 服用PPI后症状未缓解加用双倍剂量规律治疗8周以上症状仍未缓解17例(C组)。比较三组手术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 61例患者手术时间(117.46 ± 28.50) min, 术中失血量23.00(8.00, 34.00) ml, 术后住院时间3.00(2.00, 5.00) d。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合并食管裂孔疝手术、放置补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和消化道穿孔等短期严重并发症。三组满意度评分、术后总体症状主观缓解、反流症状、PPI使用情况、吞咽困难、腹胀、腹泻或便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上腹痛、复发和再手术情况。结论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对于rGERD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食管中段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重建胃的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分别对20例术后6个月食管中段癌病人(研究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客观检查.结果 (1)术后6个月时胃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1).但研究组术后胃、吻合口、残余食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近期研究组在各时间段胃排空百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1).结论 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重建胃呈一共同腔,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胃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专项质量改进在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47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选择2018年1-6月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50例纳入观察组,进行胃食管反流病专项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质量改进工作可有助于提高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接受传统皮下前置术(对照组),40例接受带血运前置术(观察组)。根据手外科尺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的评分,中、重度患者的优良率及总优良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院时尺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3.6±0.4),(3.7±0.5)分;术后分别为(7.5±0.9),(7.4±0.6)分,均较入院时提高(P〈0.05),但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7.5%(35/40),略高于对照组85.0%(3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中度患者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90.0%(27/30)、96.4%(27/28)(P〉0.05),但重度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8/10和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运前置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皮下前置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综合治疗.高压氧组68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感染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16例,最终入选52例.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4.62% (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1±2.19)分比(6.29±2.20)分,(8.24±2.26)分比(7.31±2.23)分,(11.25±2.57)分比(9.6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3,6,9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06%(15/68)比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将8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诊断后行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诊断后行延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提高幅度更大,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活动度:175.25°±15.52°比122.95°±16.26°;髋关节屈曲度:85.65°±5.33°比70.78°±4.97°;Harris评分:(86.08±5.41)分比(73.92±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脱位0例,假体松动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5例,脱位2例,假体松动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34,P< 0.01).观察组术后1,3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0.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57,P<0.01).结论 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髋关节强直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14.
沈红 《工企医刊》2012,25(3):33-3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中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LM 100例,其中舒适护理联合垂体后叶素(观察组)50例,传统护理联合缩宫素组(对照组)50例,分析两组术前60分钟和术前5分钟血压、心率、焦虑值,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HB差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舒适度、满意度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镜下完成,无一例转开腹.两组术前60分钟血压、心率、焦虑值,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前5分钟血压降低[(115±7)/(79±6) mmHg比(127±14)/(83±8)mmHg,P<0.05]、心率减低[(73±6)次/分比(86±9)次/分,P<0.05]、焦虑值减低[(40.5±3.9)分比(49.2±4.4)分,P<0.05]、术中失血量减少[(75.2±40.8)ml比(97.9±48.8) ml,P<0.05]、手术时间缩短[(65.3±38.2) min比(82.7±26.1) min,P<0.05]、手术前后HB差值减少[(8.92±2.78) g/L比(13.8±6.54) g/L,P<0.05]、住院舒适度提高[(91.3±5.5)比(78.9±5.7)分,P<0.05]、满意度提高[(29.2±2.1)比(23.6±2.8)分,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配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垂体后叶素可降低术前血压、心率、焦虑值,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住院舒适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单侧手或前臂手术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0.5%罗哌卡因100 mg和0.75μg/kg右美托咪啶合剂,对照组患者使用0.5%罗哌卡因100 mg.记录入手术室时、臂丛神经阻滞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记录切皮时、手术1h及术后1,2,6,12,24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当VAS超过4分时给予吗啡治疗,并记录术后首次使用吗啡时间及术后48 h吗啡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入手术室时和臂丛神经阻滞后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皮时和手术结束心率、MAP明显低于入手术室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24和48 h VAS均低于对照组[(3.0±0.9)分比(4.9±0.5)分、(3.0±0.7)分比(5.6±1.2)分、(2.2±0.9)分比(4.8±1.8)分、(1.7±0.5)分比(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使用吗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450±37) min比(368±42)min],术后48 h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8.3±2.8)mg比(15.5±4.5)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复合应用0.75μg/kg右美托咪啶可显著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48 h吗啡用量,而且未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势。方法将124例成年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配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腹腔镜下复位+TAPP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切开复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7.52±7.78)min比(44.23±11.32)min、(4.53±O.89)d比(6.85±2.03)d、(9.30±2.65)h比(12.63±3.9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9324±599)元比(7203±50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微创、恢复快,是安全有效的,住院费用略高,复发率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妊娠、流产等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TC、LDL-C、FINS、FBG、FSH、LH、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INS、FBG、LH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1.0±0.2) mmol/L比(1.6±0.8)mmol/L、(15.2±6.3) mU/L比(18.9±6.2) mU/L、(4.5±1.1) mmol/L比(5.1±0.9)mmol/L、(6.3±3.0)U/L比(7.4±2.9)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61.2%(49/80)比42.5%(3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3,P<0.05);而流产率低于对照组[6.1%(3/49)比17.6%(6/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94,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达英-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新生儿早期脐血血气变化及其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评价产后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所生的10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6例,另选择同期52例非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所生的5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HCO3-、剩余碱,并于生后1min行Apgar评分.结果 重度组新生儿pH值、PaO2、HCO3-和剩余碱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对照组[7.16±0.18比7.25±0.09,7.22±0.11,7.29±0.08;(12.01±2.75) mmHg(1 mmHg=0.133 kPa)比(18.35±1.75),(14.21±2.01),(22.23±1.45) mmHg;(17.11±2.42) mmol/L比(19.82±3.85),(17.32±3.21),(22.56±3.38) mmol/L;(-9.15±0.32)mmol/L比(-7.95±0.60),(-7.21±0.08),(-6.76±0.03)mmol/L],而PaCO2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和对照组[(61.84±32.93) mmHg比(54.48±12.82),(58.38±15.32),(51.66±10.52)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呈正相关(P<0.05).在Apgar评分≤7分的65例新生儿中有37例出现酸中毒(pH值<7.20),发生率为56.92%(37/65);在Apgar评分≥8分的88例新生儿中有11例出现酸中毒,发生率为12.50%(1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动脉血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客观,能直接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新生儿缺氧、缺血程度,并有助于判断新生儿预后.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所生新生儿应常规行脐血血气分析,有宫内窘迫征象及出生低Apgar评分的新生儿应加强监护,尽早干预,以提高生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吻合器吻合术与Dixon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观察30例行Dixon手术患者(Dixon手术组)和37例行吻合器吻合术患者(吻合器吻合术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以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随访2个月后观察患者日排便次数以及控便能力。结果吻合器吻合术组手术时间小于Dixon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吻合术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均低于Dixon手术组(P〈0.05),二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吻合器吻合术组患者日排便次数小于Dixon手术组(P〈0.05),且控便能力正常比例高于Dixon手术组(P〈0.05)。结论吻合器技术在Dixon手术中的运用能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肛管自制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Dixon手术的指征得以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