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7),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BNP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浆脑钠肽(μg/L)水平:治疗前为(407.9±58.1)μg/L、治疗1个月(88.0±10.8)μg/L、6个月(112.0±11.6)μg/L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下降,对照组、治疗组与同组前一时间段相比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根据病历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CI。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分别为(679.54±4.34)、(679.60±4.35)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分别为(455.92±3.88)、(244.70±3.59)ng/L,两组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70±4.44)mm、(37.79±3.18)mm、(41.60±5.5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88±4.45)mm、(37.80±3.20)mm、(41.60±5.56)%,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1.30±4.22)mm、(30.60±3.19)mm、(45.09±5.22)%,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9.99±4.09)mm、(24.60±3.08)mm、(57.22±5.01)%;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在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实施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并降低患者血浆B型脑利钠肽的水平,临床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张霞  李正章  许英  李慧 《世界临床药物》2022,(11):1462-1469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及心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将180例CHD合并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干预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测量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N-termi...  相似文献   

4.
倪永明 《医药导报》2012,31(2):171-17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按《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改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疗程14 d。治疗前后检测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Z=-2.142,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血浆脑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可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容积、射血分数、脑钠肽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较治疗前在临床疗效、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脑尿钠肽(BNP)及6 min步行距离有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射血分数、BNP、6 min步行距离有更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所选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 Ⅱ级、Ⅲ级、Ⅳ级组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高于Ⅲ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Ⅲ级组(P<0.05);Ⅲ级组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高于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Ⅱ级组,(P<0.05).结论 肌钙蛋白T和B型脑钠肽水平的改变对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80例)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70例),另选取15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37.13±38.26)ms、(80.53±24.65)ng/L,明显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8.84±5.87)%,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可用于心力衰竭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B型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1.2g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120d后检测血清BNP含量及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LVEF均高于治疗前,BNP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CHF患者的血清BNP含量水平,升高LVEF,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静脉应用磷酸肌酸钠2周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完整及死亡病例,共有88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再灌注后是否立即应用磷酸肌酸钠,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在入院后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溶栓治疗,再灌注成功后,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灌注后24 h内应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每日2.0 g,共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左心室收缩末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2周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了解磷酸肌酸钠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径、左心室舒张末径较对照组同期缩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观察组2周内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总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尹中  陈莉 《河北医药》2012,34(19):2904-2905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B型脑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人员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B型脑钠肽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脑钠肽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有重要的特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南  高海  段小春 《中国医药》2013,8(6):727-72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1.1% (82/9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72/90)]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BN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332±78)ng/L比(985±123) ng/L、(73±11) ng/L比(102±10) ng/L、(2.8 ±0.3)μg/L比(5.1±0.7)μg/L,对照组:(554±89) ng/L比(978 ± 83) ng/L、(83±8) ng/L比(100±10) ng/L、(4.0 ±0.5)μg/L比(5.2±0.9)μg/L](均P<0.01);与观察组治疗后BNP、IL-6和TNF-α均明显降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给药能有效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赵太阳  王爱玲 《河北医药》2010,32(23):3283-3285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研究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年龄(71±10)岁,其中伴LVH组30例、无LVH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30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LVH组和正常对照组[(201±52)与(91±23)、(37±14)ng/L(P〈0.01)],经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伴LVH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201±52)与(65±22)ng/L(P〈0.01)]和LVWI[(143±22)与(116±11)g/m2(P〈0.01)],E/A比值显著提高[(0.6±0.3)与(1.0±0.4)(P〈0.05)]。BN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41,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0.62,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规范治疗,共28 d.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NT-proBNP为(87±23)ng/L,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27、40、13例)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3±707)ng/L比(2657±368) ng/L,(3403±1003) ng/L比(6037±1742 )ng/L,(6429±1348) ng/L比(8324±679) ng/L,均P<0.0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mm比(53±8)mm,(33±9)mm比(39±10)mm,(58±9)%比(53±10)%,均P<0.01];③NT-proBNP与LVEDD及LVE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9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 0.652,P<0.01).结论 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等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用于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就诊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者6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来分析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的差异。并通过非药物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舒张压(DBP)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皿管紧张素Ⅱ(AT2)、血栓素A2(检测TXB2)、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前歹q环素(PGI2)]分别为:①治疗前DBP(94.5±2.7)mmHg,AT2(110.5±40.7)ng/L,TXB2(101.4±26.8)ng/L,ADM(32.3±5.1)ng/L,PGl2(87.2±22.4)ng/L;②治疗3个月的DBP(91.8±2.7)mmHg,AT2(90.9±26.8)ng/L,TXB2(83-8±20.1)ng/L,ADM(26.4±33)ng/L,PGl2(75.5±23.5)ng/L:③治疗6个月DBP(86.7±2.0)mmHg,AT2(83.6±29.7)ng/L,TXB2(81.0±30.0)ng/L,ADM(26.6±3.0)ng/L,PGl2(74.8±21.1)ng/L。对照组治疗前AT2、TXB2、ADM和PGl2的水平分别为(81.7±19.7)ng/L,(79.3±17.9)ng/L,(27.5±3-3)ng/L,(73.5±20.5)ng/L。治疗后DBP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呈下降趋势。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物质处于一种高水平的紊乱状态。非药物疗法可显著降低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从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的紊乱状态;非药物疗法在较长时间后可以降低舒张压,改善患者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15.
韩燕  ;钱向阳 《中国医药》2014,(9):1274-127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 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1例,完全随机分为rhBNP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另加用rhBNP,给药方法为rhBNP按1.5μg/kg静脉负荷量后,继之以7.5~10.0 ng/(kg? min)持续泵入48 h。治疗后1周观察疗效,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心脏功能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rhBNP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67.7%(2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BNP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18±466)、(590±81)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03±603)、(990±99)ng/L,2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 rhBNP组治疗后1周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rhBNP组治疗前后LVDD:(68±8)、(59±7)mm,对照组治疗前后LVDD:(66±8)、(61±8)mm,rhBNP组治疗前后LVEF:(34±7)%、(45±7)%,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35±7)%、(40±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间LV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种降压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对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8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长效钙离子阻滞剂组(CCB,苯磺酸氨氯地平)20例、CCB+β受体阻滞剂组(CCB+β-RB,倍他乐克)22例、CCB+血管紧张素阻滞剂组(CCB+ACEI,洛汀新)23例、CCB+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组(CCB+ARB,伊贝沙坦)22例分别口服12个月,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0,6,12个月,左房收缩期内径(LA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及其指数(LVMI)。结果12个月时,CCB+β-RB组、CCB+ACEI组、CCB+ARB组的LVM、LVMI较实验开始时(0个月)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且CCB+ACEI组、CCB+ARB组的LVM、LVMI比CCB+β-RB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CCB+ACEI组、CCB+ARB组6个月时已经有统计学差异(P〈0.01);CCB+ACEI组、CCB+ARB组的LVEDD、LVDS、IVST、LPVWT较实验开始时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EF和FS较实验开始时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时CCB+ACEI组、CCB+ARB组的LVH发生率分别为86.95%和86.36%,12个月结束时为56.52%和54.5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左心室重塑无效果,联合ACEI或ARB比联合β-RB更有效的改善MHD患者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首次急性ST段抬高的前壁心肌梗死住院,经PCI术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且出院时心电图显示V1~V6至少2个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的患者232例,选出入院至出院半年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心率、血压、心电图Q波数目、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数目(17段分区)、药物治疗等]完整的患者202例,根据心脏是否扩大分为心脏扩大组(53例)和心脏未扩大组(149例),观察入院至出院半年后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回顾性分析药物对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随访率87.1%(202/232),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结束时,心脏扩大组ACEI/ARB的服用率明显低于心脏未扩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 (42/53)比92.6%( 138/149),P<0.05].入院、出院、随访结束时,心脏扩大组β受体阻滞剂的实际使用剂量与基数剂量比值均低于心脏未扩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1.4±1.1比2.0±1.4,P<0.01;出院时:2.4±2.0比3.2±2.4;随访结束时:2.9±1.7比3.7±2.2,均P<0.05);随访结束时,心脏扩大组ACEI/ARB的实际使用剂量与基数剂量比值低于心脏未扩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9比1.7±0.9,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诊结束时ACEL/ARB剂量不足是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直接PCI治疗但已有明显Q波形成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扩大的可能性较大,药物剂量不足不利于阻止心室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彭雯 《中国医药》2013,8(9):1209-121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合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给予使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74/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67/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BNP、CK-MB水平[(46 ±6)mm、(56±5)mm、(320±107) ng/L、(4.2±1.2)U/L]与对照组[(50±7) mm、(62±6)mm、(392±121) ng/L、(9.1±1.5)U/L]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0.05),LVEF[治疗组:(58±5)%,对照组:(47±6)%]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35±10)分]低于对照组[(40±13)分](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有效提高慢性心率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优化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L—CN)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左旋卡尼汀3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及BN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n、BNP值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LVFS、LVEF、BNP值差异显著。结论:左旋卡尼汀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