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入重症医学科(ICU)72 h内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 ET组),入ICU 14 d以后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晚期气管切开组( 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ET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4.2±2.4)d、(3.5±0.6) d、(14.5±3.2)%、(1.5±0.5) d、(3.3±0.3) d,LT组分别为(12.5±4.8) d、(8.5±5.6)d、(28.6±8.6)%、(6.3±1.2)d、(13.2±1.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96、3.28、3.46、2.57,均P<0.05);ET组、LT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3.8±4.38)%、(24.5±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镇静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是对患者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预注射对全身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完全随机分成4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给予不同用药。Ⅰ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Ⅱ组给予地佐辛0.05 mg/kg;Ⅲ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 ;Ⅳ组给予地佐辛0.2 mg/kg(用药量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5 ml)。记录4组丙泊酚诱导总量,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3、5 min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的变化。结果4组患者MAP 和心率比较,Ⅰ组[ MAP:插管前(73±9)mmHg(1mmHg=0.133 kPa),插管后1 min(94±12)mmHg,3 min(84±8) mmHg;心率:插管前(70±10)次/min,插管后1 min(90±8)次/min,3 min(83±9)次/min],Ⅱ组[MAP:插管前(74±10) mmHg,插管后1 min(91±10)mmHg,3 min(83±10)mmHg;心率:插管前(70±8)次/min,插管后1 min(91±8)次/min,3 min(82±7)次/min]在插管前后变化较明显(P<0.05),Ⅲ组[MAP:插管前(77±8)mmHg,插管后1 min (84±6)mmHg;心率:插管前(75±11)次/min,插管后1 min(83±9)次/min]仅在插管后1 min时略有升高(P<0.05),Ⅳ组在插管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和Ⅳ组相应时间点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BIS比较:Ⅰ组(插管前:48.4±1.3,插管后1 min:)、Ⅱ组(插管前:48.9±1.6,插管后1 min:51.4±2.4)BIS值在插管后1 min明显高于插管前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在插管前和插管后1 min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6±11.2)mg、(92.2±10.2)mg比(138±10)mg,P<0.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术前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择期喉癌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 A组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B组泵入右旋美托咪定1.0μg/kg,时间均为10min。记录2组入手术室后平静时( T0)、气管插管前即刻( T1)、气管插管后即刻( T2)的平均动脉血压( MAP)、心率、SpO2、BIS及管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T1时B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低于T0及A组;在T2时A组的MAP及心率较T1升高且高于B组(P<0.05)。2组SpO2在T0、T1及T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A组T1时BIS无明显差异(P>0.05),B组T1时BIS降低(P<0.05);T1时,B组BIS低于A组(P<0.05)。 T2时2组间BIS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T1相比,A组T2时BIS无明显差异(P>0.05),B组T2时BIS升高(P<0.05)。 A组BIS出现躁动、呛咳8例(26.7%),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有较好的镇静效果,且易于唤醒。  相似文献   

4.
吴迪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26-1528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药物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C组),艾司洛尔组(E组,1 mg/kg),乌拉地尔组(U组,0.2 mg/kg)和瑞芬太尼组(R组,1 mg/kg),每组20例。复方乳酸钠液(10 mL/kg)在麻醉诱导前输注完毕。麻醉诱导前经口插入经食道超声探头,静脉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试验药物,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3、5、10 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输出量( CO)、外周血管阻力(TSVR)、每搏量(SV)及收缩期降主动脉血流加速度(ACC)等。结果(1)血压:与基础值比较,诱导后各组MAP均降低(P<0.01);插管后(T1,3,5)C组MAP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C组MAP较其他三组相同时点(T1,3,5)升高(P<0.01或P<0.05)。 HR:与基础值比较,诱导后各组HR无明显变化(均P>0.05);插管后C组(T1,3)HR增快(P<0.01),其他三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组间比较:C组(T1)HR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快(均P<0.05)。(2)气管插管后各组CO值、SV值、ACC值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外周血管阻力:与基础值比较,气管插管前(T0)TSVR皆明显降低(P<0.05)。插管后(T1,3,5)C组TSVR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C组(T1~10)TSVR较其他三组相同时点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静脉应用艾司洛尔(1 mg/kg)、乌拉地尔(0.2 mg/kg)或瑞芬太尼(1 mg/kg)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对CO、SV、心肌收缩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李建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74-3075
目的:研究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ICU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VAP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行气管切开以及原有疾病的关系,并进行药敏实验对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 d、年龄超过65岁患者VAP发病率(16.8%、13.4%、18.5%)均显著增加(χ2=11.592、11.989、13.187,均P<0.05),切开气管VAP的发生机会并不增加(P>0.05)。老年VAP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药敏实验发现患者存在多重耐药性,耐药性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头孢曲松。结论原有慢性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以及年龄超过65岁是老年人VAP的危险因素,患者存在多重耐药,以氨苄西林耐药最多。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收集2008年2至12月在综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的233例患者资料,对发生V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233例患者中发生VAP72例,感染率为30.9%;其中好转或治愈33例,死亡30例,未愈9例。VAP发生率:住ICU时间〉7d者为51.9%(56/108),机械通气时间〉14d者为68.6%(24/35)。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者的VAP发生率与气管未切开、未留置胃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昏迷者与未昏迷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VAP的高发生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有关。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老年科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92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耐药性情况。结果VAP组和无VAP组之间的性别、呼吸末正压,是否服用H: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是否经口气管插管,是否气管插管后改气管切开等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连续使用情况、是否昏迷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109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茵74株(67.89%),革兰阳性茵22株(20.18%),真茵13株(11.93%)。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林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属的耐药率较高,在70%-100%之间;而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对以上病原菌的耐药率较低,在19%-42%之间;泰能对以上病原菌的耐药率更低,在5%~22%之间。结论年龄、COPD病程、白蛋白、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连续使用天数、抗生素舍用种类、是否气管切开及是否昏迷均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茵,合理应用抗生素对VAP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红兵  黄国玲 《中国医药》2014,(9):1294-1298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 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α-2b 3.0×10^6 IU联合布地奈德1.0 mg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0 mg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程为7d;以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变化时间、血气变化、白细胞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0/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51/62)(P<0.05);观察组在气喘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Lowell评分降低3分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2.5±1.0)d比(3.7±1.1)d,(6.7±1.7)d比(7.9±2.0)d,(2.9±0.9)d比(3.1±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啰音消退时间和咳嗽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4±0.8)d比(5.0±0.8)d,(4.1±1.2)d比(6.0±2.0)d](P<0.01)。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CD3+和CD8+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73.5±1.0)mmHg(1 mmHg=0.133 kPa)比(59.2±1.4)、(65.2±1.2)mmHg;(93.3±2.8)%比(82.9±4.1)%、(89.8±2.1)%;(75±9)%比(62±9)%、(66±10)%;(37±4)%比(27±7)%、(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2组患儿白细胞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疗效肯定、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疗程短等特点,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以及病原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院ICU中进行机械通气时长>48h的患者。检查后将其分成VAP组53例及非VAP组51例,对两组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并研究VAP组患者病原菌的构成情况。结果 VAP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ICU时间均长于非VAP组,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第2代头孢菌素,肺感染型肺部疾病及肺外感染比例均显著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VAP作为因变量,根据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可知,留置胃管、使用抑酸剂、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及肺外感染均是VAP的危险因素。53例VAP患者的标本共培养各类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占73.47%,革兰阳性菌26株,占26.53%,革兰阴性菌比例显著大于革兰阳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中VAP发病因素较多,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其病原菌情况,结合VAP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叶克俭  潘娇  吴昭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1-362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72例重症监护病房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149例未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昏迷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插管等,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7.25±9.28)岁,高于对照组的(49.42±12.37)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昏迷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0.45±2.34)d与(3.86±1.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气管切开或插管比例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63%与21.48%,43.60%与43.60%,41.86%与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昏迷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插管等有关,加强患者基础护理,严格器械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和老年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18~44岁)248例和老年女性患者(60~80岁)240例的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52.4%(130/248)比70.8%(170/240),16.9%(42/248)比56.7%(68/240),25.8%(64/248)比45.0%(108/240)](均P〈0.05);②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76.6%(190/248)比35.0%(84/240)],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3.2%(8/248)比30.8%(74/240)](均P〈0.05)。③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29.8%(74/248)比16.3% (39/240)],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82.6%(133/248)比62.8%(113/240)](P〈0.05)。④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青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60例(24.2%),老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57例(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66.7%(40/60)比38.6%(22/57)](P〈0.05),青年女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患者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13.3%(8/60)比35.1%(20/57)](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比值比(OR)=22.182, 95%置信区间(CI): 5.590~96.182,P=0.000;OR=0.892, 95%CI:0.858~0.969,P=0.004;OR=0.762, 95%CI:0.612~0.901,P=0.003;OR=0.357, 95%CI: 0.158~0.418,P=0.000]。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OR=3.027, 95%CI:1.799~5.102,P=0.000;OR=1.678, 95%CI:1.004~2.811,P=0.040)。结论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老年女性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以单支病变为主。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女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与药物支架置人术后斑块脱垂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支架置入后是否发生斑块脱垂分为斑块脱垂组(44例)和无斑块脱垂组(62例)。结果44例患者的51处斑块脱垂病变和62例患者的89处无斑块脱垂病变纳入分析。斑块脱垂组支架置人数目[(1.5±0.6)比(1.1±0.3),P〈0.001]、长度[(31±13)mm比(21±8)mm,P〈0.001]以及扩张压力[(15.3±2.6)atm比(14.1±2.1)atm,P〈0.001]明显高于无斑块脱垂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脱垂组[(13±4)mm。比(11±3)mm^2,P=0.024],正性重构[(76.5%(39/57)比56.2%(50/89),P=0.016]、斑块破裂[33.3%(17/51)比18.0%(16/89),P=0.039]和超声衰减斑块[84.3%(43/51)比42.7%(38/89),P〈0.01]的比例也均高于无斑块脱垂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声衰减斑块[比值比(OR)=2.361,95%置信区间(CI):1.107~4.375,P=0.003]和支架长度(OR=1.722,95%CI:1.025~2.973,P=0.015)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药物支架置人后斑块脱垂发生率约为36.4%(51/140),超声衰减斑块和支架长度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魏海苓  辛绍斌 《中国医药》2012,7(8):939-941
目的 探讨含加热丝呼吸管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A(54例)和研究组B(53例).对照组呼吸机管路不含加热导丝,研究组A在吸气径路含有加热导丝(单加热丝),研究组B在吸气和呼气径路均含有加热导丝(双加热丝).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引起VAP的病原菌.结果 研究组A和B患者的早发性VAP发生率[分别为5.6% (3/54)、3.8%(2/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4%(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B患者的迟发性VAP发生率[9.4%(5/53)]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分别为22.6%(12/53)、24.1% (13/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和B患者VAP发生时间均较对照组延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患者VAP发生时间晚于研究组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B及对照组患者绿脓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4% (4/54)、3.8% (2/53)及34.0% (18/53),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加热丝呼吸管路较普通管路可以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使发生时间延迟;双加热丝较单加热丝可更为有效的延迟VAP的发生,并且降低迟发性VAP发生率;一次性加热丝呼吸管路可降低绿脓杆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清洁措施对于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IC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0例行0.02%洗必泰溶液口腔清洁为实验组,150例行生理盐水口腔清洁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人疾病转归、口腔炎症发生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口腔清洁措施后,实验组口腔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67%,机械通气时间(5.3±1.5)d,住ICU时间(6.1±1.8)d,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共3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00%,机械通气时间(6.5±1.9)d,住ICU时间(8.7±1.9)d,死亡14例,死亡率9.33%,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的口腔清洁措施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其治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7-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2例青年患者(≤40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组(217例)和非冠心病组(75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292例青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4 kg/m^2者占78.8%(230/292),吸烟者71.6%(209/292);饮食习惯中喜油腻饮食者55.5%(162/292)。冠心病组严重吸烟者(吸烟史超过1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比例高[207.%(45/217)比9.2%(7/75),P=0.015]。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表明,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尿酸、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大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4.6±1.5)mmol/L比(4.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1.1)mmol/L比(2.1±0.6)mmol/L,脂蛋白a:(135±110)mg/L比(102±58)mg/L,尿酸:(360±100)μmol/L比(337±94)μmol/L,5(2,13)mm/1 h比2(36,)mm/1 h;0.450(0.290,2.510)pmol/L比0.320(0.208,04.7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敏C 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0.738,3.755) mg/L比12.80(0.550,2.71)m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比值比(OR)=1.89,95%置信区间(CI):17.4~2.05],高血压(O R=1.56,95% CI:1.48~1.65),2型糖尿病(O R=1.37,95%CI:1.25~15.0),高脂饮食(OR=1.35,95%CI:1.28~1.43)和体重指数>24 kg/m^2(OR=1.09,95% CI:1.03~1.17)和有饮酒史(OR=1.37,95% CI:1.30~1.46)的年轻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在被调查的年龄≤40岁的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南昊宇  刘学军  钱力 《中国医药》2013,(11):1558-156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住院治疗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观察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AECOPD患者127例,按治疗情况分为住院治疗组50例,非住院治疗组77例。先对2组可能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寻找AECOPD住院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治疗组与非住院治疗组单因素分析的比较中,前1年至少1次急诊住院[70.0%(35/50)比22.1%(17/77)]、化痰治疗[54.0%(27/50)比28.6%(22/77)]、家庭氧疗[42.9%(21/50)比10.4%(8/77)]、前1年急诊入院次数[(2.0±0.3)次比(0.6±0.1)次]、Pa02[(63±11)mmHg(1mmHg=0.133kPa)比(71±11)mmHg]、PaC02[(47±9)mmHg比(43±8)mmHg]、Sa02[(91±5)%比(94±3)%]、血红蛋白含量[(141±14)g/L比(149±14)g/L]、白细胞计数[(9.3±2.5)×10’/L比(8.1±2.2)×10^9/L]、BODE(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指数[(4.9±2.3)比(3.0±2.1)]、6min步行试验距离[(315±118)m比(431±117)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1年急诊住院次数[比值比(OR):2.485,95%置信区间(CI):2.092-4.019)],BODE指数(OR:3.303,95%CI:3.054-5.610),SaO,(OR:0.658,95%CI:0.561-0.967),均为AECOPD患者需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低的血氧饱和度、较高的BODE指数和前1年多次的急诊入院可能是AECOPD患者需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检测方法检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2025例体检者Hp的感染状况,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现症感染组(754例)、既往Hp感染组(555例)和未感染组(716例),比较3组间生理、生化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差异。结果Hp现症感染组的年龄、冠心病史患者比例、脑卒中病史患者比例、向细胞计数、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反应蛋白(CRP)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14)岁比(56±12)岁、12.1%(91/754)比7.8%(56/716)、9.8%(74/754)比5.3%(29/716)、(12.5±2.5)×10^9/L比(7.6±1.8)×10^9/L、(10.6±2.0)μU/L比(6.8±1.2)μU/L、(2.9±0.6)比(1.5±0.3)、(1.2±0.4)mmol/L比(1.5±0.3)mmol/L、(8.2±1.8)mg/L比(3.4±0.8)mg/L](P〈0.05或P〈0.01)。既往Hp感染组的冠心病史及脑卒中病史患者比例高于未感染组[10.5%(58/555)、8.5%(47/555)](P〈0.05)。Hp感染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相关(Hp现正感染组:比值比(OR)=2.85,95%CI:2.13—3.36,P〈0.05;既往Hp感染组:OR=1.89,95%CI:1.34~2.41,P〈0.05)。高血压病史及空腹血糖、HDL—C、CRP水平与Hp现症感染和既往Hp感染均有明显相关洼,HOMA—IR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Hp现症感染相关(P〈0.05)。结论Hp现症感染和既往Hp感染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卡相关,预防、治疗Hp感染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5种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止血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10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实施不同的止血手术分为宫腔填塞组(37例)、压迫缝合组(28例)、联合组(15例)、血管结扎组(13组)和动脉栓塞组(12例).对比5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手术时间、输红细胞悬液、止血成功率、子宫切除率、转ICU率,并分析止血失败的原因.结果 动脉栓塞组及压迫缝合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血管结扎组[(260±90)、(454±79)ml比(1 101±1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压迫缝合组、联合组、血管结扎组和动脉栓塞组[(58±10)min比(84±17)、(92±11)、(105±22)、(120±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栓塞组止血成功率与子宫切除率与其他组比较[止血成功率:100.0%(12/12)比70.3%(26/37)、78.6%(22/28)、80.0%(12/15)、76.9%(10/13);子宫切除率:0%(0/12)比29.7%(11/37)、21.4%(6/28)、20.0%(3/15)、23.1%(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失败的原因有患者为初产妇、产妇年龄高于35岁、多胎妊娠、瘢痕子宫、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动脉栓塞治疗、剖宫产分娩、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瘢痕子宫(OR=3.04,95%CI:1.05~7.54)、胎盘植入(OR=18.04,95%CI:5.72~57.93)、凝血功能障碍(OR=16.76,95%CI:3.34~82.96)是止血失败原因的高危因素.结论 宫腔填塞、压迫缝合、宫腔填塞联合压迫缝合、血管结扎、动脉栓塞5种止血方法均有不错的止血效果,但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影响止血失败的高危因素有胎盘植入、瘢痕子宫等,临床应该对症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甘华文  唐其柱  周恒  袁园  纵静 《中国医药》2012,7(5):529-53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房颤组(48例)与非房颤组(129例)年龄、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按尿酸水平分为升高组(88例)与正常组(89例)后比较房颤发生率,并分析尿酸水平对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 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年龄较大[(64±13)岁比(59±15)岁,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491±135)μmol/L比(424±121) μmol/L,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 (48 ±8)mm比(43 ±5)mm,P<0.01];血尿酸升高组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较正常组高[34.1% (30/88)比20.2% (18/89),P<0.05];血尿酸水平(OR:1.003,95% CI:1.000 ~1.006,P<0.05)和左心房内径(OR:1.147,95% CI:1.076~1.224,P<0.01)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D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DCM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