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女性间质瘤与妇科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例间质瘤误诊为妇科肿瘤病历资料,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33篇文献资料共报道误诊病例61例,与本文2例合计63例,其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5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 12例.①临床特征:两者均以发现腹、盆腔包块居首,均有腹痛,腹胀、腹部饱满不适等症状;妇科检查:GIST盆腔包块18/18,位置较高2/18;EGIST盆腔包块3/7,阴道后壁包块2/7;②辅助检查:2例GIST、4例EGIST CA125升高,均恶性.仅2/47GIST多次B超定位不同,提示包块可能来源于肠道;5/15 GIST CT检查提示包块来源于肠道可能;③间质瘤主要来源、转移部位及合并症:GIST:小肠36/51,转移附件/子宫5/51,合并妇科肿瘤6/51.EGIST:腹腔内4/12,卵巢3/12.④病理检查与免疫组化:GIST:高度恶性35/51.EGIST:高度恶性4/12;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12.两者阳性表达前三项为CD117、CD34、Vimentin.结论 女性间质瘤特别是低位、肿瘤较大者,具有很大移动性,恶性EGIST与妇科肿瘤特征相似.建议妇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完善检查,必要时多次B超联合CT等检查,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某院收治的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53例小肠间质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及诊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3例SIST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贫血,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腹胀。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51/53),CD34阳性率(39/53)。该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4~60个月)。32例术后复发转移,11例复发转移患者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结论: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诊断小肠间质瘤检出率较高;中高恶性度SIST较低恶性度者更容易复发转移;手术为该病目前最佳选择;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9例;发病部位以胃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腹痛和腹部肿块。24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生存18例,死亡6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以中老年人多发,术前确诊率较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间质瘤的唯一方法。手术或再次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且疗效好;对无法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用甲磺酸依马替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5例小肠间质瘤CT表现为:病变内生性生长3例,外生性生长11例,腔内外同时生长1例,其中良性3例,低度恶性3例,恶性9例。3例良性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3例低度恶性及9例恶性恶性肿块直径大于4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坏死灶及囊变去,3例与肠腔相通,出现气液平,增强后瘤体内及瘤周见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部分肿块侵犯邻近器官组织。结论 多层螺旋CT是小肠间质瘤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小肠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为小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2002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GIST患者75例,建立数据库,将其中肿瘤部位位于小肠病例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20例小肠GIST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多见于50~69岁;R0切除19例,R2切除1例,全组患者术后均未接受放化疗。低度复发风险2例,中度复发风险4例,高度复发风险14例。结论小肠GIST同样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以腹部胀痛不适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多见,以R0切除的手术治疗联合靶向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预后应结合手术方式、术后复发风险评级及靶向治疗情况进行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8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年龄74~86岁,体质量38~45妇,平均体质量指数(BMI)17.8kg/m20术前均以肠梗阻收治入院。3例患者Howship.Romberg征阳性;7例患者术前CT检查发现闭孔外肌与耻骨肌之间有肠管影。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5例为右侧闭孔疝,3例为左侧闭孔疝,术中见疝内容物均为小肠,6例发生绞窄,其中4例属于小肠壁疝,均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解除嵌顿后小肠血运恢复。未行肠切除术,闭孔予4-0丝线间断、内荷包或“8字”内翻缝合。4例患者术中行小肠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入院至手术时间最长7d,最短为1d,平均住院时间为17.5d,所有患者切口均行减张缝合,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发生肺部感染2例,术后转入ICU治疗2例。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营养状况差、多产的女性患者,反复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应警惕存在闭孔疝的可能,及时行腹部和盆腔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早期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闭孔疝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单发者16例,多发者1例。其中良性4例,CT表现多为直径小于5 c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性强化;恶性13例,CT表现多为直径大于5 cm的不规则状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常出现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13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达67.5%(27/40).40例均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3例,捷径手术3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余均出院.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万龙 《医疗装备》2015,(16):35-3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结果:肿瘤位于胃部患者为5例,肠系膜2例,小肠2例,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4例。肿块形态多表现为圆形或是类圆形,可发生囊性变或是坏死。经过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肿瘤实质部分中得到显著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良性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为盆腔结核的医学诊治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许昌市妇幼保健院确诊收治的50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50例确诊为盆腔结核患者,腹部胀痛45例(90.00%),腹部包块37例(74.00%),月经量变化30例(64.00%),不孕41例(82.00%),发热、盗汗19例(38.00%)。手术前误诊43例,误诊率为86.00%,其中最易被误诊为卵巢肿瘤32例,占64.00%。结论:盆腔结核误诊率较高,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鉴别诊断的能力,及时发现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来收治并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6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68例中良性肿瘤占30.8%(21/68),恶性肿瘤占69.1%(47/68)。恶性肿瘤以腺癌多见占44.4%(19/47)。本组常见症状为腹痛69.1%(47/68),消化道出血41·1%(28/68)和腹部肿块13.2%(9/68)。术前误诊率为70.5%(48/68)。65例均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为34.9%(24/68),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恶性肿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8%、42.1%、20.3%。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术前误诊率高,急诊手术率高,对诊断不明者,应采用各种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腹部肿块的CT诊断准确性 ,并与病理诊断作比较 ,探讨CT误诊的原因。方法 将 36 0例腹部肿块患者CT诊断后行手术 ,经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症三大类 ,对CT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部肿块CT诊断符合率为 90 83% ,误诊率为 9 17%。结论 CT与病理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重视病史并做出综合分析 ,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尿道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87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5例膀胱尿道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膀胱肿瘤剜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所有病例均请妇科同时行子宫肌瘤手术,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4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 病理检查示4例为膀胱平滑肌瘤,1例为尿道平滑肌瘤,5例均合并有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膀胱尿道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症状不典型,常合并有子宫平滑肌瘤,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及膀胱镜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妇科急症误诊为阑尾炎的常见原因以及避免其发生的预防对策,以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方法 对我院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最终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分别为右侧卵巢囊肿并发蒂扭转4例、盆腔炎附件炎10例、右侧输卵管炎3例、右侧卵巢囊状滤泡破裂3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2例、右侧输卵管积脓1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明确急腹症腹痛原因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后治愈出院.结论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对就诊的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结合其其它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角部妊娠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中有明确停经史11例,不规则阴道流血6例,下腹痛6例,失血性休克4例。所有患者均予B超检查,其中发现宫角妊娠7例,5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误诊为稽留流产,误诊率46.15%。3例在B超或腹腔镜下行清宫术,1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行全子宫切除术,9例行经腹或腹腔镜下一侧宫角楔形切除术。结论 宫角妊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病例也可选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射线检查及CT检查。对比腹部X射线、螺旋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及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射线与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的准确率较高,可早期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作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金武  梁伟翔  江岚  于鸿  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20-5622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超声造影结果,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7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变大小4~10 cm,均为单侧发病,部位无特异性,声像图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实性或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向心性高增强。7例术前均高度提示卵巢恶性肿瘤。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二维超声表现为良性肿瘤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丰富,多不排除卵巢恶性肿瘤。"快进慢出"向心性高增强超声造影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对术前正确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