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时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10分泌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与肺炎支原体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在该院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88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患儿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 (IL-1)、IL-4、IL-6、IL-8、IL-10、IL-17、IL-18、红细胞沉降率(ESR)、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分析急性期咽拭子与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的相关性,并分析急性期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IL-18与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的相关性。按患者病程中有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情况分为A组(机械通气) 38例与B组(非机械通气)50例,分析两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结果患儿急性期CRP、IL-1、IL-6、IL-8、IL-18、ESR、LDH显著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4、IL-10、IL-17及急性期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显著高于急性期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呈正相关(r=0.669,P0.01);急性期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与急性期外周血IL-8呈正相关(r=0.412,P0.05),与急性期肺泡灌洗液IL-8呈正相关(r=0.534,P0.01)。A组患儿全身激素治疗时间显著长于B组患儿,血清LDH、IL-8及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DNA复制倍数显著高于B组患儿,肺泡灌洗液中IL-18、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与肺炎支原体DNA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探讨患儿发病机制. [方法] 肺炎患儿20例(肺炎组),非肺炎患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中TNFα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总磷脂(total phos-pholipid,TPL)采用Bartlett法检测,饱和磷脂酰胆碱(Sat-PC)采用Mason法检测,总蛋白(total proteins,TP)采用Lowry法检测.以Sat-PC/TPL和Sat-PC/TP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 [结果] 肺炎组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35.84±18.75)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723,P<0.01).Sat-PC较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62,P>0.05);Sat-PC/TPL和Sat-PC/T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t=5.383和3.938,P<0.001). [结论] TNF-α和PS在肺炎患儿发病中有重要作用,TNF-α拮抗剂和PS替代疗法治疗肺炎是一种新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及机体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MPP患儿88例,其中重度MPP组21例,轻度MPP组67例,选取同龄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比较3组血清25-(OH)D及T细胞亚群水平,分析血清25-(OH)D及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重度MPP组血清25-(OH)D水平、CD3+T细胞、CD4+T细胞[(18.88±2.64)ng/ml、(57.25±4.76)%、(27.04±3.30)%]比轻度 MPP 组[(26.92±3.19)ng/ml、(65.73±3.74)%、(36.22±3.02)%]、对照组低[(29.71±3.53)ng/ml、(66.88±3.69)%、(37.40±2.94)%];CD8+T 细胞[(22.40±2.37)%]比轻度 MPP 组[(24.90±2.49)%]、对照组[(25.89±3.06)%]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904、0.873、0.591、0.501)。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儿童MPP的严重程度,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MPP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分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0例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患儿20例为无喘息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无喘息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无喘息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组患儿血清IL-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无喘息组、对照组依次为:血清IL-5(ng/L):45.89±12.65,36.25±9.86,27.53±8.45。观察组与无喘息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喘息组与对照组血清IL-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血清IL-5水平有着显著变化,IL-5水平升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医院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组)、门诊进行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各80例,检测CRP变化.结果 CRP水平:对照组为(3.24±0.45)mg/L,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为(44.03±15.83) mg/L、治疗3d后为(15.12±6.21)mg/L,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前为(13.97±4.96)mg/L、治疗3d后为(5.29±2.33)mg/L,治疗前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高于支原体肺炎(P<0.05),治疗3d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支原体肺炎(P<0.0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RP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阳性率为100.00%、治疗3d后阳性率为52.50%,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66.25%、21.2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组内治疗前后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中阳性率最高,检测CRP有助于鉴别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儿童MP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MPP重症组(28例)和轻症组(44例)患儿BALF中Gal-3及IL-33的水平变化,同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BALF中Gal-3、IL-33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 轻症和重症MPP患儿BALF中Gal-3(15.39±7.61 pg/ml, 23.43±6.45 pg/ml)、IL-33(11.75±6.09 pg/ml, 25.07±8.42 pg/ml)水平与对照组(3.27±1.48 pg/ml; 6.19±2.19 pg/ml)比较均显著升高(F=71.19,P<0.01;F=68.59,P<0.01)。重症组BALF中Gal-3和IL-33水平与轻症组比较显著升高(t=4.61,P<0.01;t=7.25,P<0.0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BALF中Gal-3(18.51±8.18 pg/ml, 8.81±4.29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痰热清组(66倒)与常规组(63例),均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治疗,同时给予止咳对症处理.联合痰热清组在上述治疗同时给予痰热清0.3mdL/(kg·d).结果 2组总有效率:联合痰热清组97%,常规组8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89,P<0.05):2组咳嗽基本消失时间:联合痰热清组(8.28±2.04)d,常规组(11.35±2.12)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349,P<0005);2组退热时间:联合痰熟清组(4.97±1.52)d,常规组(5.28±1.59)d,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557,P>0.05);2组肺部啰青减轻或消失时间:联合痰热清组(10.73±4.71)d,常规组(13.12±5.19)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349,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重症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日后生活,需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咽拭子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9-01-2018-12-3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300例,并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pneumonia mycoplasma serum antibody,MP-Ab)、SAT检测肺炎支原体RNA;评估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实用价值。结果SAT检测阳性共128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例;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12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91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34例。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真实性(约登指数=0.83)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约登指数=0.46);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时,与临床的一致性(Kappa值=0.84,P<0.001)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Kappa值=0.47,P<0.00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肺泡灌洗检测,灌洗液阳性53例,咽拭子阳性51例,两种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2,P=0.128。结论 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SAT在不同类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检出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吸入给药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用Excel生成随机数法分为A组103例和B组109例,均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1mg、特布他林5mg加入2ml0.9%氯化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5min,2~4次/d;B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揿100μg)1~4揿,每次15S,4—6次/d,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每揿125μg)1~2揿,每次15S,2次/d,结合面罩式储雾罐吸入治疗。两组疗程5—7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治疗3d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2%(95/103)和97.2%(106/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P〉0.05)。B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12.00±2.75)h比(29.00±1.25)h、(10.00±1.45)h比(31.00±2.75)h、(13.00±1.55)h比(33.00±2.33)h、(7.20±0.65)d比(8.70±1.35)d],住院费用少于A组[(2.00±0.30)千元比(2.50±0.55)千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方案相比,沙丁胺醇联合氟替卡松方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依从性好、便于调整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 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MP的流行病学特点提供相应补充.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检测.结果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者221例,阳性率为28.3%(221/782),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为9.6%(19/198),3~5岁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0.0%(78/156),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以下患儿总阳性率为32.4%(193/595),高于6~ 14岁患儿的15.0%(28/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其中冬季最高为42.6%(107/251),春、夏、秋季阳性率分别为27.4%(57/208)、10.8%(19/176)和25.9%(38/147),冬季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很强的季节性.在浙江省诸暨市,6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生MP感染,MP感染无男女性别差异,冬季是浙江省诸暨市MP感染的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方法培养肺炎支原体,并分析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在150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95例,感染率26.3%;其中急性支气管肺炎234例,急性支气管炎161例。395例均有咳嗽,103例伴有发热,49例伴有喘息。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序贯治疗,可以减少肺炎支原体的反复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早期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SAP患者,以入院24h内液体晶胶比1.5和3.0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晶胶比〈1.5,26例)、中晶胶比组(晶胶比1.5~3.0,30例)和高晶胶比组(晶胶比〉3.0,38例),观察入院后液体复苏成功患者24h机械通气率、氧合指数、腹腔内压(IAP)、第三间隙液体潴留量、液体复苏量参数及患者2周内生存率。结果高晶胶比组24h晶体液量、晶胶比、第三间隙液体潴留量及72h输液总量高于中、低晶胶比组[(3612±799)ml比(2309±417)、(2125±478)ml,(3.66±0.14)比(2.44±0.15)、(1.42±0.09),(2835±632)ml比(1889±283)、(1866±305)ml,(11942±1162)ml比(9037±983)、(9401±1052)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晶胶比组24h晶胶比高于低晶胶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晶胶比组24h胶体液量高于高、中晶胶比组[(1507±335)ml比(994±234)、(949±141)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晶胶比组24h晶体液量、第三间隙液体潴留量及72h输液总量与低晶胶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晶胶比组24h机械通气率、IAP明显高于中、低晶胶比组[65.8%(25/38)比23.3%(7/30)、26.9%(7/26),(16.9±3.7)cmH2O(1emH20=0.098kPa)比(13.5±3.6)、(13.2±3.4)cmH2O],24h氧合指数明显低于中、低晶胶比组[(180.8±26.4)mmHg(1mmHg=0.133kPa)比(280.7±24.9)、(260.4±25.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晶胶比组2周内生存率为34.2%(13/38),低于中、低晶胶比组的86.7%(26/30)、57.7%(15/26),与中晶胶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晶胶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晶胶比组2周内生存率低于中晶胶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宜采用适当晶胶比的控制性液体复苏,可减轻体液潴留和提高治愈率,且采用中晶胶比的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检验不规律使用阿奇霉素与MP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 以MP抗体滴度1∶320为诊断MP感染标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92例5~13岁合并发热或(和)咳嗽的MP感染患儿中,MP-IgM呈阳性的4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1年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和MP感染次数分别纳入实验组(n=217,半年内无MP感染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对照组(n=214,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患儿入院当天于不同时间进行2次MP培养,对培养结果MP呈阳性者提取DNA进行23S rRNA V PCR产物合成与23S rRNA V区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进行MP呈阳性者的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试验.对两组MP株的耐药性等进行比较.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和23S rRNA V区无突变患儿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于治疗2周及4周末再行MP培养,对阳性者分析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对实验组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的患儿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及4周时判断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效.对于对照组214例反复MP感染患儿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频次与耐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外并发病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年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本组患儿的MP感染率为54.4%(431/792).对本组药敏实验结果MP-IgM呈阳性患儿咽拭子进行快速MP培养的阳性率为26.6%(115/431).实验组与对照组MP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41).对照组214例患儿1年内不规律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频次与耐药率比较,不规律用药次数越多,耐药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χ2趋势值=22.056,21.932;P〈0.05).实验组14例患儿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敏感且23S rRNA V区测序无基因位点无突变,对其进行阿奇霉序贯治疗2周后,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MP呈阳性为4例,根治率为71.42%(10/14).对此4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阿奇霉素仍敏感,并对其进行23S rRNA V区测序发现无基因位点突变,继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至4周末时,实验组14例患儿的根治率为92.85%(13/14).实验组14例MP药物敏感株与对照组37例MP耐药株患儿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5,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儿童MP感染安全有效,并不会诱导出耐药株,而不规律应用阿奇霉素可诱导耐药株,且耐药率与不规律应用的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该院接诊的2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人的症状与诊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6例(37.1%)肺外感染与200例(69.9%)支原体肺炎,其余受累系统包括神经、心血管、泌尿、血液、消化系统,还有皮肤和淋巴结。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多变,还会损及其余系统。早期诊断与最终确诊分别根据临床症状和MP—IgM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或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1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每组80例,托拉塞米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联合20%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甘露醇用量、水肿体积、24h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托拉塞米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呋塞米组[97.5%(78/80)比77.5%(62/80)],甘露醇用量明显少于呋塞米组[(347.5±32.5) ml比(438.2±30.7) ml],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呋塞米组[7.5%(6/80)比27.5%(2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托拉塞米组治疗第7,14天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呋塞米组[(21.1±3.4)ml比(23.3±4.8) ml、(17.6±4.5) ml比(22.4±5.6)ml],治疗第3,7,14天24h尿量明显多于呋塞米组[(3684±528) ml比(3 429±592) ml、(3 854±746) ml比(3 185±490)mnl、(3 742±658) ml比(2 251±32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方面较呋塞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剂量砷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及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普通级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用含亚砷酸钠0(蒸馏水组)、0.01(低剂量组)、0.05(中剂量组)和0.25mg/L(高剂量组)的水。染毒12周后,与正常成年雌性大鼠按1:2合笼,确定雌鼠怀孕后,处死雄鼠取其附睾丸,观察雄性大鼠精子畸形并用原子荧光谱法测定其血砷和精液砷浓度。于妊娠第20天处死雌鼠,观察雌雄交配受孕情况、受精卵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及胚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染毒12周后,低、中、高剂量组与蒸馏水组大鼠的体重分别为(347.6±18.7)、(308.3±19.2)、(301.4±17.4)和(316.7±17.7)g,低剂量组体重较蒸馏水组增加,高剂量组体重较蒸馏水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子数量分别为(9.7±0.8)、(5.5±0.5)、(4.3±0.4)和(9.3±0.9)×10^6/ml,活精率分别为(65.4±7.2)%、(41.3±6.9)%、(37.9±4.6)%和(63.8±8.2)%,中高剂量组较蒸馏水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子畸形率和死胎/吸收胎发生比例分别为(9.1±4.4)%、(14.0±3.9)%、(21.4±5.9)%、(9.3±2.5)%和1.7%、4.2%、7.3%、0.8%,中和高剂量组较蒸馏水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01mg/L亚砷酸钠染毒对大鼠生殖功能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0.05mg/L及以上浓度亚砷酸钠亚慢性染毒12周可对雄性大鼠产生生殖毒性,并对胚胎有一定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儿科就诊的MP免疫球蛋白M( MPIgM)检测阳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家庭中密切接触者220人,进行MP免疫球蛋白G(MPIgG)、MPIgM检测。结果 MPIgM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为19.1%;MPIgG定量检测>16的126例,阳性率为57.3%;MPIgM或MPIgG检测1项阳性的共140例,总阳性率为63.6%。 MPIgM和MPIgG均阳性组患儿中,病程61~90d者的比例为43.10%,高于单MPIgG阳性组(28.57%)及单MPIgM阳性组的14.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52、3.148,均P<0.05)。 MPIgM和MPIgG均阳性组的复发频率为≥3次的比例高于MPIgM阳性组以及MPIgG阳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52、3.148,均P<0.05)。结论小儿MP感染与家庭密切接触者MP隐性感染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双亲MP隐性感染的患儿其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病情复发频率较高,肺外合并症发生较高,因此应加强对该类患儿的防治,以减少MP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