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哮喘控制程度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24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接受常规体检的2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为(49.50±9.80)nmol/L,对照组血清25-(OH)D_3水平为(63.40±8.90)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22,P0.001)。25-(OH)D_3正常组、25-(OH)D_3不足组及25-(OH)D_3缺乏组哮喘控制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3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哮喘未控制程度呈正相关(r=0.823,P0.05)。25-(OH)D_3正常组、25-(OH)D_3不足组及25-(OH)D_3缺乏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与血清25-(OH)D_3水平无相关性(r=0.023,P=0.817;r=0.067,P=0.722;r=-0.019,P=0.903;r=0.022,P=0.766)。两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体内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哮喘未控制程度和免疫功能降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6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儿童为哮喘缓解组、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_3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并分析25-(OH)D_3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哮喘缓解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_3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保护因素,25-(OH)D_3每增加1nmol/L,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16.7%。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8~+呈正相关关系(r=0.492,P0.05),与CD4~+、CD4~+/CD8~+呈负相关关系(r=-0.511、-0.46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_3水平下降,其与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白介素4 (interleukin 4,IL-4)及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相关性. 方法 分别对84例哮喘儿童和48例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IeE浓度及IL-4、IL-12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 结果 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平均浓度(62.81±26.34)mmol/L及IL-12平均水平(24.25±40.78)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87.16±28.63)mmol/L和(43.21±62.12)ng/L,而IL-4平均水平(138.06±129.0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00.86±88.81)ng/L;且哮喘儿童IgE与IL-4呈正相关,与IL-12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常规治疗哮喘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为哮喘组,分为哮喘轻度发作组(13例)和哮喘中、重度发作组(32例),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和血浆PAF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血清TGF-β1和血浆PA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4.92±39.71) ng/L比(115.23±9.11) ng/L、(220.60±44.13) ng/L比(121.67±7.9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中、重度发作组血清TGF-β1和血浆PAF水平均明显高于哮喘轻度发作组[(213.98±28.99) ng/L比(148.03±16.21) ng/L、(240.62±33.97) ng/L比(171.33±21.46) ng/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TGF-β1和血浆PAF水平呈正相关(r=0.914,P<0.05).结论 血清TGF-β1和血浆PAF参与了哮喘患儿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哮喘患儿急性期指标之一,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外周血CD25、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5(IL-5)、25羟维生素D3[25(OH)D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疾病发展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52)和重度组(n=28),另选同期医院收治的30例支气管哮喘、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非感染组(n=30),30名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30)。对各组患儿的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患儿外周血CD25、IL-5、ECP分别为(16.83±5.18)%、(166.54±15.24)pg/ml、(17.52±1.56)μg/L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患儿外周血CD25、IL-5、EC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IFN-γ、25-(OH)D3分别为(15.24±3.64)pg/ml、(15.41±5.27)ng/ml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且中度组患儿外周血IFN-γ、25-(OH)D3低于轻度组(P0.05)。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表达水平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CD25、IL-5、ECP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呈正相关性(P0.05)。外周血IFN-γ、25-(OH)D3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CD25、IFN-γ、IL-5、25-(OH)D3、ECP是影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D25、IL-5、ECP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性,IFN-γ、25-(OH)D3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特异性免疫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及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并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FVC和PEF肺功能指标分别为(2.82±0.35)L、(81.65±5.38)%、(3.46±0.45)L和(5.61±1.44) L/s,对照组分别为(2.17±0.29)L、(72.84±4.82)%、(3.24±0.41)L和(5.08±1.35) 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 1水平分别为(5.94±4.76) ng/L、(192.85±54.06)ng/L和(6.17±0.42)μg/L,对照组分别为(7.26 ±5.33) ng/L、(259.61±67.83) ng/L和(6.83±0.4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效果患儿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L-18和TGF-β1均参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炎性反应,检测血清IL-4、IL-18和TGF-β1水平能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_3]在毛细支气管炎病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该院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例为毛细支气管炎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25-(OH)D_3、TIgE、细胞因子TNF-α、INF-γ、IL-6以及IL-10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5-(OH)D_3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IgE和血清TNF-α、INF-γ、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25-(OH)D_3与TIgE之间呈负相关(r=-0.828,P=0.000 032 5),而对照组儿童两者含量之间无相关性(r=-0.036,P=0.989)。结论 25-(OH)D_3的缺乏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在毛细支气管炎病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本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哮喘患儿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患儿5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肺功能、血清25(OH)D3、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5),两组儿童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0.436、0.728,均P0.05)。观察组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7、3.017、2.803,均P0.05)。观察组儿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6、2.775、3.009,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25(OH)D3水平与TNF-α、IL-6、INF-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4、-0.752、-0.542,均P0.05),与FEV1、PEF及FEV1/FV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3、0.719、0.543,均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患儿炎症反应及肺功能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中可通过提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以改善炎症反应程度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D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调查2015-2016年潍坊市妇幼保健院50名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和50名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OH)D和IgE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急性发作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分析两组儿童血清25(OH)D含量差异,及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25(OH)D浓度为(19.54±7.8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3.4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9,P<0.05)。血清25(OH)D水平与急性发作儿童的FVC、FEV1及FEV1/FVC%之间呈正相关(r=0.375、0.339、0.384),与IgE之间呈负相关(r=-0.534)。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与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万托林联合普米克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小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万托林联合普米克治疗、单独万托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4、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89.35±12.65)L/min较治疗前(57.67±14.86)L/min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PEF(76.22±13.34)L/min较治疗前(55.87±14.65)L/min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EF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L-4、IL-10水平分别为(57.35±5.43)pg/mL、(25.46±6.0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97.79±10.06)pg/mL、(53.36±5.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托林联合普米克可以有效改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及肺功能,同时更好的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2(leukotrieneE4,LTE4)和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探讨LTE4、LTB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A组)、21例反复肺炎不伴有支气管哮喘患儿(B组)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以及血清。处理后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LTE4和血清LTB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并分析LTE4与LTB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以及LTB4与LTE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尿LTE4表达水平,A组为(385±43)pg/ml,B组为(232±66)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3±51)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②血清LTB4表达水平,A组为(151±28)pg/ml,B组为(86±32)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5±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③血清IL-8表达水平,A组为(124±13)pg/ml,B组为(85±13)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④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A组为0.58±0.07,B组为0.52±0.0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08(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⑤尿LTE。表达水平与血清LTB4、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LTB4表达水平也与尿LTE4、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LTB4和LTE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降低LTB4和LTE4水平或许可以切断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性.方法 收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 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性.结果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 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 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的水平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呼吸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哮喘发作期儿童59例(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诊断标准确诊),将其纳入哮喘组。其中,男性患儿为39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1~6岁。然后,再按采集标本前2周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哮喘组进一步分为亚组A(n=39,未使用激素),亚组B(n=20,2周内使用激素)。选取同期在上述两所医院进行体检的28例健康儿童(采集标本前2周内无感染、无损伤病史、无用药史,本人及其家族Ⅰ,Ⅱ级亲属无变态反应、湿疹及咳喘病史)纳入对照组。哮喘组与对照组儿童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l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标本中褪黑素及环氧化酶-2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褪黑素水平[(2.44±0.83)pg/mL]较对照组[(4.48±1.11)pg/mL]降低;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57.26±7.92)IU/L]较对照组[(46.87±19.41)IU/L]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哮喘组中,亚组A,B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亚组A血清环氧化酶-2较亚组B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清环氧化酶-2水平显著降低(P〈0.05)。哮喘组血清褪黑素与环氧化酶-2呈显著负相关(r=-0.453,P〈0.001)。结论血清褪黑素、环氧化酶-2可能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过程。血清环氧化酶-2高表达,可能是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漕炎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更年期门诊经骨密度(BDM)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年龄在55~75岁之间的67例绝经后女性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口服氨基酸螯合钙1 000mg/d,阿法骨化醇0.25μg/次,一天两次;对照组口服氨基酸螯合钙1 000mg/d。两组均连续服药48周。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股骨颈、大粗隆、Ward三角区及腰椎L2-4骨密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25羟维生素D3[25-(OH)D3]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股骨颈、大粗隆、Ward三角区及L2-4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部位BMD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仅L2-4有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TRACP及25-(OH)D3水平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血清BALP、TRACP及25-(OH)D3水平分别为(26.52±6.07)μg/L、(2.84±0.97)U/L、(53.91±19.04)nmol/L,治疗后分别为(21.85±5.96)μg/L、(2.37±0.88)U/L、(57.87±19.24)nmol/L,BALP、TRACP均呈显著降低,25-(OH)D3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骨代谢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缺乏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吉林市丰满区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80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D3)水平。将病例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补充VitD组,每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充VitD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补充VitD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25-OH-VD3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结果治疗前病例组血清25-OH-VD3水平为(23.41±7.13)n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6.23±8.90)nmol/L(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常规治疗组25-OH-VD3水平较治疗前基本无改变,而补充VitD组血清25-OH-VD3水平由治疗前的(23.29±6.15)nmol/L上升至(58.95±10.87)nmol/L,2组儿童治疗后25-OH-V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补充VitD组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经过补充VitD,血清25-OH-VD3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并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浓度变化进行观察,并探讨鉴别消化道恶性肿瘤与2型糖尿病的CA19-9阳性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入选者,2型糖尿病组(A组)100例,肿瘤组(B组)80例,非肿瘤非糖尿病组(c组)120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A19-9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血清CA19-9浓度明显高于C组[(21.38±18.23)、(32.21±19.00)kU/L比(11.21±10.08)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血清CA19-9浓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浓度与空腹血糖(r=0.527,u=5.144,P〈0.01)、餐后2h血糖(r=0.617,u=6.044,P〈0.01)、空腹胰岛素(r=0.427,u=4.144,P〈0.01)、糖化血红蛋白(r=0.507,u=4.881,P〈0.01)有关,而与血清肌酐、2型糖尿病病程等无关;ROC曲线确定血清CA19-9在A、B两组间的阳性界值为45.0kU/L。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较正常人高,但低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且其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把45.0kU/L作为血清CA19-9诊断的阳性界值可明显利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