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脑电图、头颅CT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价中脑电图、头颅CT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脑)结合脑电图(EEG)、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EEG检查68例,异常63例(异常率92.6%):头颅CT检查61例,异常26例(异常率42.6%)。结论:EEG确是监测脑功能早期改变及病情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脑内病变转归的客观依据,而头颅CT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形态结构的显示则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病毒性脑炎常伴有脑电图的异常,本文探讨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55例患者轻症组26例,中症组19例,重症组10例,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监测。观察入院时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脑电图异常及异常程度的分布情况,分析脑电图异常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共48例(87.27%)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三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病情越重。脑电图正常组、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脑电图异常明显预后越差。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某院就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对象的脑电图结果同CT及脑脊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电图阳性率为89.47%,CT结果阳性率为22.10%,而脑脊液结果阳性率为57.89%,经统计学分析,脑电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结果阳性率及脑脊液结果阳性率(P0.05),病情严重的患者脑电图呈中重度异常,而病情轻的患者脑电图呈轻中度异常。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戴瑾 《河北医药》2013,35(12):1831-1832
病毒性脑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引发的临床常见疾病,又名"无菌性脑炎",多发于儿童,可侵犯脑实质,危重症患者呈现进行性,易留下后遗症甚至致死[1]。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临床症状、体征、CT、脑脊液检查等外,脑电图(EEG)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但目前脑电图的诊断标准尚无定论[2]。本文选取我院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脑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检测价值。报  相似文献   

5.
对58例病毒性脑炎进行脑电困(EEG)及头部 CT 检查,47例脑电图异常,异常率81%,有头部 CT材料的33例中3例异常,异常率9%.因此,EEG 能尽早地较灵敏地反映出脑功能改变,并对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病毒脑炎的诊断价值,并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给予脑脊液、颅脑CT、脑电图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脑脊液,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判定等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脑电图脑脊液及头颅CT诊断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如果诊治不及时,对儿童的智力及生长发育影响极大,致残率较高,极易遗留后遗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早期往往不特异,易误诊漏诊,而出现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后又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29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检查及头颅CT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期间二次脑电图及42例轻症型和30例普通型+重症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院后3、6、12个月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患儿入院1~3 d内首次脑电图异常98例,占97.03%,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转归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轻症组中有7例轻度异常脑电图患儿和1例中度异常脑电图患儿,在随访过程中脑电图始终没有恢复正常.结论:脑电图对于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尤其是普通型和重症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合脑脊液和头颅MRI可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毛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554-555
目的比较并探讨常规与动态脑电图监测应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151例常规与动态脑电图监测资料,比较两种脑电图检测异常率以及异常程度与预后关系。结果患者常规脑电图监测总异常例数为93例,监测异常率为61.6%;而患者动态脑电图监测总异常例数为143例,监测异常率为94.7%;动态脑电图组监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监测重度异常者致死、致残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脑电图监测正常者致残率明显高于动态脑电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脑电图监测相比,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率较高,且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更为准确,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及评估预后首选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对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差的患儿意识障碍时间、发热时间、惊厥发作时间均明显长于预后好的患儿(P〈0.01),预后差的患儿入院时多伴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脑神经麻痹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预后差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低于预后好的患儿(P〈0.01),脑电图高度异常的比例高(P〈0.01),多伴有脑CT异常(P〈0.01)及低钠血症(P〈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差的相关因素为:意识障碍、发热、惊厥时间长,脑脊液白细胞低及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情况.方法 以确诊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46例患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无继发性癫痫的病毒性脑炎住院患儿69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情况,并比较两组大脑皮质损伤及脑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组部分性癫痫发作35例,全面性癫痫发作11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9例,非癫痫持续状态37例,发作1次者11例,2~6次者29例,>7次者6例;患儿脑电图显示爆发或长程阵发癫痫波或高幅慢波阵发,异常θ、δ波持续出现25例、阵发性出现16例、双侧不对称5例;观察组大脑皮质损伤发生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临床医师应掌握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变化,积极控制惊厥,及时控制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再发,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病脑 )的原因和防范对策。方法 :对 2 3例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小儿化脑误诊为病脑的误诊率为 13.2 2 % ,主要原因是早期脑脊液无改变和缺乏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论 :对可疑化脑者在用有效抗生素情况下 ,12 h~ 2 4h后复查脑脊液 ,并常规行脑脊液涂片、培养和血 C反应蛋白、白细胞凝集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病原及与部分生化指标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终点法及速率法进行生化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病原分析:Ⅰ型副流感病毒(PIV)占24.5%,腺病毒(ADV)18.0%。柯萨奇B组病毒(CVB)占11.0%,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11.0%,乙脑病毒占9.0%,甲型流感病毒(IVA)占4.5%。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总蛋白与磷(phosphor,P)的含量有显著改变(P<0.05),且CHE的活性与总蛋白、P的含量有相关性,钙(Ca)及镁(Mg)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1)在已知的几种致病病毒中,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主要由PIV引起,其次是ADV、CVB、RSV。(2)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中CHE的活性明显增高,提示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将会影响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3)不同病毒对脑脊液CHE的活性影响不同,在已知的几种病毒中CVB对CHE的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检测,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与病毒性脑炎(病脑)。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及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急性期病脑组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明显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化脑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②恢复期化脑组、病脑组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P均<0.01);病脑组仍明显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均<0.01),而化脑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均>0.05)。③化脑组、病脑组CSF中S-100b蛋白含量分别与其各自的血清含量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CSF和血清中S-100b蛋白的检测,对小儿化脑与病脑具有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从而为临床尽早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杨勤  靳蓉  黄景霞  刘亮 《贵州医药》2013,(12):1063-1066
目的研究小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含量与细菌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炎(VE)的关系,探讨联合检测该5项指标对小儿BM和VE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检测BM18例、VE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上述5项指标。结果(I)BM组和VE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BM组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和V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BM组和VE组脑脊液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M组脑脊液82-MG含量明显高于VE组(P〈0.05)。(3)BM组脑脊液C3含量明显高于VE及对照组(P〈0.05),VE组C3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各组血清S100B蛋白、β2-MG、CRP、C3、C4含量及脑脊液CRP、C4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BM和VE的脑脊液S100B蛋白、β2-MG、C3含量较血清学指标敏感,提示脑脊液S100B蛋白、β2-MG可以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未提示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对VE和BM具有早期鉴别诊断意义。(2)脑脊液β2-MG可以作为BM的鉴别诊断参考指标。(3)联合检测脑脊液β2-MG、补体C3,有助于鉴别BM和VE,特别是能提高BM诊断的准确性。(4)未发现血清S100B蛋白、β2-MG、补体C3、脑脊液及血清补体C4、CRP对BM和VE诊断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共88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88例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后,患儿的康复率达到96.6%。结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康复率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用动态脑电图描记66例昏迷患者并进行临床评定,包括Glasgow评分.结果 脑电图分级与Glasgow评分说明脑电图分级愈高,Glasgow评分愈低,患者昏迷程度愈深.结论 动态脑电图检测对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肯定价值,可提高在昏迷预后判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检测99例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结果99例患儿中低钙血症28例(28.9%),高磷血症38例(39.2%),高血糖17例(27.9%);AⅡ异常3例,AST异常18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27例(27.3%);胱抑素C升高5例,其中年龄〈8个月3例(1.23~1.47mg/L)、〉3岁2例(1.68和2.31mg/L)。hs—CRP〉40mg/L仅1例,但伴有肺炎。75例同时检测CK—MB和hs—CRP,2项同时升高11例,其中1项以上异常者68例。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心肌损伤、应激性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及早予以检测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血流(CBF)表现,评价其与诊断、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93例经临床确诊的AD患者进行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EEG异常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AD患者的脑血流改变。结果93例患者中EEG正常4例,占4.3%;异常89例,占95.7%。患者痴呆程度越重,EEG异常也越明显。AD组MCA及BA的峰值流速(Vp)、平均流速(Vm)较对照组低,而血管搏动指数(PI)则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EEG、TCD检查对AD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