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1年来流脑监测结果,表明流脑流行由A群菌引起。流脑A群多糖体菌苗普种可大幅度降低发病率,打破流行规律。流脑病后,带菌均可产生抗体,自然状态下流脑流行2-3年后逐渐下降,可能与此有关,预测九十年代流脑不可能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地处豫东平原,东径115°06′~115°32′,北纬34°~34°15′。全县分为23个乡镇,43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69万余人。今年元月份以来出现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的流行,5月15日疫情终止.共发病1492人,发病率为215.45/10万,死之21人,病死率为1.41%。为了掌握流脑的发病规律,制订防治对策和措施,我们对全年流脑流行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流脑发病县的监测,了解我省流脑流行特征,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培养、鉴定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K-B法进行药敏试验;血清抗体采用ELISA法。[结果]从1患者的脑脊液中检出脑膜炎球菌,从黄潭中学患者21份密切接触者中检出3份阳性,带菌率14.3%;21份血清,8份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1%;非密切接触者脑膜炎球菌培养阳性4份,带菌率22.2%;血清18份,阳性率44.4%(8/18);白莲中心小学患者密切接触者血清15份,阳性率73.3%(11/15);10例流脑患者阳性率为90%(9/10)。8株脑膜炎球菌对头孢类、氯霉素等9种抗生素高敏,对磺胺甲基异嗯唑耐药。[结论]2005午流脑病例有A群也有C群,但仍以A群为主;白莲中心小学密切接触者流行脑抗体高于黄潭中学学生密切的接触者。治疗或预防可首选头孢类等9种高敏抗生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不适合继续作为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4.
<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是冬春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病情重,传播迅速,易造成流行。我们在流脑防治工作中,为了解病人及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对住院病人,疫区,非疫区健康人群分别进行了抗体水平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有8~10年流行一次的规律。预测流行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逐步回归法、Logistic 回归法、Bayes 概率法、尤度法或似然法以及模糊数学法。以上方法预测的效率较高,但计算过程繁杂。本文介绍一种比较简单和直观的方法——疾病控制图法,对流脑作流行期前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7.
广州市流脑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掌握流脑疫情动态及其流行特征,我市于1990~1992年度按全国统一监测方案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疫情资料: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并进行个案调查,按管理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核实。(2)监测对象、指标与方法:按全国流脑统一监测方案。结果与分析: (1)流脑发病概况:广州市从1952年度以来,历年均有流脑病例,但没出现周期性流行,仅于1967年度出现过一次大流行,发病率高达716.95/10万。60年代平均发病率为108.91/10万,其他年代则在0.84~3.16/10万之间。1990~1992年度共发生21例,平均发病率为0.12/10万(0.08~0.15/10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死亡1例,病死率为4.76%。  相似文献   

8.
程华祥  黄斐 《中国校医》1995,9(2):100-102
为了解流脑菌群变迁、人群带菌状况及抗体水平,我们自1989年开始,选择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采集部份学生和儿童咽拭子与血清进行流脑监测。结果发现自八十年代推行流脑多糖菌苗免疫后,流脑发病率逐年降低,人群奈瑟氏菌(Nm)带菌率平均为6.45%,其中B群占70%,未发现A群Nm菌携带者。随着年龄增长,人群带菌率、抗体水平也逐渐降低。但抗体水平则流脑流行期高于流行前期,提示隐性感染增多,今后有必要在流脑流行前期继续推行流脑多糖菌苗免疫,以控制流脑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自流脑多糖菌苗(下称菌苗)开始应用以来,韶关市流脑发病数逐年减少,发病率从80年代初的6.56/10万,下降到1989年的0.52/10万。鉴于当前疫情控制情况,于1989年重新调整在广东省北大门——乐昌县的坪石镇建立了流脑监测点,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一、流脑发病情况及菌苗接种:据疫情资料表明,乐昌县近3年(1987~1989年)流脑发病数分别为20例、37例和6例。多数病例发生在与湖南毗邻的北片乡镇。坪石镇为岭南第  相似文献   

10.
王亚飞  张媛媛 《现代保健》2013,(19):154-155
目的:为了掌握健康人群流脑带菌情况及菌群分布,预测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在流脑流行前期(1月);流行期(4月)和流行后期(7月),选择适当时间完成流脑监测对象咽拭子标本的采集任务,及时送山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Nm)分离培养与菌株分型。结果:三次共采集咽拭子430份,分离出Nm菌5株,其中1株A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2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1株Y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1.16%。结论:由于广泛开展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流脑流行的监测与预防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2  
自从国产的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荚膜多菌苗(Capsular Polysaccharide Vaccine,CPV)于20世纪80年代初获准批量生产,全国各地逐步采用此菌苗预防流脑的流行。由于有了菌苗预防的措施,发病率已降到了比一些发达国家还低的水平,所以有人认为我国今后不会再出现流脑流行。因此对它的预防有所放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流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切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溧水县儿童流脑菌苗基础免疫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溧水县从1980年起将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简称流脑菌苗)用于儿童免疫接种,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尤其1990年以来,全县开展了以乡镇为单位的计划免疫门诊后,进一步提高了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人群免疫力达到较高的水平,计免相关传染病得到控制。1997年实行流脑菌苗2针次基础免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4.
宿迁市正常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流脑流行前期人群抗体水平监测,评价宿迁市正常人群流脑的免疫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群A、C群流脑抗体水平.结果:2006年全市7个年龄组流脑流行前期人群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83.06%,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33±4.82,各年龄组间A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69.95%,GMT为7.99±6.16,各年龄组间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人群对A群流脑基本保持着较高的免疫水平,目前不太可能发生A群流脑的流行,而人群对C群流脑奈瑟氏菌(NM)免疫力较低.建议调整流脑疫苗免疫程序,用A C群流脑多糖疫苗作为儿童加强免疫用流脑疫苗,并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增强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广西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西流脑流行特征的动态变化,预测流脑发病趋势,为制定合理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6年全年对广西各市、县进行面上的监测。选择凭祥市、全州县和大化县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行前期进行健康人群带菌及抗体水平调查。结果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为0.094/10万,部分人群的Nm带菌率为1.15%,A群抗体阳性率为29.9%,C群抗体阳性率为21.7%。结论2006年广西流脑发病率不高,病死率较高,监测点人群对A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而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较低,流脑仍然是广西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健康的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16.
溧水县正常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由于广泛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体菌苗(简称流脑菌苗),我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大幅度的降低。自1981年以来,已连续17年发病率控制在0.24/10万~4.02/10万之间,基本达到控制目的。为了解正常人群对流脑的免疫水平,进一步加强控制流脑后的监测工作,我们于1997年11~12月份,在疾病监测点乡村316名正常人群进行了流脑A群杀菌抗体水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设疾病监测点的白马、杨塘等乡镇,随机抽取3~12月龄、2~4岁、6~8岁、13~15岁、25~39岁5个年龄组人群,每组不少于50人。1.2方法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唐山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带菌率、带菌群型及菌株药物敏感性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流脑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河北省卫生防疫站1998年版《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中脑膜炎奈瑟氏菌检验方法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标准进行。结果.2001~2007年共分离到流脑菌60株,其中A群10株,占16.67%,B群27株,占45%,C群2株,占3.33%,其它群21株,占35%,2006年在健康人群中首次分离到C群;选取20株流脑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其对头孢拉定、菌必治、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为25%~30%。结论:通过不同年份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对掌握唐山市流脑菌群分布特征和变迁趋势及菌株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6-2008年健康人群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带菌状况和血清保护性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韶关市2006-2008年流脑监测资料,采集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 2006-2008年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仅为0.14%,为C群脑膜炎奈瑟双球菌。A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67.69%(473/705),C群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4.54%(314/705),3岁以下儿童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低于3岁以上年龄组(χ2=10.572,P0.01)。2006-2008年无流脑病例报告。结论韶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球菌的带菌率很低,3岁以下儿童的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近年来流脑的监测与控制周宝珍郭雪杨天英朱宝兰河南在1985年以前流脑发病为最高省份,每次周期流行均列全国前三位。最高发病率达646/十万,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过去虽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都未能控制其周期流行。为了掌握流脑新的...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及时防制可能出现新的流行,我省在广州、韶关、清远三市设立了流脑监测点,现将1990年我省流脑疫情及各监测点工作情况整理如下: 一、疫情概况 1,发病率:1990年全省疫情较为平静,各地未见有暴发点报告。全年发病109例,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