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脑损伤后,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及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的NSCs取自胎鼠皮层,采用Feeney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小时将NSCs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及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伤前24小时、伤后24小时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接受NSCs移植的两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损伤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移植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的NSCs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能像脑内移植一样明显有助于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胚胎神经干细胞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内移植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单纯脑出血组(A,10只)、培养液移植组(B,10只)及NSCs移植组(C,10只).制作脑出血模型后3d,C组将神经于细胞经Hoechst标记后移植到病灶区,B组注射等量培养液.通过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以及冰冻切片后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经标记移植人大鼠脑内后,经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能够在血肿腔周边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移植术后2周内3组间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从移植术后第21天到第28天,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好于培养液移植组和单纯脑出血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能够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促进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和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激活、增殖情况及其对神经行为学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大鼠按单双号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6只.脑出血组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分别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体积的PBS.分别于术后1、7、14、21、28和35 d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表现.所有大鼠处死前1 d腹腔内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BrdU),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巢蛋白(nestin)和BrdU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nestin和BrdU的表达.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基底节和脑室下区可见nestin和BrdU的表达.脑出血后7 d后开始明显增加.14 d达高峰,21 d开始下降.28d恢复正常.脑出血后l~35d大鼠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与内源性NSCs的增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脑出血可导致内源性NSCs的激活和诱导其增殖:然而这种状态下NSCs的增殖能力和内源性NSCs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均有限.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eeney等人的方法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h将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伤前24h、伤后24h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结果移植后1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损伤灶的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增殖、分化、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暂时性脑缺血的价值。方法:从孕14 d SD胎鼠海马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将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SD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tMCAO)纹状体缺血半暗区。移植后2~12周以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评价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状况。移植后12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徙和整合情况。结果:分离和纯化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呈nestin阳性,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在宿主脑内迁徙,部分分化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Neurofilament。移植后8周起,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N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改善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转入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中,获得NSCs-BDNF基因工程干细胞并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区NSCs,检测其增殖、分化等特性;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BDNF,转染NSCs,获得NSCs-BDNF基因工程干细胞,检测其BDNF的表达和活性;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NSCs-BDNF移植入模型缺血侧海马,进行组织学和行为学检测.结果 NSCs-BDNF移植后可以观察到动物行为学的改善,术后4周Longa评分1.343±0.293,脑切片可以观察到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数目的增加,术后4周存活率87.5%±6.6%,较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BDNF移植对实验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以及采用不同移植方法后细胞在受损脑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纹状体内注射自体新鲜心室腔血液构建SD大鼠脑出血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自然恢复组(对照组);B组:尾静脉移植组;C组:立体定向移植组,于移植后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存活、迁移和分布情况。结果 C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优于B组,BMSCs均能够迁移分布至大鼠脑损伤区。结论 BMSCs移植对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立体定向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尾静脉移植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位仪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sham组、ICH组及NSCs组,通过mNSS评分定量评价细胞移植后,观察脑出血大鼠在第1、3、7、14、28天的神经功能的行为学的动态变化;进行Caspase-3的免疫组织化学及灰度分析,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NSCs组mNSS评分在14、28d均较ICH组明显改善(P0.05)。NSCs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的Caspase-3的表达水平较IC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NSCs移植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aspase-3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并观察其存活、迁移和分化,从而为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存活、迁移和分化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做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十细胞经立体定向注射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制作大鼠脑绢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伤前24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球的表面细胞表达nestin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脑内损伤灶存在BrdU阳性神经干细胞、MAP2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胶质细胞;接受神经十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到脑损伤大鼠蛛网膜下腔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且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明显有助于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从Wistar新生大鼠的大脑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取传代的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并经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后移植到脑梗死对侧的侧脑室,移植后对大鼠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移植的细胞在脑内的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将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鼠脑后2周在梗死灶对侧可发现移植的细胞,4周时移植的细胞在梗死灶内分化为神经细胞,大鼠的学习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仍能存活,并能有效穿过脑脊液———脑屏障迁移到脑梗死的部位;且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