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缓激肽(bradykinin,BK)对体外培养家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及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闭锁小带蛋白-1相关性核酸结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1-associated nucleic-acid-binding protein,ZONA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BK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数生长期的兔角膜内皮细胞,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0.10、1.00、10.00 μmol·L-1 BK(BK组),对照组不做加药处理,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增殖状况,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在24 h、48 h、72 h、96 h的吸光度(A)值,Western blot检测72 h各组细胞中紧密连接处ZO-1与核内ZONAB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药 72 h,各组细胞融合成片并紧密连成单层,加药96 h后各组细胞生长受限,细胞间隙变大,脱落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除0.01 μmol·L-1 BK组24 h外,其余浓度BK处理后A值升高、增殖活力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01),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其中1 μmol·L-1 BK作用最强 (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K可促进紧密连接处ZO-1与核内ZONAB蛋白的表达,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BK体外刺激可促进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ZO-1与ZONAB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吴楠  王艳华  王蕊  刘东宁  王晓芹  王一 《眼科研究》2007,25(12):912-915
目的观察α晶状体蛋白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生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并采用CD11b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加入α晶状体蛋白及LPS后,通过MTT(四氮唑蓝比色细胞增生测定)检测α晶状体蛋白对LPS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并采用ELISA、RT—PCR检测TNF—α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分别达到95.8%和91.4%,经10^-4/Lα晶状体蛋白预处理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增生被抑制(P〈0.01);与未处理组比较,TNF—α蛋白质量浓度及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α晶状体蛋白可以减少LPS诱导的原代培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生及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T10)对血管内皮细胞移行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10对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传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加入不同浓度的T10(5μg·L^-1、10μg·L^-1、20μg·L^-1、30μg·L^-1)、地塞米松(300mg·L^-1),观察HUVECs移行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UVECs中t—PA和PAI-1蛋白表达量。结果T10能明显抑制HUVECs移行活性,使HUVECs移行数量、移行距离明显减少和缩短;T10能明显抑制HUVECs中t-PA和PAI-1蛋白表达,使t-PA和PAI-1蛋白表达棕黄色阳性染色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T10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移行,抑制内皮细胞t-PA和PAI—1蛋白表达,从而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与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spase-1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随机将12只7日龄(P7)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OIR组和OIR+VX-765组,正常组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其余两组构建OIR模型; P12~P16,OIR+VX-765组和OIR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Caspase-1抑制剂VX-765(4mg/kg)和等量0.4%聚乙二醇(VX-765溶剂); 于P17制作视网膜铺片行Lectin染色,比较三组间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的大小;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的表达和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培养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及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缺氧组分别经VX-765和0.4%聚乙二醇预处理3h后,缺氧条件下培养24h; 对照组常规培养相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p20(Caspase-1活化形式)、IL-1β和VEGF的蛋白表达变化; 用各组BV-2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刺激培养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管腔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P17正常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化完全,未见明显无血管区及视网膜新生血管; OIR组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8%±1.14%、4.00%±0.41%; OIR+VX-765组两者明显减少,分别为12.23%±1.02%和2.16%±0.52%(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aspase-1在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较弱,在OIR小鼠中主要在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有明显的阳性表达,并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有明确的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处理的培养小胶质细胞BV-2中Caspase-1、p20、IL-1β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Caspase-1抑制剂则可明显下调p20、IL-1β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管腔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RF/6A细胞经缺氧组BV-2培养上清液处理后,管腔形成长度和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271±12和347±34个,而加入抑制剂后,二者明显减少,分别为171±22和212±27个(P<0.05)。

结论:在小鼠OIR中,Caspase-1能够调节小胶质细胞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1活化小胶质细胞中其下游炎性效应分子IL-1β,并释放VEGF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 视神经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生引起的局部胶质瘢痕形成是神经细胞轴突难以再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d-晶状体蛋白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的再生,且部分再生的轴突能够穿过胶质瘢痕区,故推测α-晶状体蛋白可能抑制胶质瘢痕的形成,从而对视神经发挥保护作用.目的 探讨α-晶状体蛋白对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SPF级3~5日龄Long Evans大鼠的视神经组织,体外培养和纯化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细胞用常规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脂多糖(LPS)刺激组在培养液中添加5μg/ml LPS,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在培养液中添加5 μg/ml LPS和1×10-4 g/Lα-晶状体蛋白,各组细胞均继续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情况(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GFAP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β)质量浓度的变化. 结果 培养3~4代的细胞大小均匀,GFAP阳性细胞达95%以上.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和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细胞的A值分别为1.335±0.070、1.643±0.069和1.390±0.004,LPS刺激组A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5、3.681,均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组星形胶质细胞中的GFAP荧光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和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且细胞胞体较正常对照组和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增大.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851±0.07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86±0.091和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的0.569±0.049,其中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细胞中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LPS刺激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5,P<0.01).LPS刺激组TNF-α和IL-1β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α-晶状体蛋白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α-晶状体蛋白能抑制LPS诱导的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BEV)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抑制活性氧(ROS)在EMT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人ARPE-19细胞株,根据实验需要将ARPE-19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EV组、BEV+NAC组和BEV+DPI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细胞不进行任何干预,BEV组用0.25 g?L-1 BEV处理细胞72 h,另外两组在 BEV处理细胞24 h后分别再用ROS抑制剂NAC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处理细胞48 h。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观察各组ARPE-19细胞内ROS和H2O2的生成堆积情况;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各组ARPE-19细胞中EMT标志物[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带蛋白-1(ZO-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EMT标志物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CFH-DA染色观察发现,ARPE-19细胞加入BEV继续培养后,ROS和H2O2表达均明显上调(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EV组EMT指标变化显著:上皮标志物ZO-1的表达降低,间质标志物α-SMA和FN的表达升高,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BEV组相比,BEV+NAC组和BEV+DPI组中各项指标mRNA表达变化显著,ZO-1上升至0.955±0.048、1.056±0.017,而α-SMA下降至0.982±0.165、1.058±0.165,此外FN表达(0.666±0.063、0.983±0.125)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种因子的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其相应mRNA表达相一致,与单纯BEV组相比,ROS抑制剂NAC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都显著改变了EMT标志物的表达,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了0.195±0.010、0.770±0.175,而α-SMA下降了0.353±0.098、0.482±0.037,FN下降了0.528±0.161、0.612±0.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OS参与了BEV诱导的RPE细胞EMT,抑制ROS可减轻BEV诱导的人RPE细胞的 EMT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12)分成常氧(20%)组和低氧(1%)组。低氧组中,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LF2000)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空载体组)、HIF-1α siRNA(HIF-1α组)、VEGF-165 siRNA(VEGF组)和HIF-1α siRNA+VEGF165 siRNA(共转染组)。低氧组中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基因转染效率;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成功构建HIF-1α siRNA重组质粒。人血管内皮细胞转染24 h后,HIF-1α siRNA和VEGF-165 siRNA重组质粒有表达。常氧组细胞中仅见微弱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而低氧组表达明显上调;HIF-1α组、VEGF组和共转染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其中共转染组抑制效果最明显。 结论 HIF-1α和VEGF165 siRNA能有效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对脂多糖(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200 mg·L-1 MFG-E8对细胞活力影响。建立LPS诱导BV-2细胞视网膜变性疾病体外模型,分为对照组、LPS组、LPS + MFG-E8组、LPS + LY294002组和LPS + PDTC组。倒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的形态改变,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变化,及PI3K-Akt和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0 mg·L-1、10 mg·L-1、50 mg·L-1、100 mg·L-1和200 mg·L-1的MFG-E8对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G-E8对LPS诱导的BV-2细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LPS组BV-2细胞中TNF-α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LPS + MFG-E8组BV-2细胞中TNF-α的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S组BV-2细胞中TNF-α和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LPS + MFG-E8组BV-2细胞中TNF-α和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PS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LPS组BV-2细胞中NF-κB 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01);LPS + MFG-E8组BV-2细胞中NF-κB 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较LPS组明显降低,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LPS组明显升高(均为P<0.001)。结论 MFG-E8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紫外线对翼状胬肉细胞的作用,探讨紫外线和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翼状胬肉标本,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单独培养、条件培养和共同培养的方法构建体系,用MTY法选择紫外线照射细胞的适宜强度;采用M1Tr法绘制强度20mJ/cm2紫外线照射下细胞生长曲线;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紫外线照射下3种体系中细胞上清液和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蛋白和RNA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细胞活性实验,选择20mJ/cm2强度作为实验照射基数;翼状胬肉微血管内皮细胞(PE)和成纤维细胞(PF)在紫外线照射下,细胞活性下降;单独培养PE受紫外线照射后VEGF的RNA含量和上清液VEGF蛋白含量,照射组较未照射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单独培养和条件培养PF受紫外线照射后VEGF的RNA含量和上清液VEGF含量,照射组较未照射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3种体系PE和PF照射后bFGF的RNA含量及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蛋白含量,照射组较未照射组呈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紫外线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融合蛋白康柏西普(Conbercept)玻璃体内注射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OIR)模型中视网膜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 普通级7 d龄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IR组、OIR+生理盐水(NS)组及OIR+ Conbercept组,每组25只。其中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龄。OIR组、OIR+NS组及OIR+ Conbercept组小鼠通过高流量吸氧建立OIR模型,并在此环境中饲养至12 d龄,OIR+NS组和OIR+Conbercept组小鼠分别行右眼玻璃体内注射1 μL NS、1 μL Conbercept后,在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龄,处死。取各组小鼠右眼眼球行HE染色及视网膜铺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血管分布;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DA含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清晰,未见明显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IR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紊乱,视盘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VEGF相对表达量均增加,TH相对表达量、DA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IR+NS组与OIR组相比,小鼠视网膜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DA含量及VEGF、TH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OIR组及OIR+NS组相比,OIR+ Conbercept组小鼠视网膜各层排列较清晰,视盘周围可见小片状无灌注区,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DA含量及VEGF、TH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IR模型中视网膜DA含量及TH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玻璃体内注射Conbercept后,视网膜新生血管及VEGF相对表达量均减少,TH相对表达量、DA含量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RVECs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VEGF抑制剂(anti-VEGF)组和3-MA+anti-VEGF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VECs中两种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 轻链 3 (LC3)及Beclin-1的表达;计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阳性斑点细胞占比;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形成的自噬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3-MA组、anti-VEGF及3-MA+anti-VEGF组的LC3-Ⅱ/LC3-Ⅰ分别为0.182±0.125、0.587±0.101、0.309±0.151、0.914±0.037及0.585±0.098;Beclin-1分别为0.205±0.035、0.590±0.120、0.425±0.082、0.842±0.087及0.607±0.022;GFP阳性斑点细胞比例分别为17.107%±3.521%、90.278%±2.684%、82.591%±4.490%、94.798%±1.760%及89.472%±3.76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对照组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增高,GFP阳性斑点细胞的比例增加(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增多。与缺氧对照组相比,3-MA组的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GFP阳性斑点细胞比率降低(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减少;anti-VEGF组的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GFP阳性斑点细胞比率升高(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增多。与anti-VEGF组相比,3-MA+anti-VEGF组的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GFP阳性斑点细胞比率降低(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减少。结论 VEGF抑制剂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尚臣  刘祖国 《眼科研究》2009,27(9):801-804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中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收集翼状胬肉标本,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单独培养、条件培养和共同培养的方法构建培养体系,采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3种体系培养上清液和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单独培养、条件培养和共同培养各组培养上清液中VEGF和bFGF的质量浓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单独培养、条件培养和共同培养三者相比,VEGF和bFGF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相互上调作用,2种细胞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鱼精蛋白对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RF/6A细胞的正常及缺氧培养模型,在上清液中加入鱼精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μg/mL。在细胞培养的0、24、48、72、96、120h取上清液行ELISA检测,定量分析细胞的VEGF表达情况。在培养96h时,取出细胞铺片行免疫病理学检测,检测VEGF与受体的结合状况。结果在10~80μg/mL的范围内,鱼精蛋白的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成正比,80μg/mL为最佳的抑制质量浓度。缺氧条件下RF/6AVEGF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鱼精蛋白均可以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P=0.002)。免疫病理染色表明鱼精蛋白减少了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结论一定质量浓度的鱼精蛋白对正常及缺氧状态下的RF/6AVEGF的表达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鱼精蛋白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缺血型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4.
朱冬青  郑志  顾青  许迅 《眼科研究》2012,30(4):326-330
背景 缺氧与高糖是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主要原因,可引起视网膜糖酵解作用增强,导致组织酸中毒. 目的 探讨视网膜酸中毒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从2周龄雄性SD大鼠中分离出视网膜.分别在NaHCO3调制的pH7.2、6.8、6.5酸性环境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另外,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培养后用PBS洗涤视网膜2遍后置于pH值为7.2的新鲜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 h;同时,在上述酸性培养液中加入抗氧化剂对视网膜进行培养.制作视网膜标本,然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和PED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pH7.2作为对照. 结果 视网膜培养24 h后,pH7.2组、pH6.8组视网膜层次清晰,但pH6.5组视网膜出现空泡.正常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为(112±11)%,pH7.2组为(1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pH 6.8组、pH 6.5组中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96±43)%、(251±29)%,均较pH7.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86±19)%,pH7.2组为(1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pH 6.5组视网膜PEDF mRNA水平为(230±66)%,较pH7.2组明显升高(P<0.05).VEGF与PEDF蛋白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视网膜酸化纠正后,pH 7.2、6.8、6.5组视网膜VEGF mRNA分别为(100±13)%、(111±9)%、(113±9)%,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P=0.16).PEDF mRNA的表达分别为(100±13)%、(110±9)%、(108±11)%,3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P=0.43).加入抗氧化剂后,pH7.2组视网膜VEGF mRNA水平为(100±9)%,pH6.8组为(106±7)%,pH 6.5组为(148±22)%,pH6.5组VEGF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H 7.2组和pH 6.8组(P<0.05).pH 7.2、6.8、6.5组大鼠视网膜PEDF mRNA表达分别为(100±31)%、(282±45)%、(4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3,P=0.00).结论 视网膜酸化诱导VEGF的表达受到氧化应激的调节,抗氧化剂可促进酸化视网膜PEDF的表达增加,表明氧化应激可抑制PEDF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氧对小鼠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可溶性fins一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1, sFlt-1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用健康雌性成年昆明小鼠70只,分为缺氧组和正常对照组,缺氧仓的氧气体积分数为8%~10%,缺氧时间分别为1、3、5、7、10、14d。用变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在缺氧条件下角膜组织中总VEGF表达的变化,用非变性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在缺氧条件下角膜组织中游离及结合VEGF表达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小鼠在缺氧条件下角膜组织中VEGF、sFlt-1、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巧玲珑factor-1,HIF-1)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缺氧14d内未见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缺氧组总VEGF及结合VEGF表达增加,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缺氧14d内均未见游离VEGF表达。缺氧组VEGF、sFh-1、HIF-1的基因表达均增加,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EGF的基因表达与HIF.1的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993),sFlt-1的基因表达与HIF-1的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997)。结论缺氧可以诱导小鼠角膜组织中VEGF和sFlt-1表达的增加,在缺氧的条件下,小鼠角膜组织中VEGF和sFlt-1呈平衡状态。sFlt-1可作为一种内源性VEGF拮抗因子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286-2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VEGFmRNA,EPOmRNA和EPORmRNA在体外培养的Mui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胰蛋白酶将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吹打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Muller细胞,RT.PCR测定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ailer细胞VEGF,EPO和EPOR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视网膜Mu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兔抗鼠谷氨酰胺合酶(GS)染色阳性。Muller细胞VEGFmRNA,EPO mRNA和EPORmRNA在高糖条件下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糖浓度50mmol/L组较40m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时间依赖性。结论:Mu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VEGF,EPO,EPO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陈庆中  张静楷  黄利明  颜华 《眼科研究》2013,(12):1163-1168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因视网膜缺血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严重威胁患者视力。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EGI/TLlA)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目的检测VEGI/TLlA及其相关因子在DR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为DR的患者55例,按照中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DR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0例,PDR组35例;另纳入无全身疾病的白内障患者1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单纯糖尿病(DM)患者15例作为DM组,各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相匹配,但PDR组和DM组患者的病程值及血糖水平值明显高于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集4个组所有受试者静脉血清以备ELISA检测。另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确诊为PDR的患者23例25眼作为PDR组,健康成人尸体供眼7例7眼作为对照组,并根据PDR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视网膜光凝组、手术治疗组和视网膜光凝+手术组,在手术过程中收集玻璃体待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玻璃体中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251(TLlA/VEGI25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KBp65(NF—KBp65)的质量浓度。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并分析各组血清及玻璃体中TLlA/VEGI251、VEGF、TNF-α、IL-1β和NF—KBp65的差异,应用Pearson积矩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TLlA/VEGI251与VEGF、TNF-α、IL-1β和NF—KBp65的相关性。结果DM组、NPDR组、PDR组患者血清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个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31,P=0.009);PDR组患者血清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DM组和NPDR组(P〈0.05);PDR组患者血清中VEGF、TNF—α、IL-1β和NF—KBp65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DM组、NP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DM组和NPDR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与VEGF、TNF-α、IL-1β和NF—KBp65质量浓度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0.951、0.951、0.851、0.944,均P〈0.01)。PDR组玻璃体中TLlA/VEGI251、VEGF、TNF-α、IL-1β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4、0.001、0.000、0.037),但两组间玻璃体中NF—KBp65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视网膜光凝组及手术组患者玻璃体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玻璃体中TLlA/VEGI251质量浓度与VEGF和TNF-α质量浓度间均呈明显正相关(r=0.675、0.950,P〈0.01),与玻璃体中IL-1β和NF—KBp65质量浓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233、0.318,P〉0.05)。结论VEGI参与DR的发病,并通过与VEGF、TNF-α、IL-1β、NF—KB等因子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疾病的进展,为DR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乳酸对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36只,根据培养液中乳酸含量分为10、20、30 mmol/L乳酸组,每组均为12只大鼠.处死大鼠,摘出眼球剥离视网膜,将视网膜置入插入式培养皿中培养24 h.培养皿中培养液分别为含10、20、30 mmol/L乳酸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2%胎牛血清.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光学显微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视网膜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细胞溶解和坏死.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20、30 mmol/L乳酸组VEGF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4±0.06、0.99±0.12、1.45±0.17;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0、20 mmol/L乳酸组和30 mmol/L乳酸组视网膜VEGF表达量分别为0.34±0.15、0.54±0.16、0.93±0.23.RT-PCT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30 mmol/L乳酸组较10 mmol/L乳酸组VEGF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乳酸诱导视网膜VEGF表达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郑华宾  韩金栋  袁志刚  颜华 《眼科研究》2012,30(11):972-975
背景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有关,因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成为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重点.p21参与调控细胞在G1/S期的转变,抑制细胞增生,但p21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关系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猴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生情况及其与p21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R F/6A细胞株,复苏传代后计数稀释,接种于培养瓶中,细胞贴壁后分为常氧对照组(体积分数5% CO2+体积分数95%O2培养)和缺氧实验组(1%O2+5% CO2+体积分数94%N2培养),缺氧实验组在缺氧培养箱中分别持续培养1、3、6、12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实验组RF/6A细胞周期的分布,MTT比色法检测并比较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实验组的细胞增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21在常氧对照组和缺氧实验组RF/6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实验组G0/G1期细胞比例先降低后升高,各培养组间G0/G1期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3,P=0.000),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先增高后降低,各组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61,P=0.001;F=10.305,P=0.003).缺氧实验不同时间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实验组细胞增生能力(A570值)先增强后减弱,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68,P=0.001),缺氧实验3h组和6h组A570值分别为0.315 ±0.062和0.365±0.064,均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的0.205±0.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21在缺氧实验组的表达先降低后升高,各组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38,P=0.000),缺氧实验组各时间点细胞中p2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早期p21表达下调并诱导RF/6A细胞增生,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p21的表达上调,同时细胞增生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