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93-4095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采用DCS治疗31例严重腹部创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后续治疗的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经DCS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病人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26例(83.9%),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肝脓肿2例(6.5%),胆瘘、胰瘘各1例(各为3.25%),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5例(16.1%),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 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积极采用DCS,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车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5):3515-3516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实行三个阶段(早期简化手术、继续复苏、确定性手术)DCO手术治疗。60例患者治愈58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7%,且DCO复苏前后患者的各主要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以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51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综合手术资料和后续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控制出血是DCS的首要任务,控制污染是DCS的第2个主要目的。简化手术完成后患者送ICU,并立即开始继续复苏,所有患者72h内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51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治愈42例(82.3%),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腹腔脓肿2例(3.9%)、粘连性不全肠梗阻3例(5.9%),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7.8%),死亡原因与手术无明显关系。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极力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严重胰腺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剖腹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胰腺创伤患者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的护理模式。方法总结19例行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的严重胰腺创伤患者的术前后护理,即术前采取“VIPCDO”(换气、输液、监测生命体征、控制出血、减少污染、手术)救治程序;术后积极复温,监测各项生理参数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重点观察腹部体征,预防腹腔间隙综合征,保护胃黏膜。结果17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死亡,其中1例因合并伤较重死亡,1例因脑挫伤昏迷后并发症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损伤控制剖腹术救治胰腺创伤患者的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是近些年来在创伤外科领域确立具有极强实用价值的理念之一,即早期采用简便、易行、有效、损伤小的应急措施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着重强调复苏患者的感知和生理功能,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损伤控制策略被引入骨科领域,逐渐发展形成了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理念及治疗原则13J。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骨科在2006年系统地学习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并将之作为基本原则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9年3月-2006年1月对32例严重肝脏创伤实施损伤控制剖腹术的患者采用VIPCDO(换气、输液、搏动、控制出血、减少污染、手术)程序实施护理措施,术后积极复温,严密监测生理参数及保护肝脏功能,观察腹部体征、预防腹腔间隙综合征,保护胃黏膜,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等,本组3例因合并伤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因创伤前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再次手术后2 d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均抢救成功。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护理措施重点在于术前安全迅速地转运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按照VIPCDO护理程序对实施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应用于严重肝脏外伤的临床价值,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采用DCS原则治疗18例严重肝脏外伤的手术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SICU复苏后,所有患者都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17例(94.4%),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再出血1例,再次手术止血。膈下感染+胆漏1例,应激性溃疡1例,胆漏2例)。死亡1例(5.6%),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脏外伤的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0-342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接收的33例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8例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将其分为治疗组,未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15例患者(已达到损伤控制条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肺部感染及粘连型肠梗阻,对照组患者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概率要高,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1损伤控制理念的建立及内容1.1损伤控制学理论的形成及背景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或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tation,DCO)的初步概念是由Stone,Strom与Mullins于1983年率先提出[1]。损伤控制(DC)最早源于美国海军,是指一艘轮船承受损害和维持完整性的能力。1983年Strom等对17例严重创伤病人采用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12例存活,认为创伤早期施行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损伤控制,可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严重腹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严重腹部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策略和方法,提高创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8例严重腹部损伤(ISS〉16)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策略进行救治的情况,8例患者入院后在积极抗休克急救处理的同时进行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初期均采用大纱垫填塞的方法控制出血后关腹,ICU内复苏后,所有患者都进行了Ⅱ期计划性手术。结果:经过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的严重损伤复苏过程较平稳,腹部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痊愈6例,死亡2例。术后出现膈下感染1例,胆瘘1例,经引流治疗痊愈。结论:对于符合DCO指征的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要尽早、尽快地实施DCO,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根据腹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采取适宜的再次确定手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严重腹部损伤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集成了损伤控制手术、止血性复苏和允许性低压复苏原理的一套系统方法,是在救治严重创伤、大量失血患者时所应用的一种分期治疗的外科策略,旨在缩短首次救命手术时间以尽快纠正休克以及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紊乱,待患者生理状态相对稳定,再行确切的创伤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院内分期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2-12收治的20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将病例分为3组:组1,以胸伤腹伤为主的病例107例(52.5%);组2,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病例79例(38.7%);组3,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8.8%)。采用分期救治的策略,即按照严重多发伤在不同治疗阶段(手术复苏期、脏器功能支持期、创伤修复期和功能康复期)的特点,对伤者进行救治的方法。主要分析了手术复苏期各种急诊手术的复苏方式,心肺肝肾等各个主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手段以及创伤修复的方式。结果:全组204例,存活190例,存活率93.1%;死亡14例,死亡率6.9%。其中以胸伤腹伤为主的107例病例中,存活100例(93.5%),死亡7例(6.5%);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79例病例中,存活77例(97.5%),死亡2例(2.5%);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病例中,存活13例(72.2%),死亡5例(27.8%)。全组病例在手术复苏期死亡8例,占死亡总数的57.1%,死亡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肺挫裂伤呼吸功能衰竭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急性脂肪栓塞并肺栓塞1例;在脏器功能支持期死亡4例,占死亡总数的28.6%,死亡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严重脓毒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在创伤修复期死亡2例,占死亡总数的14.3%,死亡原因:迟发型肠坏死和创伤后脓胸全身感染各1例。结论:从接诊严重多发伤的第一刻起,特别是胸伤腹伤或合并骨盆脊柱损伤,即应主动、有计划地实施分期救治。掌握手术复苏期合理的手术复苏方式、加强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以及选择最佳的创伤修复方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实施多发伤分期救治一体化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严重腹部创伤的损伤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峰  韦俊华  周伟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2):918-91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治疗 19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人 ,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34± 11 5岁。病人的选择考虑创伤类型、创伤部位和创伤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1] 。其中车祸外伤 10例 ,坠落伤 5例 ,刀刺伤 4例。1 2 损伤控制处理 手术以控制出血和防止污染为主 ,术后立即转入ICU复苏 ,予充分补液、复温及补充新鲜血浆 ,积极纠正严重代酸、低温和凝血功能障碍 ,必要时补充 5 %NaHCO3 (pH <7 2 0 ) ,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在 72h内再次…  相似文献   

15.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道路交通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道路交通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4例道路交通多发伤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分成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参照“致死三联症”监测指标,选择酸碱度(pH)、凝血酶原(PT)、体温(T)、氧饱和度(SO2),两组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进入复苏期的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的pH、PT、T和SO2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道路交通多发伤中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腹部闭合性损伤117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6a间我院117例患者诊治临床资料。结果:手术83例,非手术31例;治愈109例,死亡2例。结论:详细了解病史,全面体检,床头B超,CT及腹腔穿刺有助于早期诊断,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的应用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出血患者实施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TAE)的应用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55例严重创伤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氏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将导管送入供血动脉,进行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结果:55例患者总栓塞53例(其巾2例经血管造影阴性排除出血而未行栓塞),止血总成功率100%。抢救存活51例,存活率92.7%。结论:TAE治疗严重创伤及多发伤引起的大出血,效果理想,出血得以控制。该方法为急诊外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救治方式。  相似文献   

18.
腹部创伤10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腹部创伤及合并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107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伤893例(83.0%),开放伤183例(17.0%);手术治疗969例;腹内主要脏器损伤依次是脾、肝、胃、小肠、肾、结肠等。【结果】全组存活1040例(96.7%),入院时血压为零被抢救成功114例,因手术并发症再次手术17例;死亡36例(3.3%),多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时,耗时的诊断程序是不允许的,只有当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时才可作必要的检查以避免遗漏多脏器伤;同时应积极手术,手术止血被认为是最根本的抗休克措施;多脏器损伤处理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9.
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休克程度(轻、中、重)指标进行评估,正确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尽早建立各种抢救管道,正确掌握选择输液成分,输液速度、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测定意义.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 50例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以腹腔脏器损伤出血为其共同特点,其中脾破裂25例;肝破裂5例;复合性损伤20例。临床治愈48例,死亡2例。结论 50例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均有外伤史,均行剖腹探查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我们制定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为手术治疗赢得厂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152例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临床资料。结果:152例中,治愈135例(88.8%),转院2例(1.4%),死亡15例(9.8%)。结论:早期应急处理及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诊断性腹腔穿刺是判断腹部伤情的常规诊断方法;掌握正确的抢救程序和剖腹探查原则可避免漏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