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CM-Dil标记技术,观察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形成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和转归.方法:分别用EGFP慢病毒表达和CM-Dil染料的方法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MTT法检测标记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BMSCs接种珊瑚支架体外成骨诱导7天后,将未标记组、EGFP组和CM-Dil组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空白支架作为阴性对照.术后4、8、12周取材,HE染色观察成骨情况,EGFP组采用GFP免疫组化、CM-Dil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示踪BMSCs在体内的变化.结果:两种标记技术能高效标记BMSCs,标记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12周后有新生骨形成,标记细胞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12周后仍显示有部分标记细胞存活.结论:EGFP和CM-Dil可用于示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通过示踪说明BMSCs在体内组织工程骨成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观察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变化和转归。方法使用重组腺病毒(Ad-GFP)将GFP基因转染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BMSC形态、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GFP表达状况。待细胞标记成功后将其离心,接种于β-磷酸三钙(β-TCP)上,回植于比格犬胫骨内侧骨膜囊内,构建组织工程骨记为A组;单纯β-TCP植入对称胫骨内侧骨膜囊记为B组;单纯β-TCP植入皮下记为C组。术后2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体外成骨诱导实验显示,ALP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阳性。组织学观察可见,A组新生骨组织以及新生血管均较B组明显,C组未见新生骨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组Ⅰ型胶原、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染色阳性;B组Ⅰ型胶原、CD31染色部分阳性;C组未见阳性表达。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显示,A、B两组Ⅰ型胶原、CD31定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新生骨组织内可见GFP表达,B、C组未见GFP标记细胞。结论 BMSC是组织工程骨早期形成的重要来源,但周围成骨细胞并非新生骨组织主要来源;移植BMSC于骨膜下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KH26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效果及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神经种子细胞体内示踪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取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分离、培养BMSCs.用PKH26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率,MTT法测定细胞的活性,体外成脂和成骨诱导鉴定细胞的分化能力,并与未标记细胞进行比较;使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BMSCs植入去细胞神经支架内制备成组织工程神经,于体外培养3 d、5 d、7 d、14 d,行组织切片,观察BMSCs在支架内存活、迁移的情况.另外,将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桥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5 mm的缺损,于术后1周、4周、6周、8周取出移植物,行组织切片观察植入的BMSCs在支架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PKH26能有效地标记BMSCs,标记率达95%以上,标记后细胞活性及诱导成骨成脂分化能力与未标记细胞无明显差异.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BMSCs能在去细胞神经支架里粘附生长,并沿着支架迁移;在体内外周围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下,BMSCs可存活8周以上.结论 PKH26荧光染料标记法是一种有效的标记BMSCs的方法,可用于组织工程神经种子细胞体内示踪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筛选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比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miRNAs,探讨过表达miRNAs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4只比格犬分离BMSCs原代,取培养至第3代BMSCs分为2组:对照组(用基础培养基培养)和实验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rhBMP-2培养7d,诱导细胞成骨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验证细胞成骨分化情况,采用Q-PCR法筛选成骨分化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随机选择其中一种低表达miRNA(miR-125b),采用Lipofectamine2000进行转染,其中实验组1转染miR-125bmimics以过表达miR-125b,其阴性对照实验组2转染mimics-NC,验证过表达miR-125b 7 d后对rhBMP-2诱导的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结果 成功建立比格犬BMSCs培养方法;rhBMP-2诱导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7d后,进行Q-PCR筛选,获得表达差异相对于对照组达到2倍以上的miRNAs 4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3个,表达下调的有28个;实验组1相对于实验组2,细胞中miR-125b表达上调4.13倍(P<0.05).转染7d后,AL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1细胞质中深蓝色粗大颗粒明显少于实验组2. 结论 采用Q-PCR方法筛选比格犬BMSCs成骨分化的miRNAs系统高效、准确.筛选获得的miRNAs中,miR-125b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比格犬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后成骨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实验获取BMP-2/bFGF最佳比例,将犬的骨髓基质细胞与PCPC/BMP-2/bFGF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以BMSCs/PCPC为对照组,BMSCs/PCPC/BMP-2、BMSCs/PCPC/bFGF、BMSCs/PCPC/BMP-2/bFGF为实验组,植入裸鼠皮下,术后4、8、16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计算新骨形成面积.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BMSCs/PCPC/BMP-2/bFGF吸附了大量BMSCs,BMSCs/PCPC/BMP-2/bFGF组新骨形成较其他组明显增多.结论 PCPC是BMP-2/bFGF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荧光微球655(quantum dot655,QD655)标记SD大鼠BMSCs的体外细胞毒性、细胞增殖、细胞贴附性以及标记率,探讨QD655标记BMSCs及其示踪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周龄健康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采用QD655标记作为实验组,以未标记BMSCs作为对照组,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观察QD655对细胞增殖性的影响;取实验组BMSCs向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周,采用茜素红、ALP染色定性鉴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标记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分别在标记后即刻、1、2、4、6周采用荧光显微镜动态检测实验组BMSCs阳性标记率;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上的贴附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3、5、7、9d,两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茜素红及ALP染色均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BMSCs的骨桥蛋白、骨钙素、Ⅰ型胶原、ALP、BMP-2 mRNA较对照组成倍数高表达。实验组BMSCs标记后即刻阳性标记率达96.50%±1.59%,随着标记时间延长标记率下降,标记后1、2、4、6周标记率分别为93.30%±1.51%、72.40%±2.90%、40.10%±3.60%、10.00%±1.70%,对照组各时间点阳性标记率均为0。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标记后细胞和材料贴附良好。结论 QD655对大鼠BMSCs标记时间长,标记率及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形成蛋白-2(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方向定向分化的能力。天然的BMP-2数量有限,结构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实验设计合成了BMP-2活性多肽,体外试验探讨其对BMSCs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诱导成骨效应。[方法]实验分2组,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取4周的Wistar大鼠分离培养BMSCs,传至第3代时,实验组,改用成骨诱导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BMP-2活性多肽200μg/ml)。非诱导组,仍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周,采用细胞爬片培养、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实时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结果]诱导组BMSCs生长良好,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ALP活性上升,钙含量增加,Col-Ⅰ和OPN的mRNA呈高表达。非诱导组,成骨特性不明显。[结论]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是组织工程化骨中理想的诱导成骨的细胞因子。具有与天然BMP-2类似的骨诱导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肌腱移植物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并为干细胞的标记示踪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获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和DiI(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对其标记.39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骨隧道内腱-骨结合面注入含双标的BMSCs和Pluronic F-127载体,对照组只注入载体,术后2、4、8周进行生物力学评估愈合效果,实验组2、4、8周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和手术后即刻、3、7 d行7.0 T MR示踪移植的BMSCs.[结果]SPIO、DiI能有效标记干细胞.实验组2、4、8周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腱骨界面有DiI标记的阳性细胞存在.7.0 T MR未能在实验组腱骨界面观察到明显信号改变.生物力学最大拔出载荷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2周无统计学差异,在4、8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骨隧道内腱骨结合部的早期愈合,DiI能有效标记示踪干细胞,SHO能有效标记干细胞,但在该实验模型中7.0T MR可能不能活体示踪磁粒子标记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外源性的BMSCs是否可向骨缺损处迁移,Hoechest3342标记BMSCs,从而跟踪外源性BMSCs在体内的迁移,研究其归巢机制可行性.方法 贴壁筛选提取大鼠BMSCs,培养至第三代,用Hoechst33342标记后,尾静脉回植于颅骨缺损的大鼠体内,14d后处死大鼠,取颅骨,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和表面抗原检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oechst33342标记后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增殖率;组织切片上Hoechst33342标记的阳性细胞.结果 筛选纯化的BMSCs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以长梭形为主.CD45阴性,CD44、CD90均呈阳性表达;组织切片上可见Hoechst33342标记大鼠的BMSCs.结论 外源性的BMSCs可向骨缺损处迁移;Hoechst33342可以标记BMSCs,从而跟踪外源性BMSCs在体内的迁移,进而研究其归巢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能够稳定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材料复合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用慢病毒把人BMP-7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导入大鼠BMSCs,用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后接种于nHAC支架体外复合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 判断感染效率;以四唑盐(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RT-PCR、ELISA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成骨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黏附、生长状况.结果 慢病毒24 h对BMSCs的转染率约为90%;MTT实验显示细胞活性较未转染组无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到BMP-7表达,在1 30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ELISA检测24h BMP-7蛋白含量为(150.2±18.3)pg/ml;ALP活性以第16天左右最强;扫描电镜见细胞种植nHAC支架后粘附、生长良好.结论 BMP-7可在BMSCs内稳定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分化;与nHAC复合培养可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Hoechst33342、BrdU、DAPI对大鼠BMSCs标记情况,比较其标记效果的差异性;培养转基因绿色荧光小鼠BMSCs的,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其荧光持续时间,比较其与荧光标记后的干细胞之间的优越性。方法 贴壁筛选提取大鼠BMSCs,培养至第三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诱导后染色;Hoechst33342、BrdU、DAPI标记大鼠BMSCs,检测标记后的大鼠BMSCs增殖率,显微镜下观察其荧光持续时间;观察转基因绿色荧光小鼠BMSCs在培养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形态、荧光持续时间以及同上边3种标记方法比较的优缺点。结果 Hoechst33342、BrdU、DAPI可用于对BMSCs的标记;BrdU标记过程较长,在前期不存在荧光猝灭缺点,标记后经过荧光免疫组化处理后可见阳性细胞,Hoechst33342、DAPI标记过程较短,荧光持续时间较长,但此过程中必须避光,对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种方法标记后对细胞增殖率无影响;转基因小鼠BMSCs生长较大鼠干细胞生长较慢,其优点是不用标记且荧光持续时间较长,用于细胞追踪研究更为方便可行。结论 干细胞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对干细胞进行标记,为干细胞迁移、归巢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Ad-BMP-2/GFP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前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第10代兔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CD29的表达,用携带BMP2和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细胞。分别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改变,MTT 法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情况,体外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以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目的蛋白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获取高纯度第10代兔BMSCs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29阳性,CD45阴性。 Ad-BMP-2/GFP转染兔BMSCs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细胞形态向成骨方向分化,在短时间内能促进兔BMSCs 的增殖(P<0.05),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Western Blot显示细胞内稳定表达BMP-2目的蛋白。结论 Ad-BMP-2/GFP能成功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的生物活性及移植后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方法 取Wistar大鼠的第3代BMSCs消化后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CM.DiI标记,另一组正常细胞不标记,测定生长曲线.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将CM.DiI标记的BMSCs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射移植,分别于移植后24 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结果 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成功率100%,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曲线基本吻合;移植后24 h,脊髓损伤区未见标记细胞,移植后1周,标记的BMSCs开始迁移到损伤区硬脊膜下,移植后2~3周.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移植后4周,仍有标记细胞聚集在脊髓损伤中心.结论 (1)BMSCs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后的生物活性保持正常;(2)CM-Dil标记的BMSCs移植后能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CM-Dil在活体内至少能维持4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融合基因-4/7(BMP-4/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BMSCs,在第3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MP-4/7和bFGF,依据加入不同基因浓度组合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A组:80 ng/mL BMP-4/7,B组:80 ng/mL bFGF,C组:30 ng/mL BMP-4/7+30ng/mL bFGF,D组:50 ng/mL BMP-4/7+50 ng/mL bFGF,E组:80 ng/mL BMP-4/7+80 ng/mL bFGF)和对照组(不加任何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ALP)和降钙素(OC)活性检测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MP-4/7和bFGF联合应用对兔BMSCs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结果 传代后第5天对照组个别单核细胞贴壁,呈长梭形;A组细胞增殖,呈旋涡状排列;B组细胞较为密集,部分融合成片;C组细胞呈集落式生长,生长旺盛;D组细胞生长密集,可见明显的钙结节;E组细胞密集,可见细胞性钙结节形成.各组OD值、ALP含量、OC含量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组不同培养时间的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D、E组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内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增强,呈浓度依赖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理的联合应用BMP-4/7和bFGF可促进BMSCs细胞增殖,促进成骨活性,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6.
Mechanical forc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modeling processes of bone. As an alternative cell source for bone engineering,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 should be fully investigated for their responses to mechanical stress. Similarly,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stimulated by mechanical stress, should be compared with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which have been clinically used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ASCs and BMSCs were osteogenic-induced for 48 hours, and then subjected to uniaxial mechanical stretching for 2 or 6 hours. Cell orientation, osteogenic regulatory genes, osteogenic genes and ALP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ASCs and BMSCs. ASCs could align in a perpendicular way to the direction of stretching stress, while BMSCs did not present a specific alignment. Both 2 and 6 hours mechanical stretching could enhanc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Osx and Runx2 in BMSCs and ASCs, while OCN mRNA only increased in ASCs after 6 hours mechanical loading. Mechanical stretching enhanced the BMP-2 mRNA expression in ASCs, while only after 6 hours of mechanical load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BMP-2 gene expression in BMSC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ly exist between ASCs and BMSCs loaded at 2 hours of mechanical stretch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ASCs are more rapid responders to mechanical stress, and have greater potential than BMSCs in osteogenesis when stimulated by mechanical stretching, indicating their usefulness for bone study in a rat mode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标记能力以及合适的标记条件.方法 采集成年犬的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行SPIO标记,观察不同条件下BMSCs的SPIO标记情况及SPIO对BMSCs活性的影响.结果 4.5μg/ml及9.0μg/ml标记组细胞内含有大量的SPIO颗粒,细胞活性未受影响.细胞内铁颗粒的数量随着标记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8.0μg/ml标记组细胞内SPIO聚集成团,部分细胞崩解.标记了SPIO的BMSCs达到一定细胞数量(5.0×104)时,可以在体外磁共振显像(MRI).随着标记细胞的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内SPIO颗粒逐渐减少(标记1、2、4、8周BMCSs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2.04±1.02、91.08±1.09、90.03±2.03和89.93±1.02),细胞死亡率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O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细胞示踪剂应用于体外细胞示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植入辛伐他汀修复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的机制,即诱导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方法辛伐他汀5mg加聚乳酸20mg或单纯聚乳酸20mg分别溶解于200μl丙酮,制备辛伐他汀聚乳酸复合材料或单纯聚乳酸材料。16只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BMSC(GFP-BMSC)作为示踪细胞,48h后制作大鼠颅骨极限缺损模型,并植入辛伐他汀-聚乳酸复合材料(n=8)和单纯聚乳酸材料(n=8)进行修复。2周后经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缺损处绿色荧光信号,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辛伐他汀组(n=4)和对照组(n=4)缺损处GFP-BMSC归巢。颅骨脱钙后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辛伐他汀组(n=4)和对照组(n=4)缺损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结果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显示,辛伐他汀组缺损处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对照组缺损处绿色荧光信号较弱;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辛伐他汀组缺损处较对照组缺损处GF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辛伐他汀组BMP-2表达增加。结论局部植入辛伐他汀可诱导自体BMSC归巢至缺损部位并参与修复,其诱导归巢过程可能与BMP-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