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霉酚酸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霉酚酸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加入不同剂量的霉酚酸或拉米夫定,或霉酚酸加拉米夫定共培养,于第3、6、9天收集培养上清液行HBsAg定量检测;收集细胞提取总RNA,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测细胞内HBVmRNA水平。结果霉酚酸单独应用时,浓度2~250μg/ml无明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当浓度达1250μg/ml时,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1~2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拉米夫定5μ/ml可使病毒mRNA水平下降3~4log,上清液中HBsAg滴度也有相应降低;霉酚酸和拉米夫定合用时,可显著增强后者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其中浓度10μg/ml时效果最明显。结论霉酚酸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并可增强拉米夫定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丁型肝炎病毒(HDV)作为载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锤头状核酶所构建的重组体,在细胞体系及转染动物模型中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DV-核酶重组体和HBV的共表达质粒转染Huh-7细胞以分析HDV-核酶重组体对HBV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法将共表达质粒转染到小鼠体内,检测重组体在动物体内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细胞中,重组体对HBsAg的抑制与HDV重组位点和核酶靶位都有关;水压法注射的质粒在小鼠肝内得到表达,与对照相比重组HDV-核酶可有效抑制在肝和血清中HBV的基因表达以及复制。与细胞中的结果一致。结论:此项体内实验为进一步构建治疗性重组HDV病毒,发现靶向性抗病毒基因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消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体外消化作用。方法设计3个分别作用于HCV RNA 5'非编码区(5' NCR)上157、168、173位点的脱氧核酶(DRz),分别命名为DRz1,DRz2,DRz3,均以5'GGCTAGCTACAACGA-3’为脱氧核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用内切酶XbaⅠ将含有HCV病毒序列的质粒pCMV/T7 NCRC,△Luc消化成线性,以此为模板体外转录出用α-^32PIUTP进行标记的靶HCV RNA。在37℃,PH7.5,Mg^2 10mmol/L等条件下,将HCV RNA(10nmol/L)与3个脱氧核酶(1μmol/L)分别混合进行切割反应,并进一步比较不同Mg^2浓度下DRz3的切割反应效率,反应产物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并行放射自显影,应用凝胶成像分析仪评价脱氧核酶的切割效率。结果在设定反应条件下,3个脱氧核酶对HCV病毒均有切割活性,随着Mg^2浓度的增加,DRz3的切割活性增强,结论特异性脱氧核酶可有效切割HCV RNA 5'NCR的RNA,且切割效率与Mg^2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是从美洲商陆种子或叶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具有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多种病毒复制的作用。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天然PAP种子体外直接作用于HepG2.2.15细胞,显示有较强的抗HBV作用,但在高剂量时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PAP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对HBV的抑制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DV核酶在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1)以HBV前基因组mRNA为靶基因,体外筛选出HDV核酶有效作用位点,构建HDV核酶并进行体外测活;2)分别选用tRNA-Val、U6和hCMV 3种真核启动子,重组构建HDV核酶真核表达载体ptVHRz、pSURz和pcDHRz,分别用3种载体转染HepG2.2.15细胞;3)用点杂交、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核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HBV的抑制作用。结果在HBV C基因区筛选到一位点,所构建的HDV核酶在体外条件下对该位点能产生有效切割。3种核酶表达载体在细胞内均能高效表达,在转染48 h后,ptVHRz和pcDHRz对HBeAg的表达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HBsAg没有抑制作用。三者对HBV的复制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论HDV核酶在细胞内对HBV抗原的表达能产生特异性抑制作用,但未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对其原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和寻找更有效的乙型肝炎治疗新的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其抗病毒基因表达作用。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建立了HBx GFP及其作对照的表达野生X蛋白、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长期稳定表达细胞克隆 ,Northernblot检测细胞内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基因RNA转录 ,应用RI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表达 ,观察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所构建的X GFP突变子 ,Xwt,GFP质粒均能在 2 .2 .15细胞株中稳定高效表达并使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表达水平分别较 2 .2 .15组的 ( 10 1± 5.5)ng/ml、 ( 12 1± 8.6)ng/ml显著降低为平均( 7.6± 11.5)ng/ml、 ( 3 5± 3 .5)ng/ml (P <0 .0 1) ,细胞内的病毒 3 .5kb ,2 .1kb及 2 .4kb的RNA与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 ,以 2 .1kb及 2 .4kb的mRNA下降最为显著。结论 乙型肝炎X基因DN突变子X GFP能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录和S ,C基因的表达。提示 ,X基因亦是乙型肝炎治疗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对HepG2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及脂多糖(LPS)加重HBV转染致肝细胞损伤是否存在直接作用,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发病及重型化的发生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PS刺激HepG2细胞、HepG2.2.15细胞(转染HBV全基因组的HepG2细胞),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epG2细胞及HepG2.2.15细胞表面TLR 2、4蛋白质表达情况,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2、4 mRNA表达情况,用Abbot试剂检测HepG2.2.15细胞HgsAg和HgeAg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epG2、HepG2.2.15细胞膜上均有TLR2、4蛋白质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未加LPS及各浓度LPS刺激细胞均可见细胞膜有棕褐色着色,且随着LPS浓度增加,其着色强度增加;对0mg/L及10mg/L LPS诱导HepG2、HepG2.2.15细胞RNA进行RT-PCR扩增,其产物行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特异性条带,且10mg/L LPS诱导细胞TLR2和TLR4与分子量标准品的吸光度值比值明显高于0mg/L LPS诱导细胞扩增产物,分别为306.63±6.18对519.84±9.15和700.54±13.56对1116.62±37.67,F值分别为740.58和426.07,P值分别为0.01和0.0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发现HepG2绌胞及未经LPS诱导的HepG2.2.15未发生凋亡,各浓度LPS诱导的HepG2.2.15细胞均有细胞凋亡发生,且细胞凋亡率随着LPS浓度增加上升。结论LPS可能通过其与肝细胞膜上的TLR结合,而参与HBV转染后肝细胞损害及肝脏炎症重型化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克隆并测序,从全基因水平分析HBV基因变异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方法1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全基因。PCR产物构建到PUCm-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细胞,经酶切鉴定,获得含3.2Kb HBVDNA的重组克隆菌,全基因测序,分析各读码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化。结果4例成功构建HBV DNA克隆,并完成全基因测序。其中3例在前C区发生G1896A变异,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导致HBeAg缺失;1例在C启动子区1762、1764双位点出现突变;有多处点突变及缺失变异分布于PreS2区及C区已知细胞毒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细胞表位。结论该法可用于临床研究HBV病毒基因结构与重型乙型肝炎发病的关系,并为进一步研究其HBV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pRev X-GFP及其作对照的表达野生X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的长期稳定表达细胞克隆,进一步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作为治疗靶,运用DN突变体技术,进行抗HBV的稳定表达对抗HBV复制的作用。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 TRE为载体,构建表达野生型HBV X蛋白,GFP蛋白和X与GFP融合的X-GFP融合蛋白的质粒,并分别导入乙型肝炎的转基因细胞株HepG2 2.2.15细胞(简称2.2.15细胞)中,并通过长期的潮霉素抗性选择,获得能稳定表达DN蛋白的2.2.15细胞克隆。应用dot blot检测细胞上清液及细胞中HBV DNA,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以观察其表达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 所构建的pRev X-GFP突变体、pRev Xwt、pRev GFP质粒均能在2.2.15细胞株中稳定高效表达。PRev X-GFP高效表达后,能有效地抑制或阻断细胞内HBV核酸合成及其分泌入细胞上清液。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pRev X-GFP组的平均每毫升HBV DNA浓度较2.2.15细胞组分别下降1.0~1.81g值,对细胞内外dot blot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其灰度值仪为对照2.2.15细胞组的7.9%,Southern blot分析则发现,X基因DN突变体对HBV复制中间体rcDNA、ssDNA及dsDNA的形成有全面抑制作用。结论 pRev X-GFP DN突变体具有显著抑制HBV复制作用。初步证实X基因是HBV治疗的一个新靶点。针对X基因的治疗,有望为HBV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HBV基因变异、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及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失活的情况。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114份我院住院患者血清中HBVDNA(前C区1814、1896、BCP区1762、1764位)进行分析,流式细胞荧光染色检测患者外周血WBC中P16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IFN-γ、IL-4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41份)、乙型肝炎肝硬化组(37份)、肝癌组(36份)血清中的HBV总突变率为58.5%、75.6%和88.8%,肝组织中肝硬化、肝癌分别为75.0%和100%;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患者外周血WBC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09±8.08)%、(30.54±10.61)%和(16.29±6.86)%,正常人为(76.57±6.07)%;肝癌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1=8.83、t'2=6.59、t'3=9.84,P〈0.05);肝癌患者IFN-γ、IL-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t'1=6.67、t'2=3.82,P〈0.05)。结论肝癌患者中HBV基因变异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WBC中P16蛋白表达明显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pHY106-BHBV转染肝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包含20 000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寡聚核苷酸芯片ImaGene3.0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pHY106-BHBV转染肝癌细胞系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其中参与胆固醇代谢的表达下调基因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用RT-PCR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转录因子、细胞周期素、细胞因子相关蛋白、糖脂类物质代谢相关酶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因子等,RT-PCR验证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几种表达差异的基因,其中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表达明显下调,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pHY106-BHBV转染肝癌细胞系存在基因表达差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抑制参与胆固醇代谢的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从而进一步影响机体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变异特点。方法PCR扩增并克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全基因组DNA,测序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获得23株HBV全基因组DNA,它们均属于c或B基因型。与中国HBVB、C基因型参照序列相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的HBV在表面抗原、P蛋白、X蛋白的反式激活区及增强子II/核心启动子区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共有变异。结论HBV变异可能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by transfecting artificial microRNA (amiRNA) into HepG2.2.15 cells. METHODS: Three amiRNA-HBV plasmids were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HepG2.2.15 cells. HBV antigen secre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cells with transient and stable transfection by 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s (TRFIA). HBV DNA replication was examined by ? 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level of HBV S mRNA was measured by semi- 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The efficiency of transient transfection of the vectors into 2.2.15 cells was 55%-60%. All the vectors ha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effects on HBsAg and HBeAg at 72 h and 96 h after transfection (P 〈 0.01 for all). The secretion of HBsAg and HBeAg into the supernatant was inhibited by 49.8% ± 4.7% and 39.9% ± 6.7%, respectively, at 72 h in amiRNA- HBV-S608 plasmid transfection group. The copy of HBV DNA within culture supernatan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72 h and 96 h after transfection (P 〈0.01 for all). In the cells with stable transfection, the secretion of HBsAg and HBeAg into the supernatant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in all three transfection groups (P 〈 0.01 for all, vs negative control). The copies of HBV DNA were inhibited by 33.4% ± 3.0%, 60.8% ± 2.3% and 70.1% ± 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HepG2.2.15 cells, HBV re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could be inhibited by artif icial microRNA targeting the HBV S coding region. Vector-based artificial microRNA could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chronic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HBV是否诱导白细胞介素32 (IL-32)表达及其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将HBV表达载体pIRES2-HBV-EGFP转染HepG2细胞,48 h后实时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分别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检测IL-32表达;核因子к β亚单位p50、p65蛋白分别与HepG2细胞共培养,48 h后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检测IL-32表达.HBV表达载体pIRES2-HBV-EGFP转染HepG2细胞,然后加入核因子к β抑制剂SN50,48h后Western blot检测IL-32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转染HBV表达载体的细胞IL-32表达水平高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示转染HBV表达载体组IL-32表达水平为空载体组的2.8倍,ELISA检测示转染HBV表达载体组IL-32表达水平为空载体组的4.2倍,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核因子кβ亚单位p50、p65蛋白可诱导HepG2细胞表达IL-32(P=0.001);核因子к β抑制剂SN50抑制HBV表达载体诱导IL-32表达.结论 HBV诱导肝细胞表达IL-32,IL-32可能参与HB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双位点核酶抑制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垩 克隆技术,从pGEM-核酶123(含针对HBVC区2029-2031及2063-2065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中,利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pBBS212-Rz与P1,2Ⅱ(含乙型肝炎病毒全序列)花园要入人肝癌细胞(HHCC)中,采用原位杂交观察核酶的表达,ELIASA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基因水平的操纵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疗法,分体内疗法和体外疗法.前者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人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筛选与克隆HBeAg激活基因,了解其在体内的凋节功能线索。方法 以HBeAg表达质粒pcDNA3.1(-)-HBeAg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eDNA,经RsaⅠ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人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人HBeAg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40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800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2种编码基因,包括11种已知基因和1种未知基因。结论 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了HBeAg在体内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尚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9.
HBV与肝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对HBV蛋白调控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也了解甚少。本实验选用基因芯片进行HBV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筛选HBV感染应答基因,探讨HBV感染的分子致病机制,寻找预防和治疗HBV感染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