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者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了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医学文选》2004,23(2):135-136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43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脱机成功(83.7%),5例死亡(11.6%),2例放弃治疗出院,相关并发症12例。结论 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治疗探讨长治市二院(046000)窦月琴长治市医院张建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或伴有CO2潴溜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2],既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机体代偿反应,又...  相似文献   

4.
陈强 《微创医学》2004,23(2):135-136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脱机成功(83.7%),5例死亡(11.6%),2例放弃治疗出院,相关病发症12例.结论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BipAP)在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68例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 (2 8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无创正压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 ,辅助呼吸肌活动明显减轻和消失 ,呼吸频率下降 ,心率下降 ,与对照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依从性强 ,可使PaCO2 降低PaO2 升高 ,解除呼吸肌群的疲劳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脉冲振荡法(10s)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COPD患者黏性阻力较健康组明显增高,COPD组呼吸阻抗指标中Fres、R5、R20、R5-R20与FEV1/FVC、FFV1(%pred)、Vmax50(%pred)、Vmax25(%pred)、MMEF(%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X5则与它产呈正相关,Fres与(%pred)的相关性最强,Fres诊断CDPD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R5、X5。结论 IOS法测定COPDD患者呼吸阴抗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定昌  沙宝康 《上海医学》1998,21(11):663-664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兹整理10年来住院诊治的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246例,对其若干并发症及临床防治要点进行临床分析。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0年来因慢支、肺气肿、伴或不伴慢性肺心病,由于急...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了解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失败相关因素,探讨NIPPV治疗失败需转换为有创通气时机。②方法 对67例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进行NIPPV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为NIPPV失败组和NIPPV成功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其与NI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③结果 NIPPV失败组25例(37.31%),入院初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低于NIPPV成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NIPPV成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4.13~6.8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O2〈6.0kPa,PaCO2〉10.0kPa,pH〈7.10是导致NI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NIPPV失败组治疗后6h内动脉PaO2、PaCO2和pH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而成功组则显示有明显改善(t=3.49~6.35,P〈0.05)。④结论 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显著异常的PaO2、PaCO2和pH是导致NI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因素。NIPPV治疗初期(6h内)动脉血气有无显著改善亦可作为预测NIPPV治疗成功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并对血气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在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对 pH,PaO_2和 PaCO_2三项指标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pH 是监测预后的最好指标。pH<7.26时,死亡率明显增高。PaO_2的变化对病情影响较大,严重缺氧可导致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害,应尽快予以纠正。治疗初时 PaO_2不宜过高,以维持在50-60mmHg 为宜,PaO_2过高可加重 CO_2潴留。PaCO_2在缺氧纠正后可暂时增高,这是由于减少了缺氧对颈动脉窦的刺激所致,继续治疗后应逐渐下降。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最终未能纠正者,预后多不佳。  相似文献   

13.
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和辅助/控制(A/C)通气的优缺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比较PSV模式有效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2)8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PSV模式与A/C模式的比较以及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疗效测定。结果:用PSV模式,所有患者皆完成了从自主呼吸到面罩机械通气的过渡。此后分别有7例和4例患者需改用 A/ C或加用 SIMV模式。与A/ C模式比较,用 PSV模式通气不仅耐受性好,且可允许较低的气垫内压,并具有漏气量少、动态死腔小、有效通气量高等优点。低水平PEEP可提高氧分压,而对血流动力学及面罩的密闭性能无不良影响。结论:PSV模式可作为经面罩机械通气的首选模式,A/ C模式则为必要补充,PEEP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气技术对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影响面罩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技术因素。方法根据呼吸机性能、面罩特性、通气模式及通气参数的调节分3期,比较面罩通气的效果和副作用。结果面罩的材料、气垫的充盈度、固定方法可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通气的密闭性。压力支持通气(PSV)的同步性好、有效通气量高。呼吸中枢兴奋性低下或呼吸肌严重疲劳时,需改用辅助/控制(A/C)模式。PSV或A/C模式应从低压力或低容量起始逐渐过渡到高压力或高容量。面罩通气的比例、有效率、住院患者的总有效率由早期的48%,46%,72%升至中期的79%,67%,72%和近期的85%,83%,81%。鼻梁部糜烂和胃胀气的比例逐渐下降,3期分别为27%,46%;12%,38%;7%,21%。结论呼吸机性能、面罩特性、通气模式的选择和通气参数的调节会影响面罩通气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观察21例COPD并呼衰病人应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2d后,血气(PaO2,PaCO2和pH值)分析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1例呼衰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病人及22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结果作比较。③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PaO2,PaCO2和p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BiPAP组和插管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3项血气指标改善显著(t=2.500~10.231,P<0.05,0.01),病人症状减轻或缓解;插管组较BiPAP组血气改善更明显(t=2.802~3.630,P均<0.01);对照组仅低氧血症和紫绀得到改善(t=5.565,P<0.001)。④结论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但对极危重病人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吸呼衰竭急性加重期(Ⅱ型)老年病人的血气分析及呼吸兴奋剂疗效的临床观察,探讨呼吸兴奋剂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显示:呼吸兴奋剂治疗呼吸衰竭口型的效果,并不决定于PaCO2增高的程度,而在于PaO2下降的程度。当此类药物治疗无效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机械通气,同样是该症老年病人抢救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I组)和15例呼衰气管插管患者(II组)口腔和气管闭合压(Pm0.1和PT0.1)及胸腔压(Pes)的同步测定,显示两组患者吸气后,口腔或气管插管外口压力变化明显落后于胸腔压的变化,其落后时间在Ⅰ组和Ⅱ组分别为80ms及150ms。口腔或气道外口出现吸气负压100ms时胸腔压的改变(P0.1es)明显高于Pm0.1或PT0.1。I组Pm0.1与同步胸腔压的改变(iso-timePes0.1)及吸气后100ms胸腔压的改变(Pes0.1)无明显差别,但II组PT0.1比iso-timePes0.1及Pes0.1均低(P<0.05)。  相似文献   

18.
COPD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特点。②方法 取3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痰细菌学培养,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③结果 32例病人共分离出菌株76株,阳性率71.7%,其中混合感染10例次。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58株,占76.3%;阳性球菌10株,占13.2%;真菌8株,占10.5%。常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杆菌为主,GNB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④结论 COPD应用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期、缓解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参照组血清胃泌素浓度.急性期比参照组低(P<0.05).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更低(P<0.001),表明胃泌素降低可能 COPD 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均给予常规治疗的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其中治疗组60例,同时采用BiPAP通气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ABG)指标变化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住院病死率下降,血气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及时合理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