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于1995年由Sakaguehi等首次报道,将去除了CD25^+细胞的CD4^+单阳细胞过继转移给裸鼠,则裸鼠发生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而将CD4^+CD25^+T细胞CD4^+T细胞共同转移,则不发生自身免疫疾病。此研究揭示CD4^+CD25^+T细胞具有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功能。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CD4^+CD25^+T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CD4^+T细胞及其亚群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为  曾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56-158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发性硬化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分析CD4+T淋巴细胞,Th1/Th2,CD4^+CD25^+T淋巴细肌与多发性硬化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12/2004-12与CD4^+T淋巴细胞,Th1/Th2,CD4^+CD25^+T淋巴细胞和多发性硬化相关文章,检索词“CD4^+T cell,Th1/Th2 cell,CD4^+CD25^+T Lymphocytes,Muhiple 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2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CD4^+T cell.Th1/Th2,CD4^+CD25^+T淋巴细胞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27篇,无论研究对象为动物还是患者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27篇文献按CD4^+T淋巴细胞,Th1/Th2,CD4^+CD25^+T淋巴细胞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进行分类:其中6篇与CD4^+T淋巴细胞,3篇与Th1/Th2相关,18篇与CD4^+CD25^+T淋巴细胞有关。 资料综合:6篇文献,说明了CD4^+T淋巴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居于中心环节,3篇文献提示Th1/Th2细胞的失衡与多发性硬化的疾病进程有关,18篇文献提到CD4^+CD25^+T淋巴细胞的基础研究及其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结论:病灶部位CD4^+T淋巴细胞的增加,Th1/Th2细胞的失衡会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而CD4^+CD25^+T淋巴细胞功能的减弱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有关,但数量是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41例ITP患者(其中初治19例,复发22例,符合难治标准17例)及同期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IL-17水平。结果 ITP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L-17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初治患者与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低于非难治组(P〈0.05);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病例组的CD4+CD25+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Th17细胞明显增加,出现Treg/Th17细胞失衡,这可能是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程度在初治与复发ITP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ITP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Treg/Th17失衡尚未纠正有关。初治ITP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回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的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25例、完全缓解患儿28例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表明: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55±2.41)%,(8.54±2.51)%和(6.25±0.85)%,在初诊患儿组和缓解患儿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数量减少,完全缓解后患儿组NK细胞数量仍低于正常对照(4.11±3.87%和10.41±7.20%w14.06±5.95%,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CD25及cDl27检测Treg细胞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CD4^+CD25^+CD127^+T细胞可较好地反映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参与NK细胞的调节可能是Treg细胞在白血病免疫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CHB患者作为CHB组、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作为AHB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上述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CHB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HB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和AHB组的CD4+CD25+Treg百分率与血清HBV-DNA及ALT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CHB组血清IL-2、IL-4、IL-10、IFN-γ和TGF-β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IL-2及IFN-γ分别与ALT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紊乱,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Th2细胞的失衡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1995年Sakaguchi等发现将去除了CD4^+CD25^+组分的T细胞转移到裸鼠体内会引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回输CD4^+CD25^+T细胞则可抑制疾病的发生,由此明确提出了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概念。此后,该类细胞成为免疫学研究领域的热点。Treg细胞具有免疫应答低下和免疫抑制两大特征,在维持自身稳定、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5^+Treg细胞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BD患者,其它肠病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IBD患者中活动期患者25例,缓解期患者15例,使用和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活动期IBD患者分别为16例和9例。对以上各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进行测定。[结果]疾病活动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肠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疾病活动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疾病稳定期患者(P〈0.01)。活动期IBD患者中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与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率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呈负相关性。[结论]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Th17细胞在迟发性超敏反应相关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往把CD4^+T细胞按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迟发性超敏反应性T细胞(TDTH)、调节性T细胞(Treg),并按,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把Th细胞分为Th1细胞、Th2细胞两个亚群,其中TDTH主要功能是引起机体迟发性超敏反应(DTH)。  相似文献   

9.
CD4+CD25+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节性T细胞(Treg)主要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对CD4^+和CD8^+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因此在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CD4^+CD25^+Treg和CD8^+Treg的作用机制,并简述调节性T细胞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变化规律,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表明:MM患者治疗前CD4^+CD25^+highT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沙利度胺治疗有效患者的CD4^+CD25^+highT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无效者Treg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16例经化疗完全缓解,CD4^+CD25^+highT比例为6.91±1.12%,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者CD3^+T、CD4^+T、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CD8^+T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下调MM患者CD4^+CD25^+Treg可能是沙利度胺治疗MM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平衡及CD4^+ CD45RA^+T细胞和CD4^+ 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67例直肠癌患者中,33例拟进行腹腔镜手术,设为L组,34例拟进行开腹手术,设为O组.观察术前1d、术后2d、术后7d患者Th1、Th2、CD4^+ CD45RA^+T、CD4^+ CD45RO^+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L组患者术前和术后Th1、Th2、CD4^+ CD45RA^+T、CD4^+ CD45RO^+T细胞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O组术后2d、术后7d患者Th1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Th2细胞表达显著升高(P< 0.01);CD4^+ CD45RA^+T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4+ CD45RO+T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平衡、CD4^+ CD45RA^+T细胞和CD4^+ 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小,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和调控基因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22例MDS患者[MDS组,根据MDS分型标准分为:难治性贫血组(RA组)6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组(RCMD组)1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组(RAEB组)5例]和8例正常健康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RNA,采用RT-PCR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MDS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RAEB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CMD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CMD组、RAEB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与R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A组、RCMD组CD4^+ CD25^+ Treg比例、FOXP3基因表达水平与RAE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DS患者CD4^+ CD25^+ Treg占CD4^+ T细胞比例及FOXP3基因表达水平随预后危险级别的升高而升高,提示免疫异常是MDS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临床确诊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结果]e系阳性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明显高于e系阴性组,e系阴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无能和免疫抑制特性,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提示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DJ'b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孟鲁司特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孟鲁司特于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mg,每晚1次口服。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咳嗽、喘憋、肺部体征的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孟鲁司特干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上升(P〈0.05),同时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斯特纳可缩短病程,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的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具有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其功能紊乱或数目下降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Foxp3在调控CD4^+CD25^+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Foxp3在其发育和功能上的作用、IL-2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对其产生、维持及活化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临床康复》2010,(31):5804-5804
4 肝移植受体免疫耐受的诱导及CD4^+CD25^+T细胞的重要作用 推荐理由:解决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惟一方法是诱导免疫耐受,而环孢素A对诱导鼠肝移植免疫剜。受及T细胞都存在一定影响,可为各种免疫扣制弃4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实验通过模仿临床情况探讨环孢素诱导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法,通过检测外周血、肝和脾组织中CD4^+CD25^+Treg的比例数和Foxp3的表达,探寻能反映其免疫耐受特点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小鼠和健康人体中约占外周CD4^+T细胞的5%-10%,占人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2%,其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应,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c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ITP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和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等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杨橙  赵天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62-265
自从Sakaguchi首次证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存在及功能至今,其一直是免疫领域内的研究热点。Treg能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和某些外来抗原的应答,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已证实,除了CD4^+Treg外,部分CD8^+T细胞、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非CD4^+T细胞的免疫补偿机制与中医药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中医整体论角度揭示艾滋病非CD4^+T细胞的免疫补偿机制以及艾灸强壮三穴促进整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论思想和系统自稳原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不完全呈正相关的现象和艾灸强壮三穴作用机制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的组成要素及其与中医药治疗的关系,揭示其在整体免疫功能中的作用。结果: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的存在是艾滋病患者整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能够解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不完全呈正相关的现象和艾灸强壮三穴的促进整体免疫功能的原理。结论:重视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的作用并加强研究,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提示中医药扶正治疗艾滋病,可能是通过提高艾滋病患者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CD4^ CD25^ 调控T细胞是一群表型和功能特异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CD4^ CD25^-和CD8^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及IL-2和IFN-γ的产生,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免疫调控机理仍不明确。CD4^ CD25^ 在体外能有效地被分离、活化和扩增,并能保持其免疫调控能力,其活化后的免疫抑制功能是抗原非特异性的。体外活化和扩增的CD4^ CD25^ 调控T细胞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