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力U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对降低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行为干预组(A组)、心理支持组(B组)、健康教育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A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行为干预,B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心理支持,C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D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结果 A、B、C、D组干预后MO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A、B、C组干预后MOAS下降值显著高于D组,且MOAS下降分值以A组最高,其次是B组和C组;A、B、C组干预后暴力行为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 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措施均能降低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其中,以行为干预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次是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对41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同时实施护理干预,于两周后再次进行BPRS和NOSIE评定,并将两次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周内41例中发生暴力行为3例;将24h内与两周后的BPRS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BPRS各因子分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倾向,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疗效及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无锡市重性精神病管理网络中,筛选出有危险评估等级2级及以上记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治疗,2组患者均随访观察1年。分别在入组前、随访1年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比较1年内2组患者的复发住院率、不同危险等级人数和累计暴力行为发生次数。结果:随访1年末,2组患者2级及以上危险等级人数及暴力行为发生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1年内复发率相当,研究组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末,研究组患者PANSS总分及家属FIS、SAS、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同时能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约占住院患者的50%左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适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社交功能及劳动技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若忽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个性特征辅以支持性心理干预,并采用集体讲座、座谈会、家属培训、娱乐、日常生活及手工技能等进行有效行为干预。结果:治疗4周末开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观察组较干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末时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因子分观察组在治疗8周末时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更具护理诊断确定认知行为治疗的症状,每周2次实施认知行为心理护理。两组病人于疗前、疗后各评定一次panss、noise。结果:实施认知行为心理护理病人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下降,noise量表评分提高,阳性症状量表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认知行为心里护理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循证心理与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下心理与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验组患者进行循证心理与行为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康复护理,两组均采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进行评定。结果人组时两组N-BP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4周、8周的N-BPR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6个月随访除饮食睡眠外,其余5项均有差异。结论循证心理与行为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维持疗效,减少复发,延缓功能衰退,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逸人  夏娟静 《现代护理》2005,11(17):1429-142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合并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用常规护理。应用简明精神痛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评定,观察12周。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护理合并认知心理护理干预法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王府  薛令合 《现代护理》2001,7(9):31-32
目的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简明精神病量袁(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1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以50例患者做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PRS中的总分及.1个因子减分值和NOSIE中的总估计分及5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干预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组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A 组)及未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B 组)各40例,比较其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A 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相关因素检出率显著高于 B 组(P <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检出率较高,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P0.05),显著降低患者除躯体强迫和偏执因子外的SCL-90其他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P0.05),显著降低其NOSIE中总消极因素、激惹、迟缓、抑郁等因子评分(P0.05),显著提高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病情总估计等评分(P0.05)。结论: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4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以5日例患者做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PRS中的总分及4个因子减分值和NOSIE中的总估计分及5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