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和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0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初产妇。观察组初产妇于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初产妇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两组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性功能和性生活变化。结果产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初产妇阴道收缩力均呈明显递增(均P0.05),两组初产妇阴道收缩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初产妇FSFI评分均呈明显递增(均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FS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初产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1个月,两组初产妇性生活恢复和性生活疼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3个月、6个月,对照组初产妇性生活恢复率分别为64.7%和84.3%,显著高于观察组初产妇的43.1%和66.7%;对照组初产妇性生活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5.7%,明显低于观察组初产妇的52.9%和35.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恢复无明显影响,可以引起产后性功能下降,不利于性生活恢复,因此应当尽量限制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顺产、会阴侧切与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3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会阴侧切组(95例)、顺产组(109例)、剖宫产组(108例),分别在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对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问卷调查,选用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问卷考察性功能水平,分别对三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性功能评分、性生活恢复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6个月、9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顺产组、剖宫产组分别与会阴侧切组比较,顺产组、剖宫产组性功能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61.05%、66.67%、72.48%;产后6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85.26%、89.81%、90.83%;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比例分别为95.79%、96.29%、98.17%。剖宫产组、顺产组产后3个月和6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会阴侧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9个月性生活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可使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快,性生活恢复比例较高,其次为剖宫产产妇,而会阴侧切产妇产后对性生活影响程度较大,恢复较慢,因此建议产妇选择顺产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254例初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254例长沙地区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54例长沙地区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顺产,54例)、B(会阴侧切,93例)、C(剖宫产,107例)三组,比较三组产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性功能情况。结果三组产后3个月、6个月FSF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9个月FSF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产后3个月内性生活恢复率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6个月内性生活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后,三组均恢复性生活;三组产后3个月性生活频率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3个月和6个月FSD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9个月,三组间F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会阴侧切FSD发生率最高,顺产FSD发生率最低,产后恢复最快,建议顺产作为初产妇首选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5,(8):74-76
目的:探究分析顺产、会阴侧切与剖宫产三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300例初产妇,按照其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80例,会阴侧切组105例,剖宫产组115例。分别在产后2个月、5个月以及8个月对所有初产妇进行性功能状况调查,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性功能状况的差异性。结果:产后2个月、5个月、8个月时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相比,三组患者均在产后2个月后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比例最高,产后5个月、8个月后均明显降低,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NVD/epi组与其他两组比较,产后2个月、5个月、8个月时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产妇在产后2个月和5个月的性功能评分中,其顺产组、剖宫组的总分分别与会阴侧切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顺产组与剖宫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8个月后各组评分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个月后,顺产组与剖宫组的性生活恢复的比例分别为75.0%、73.9%,与会阴侧切组相比较高,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产后5个月顺产组与剖宫组的性生活恢复的比例分别为91.2%、89.6%,与会阴侧切组相比较高,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产后8个月后三组患者恢复性生活的比例均较高,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顺产分娩方式使初产妇患者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比例最低,恢复性生活的比例最高,性功能水平最高,其次为剖宫分娩,而会阴侧切组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性功能水平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建议初产妇选择顺产进行分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妇产科分娩的29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75例)、会阴侧切组(109例)和剖宫产组(114例).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对所有产妇进行产后性功能情况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三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和6个月的性功能评分中,其顺产组、剖宫组的总分分别与会阴侧切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顺产组与剖宫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9个月后各组评分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在3个月内性功能恢复情况以顺产组和剖宫组相对较好,侧切组影响较大,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大多在3~6个月期间均能恢复性功能,并在6个月后则能完全恢复,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产妇产后,顺产组产妇的性频率均高于侧切组和剖宫组,而侧切组产妇产后的性频率最低,与顺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分娩方式相比,顺产有助于初产妇产后性功能水平较早恢复,其次为剖宫分娩,而阴道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建议临床多鼓励适应产妇选择顺产进行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阴道顺产组)48例和B组(剖宫产组)48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2周、18周和24周的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指标。结果产后12周及18周B组的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周B组的盆底功能及盆腔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功能、性生活及盆腔结构的不良影响相对小于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的恢复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然裂伤与分娩中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进行研究,并分为研究组(会阴侧切)和对照组(自然裂伤),分娩42d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产后相关并发症、肌电位及盆底肌力。结果:排尿困难与压力排尿失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1.05±0.53)h,对照组第二产程(1.03±0.64)h,第二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研究组肌电位(2.81±2.65)μV,对照组肌电位(2.89±2.79)μV,肌电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05)。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c=1.083U,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大,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选择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比较顺产、剖宫产及产钳助产对初产妇产后盆底状态及性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接收的52例顺产初产妇为A组,同期的52例剖宫产产妇为B组,52例产钳助产产妇为C组。比较三组产妇产后8周、16周及24周的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及BISF-W量表结果。结果产后8周及16周B组的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及BISF-W量表结果均好于A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24周三组的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及BISF-W量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产后8周及16周A组与C组的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及BISF-W量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顺产、剖宫产及产钳助产对初产妇产后盆底状态及性功能的影响较大,剖宫产早期评估状态较好,后期与顺产及产钳助产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孕妇产后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健康孕妇各368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产后6周和12周,利用盆底肌力评分标准、会阴超声检查、女性性功能量表测定和比较两组孕妇盆底结构功能和性功能的改变,并检测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与产前相比,产后6周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均明显增高(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异常率却无明显改变(P0.05),而且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异常率明显也高于剖宫产组(P0.05);但产后12周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与阴道分娩组相比,产后6周和12周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产前相比,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6周和12周性功能各方面指标均有所下降;而剖宫产组孕妇仅产后6周,性唤起、性高潮和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但在产后12周,上述三个维度与产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别(P0.05);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组产后6周和12周六个维度的得分值均明显增高(P0.05);另外,两组孕妇的性功能相关激素E_2、P4、FSH、LH和NPY的水平也明显低于产前(P0.05);而且,产后12周剖宫产组的NPY水平明显也低于与阴道分娩组(P0.05),但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孕妇产后短期内性功能和盆腔结构的影响小于阴道分娩,且能够明显降低NPY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分娩结局等。结果:两组的顺产率、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3.5±1.2)min,对照组为(15.1±5.5)min;研究组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9.7±4.1)mg,对照组为(20.1±7.5)mg。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罗哌卡因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值分别为15.96、9.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镇痛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麻药用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及比较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利凡诺羊膜腔注射与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92例瘢痕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组)46例和B组(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组)46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清及宫颈黏液相关指标、用药后不同时间的Bishop评分、VAS评分及流产情况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宫颈黏液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A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的Bishop评分、VAS评分及流产情况也均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改善宫颈软化情况及降低疼痛感均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合谷穴对产程和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200例初产妇,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三阴交-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组、非穴位组和空白组5组,每组各40例。三阴交-合谷组在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痛、宫口开大3cm时行三阴交穴联合合谷穴施灸30min;三阴交组在三阴交穴施灸30min;合谷组在合谷穴施灸30min;非穴组在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至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端连线的中点处施灸30min;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及娩出胎盘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三阴交-合谷组与空白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组与空白组第一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组与空白组第二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合谷组与空白组娩出胎盘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交组与空白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组与空白组娩出胎盘后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三阴交穴、合谷穴艾灸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效果有效,但联合穴位艾灸更能缩短产程、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是安全的催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减少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正常足月妊娠、头胎、要求阴道分娩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为CEA组,B组为CSEA组,C组为未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分别记录并分析所有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性功能评分(FSFI)。结果:产后3个月A组、B组、C组FSFI总分分别为(24.82±3.21)分、(26.95±2.87)分、(28.65±3.92)分,产后6个月A组、B组、C组FSFI总分分别为(27.85±3.80)分、(31.19±3.69)分、(31.70±4.12)分,三组产妇的性交疼痛、性高潮、性满意度及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9个月A组、B组、C组FSFI总分分别为(36.15±2.97)分、(36.19±2.96)分、(36.37±3.35)分,总分及各项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方式相比,顺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水平恢复影响最小,其次为腰硬联合阻滞(CSEA)麻醉的无痛分娩,相对于连续硬膜外阻滞(CEA)能显著减少产后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唐县人民医院(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500例单胎头位阴道分娩及中转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至6月收治的500例单胎头位阴道分娩及中转剖宫产产妇设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妇发热率、新生儿窒息率、NICU入住率、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及中转剖宫产指征。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跃期停滞、潜伏期延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妇发热率、NICU入住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对产程时限给予适当的延长,给予产妇更为充分的试产机会,在一定意义上促进阴道分娩,减少了剖宫产率,并无增加母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第一产程剖宫产的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羊水Ⅲ度污染的患者占19.05%,与对照组的6.31%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枕前位占16.67%,枕横位占45.24%,与对照组的36.04%和27.03%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出现出血和胎儿娩出困难的患者分别占23.81%和9.52%,与对照组的8.11%和0.90%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术后病率和新生儿窒息分别占14.29%和16.67%,与对照组的2.70%和3.60%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了母婴发病率,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在妇科引产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余姚市人民医院分娩的600例产妇,分成A、B、C组。A组为使用双球囊导管引产产妇153例,B组为药物引产产妇(控释地诺前列酮栓)147例,C组为自然分娩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并用Excel表格模拟各种曲线。结果:A组放置导管前后宫颈评分有所提高,A组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且因为引产失败等引起的剖宫产明显少于B组。在引产安全性上A组较高。在产程上,A组较B组第一产程潜伏期短,活跃期相对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面,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值得在妇科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outcomes in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twin deliveries. Secondary aims were to study impact of delivery interval and breech presentation of the first twin.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omprised 354 twin deliveries at a tertiary Norwegian hospital. Spontaneous labor onset and induction of labor were compared in women with planned vaginal delivery and gestational age ≥ 34 weeks. The main outcome was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umbilical arterial pH and five-minute Apgar scores.ResultsAmong the induced labors, 63/229 (27.5%) women underwent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compared to 45/125 (36%) in spontaneous labors (P = 0.10). Odds ratio for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in induced labors was 0.65 (95% CI 0.40–1.04) after adjusting for maternal age and parity.Median umbilical arterial p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econd twins in both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labors, 7.28 (6.94–7.43) vs. 7.32 (7.16–7.42), and 7.27 (6.90–7.48) vs. 7.29 (7.08–7.45), respectively. pH < 7.00 rarely occurred. Second twins born after a delivery interval > 30 mi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y of pH < 7.10 than those with a shorter interval, P < 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frequency of pH < 7.10 between breech-presenting and cephalic-presenting first twins (P = 0.65). One unexpected intrapartum fetal death occurred after labor induction.ConclusionOur results support spontaneous onset and induction of labor as safe. Intrapartum cesarean section rat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labors. Delivery interval > 30 min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H in the second tw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至7月706例产妇为观察组,在产妇入产房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即卧、走、立、坐、跪、趴、蹲,任孕妇自由选择)分娩。601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程中用药、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产伤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由体位分娩组较常规体位分娩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缩短,产程中干预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产伤、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由体位阴道分娩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不增高对胎儿及产妇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