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现阶段上海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为做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上海某高校364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9.5%,首次性行为发生平均年龄(16.4±4.0)岁。不同年级之间性行为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7.4%大学生明确反对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影视(233人,64.0%),大学生期望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是课堂教授(188人,51.6%)。大学生普遍认为小学和初中是性教育"关键期"。结论积极整合校内外各方资源,加强性健康教育的通识教育,逐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减少危害身心健康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现阶段济南市女大学生所持有性态度、发生的性行为及所具备的性知识,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济南市三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年级、生源地及院校间的差异。结果:有97人(23.5%)赞成婚前性行为,有246人(59.6%)反对。发生婚前性行为及与异性同居的比例分别为6.8%、5.8%。在有自慰行为的学生中69.6%有负罪感。城市生源女大学生比农村对性相关知识掌握要好。有关性的问题给40.7%的学生带来困扰。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和中学课程。女大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性教育方式是性教育课和讲座。结论:济南市女大学生性观念与四川、北京等地比相对保守,性行为发生率也低于四川、广州等地大学生。女大学生对性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存在性困惑,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性观念,减少危害身心健康的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人群对性健康的认识及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观察其接受性健康教育课程干预后对性的认识程度,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16名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及性传播疾病认知及态度、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收取有效问卷512份,49.20%(252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58.20%(298名)自认了解性健康知识,90.20%(462名)认同婚前性行为,仅24.60%(126名)能完全正确回答安全性行为知识。学生对于性健康的了解程度较低、对婚前性行为接受程度较高、对性相关疾病认知率较低、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危险性行为持宽容态度。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是导致未婚先孕、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学生对学校有明确的性健康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知与行为现状,探究医学教育与大学生性认知和性行为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阶段整群抽取北京8所高校2026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85.4%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常规避孕方法中,避孕药和安全套的知晓率最高,分别达到90.1%和87.8%;性行为自我报告率为18.1%;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自己或性伴侣意外妊娠发生率为18.3%。结论:大学生性观念开放,但安全性行为知识和能力不足;医学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性知识,但未能影响性行为;大学性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绍兴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状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绍兴市某高校在校187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自身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评估有偏差,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获得性健康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和性别差异,现代网络传播对男生的冲击更大;男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明显差异,男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女生;参加过性健康知识方面讲座的学生对性传播疾病了解的程度较高。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急需加强,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恋爱及青春期性行为等相关态度,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市顺义区6所高级中学1265名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65名高中生总体知晓率为80.47%,不同学校类型、年级、分科间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间对待恋爱、对待边缘性行为、对待青春期性行为以及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议以性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探索开展基于学生需求的艾滋病及性教育综合干预,切实提高防范艾滋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9,(11):146-150
青少年性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目前仍然亟待提高普及率。通过北京某综合性大学及其周边大学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在线填写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 801份,从中获取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性教育和性行为数据。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大学生接受的性教育普遍不足。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性知识水平;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比例呈上升趋势;性行为与年级、恋爱次数、月生活费等因素相关;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呈提前趋势,且大学生性安全意识不足。可见,应当将性教育时间提前,进一步加强高校性教育。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现状,为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医学生44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性知识水平整体较高,但在某些方面严重不足;33%的调查对象同意大学生结婚;30.4%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但大多数人对自身性行为倾向于保守态度,7.2%的调查对象承认发生过性交行为。结论: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综合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卢凤 《中国性科学》2016,(2):136-139
目的:了解泰州市专科大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况,为性教育的开展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自编《泰州市高职高专学生性态度调查问卷》对泰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学院等3所高校50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调查。结果:泰州市专科学生性教育缺乏,性知识掌握程度偏低,性行为发生率中等,性态度较开放。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及生源地大学生在学校性教育态度、性知识掌握、性行为发生率以及性态度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性知识、性行为及性态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高校在实施性教育时应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及生源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性教育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刘琳  周欢 《中国性科学》2019,(1):154-157
目的了解四川省中职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意愿,并根据理性行为理论,从中职医学生自身与他们周围重要人群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出发,去探索影响中职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切实有效的家庭和学校的性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南充卫校两所学校中专部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构式问卷主要根据理性行为理论进行设计。用χ2检验比较中职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意愿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下的差异和他们对周围重要人群依从性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职医学生婚前性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24分,有效率为95. 33%。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 403,P 0. 001),高年级同学(OR=1. 596,P 0. 01)和月消费水平高的同学(OR=1. 511,P 0. 01)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父母(χ~2=167. 46,P 0. 001)、同伴(χ~2=137. 60,P 0. 001)、教师(χ~2=223. 17,P 0. 001)的依从性较强,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对象中,有1/3的中职医学生表示愿意发生婚前性行为。其中,男生、高年级、月消费水平高的中职医学生更愿意发生婚前性行为。中职医学生自身的态度及父母、同伴、教师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均直接影响着学生婚前性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