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5,(9):80-8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对于妊娠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组选择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感染、出血、低钠血症、低血压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6个月与1年的妊娠率分别为36.7%和80.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45.0%,治疗组的术后6个月与1年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性欲、性高潮、性心理、性交愉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症并不增加手术复杂度,术后并发症更少,能促进性生活质量与妊娠率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通汤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04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腹腔镜手术证实,采用宫腹腔镜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102)和对照组(n=102)。对照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予以孕通汤治疗。电话随访两组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随访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退出1例,失访1例;治疗组术后妊娠率为68.0%,高于对照组的5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通汤对妊娠率的影响随着输卵管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小,输卵管Ⅰ级病变妊娠率91.3%,输卵管Ⅱ级病变妊娠率65.5%,输卵管Ⅲ级病变妊娠率28.0%。结论孕通汤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疗效确切,但在输卵管Ⅲ级病变患者中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用于诊治女性榆卵管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输卵管不孕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联合组(A组)19例,宫腔镜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输卵管再通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少于A组,而A组的的输卵管再通率为81.57%,高于B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宫内妊娠率为(9,47.37%),高于B组;A组异位妊娠率为(1,5.26%),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用于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腹腔镜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収治的9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1周内性生活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2年的妊娠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壶腹部及伞端梗阻、峡部梗阻及间质部梗阻率及再通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1周内性生活频率、1年内妊娠率、2年内妊娠率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疼痛、宫内感染及输卵管穿孔发病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提高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增加了性生活频率、随访2年可获得更高的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16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腹腔镜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两组患者随访1年对临床疗效和术后妊娠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1年内宫内妊娠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较单镜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受孕效果也更佳,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患者妊娠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积水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随访2年,记录术后患者妊娠率,收集患者不同输卵管评分的妊娠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在5~35mL,手术时间在30~90min,均未见手术并发症。随着输卵管功能的评分越高,妊娠率越高,高评分组妊娠率明显高于中评分组和低评分组,中评分组妊娠率高于低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评分组、中评分组、高评分组患者妊娠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术后12~24个月妊娠率极低;高评分组无复发,与中评分组、低评分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输卵管修复整形术对于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尤其是高评分患者术后妊娠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情况及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诊治的12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临床效果。结果 122例患者,共有174条输卵管阻塞,再通154条,总再通率为88.51%,其中108条为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再通,占比为70.13%,伞端、壶腹部、峡部、间质部的再通率分别为64.71%、66.67%、89.83%、94.38%,峡部、间质部的再通率明显高于伞端、壶腹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而不畅输卵管共100条,治疗后完全畅通68条完全畅通,畅通率为68%,其中45条为宫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再通,占比66.18%;1年后对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双侧阻塞组异位妊娠(4%)、宫内妊娠(40%)以及管腔再闭塞(14%)与一侧阻塞一侧不畅组异位妊娠(10%)、宫内妊娠(30%)以及管腔再闭塞(10%)以及双侧通而不畅组异位妊娠(4.55%)、宫内妊娠(36.36%)以及管腔再闭塞(13.64%)相比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插管成功率较高,输卵管再通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宫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86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输卵管再通率、入院时及治疗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SF-36)、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妊娠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研究组95. 35%(41/43)与对照组90. 70%(39/4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前SF-36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SF-36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研究组与对照组妊娠率分别为:治疗后12个月(67. 44%、41. 86%)、治疗后18个月(79. 07%、55. 81%)、治疗后24个月(90. 70%、69. 77%),妊娠率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输卵管穿孔(2. 33%、6. 98%)、宫内感染(9. 30%、4. 65%)、术后疼痛(6. 98%、11. 63%),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辅助生殖技术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效果显著,输卵管再通率高,可有效提高妊娠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9,(10):56-59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输卵管畅通术(LTUO)和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LEEA)对慢性盆腔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诊治的460例慢性盆腔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TUO组(228例)和LEEA组(232例)。LTUO组患者行宫腹腔镜输卵管畅通术,LEEA组患者行宫腹腔镜患侧输卵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性、输卵管功能评分和自然受孕率的差异。结果术后7d,LEEA组患者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94.56±10.26)%]显著高于LTUO组患者[(79.64±8.6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LEEA组患者输卵管双侧通畅率(86.6%)显著高于LTUO组患者(70.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A组患者的输卵管功能评分[(3.28±0.46)分]显著高于LTUO组患者[(2.76±0.3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LTUO组患者自然受孕率(53.1%)低于LEEA组患者(53.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宫腹腔镜患侧输卵管畅通手术相比,宫腹腔镜患侧输卵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提高了输卵管通畅性和输卵管功能,且有利于术后输卵管功能的有效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9):86-88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宫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68例先后进行腹腔镜、宫腔镜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以HSG检查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比较腹腔镜、宫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准确性。将确诊的224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12例,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管腔再闭塞率。结果:腹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性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8.65%、68.48%、85.73%和0.624,低于宫腔镜的92.42%、79.65%、96.54%和0.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术输卵管再通率、随访期间宫内妊娠率分别为31.25%和32.14%,均低于B组的44.64%和46.43%,A组术后和随访期间异位妊娠率、管腔再闭塞率则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更准确,宫腔镜手术可提高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宫内妊娠率,预防管腔再闭塞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M F Genvo  M Faure  J Thivolet 《Dermatologica》1984,168(4):182-188
Thalidomide alone (200-300 mg daily) or associated with colchicine (2-3 mg daily) was given orally to 25 patients with aphthosis: 8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al aphthae; 4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ucocutaneous aphthosis, without visceral involvement, and 13 patients with Beh?et's disease (Touraine's aphthosis). A major improvement was noted in all groups, with a rapid healing of mucous lesions and a rapid reduction of pain and burning as compared to prior spontaneous regressions. No new outbreaks were noted at a dose of 50-100 mg thalidomide and 1 mg colchicine daily. Und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ugs, thrombophlebitis was noted in 1 case (third group) only. In the other patients with Beh?et's disease, skin aphthae, ocular symptoms, arthritis, superficial nodular phlebitis quickly disappeared with treatment. The efficiency of the drugs is only temporary, since new lesions usually appeared a few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Due to the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cases studied in each group, no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concerning the efficiency of thalidomide alone compared to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drugs. However, this open trial does support the usefulness of thalidomide, or thalidomide and colchicine, in recurrent mucocutaneous aphthae, aphthosis and Beh?et's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或甲氨喋呤治疗7例天疱疮。除1例91岁患者,治疗前即合并双下肺炎死亡之外,其余6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2~11天无新疱出现,16~27天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疱出现所需皮质类固醇量相当于泼尼松50~120mg/d(平均77.5±27.9mg/d)。皮疹全部消退所需泼尼松相当量为890~6212.5mg(平均2128.8±2045.0mg)。未见严重副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泼尼松龙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天疱疮,见效快,皮质类固醇用量小,皮疹全消时间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他汀药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按是否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建立数据库,收集入选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他汀治疗组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低于非他汀治疗组病死率,30.43%VS48.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药物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471,95%CI0.227—0.977,P〈0.05;年龄〉60岁,OR=2.234,95%CI1.005—4.964,P〈0.05;APACHEII的评分〉22分,OR=4.633,95%CI1.689-12.708,P〈0.05,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脓毒症患者可能有潜在保护性作用,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高龄及高APACHEII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TEN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TEN患者均伴有黏膜糜烂,皮损(表皮已剥脱或即将剥脱)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9.40±6.51)%;糖皮质激素用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1.5~2.0)mg/(kg·d);IVIG用量:(0.2~0.4)g/(kg·d),连续用药(6.0±1.3)d。联合用药第(3.0±1.3)天开始起效,痊愈9例,共治疗(23.60±5.49)d;基本痊愈5例,共治疗(16.70±3.14)d;死亡1例。所有患者均可耐受IVIG治疗。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治疗TEN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减少死亡,减少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