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发了一条朋友圈,问孩子喝什么牌子奶粉比较好。有人留言:为什么要喝奶粉,孩子抵抗力也不好——你应该母乳。朋友圈再发一条:加班才回家,孩子都睡了……又有评论:孩子小时最需要妈妈,你这样Ta性格会出问题的——你不应该加班。  相似文献   

2.
正发了一条朋友圈,问孩子喝什么牌子奶粉比较好。有人留言:为什么要喝奶粉,孩子抵抗力也不好——你应该母乳。朋友圈再发一条:加班才回家,孩子都睡了……又有评论:孩子小时最需要妈妈,你这样Ta性格会出问题的——你不应该加班。  相似文献   

3.
正有这样一首歌:"长大以后,我只能奔跑……每一次哭,又笑着奔跑,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听到它的时候,伴随着歌曲的旋律,一个鲜活的心理个案会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想念妈妈的果果果果(化名)今年13岁,是一个可爱的女生,开朗、乐观、见人就笑。可是那一天,果果爸爸带她来到我工作室的时候,果果还没说话就哭了。过了一会儿,她边哭边开始了我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4.
周六晚上8点整,我抖擞精神上线,开始了心理援助热线的值班工作。没有想到,我刚上线就接到一个来访电话。如此"踩点"打进电话,还真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一场引发我无数思考的"怼战"拉开了序幕。奇怪的来电者我例行开场语:"喂,您好,这里是XX心理援助热线平台,非常高兴您……"没等我说完,来电者开口就问:"心理学的流派很多,什么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的,你是哪个流派的?"  相似文献   

5.
听《心理咖啡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它总是能够帮我们梳理心绪,让我们鼓起勇气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心理咖啡茶》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生活中,我的朋友军近来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目前他正处于困惑之中,希望《心理咖啡茶》为我的朋友指路……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概述了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心理学分支关于心理防御观、心理适应观和心理发育观的观点,以及自我心理学家提出的青年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两大任务:发展自我认同和建立亲密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我心理学理论对大学生灾难心理教育在应对方式、情绪调控、支持系统和自我认识4个方面的启示。1自我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关于自我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自我是在本我中分化出来的附属者,发展到自我在个体出生就已存在的独立者;从把自我的作用仅仅看作是一个协调本我与超我间矛盾的协调员,转变到具有独立作用和功能的人格发  相似文献   

7.
黄任之 《校园心理》2007,5(9):18-20
<正>一个苹果牌的MP3无故失踪,引发了宿舍里四个女孩的心理暗战……山里妹——艳红我来自山区,能考进大学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来到大城市了,刚开始感到新奇,随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是的,我是穷人的孩子。如果你在T大校园里看见一个穿着落伍,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网络社会,智能手机盛行,“手机病”似乎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不少老年朋友也喜欢一天到晚捧着手机,刷个不停:刷完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刷淘宝……总之就是机不离手,搞得自己头晕目眩、颈椎酸痛、手脚麻木。很多老年朋友的共同体会是:刷机时好像很忙碌很亢奋,可是一天下来总觉得碌碌无为、心灵空虚,还眼干、头痛、浑身不自在。其实,即使在这个网络时代,您依然可以坚持偏爱一支笔、一个笔记本,老年人写日记有益身心健康,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9.
火车启动时,我给小雨发了一条短信:让这一切都结束吧!你用全部的温暖融化了我的心,我用最后的勇气去接受你的爱……可一切还是无法改变。小雨,原谅我,我现在不能爱你。  相似文献   

10.
深秋。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又寒冷的下午,我刚刚结束一次心理咨询,一个身穿灰色衣服的男生走了进来。表面看上去,他似乎挺平静,面对我开口就说:“我早就想找心理老师聊一聊,今天有空,所以没预约就来了,有失礼貌……”我一时无法从这不成不淡的开场白中明确他想表达什么,先请他坐下,等待着他告诉我为什么早就有意来咨询,却偏偏选择这个时刻。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引爆网络,"名媛"们"40个人拼团一间宝格丽酒店的房间,只为了每人能穿一下浴袍自拍";"100人拼团租一辆法拉利,也是为了能自拍发个朋友圈";"2人拼购一件二手的丝袜,只是因为它是名牌Gucci"。这件事让许多人感慨良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拼不到的。成为"名媛",  相似文献   

12.
火车启动时,我给小雨发了一条短信:让这一切都结束吧!你用全部的温暖融化了我的心,我用最后的勇气去接受你的爱……可一切还是无法改变。小雨,原谅我,我现在不能爱你。在我20岁时,父亲出轨。原本温暖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关于"超1亿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话题,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戏称现在还保持朋友圈全部可见的人,可能是不知道怎么设置三天可见,也可能是微商。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也是各有各的理由,有人觉得过去的自己黑历史太多,有人不希望他人过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有人只是想自己看起来更有神秘感……我们身边也会听到类似的对话,"你朋友圈三天可见,咱俩还有加好友的必要吗?""你觉得没有,那就没有吧。"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二孩政策来了:真的?假的?2015年10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晚,一个爆炸性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我们都可以生二胎了!期待已久的普遍二孩政策解冻!在乡镇基层干了多年计生工作的我将信将疑:又是假新闻!这些人,想娃想疯了吧?多年来,我们已被"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为老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锦囊妙计:保持乐观、学会幽默、适当运动、增加营养、忘却过去的不愉快……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秘诀是——“我不老”。 “我不老”,这是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必须的一种心理前提。  相似文献   

16.
正在谈心理减压前,我们先看一个案例: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教育创始人俞敏洪曾写了一本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记录他创办新东方以来的心路历程和各种压力:从最初为了生计外出上课、被北大通报批评;从一个北京大学的老师,"沦为"街上刷电线杆广告的创业者;公司上市后,合伙人、高管出走;险些被抢劫者"干掉";被浑水集团投诉财务造假及事后的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17.
“慧源中心的老师们,我深深地感谢你们,是你们驱散了我往日心中的愁云,让我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江苏连云港一位姓范的女青年)。 “我参加了自信心理训练的理论学习后,感觉受益非浅。它纠正了我头脑中许多错误观念,建立起了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掌握了许多自我调节心理的好方法,为攻击我心中久治不愈的心理痼疾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上海一位姓邹的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那天接到王女士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和儿子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她要带儿子去北京看病,已在网上挂了那所知名医院的专家号。她的声音依旧疲惫,但多了份坚定。我叮嘱她一路平安,特意加上一句:"孩子症状缓解了,需要心理服务,请记着我一直在。""谢谢……"她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回来我还会找您的,我需要您的帮助,这份婚姻是结束还是重建,我需要认真面对了……"  相似文献   

19.
我是孤单     
24岁的最后一天我为自己许了一个愿,并且送给自己一件礼物…… 当25岁悄悄走进我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思考着一个时间与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很早以前,我住在一个叫做"子宫"的地方:那里很温暖、很舒适,由一根管子每天输送营养。在这里,我自由自在舒展着身体。在这里,我一天天长大。直到有一天……突然被挤压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人好多,声音好嘈杂,光线好刺眼。我渴了,水在哪里?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哭;我饿了,食物在哪里?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哭;我身体不舒服,谁能来帮忙?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