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王永炎院士提出"毒损脑络"理论,认为"毒损脑络"是阿尔兹海默病重要病机。"毒损脑络"理论中的"脑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脑屏障及其载体功能";而Aβ属于中医的"毒"。阿尔茨海默病中西医病机可表述为:Aβ聚集(毒)可损害血脑屏障及其功能(脑络),而血脑屏障功能破坏(脑络)也会促进Aβ(毒)的脑内聚集。在临床应用"毒损脑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除解毒、化瘀、化痰之外,补肾益气保护脑络功能也为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髓减、脑浊内生、毒损脑络,证属本虚标实。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基础研究,拟初步探讨血浊-脑浊-脑毒理论体系对AD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血浊是AD发病前的病理状态,脑浊-脑毒的具体表现之一是Aβ过量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细胞和脑功能的损害即是毒损脑络的体现之一。脑络与西医中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功能相似,脑络受损,亦能增加脑浊-脑毒的生产,临床治疗当以益肾祛毒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简述络病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微观病机。出血性中风的病变部位在于脑络,"络脉失养"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毒损脑络"作为其发病的病机关键,其外围存在着络脉绌急、络血不行、络气郁滞、痰瘀阻络等系列实证及络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诸多虚证,实质是"络脉不通"。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治疗以"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使气血通,络脉复,神机自用。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重视络病理论指导,发挥中医药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糖尿病脑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均属于年龄和代谢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疾病。二者发病和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毒邪郁积"可发为消渴,"毒损脑络"可致痴呆。王永炎院士"毒损脑络"学说为清热解毒法或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依据。近年来研究提示糖尿病、糖尿病脑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均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黄连解毒汤可以调整肠道微生物,并通过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神经肽来调节"脑肠轴",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从黄连解毒汤、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共同特点、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糖尿病脑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干预机制研究,结合黄连解毒汤调整肠道微生物在改善认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从神经炎症发病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与方法,以"毒损脑络"病机理论与神经炎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为切入点,结合神经炎症的产生机制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通过理解中医学中毒邪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及在帕金森病中作用的病机,从毒邪立论探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思路与方法。神经炎症是帕金森病炎症反应的病理基础,并贯穿帕金森病炎症反应的始终。神经炎症因子的作用与中医学"肾虚髓衰、脑络瘀阻、毒损脑络"观点相一致。中医解毒通络、补脾益肾、调畅神机法可抑制神经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中的致病作用,值得更深入的临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毒损脑络是其关键病机,气虚血瘀、毒损脑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基于"气虚血瘀-瘀热生毒-毒损脑络"的病机渲变过程,确立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并自拟益消复瘫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肺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毒损肺络"在小儿肺炎病变过程中的病理意义。系统阐述了毒损肺络的科学基础、核心内涵、病机演变及证候特点,认为毒损肺络是小儿肺炎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键病机,提出清肺解毒内治法贯穿小儿肺炎肺本脏疾病始末、化毒解瘀通络法扭转小儿肺炎肺本脏重症病机转归关键、外治法增强内治法之效之治则,以期为小儿肺炎乃至难治性肺炎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疾病,属中医"颤病"。其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随病情进展,逐渐演化为肾虚毒损。本文提出了毒损脑络-枢机-筋脉的思路,指出了帕金森病病情进展的内在病机,并指明可运用疏筋解毒法来治疗肾虚毒损型帕金森病,从而为帕金森病的中医药诊治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共病脑小血管病(CSVD)增加患者的不良预后,阐释二者共病的机制有助于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血管在解剖形态、生理病理上与中医学“络脉”具有同一性,因此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中西医对二者认识的病机理论和研究进展,提出二者病位均在脑络,属本虚标实。共病的主要病机以元气亏虚,脑络空虚为本,对应现代医学的内皮细胞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障碍;以脑络瘀阻,脑络闭塞,毒损脑络为标,对应现代医学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低灌注和毒性代谢产物损伤脑白质。基于络病理论,探讨二者共同的病机,可望探索建立中医药治疗的理法方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劳则气耗","久则血伤而入络";病初在气,久病入络是络病学重要学术观点和发病观。运动性疲劳初病在气,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和湿浊代谢邪毒物质瘀滞。治宜利湿化浊祛邪以宣通气机;运动性疲劳久病入络,主要为阳气耗损,脾肾损伤,运动原始动力不足,治宜温补脾肾阳气以宣通经络。无论内服还是外治都紧扣经络、气机、病邪等关系施治,获得抗运动性疲劳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络传变顺序反映了病邪所在位置,通过诊察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病邪所在经络的层次,推测邪气侵袭的部位;气血具有不断变动的特质,经络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必也有特殊的运行规律,通过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特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经络气血传递至相应的脏腑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反映经络功能状态,从而判断疾病的轻重以及病势的转归。通过辨识病邪在脏腑与肢体的内在关系、时间进程中的内在变化、气血流注时的空间层次,推测经络病机为经络病机体系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颜德馨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强调气血辨证,治则以平衡气血为重。如以疏畅气机法治疗顽固性胸脘胁痛,以升降气机法治胃肠功能紊乱,以益气升阳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以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管瘤,以活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温阳化瘀法治疗阳痿,温经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5.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永显 《中国针灸》2003,23(9):533-535
论述了络脉,尤其是孙络,是经络系统“阴阳相贯”的重要部位,在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目前对传统意义上的十二经脉阴阳相贯说的解释存在的缺憾不足之处。认为在教学、科研、临床上和经络标准化研究中对以上两个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喜用生黄芪入汤剂 ,且多作主药 ,其用量与当今法定剂量相近。是书有关黄芪的“生用熟用”说、“发汗止汗”说及“配伍知母”说 ,颇有新意。张氏论述黄芪的主要作用有补气升气、补气生血、益气固表、保摄气血、温补肺阳、补气固崩、补气益阴、祛风驱邪、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athy,DR)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根据症状将该病称之为"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血灌瞳神",现代医学也称之为"消渴目病"。"久病入络"理论属于络病学说的核心观点之一,其由络病理论发展而来,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重要观点。DR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符合"久病入络"之前提,久病必虚且虚久常瘀;同时,络脉逐层分级,延伸到眼部而为目络,目之络脉众多、纤细幽深,络中血行缓慢,易于瘀滞;消渴病暗耗气血津液,目络空虚,气亏血少推动无力,终至瘀血产生。此外,从现代发病机制而言,DR主要与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状态等有关,以上机制或可直接产生瘀血,或为瘀血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医学将DR归属于络病范畴,络虚血瘀是其基本病机,瘀血贯穿DR的始终,是DR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络以通为用"也是叶氏提出的观点之一,已经在诸多学科进行了应用,疗效确切。在治疗本病时,也要严格把握"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针对DR之络虚和瘀血,采用补虚通络的方法,配合虫类药、风性药、散结药和入肝经的药,使亏虚之目络得补、瘀滞之目络得通,以达到了改善症状、提高视力、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衍变规律的分析对于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脏腑经络传变是内伤杂病病机传变的基本规律,本文从脏腑经络传变着眼,在分析脏腑经络增龄变化的生理基础和痴呆发生与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脏腑经络传变与痴呆病机衍变关系,认为脏腑经络传变是其病机衍变的基本规律,提出扶助正气是贯穿痴呆全过程的基本治则,疏通经络、维持经络功能正常是阻断痴呆病机衍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