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及效果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疟区疟疾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根据三类不同疟区的发病情况。采取不同的血检对象、血检率、人群疟疾抗体监测措施。结果 经过10年的监测,全区疟疾发病率人1990年的万分之0.34下降至1999年的万分之0.09,居民原虫率从0.05%降至0.01%。三类疟区疟疾发病率及居民原虫率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疫情较稳定,但传播尚未阻断。结论 疟疾监测是灭疟后期一项长期的工作,落实经常性监测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疟区疟疾监测的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三类不同疟区的发病情况,采取不同的血检对象、血检率、人群疟疾抗体监测措施.结果经过10年的监测,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90年的0.34‰下降至1999年的0.09‰,居民原虫率从0.05%降至0.01%.三类疟区疟疾发病率及居民原虫率均呈下降趋势,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疫情较稳定,但传播尚未阻断.结论疟疾监测是灭疟后期一项长期的工作,落实经常性监测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江苏省中华接蚊单一媒介区实施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4年后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观察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推广前后的疟疾发病率、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计算减少支出的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及病人血检化验费。结果推广区67个县(市、区)1995~1998年疟疾发病率在0.021/万~0.036/万之间,与推广前相比呈稳定或下降趋势,IFA检测结果与疫情报告基本一致。推广简化监测措施4年来共减少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257.51万元,减少血检化验费3217.10万元。结论在江苏省推广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不仅使疫情稳定下降,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非稳定疟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于1996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进一步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工作的内容、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现将1886~2003年徐州市疟疾检测结果及防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江苏省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区实施简化的疟首监测措施4年后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观察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推广前后的疟疾发病度、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计算减少支出的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及病人血检化验费。结果 推广区67个县(市、区)1995 ̄1998年疟疾发病率在0.021/万 ̄0.036/万之间,与推广前相比呈稳定或下降趋势,IFA检测结果与疫情报告基本一致。推广简化监测措施4年来共减少血  相似文献   

7.
安丘县的疟疾防治工作,自1983年发病率降至1‰以下,且连续6年开展了灭疟后期的管理和监测工作,使疟疾稳步下降,至1987年发病率降为0.03,1988年降为0。但消灭疟疾是一顶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加强灭疟后期的各项监测措施,做好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的管理,防止外来病  相似文献   

8.
铜仁地区1987~1991年疟疾监测结果贵州省铜仁地区卫生防疫站(554300)肖大兴,杨建云贵州省铜仁地区1987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已下降至1以下,1987~1991年在全区10县市进行了全面的疟疾监测。5年发生疟疾分别为262、155、139、29...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原鲁南重点间日疟流行区的两个监测点居民用 IFA 进行六年疟疾抗体纵向监测的结果。该地通过各种抗疟措施,使发病率逐渐下降。疟疾年发病率与人群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96,P<0.01)。从1985年基本消灭疟疾后,每年流行季节末期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78~3.64%,而儿童阳性率在1%以下,显示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1986~1988年每年疟疾流行季节,疟疾抗体阳性发生率都很低,而其恢复率较高。以上表明,在灭疟后期 IFA 可用于纵向监测疟疾的流行动态和评价抗疟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疟疾联防20年来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的疟疾度量调查的各项指标。结果:1疟疾发病率从1975年的59.4降至1995年的2.77,下降95.3%;2当地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原虫率分别下降96.8%和92.3%;3恶性疟病人所占比例从16.4%降至0,基本消灭了恶性疟。结论:加强疟疾高发县的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和综合防治是降低发病和减少疟疾输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广东省有嗜人按蚊分布的 12个市、县作为观察点。每个市、县重点抓“三热”病人血检、现症病人根治和媒介按蚊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疫点不作任何处理 ,只进行现症病人根治 ;对原发和输入继发病例除现症病人根治外 ,病人家属需进行假定性治疗。结果 广东省 12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市、县 ,4年居民平均血检率为 0 .5 4 % ,疟原虫平均阳性率为 0 .35 % ,血检数量虽然由人口总数的 5 %减少至 0 .5 4 % ,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都是稳中有降 ,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广东省嗜人按蚊吸血习性通过加权校正 ,吸人血比例为 6 8.2 % ,吸牛血比例为 31.8%。 4年所发现的 16 78例疟疾病例均呈散发性 ,平均每个疫点仅 1.14个 ,各病例之间无必然联系。 结论 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 ,疟疾的监测方法完全可以简化为只进行“三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根治。血检数量为人口总数的 0 .5 %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广西微小按蚊分布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小按蚊为媒介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寄生虫学、血清学和昆虫学综合方法,在广西10个县的微小按蚊分布区进行疟疾监测,“三热”病人年血检率在2%以上。结果 10个县先后经7年监测,血检率>2%的县7年未查出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血检率>3%的县在监测的第1~2年、血检率>4%的第1年和血检率>5%第2年的年带虫发病率分别为0.00052%、0.00059%、0.00114%和0.00015%,其余各年均为0;血检率>7%的县,年带虫发病率从第1年的0.00130%降至第7年的0.00062%。结论 建立健全监测机构,突出监测重点,落实监测措施,加强监测效果考核,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可以巩固基本消灭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和选择更经济、有效的适合目前嗜人按蚊分布区控制疟疾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以及在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后疟疾疫点的控制和监测措施。 方法 采用现场试点研究方法对不同疟疾控制和监测措施进行费用 -效果评价和分析。 结果 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媒介控制措施的王店乡的报告发病率、血检阳性率和年带虫发病率均显著低于采用单一传染源控制措施的桂五镇 ,嗜人按蚊密度和中华按蚊密度也明显低于桂五镇 ;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帐措施和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泡蚊帐加畜舍喷洒措施对于控制嗜人按蚊媒介区的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均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但前者费用仅为后者费用的 5 5 %。在暴发点和局部暴发流行得到初步控制后 ,继续进行疟疾监测并对疫点采取传染源控制措施与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媒介控制的综合措施的防治效果相似 ,但前者所需费用则明显低于后者。 结论 媒介控制措施对于控制嗜人按蚊媒介区的局部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传染源控制结合杀虫剂浸帐措施较经济、有效。在暴发流行得到初步控制后 ,传染源的监测和及时控制则成为疟疾防治的重点。对疫点仅采取传染源控制措施较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Weekly surveillance of Gambian children aged less than 5 years for bo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LRI) and clinical malaria showed a high rate of coincidence between abnormal chest X-ray findings and high levels of malaria parasitaemia. Generalized interstitial X-ray changes were particularly associated with these cases of malaria parasitaemia.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ALRIs in these children may be attributable to malaria.  相似文献   

16.
三峡大坝建成前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掌握疟疾疫情和按蚊密度动态以及影响疟疾流行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三峡库区与疟疾流行的相关资料、建国后疟疾流行概况、媒介种群及分布等资料。1999年建立三峡库区疟疾监测点,监测疟疾疫情和按蚊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结果三峡库区历史上曾有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20世纪60年代后无恶性疟发生,建国后发生过4次大流行,20世纪80年代末控制流行。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监测结果显示,疟疾疫情稳定,年发病控制在1/万以下;发热病人血检和儿童IF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传疟媒介只有中华按蚊,5~9月叮人率在1~9.6只/人·夜之间,牛房密度在9~326只/小时人工之间。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前,传染源存在,媒介广泛分布,水库建成蓄水后,流速减缓、水面增宽、消落带积水均为按蚊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1987—1992年纵向监测结果表明本地疟疾带虫发病率巩固在1/万以下,外源病例占疟疾总数的75.4%。媒介能量维持低水平。血检对像以“两热”病人为主,年血检率控制在0.1—0.3%间能有效地发现疟疾病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复式PCR用于闽南疟疾监测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复式PCR在闽南疟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流行区发热病人及疫点居民血样用复式PCR一次扩增同时检测恶性疟原虫(P.f)和间日疟原虫(P.u)。结果:249例发热病人PCR测阳性率为8.02%,敏感性方100%,特异性99.56%符合率99.59%,镜检阳性率为7.63%,抽查疫点居民701人检测疟原虫,未发现阳性样本,复式PCR检测大批样平均费用不高于传统镜检方法。结论:该复式PCR检测系统用于闽南现场疟疾监测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可用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考核及虫种鉴别等。  相似文献   

20.
Changing pattern of malaria in Bissau, Guinea Bissa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y of malaria in Guinea‐Bissau,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more funds are available now for malaria control in the country. Methods From May 2003 to May 2004, surveillance for malaria was conducted among children less than 5 years of age at three health centres covering the study area of the Bandim Health Project (BHP) and at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national hospital in Bissau. Cross‐sectional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the community in different malaria seasons. Results Malaria was overdiagnosed in both health centres and hospital. Sixty‐four per cent of the children who presented at a health centre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malaria, but only 13% of outpatient children who tested for malaria had malaria parasitaemia. Only 44% (963/2193) of children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a diagnosis of malaria had parasitaemia. The proportion of positive cases increased with age.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malaria parasitaemia, those less than 2 years ol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moderate anaemia (RR = 1.27; 95% CI: 1.02–1.56) (P = 0.03) or severe anaemia (RR = 1.67; 95% CI: 1.25–2.24) (P = 0.0005) than older children.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parasitaemia in the community was low (3%, 53/1926). Conclusion In Bissau, the prevalence of malaria parasitaemia in the community is now low and malaria is over‐diagnosed in health facilities. Laboratory support will be essential to avoid unnecessary use of the 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 which is now being introduced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Bissau with support from the Global F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