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记录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和正常人下颌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关节盘移位对髁突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双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DwoR)和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DwR)患者各18例,健康对照(HC)10例.电子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受试者下颌开闭口、前伸后退时髁突铰链轴运动轨迹,计算髁突最大位移(Smax)、髁突位移...  相似文献   

2.
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运动面弓记录的髁突运动模式来判断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关系、肌肉功能状态和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结合其他临床检测手段(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等),对口颌系统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作出诊断。目前国内尚缺乏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笔者在临床多年的使用经验,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是一种磁电量转换方式的三维描记仪,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无He干扰及不限制下颌运动等特点。根据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稳定性、光滑流畅程度及范围等,可用于TMJDS与错He畸形的和判断疗效、判断修复体的效果、确定颌位关系及判断牙周病治疗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全球正畸学的前景,并传达了作者关于正畸在各种患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包括传统的患者,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及伴有其他更复杂问题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髁突位置改变在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髁突在关节窝位置对TMJDS结构紊乱的诊断意义,作者选择颞下颌关节紊千百万综合征结构紊乱患者26例,均拍摄关节完全矫正关节侧位体层片,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关节间隙的面积及线性测量。其中19例(21侧)进行关节上腔造影检查。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髁突位置呈明显后移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虽然髁突后移位与关节盘前移位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尽一致,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最终仍需依靠关节  相似文献   

6.
口腔内入路髁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腔内入路行髁突切除术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可行性。方法经口腔内入路行患侧升支垂直截骨术,将带有髁突的近心骨段取出至体外,切除病变的髁突,再将近心骨段的余部重新植入重建颞下颌关节。自1998年至2006年共完成经口腔内入路的髁突切除术并重建颞下颌关节23例,其中髁突良性肥大2例;髁突骨软骨瘤13例;半侧颌骨肥大畸形6例;髁突陈旧性骨折2例,最大的髁突骨软骨瘤直径达5cm。部分患者同期经口腔内入路行正颌外科手术矫治伴发的面部不对称畸形。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正常愈合,面颈部皮肤无疤痕遗留,无面神经受损症状出现,面部不对称畸形矫治效果良好。经平均4.5年的随访,术后开口度均达35mm,髁突骨软骨瘤及髁突肥大均未见复发。结论自口腔内入路切除病变髁突并重建颞下颌关节,避免了常规口外入路时,术后皮肤遗留斑痕和易损伤面神经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牙合)垫治疗低位咬合的髁突位置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垫治疗低位咬合的疗效.方法:对因严重磨损、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低位咬合患者13例,用(牙合)垫恢复其正常垂直距离.于戴用(牙合)股垫前、后及戴用后半年,摄双侧闭口薛氏位片,行关节间隙的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戴用(牙合)垫后关日前间隙减少单资2.07mm,后间隙及上间隙分别增加1.11mm、0.51mm,有显著性差异 半年复查结果与戴用(牙合)垫后相比,关节间隙改变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合)垫通过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使髁突向前下移位,并稳定于关节内位置正常,恢复了牙、肌肉、关节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牟婷琛  冯剑颖  章振兴 《口腔医学》2022,42(12):1097-1100
目的 利用Mimics软件研究不同性别、正常健康人群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患者髁突形态学及位置差异。方法 从台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40例,符合TMD诊断患者20例为研究组,无关节疾患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正常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行锥形束CT扫描,利用Mimics19.0三维重建,测量髁突体积、表面积、形态学指数(morphological index, 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MD患者髁突体积、表面积、MI值均小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男性髁突体积、表面积、MI值均大于女性(P<0.05),左右侧髁突体积、表面积、M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D患者相比正常健康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更小,Mimics软件可以有效地测量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并为确立正常人群和TMD患者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0.
临床治疗中,特别是髁突外伤骨折、正颌手术、修复咬合重建、正畸治疗以及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讨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正常生理位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特别是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目前多项研究认为,健康成年人髁突平均位置为基本中性,但存在较大变异;髁突后移可能是关节盘前移位的危险因素,关节盘前移位也可导致髁突后移;在关节盘移位的牙合垫治疗中,髁突在牙合垫戴入后显著向前、下移位,可有效改善盘突关系;稳定牙合垫使髁突前下移位不明显,改善盘突关系的效果有限。此外,再定位牙合垫使髁突前下移位还可促进髁突骨质的改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制作在磁性固位分体式上颌骨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2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采用CAD技术和快速成型(RP)技术制作硅橡胶阻塞器,再通过临床硅胶印模制作活动支架义齿,并利用磁性附着体将两者连接。戴入阻塞器及活动义齿,检查其就位、固位和稳定情况;通过口内含水、低头鼓漱的方法检测口鼻腔封闭性;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附着体安放前后咀嚼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CAD和RP技术制作的硅橡胶阻塞器与口腔和鼻腔组织密贴,固位良好;安置磁性附着体的活动支架义齿与阻塞器贴合,就位顺利,固位和稳定性良好;口鼻腔封闭检查结果:封闭性良好,戴入义齿后无水从鼻腔流出。咀嚼效率测试结果:两例患者在附着体安放后咀嚼效率都有显著提高。结论磁性附着体的应用可以提高单侧上颌骨缺失赝复体的固位与稳定,改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CERECCAD/CAM)作为一种快捷美观的修复方式,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数字椅旁全瓷修复系统的发展现状、配套材料以及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基于临床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导板在上颌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定位精度。方法:通过对16例患者上颌骨进行CT扫描,基于CT数据设计和制作黏膜支持式CAD/CAM种植导板,并在种植导板辅助下于缺牙区不翻瓣植入20枚柱状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再次行CT扫描,采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实现扫描前后的CT三维重建模型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位最与虚拟放置种植体位置问的偏离值。结果:在CAD/CAM种植导板辅助下,20枚种植体平均头部偏差量为1.19mm±0.02mm,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以及胎龈向偏离值分别为0.53mm±0.04mm、0.42mm±0.03mm和0.30mm+0.04mm。尾部偏差量为1.03mm±0.06mm,角度偏差量为0.73°±0.64°。经统计学检验,种植体头部偏离值在颊舌向、胎龈向的偏离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近远中向的偏离值较其他2个方向略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种植体头部偏离值分别在颓舌向、近远中向、胎龈向偏离值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AD/CAM导板辅助下,上颌后牙区植入种植体精度较高;种植导板对种植体植入后的整体角度偏离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在三维方向上种植体头部在近远中方向的偏离对整体头部的偏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A practical method for computer aided measurements of orthodontic models is introduced here. Measurements values are taken by using in incremental donor with the traditional slide rule.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lead to a higher efficiency of mode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6.
口腔修复学最大的特点是医师与技师配合,通过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设计和制作具有特定形态并能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修复体。各种个性化及多样化的义齿、颌面赝复体、夹板、矫治器的设计与制作是口腔医疗活动基本内容和疗效的直接体现。因此,如何为患者精确、完美、高效地设计和制作各种修复体,一直是口腔修复学工作者长期努力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d,CAM)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7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患者行血管化腓骨移植,1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术,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CAD—CAM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缺损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并根据模型预制钛板和成骨牵引器。术中按术前设计切除下颌骨病灶区骨段,血管化腓骨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腓骨塑形并固定;行DO患者根据术前设计制作传送盘和安装牵引器位置。结果: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完全一致,预制的下颌骨重建钛板及牵引器形态与术中下颌骨外形匹配,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术后效果。术后X线片显示23例重建的下颌骨形态对称,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结论:CAD—CAM技术为下颌骨病变的术前手术范围设计、移植骨形态设计和牵引器的个体化制作提供了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PurposeTo analyse fatigue damage of monolithic computer-aided-designed/computer-aided-manufactured (CAD/CAM)-materials after loading with high masticatory forces in standardized posterior crowns in a mouth-motion-simulator.MethodsFor manufacturing of test specimens (5 groups, 16 specimens each), two corresponding Standard-Tessellation-Language-(STL)-data-sets (one for the teeth and one for the crowns) were designed. The teeth were CAD/CAM-milled of human third molars and the crowns of three different CAD/CAM composite blocks (Lava Ultimate,‘LU’; Brilliant Crios‘BC’; Cerasmart,‘CS’), one polymer-infiltrated-ceramic network (Vita Enamic,‘VE’) and a control group of lithium disilicate ceramics (IPS e.max CAD,‘EM’). Crowns were adhesively cement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luting system on the human teeth. Half of the specimens were light-cured (‘LC’) and the others were chemical-cured (‘CC’). A mouth-motion-simulator (WL-tec, 2 Hz, 37 °C) applied dynamic cyclic loading between 50–500 N for a period of 1 million cycles. Afterwards, a dye penetration test (aqueous basic-fuchsine) revealed damage of test specimens. Each specimen was sectioned into four equidistant slices and the area without damage was measured with a digital microscope (Zeiss) and radial cracks at the cementation surface were assessed. Data were subjected to Tukey’s test.ResultsAll specimens showed fatigue damage in the occlusal contact area. LU, BC and C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greater area without damage compared to VE and EM (p < .05). EM and VE showed additional radial cracks at the cementation interface in both curing modes, whereas LU, BC and CS showed only radial cracks with chemical-cured luting cement.ConclusionsMonolithic CAD/CAM composite crown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fatigue damage, particularly if the luting system was light-cured.  相似文献   

19.
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导板精度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导板,评价导板的精度。方法选择4个下颌骨标本,制作石膏模型,设计并制作基于CT数据的CAD/CAM导板。在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标本的后牙段植入14枚种植体,再次行CT扫描,采用点对点配准技术实现扫描前后CT三维重建模型的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位置与虚拟放置的种植体位置间的偏离值,评价导板的精度。结果14枚种植体植入后头部偏差量为(0.47±0.12)mm,颊舌向和近远中向以及垂直向偏离值分别为(0.22±0.08)mm、(0.25±0.06)mm、(0.30±0.11)mm。尾部偏差量为(0.19±0.07)mm,角度偏差量为1.79°±0.68°。结论在CAD/CAM导板辅助下于下颌骨模型植入种植体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辅助临床种植体植入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次扫描在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中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不同扫描系统在此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二次扫描完成氧化锆全瓷冠40件,其中Proeera全瓷冠10件(使用接触式扫描仪),Everest全瓷冠30件(使用光学扫描仪).利用二次扫描制作不同形态的基底冠.修复后1 d、3、6、12、24个月进行临床检查,内容包括边缘适合性、颜色、固位、折断或破损情况.结果 40件全瓷冠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检查中40件全瓷冠的各项检查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二次扫描可以完成复杂形态的CADCAM氧化锆基底冠的制作,保证氧化锆全瓷冠饰瓷厚度均匀适度.应用二次扫描时,光学扫描仪相比接触式扫描仪更适合于完成复杂形态的氧化锆基底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