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婴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结果的变化规律,探讨临床相关的诊断指标。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的表达,利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 IgM、IgG、IgA 的浓度;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 CD3+ T 淋巴细胞、CD4+T 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和免疫球蛋白 IgA、IgG 浓度低于健康儿童,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低拷贝组患儿外周血 CD4+ T 淋巴细胞比例和免疫球蛋白 IgM 浓度低于高拷贝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免疫状态发生明显变化,T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发生一定的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炎支原体相关性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对于其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及血气变化情况展开统计;以PCR荧光探针法联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对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于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检验、分析,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同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存在较弱的相关性(P0.05),仅病情严重、危急者才可能致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0.05),所选择的40例患儿中感染初、中期共35例,且8例感染肺炎支原体,5例感染重期患儿均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低患病率、高病死率,对于儿童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肺炎支原体感染严重者与其相关系数较高,能够作为临床判断前症,给予临床诊断及治疗以预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状态.方法;检测66例急性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比率,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乎均值略高于正常值,IgG、IgA和补体(complement,C)3、C4及血液CD3、CD4、CD8、CD4/CD8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分别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炎患儿无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淋巴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呼吸爆发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Quin2荧光技术直接测定淋巴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Ca2+〕i和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淋巴细胞呼吸爆发O÷2释放量。结果:淋巴细胞胞浆〔Ca2+〕i哮喘发作期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稳定期与正常儿童相近(P>0.05),内、外源型哮喘间无显著性差异;淋巴细胞呼吸爆发释放O÷2量哮喘发作期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稳定期仍高于正常儿童(P<0.05),内、外源型哮喘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哮喘患儿淋巴细胞胞浆〔Ca2+〕i与其呼吸爆发O÷2释放量呈正相关关系(r=0.41,P<0.05)。结论:哮喘患儿淋巴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增强,其O÷2释放量的增加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胞浆〔Ca2+〕i的增高与其活化有一定关系,但钙拮抗剂不宜作为哮喘治疗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淋巴细胞经多肽FMLP刺激后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量,结果表明哮喘患儿淋巴细胞释放量;发作期明显多于稳定期,但后者仍多于正常儿童(均P〈0.01),内外源型哮喘间无显著性显著。提示哮喘时淋巴细胞呼吸爆发功亢进,释放是一非特异性炎症过程,在哮喘发作和稳定期气道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10例健康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和NK细胞的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A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 升高(P<0.05)、CD4 /CD8 降低(P<0.01)、NK细胞活性降低(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应加强对患儿免疫功能恢复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IL-13、IL-18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血中IL-13、IL-18,同时采用人免疫球蛋白E酶联免疫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IgE含量,并与8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血中IgE、IL-13、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或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1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9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WBC、hs-CRP水平较对照组高,CD4^+/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细菌感染患儿WBC、hs-CRP水平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高,CD4^+/CD8^+水平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低(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WBC水平较病毒感染患儿高,CD4^+/CD8^+水平较病毒感染患儿低(P<0.05)。结论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与hs-CRP水平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存在一定联系,且三者水平检测能有效鉴别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为临床鉴别感染病原体类型、选取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循证数据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水平改变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ALL患儿76例,其中初发(uALL)患儿69例、复发(rALL)患儿7例,健康儿童28例纳入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基因mRNA表达;采用基于SYBR Green的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MethySYBR PCR)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ALL患儿淋巴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高于健康儿童,uALL患儿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rALL患儿(P<0.05);ALL患儿p16基因mRN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uALL患儿p16基因转录水平高于rALL患儿(P<0.05);p16基因转录水平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3,P<0.05);首次化疗即获完缓解ALL患儿p16基因甲基化水平低于未完全缓解患儿,而p16 mRNA表达水平高于后者(P<0.05);p16基因低甲基化或高表达水平ALL患儿巩固强化治疗平均缓解时间明显低于p16基因高甲基化或低表达患儿(P<0.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表达低下可能与ALL发病有关,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检测或可用于儿童ALL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手足口病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儿童体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收集儿童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感染者共102例,同时选取15例同龄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CMV-pp65抗原检测结果将CMV肺炎患儿分为CMV肺炎高活动性感染组和CMV肺炎活动性感染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液中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在CMV肺炎高活动性感染组患儿体内,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1.35±2.58)%、(30.31±2.47)%和(41.36±1.2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MV肺炎活动性感染组患儿体内,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4.89±1.78)%、(45.69±3.11)%和(33.39±2.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肺炎感染患儿体内CD3~+T淋巴细胞和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肠套叠患儿免疫指标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河北省儿童医院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灌肠复位效果将急性肠套叠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百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A,IgA),IgG和IgM水平差异,分析各免疫指标对急性肠套叠患儿灌肠复位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百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初治时和完全缓解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其功能,寻找更好的控制儿童白血病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了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痛儿童初治时、完全缓解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CD3,CD4,CD8含量及自然杀伤细胞(NKC)水平.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3,CD4,NKC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 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达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损害在白血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恢复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婴幼儿血清干扰素-α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30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为腺病毒肺炎组,2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提取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细胞因子诱导抑制基因、SOCS1、SOCS3mRNA表达相对量及血清干扰素-α水平。结果腺病毒肺炎组血清干扰素-α水平[(0.261±0.109)g/L]明显高于对照组[(0.158±0.079)g/L](P0.01);腺病毒肺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SOCS1、SOCS3mRNA相对表达量(1.76±0.75、2.00±0.91)明显高于对照组(1.32±0.40、0.81±0.28)(P0.05),细胞因子诱导抑制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1.51±0.81)与对照组(2.24±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腺病毒感染可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SOCS1、SOCS3mRNA相对表达量增多和血清干扰素-α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MP已成为婴儿和儿童急性肺炎中的常见病原微生物^[1]。由于MP感染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依据临床症状也较难与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相鉴别,为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状况及外周血白细胞值与该抗体阳性患儿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MP已成为婴儿和儿童急性肺炎中的常见病原微生物^[1]。由于MP感染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依据临床症状也较难与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相鉴别,为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状况及外周血白细胞值与该抗体阳性患儿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方法 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且病程大于或等于10 d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患儿组自然杀伤细胞(NK)数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9+细胞较健康儿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数值低下的儿童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及感染迁延不愈,CD19+增高的患儿除存在感染外还有变态反应存在,应加强治疗防止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3例,其中31例急性期患儿为A组,32例恢复期患儿为B组,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依次检测三组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患儿的CD4、CD8、CD4/CD8及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CD3、IgM及C3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儿童IgA及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常伴随机体免疫失调状况,针对患儿开展相关免疫指标检测可明确疾病进展程度与治疗预后效果,对免疫调节剂临床应用创造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17/Treg失衡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和3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儿童外周血Th17和Treg的百分率,ELISA分析Th17和Treg特异性细胞因子IL-17和IL-10的分泌水平,定量PCR测定Th17和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Notch信号分子(Notch1,Hes1和Hey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的Th17的百分率,IL-17分泌水平以及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期患儿外周血的Treg的百分率,IL-10分泌水平以及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期患儿Notch1、Hes1和Hey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Treg失衡参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Notch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分泌参与Th1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婴幼儿肺炎感染类型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14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5例)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组(95例),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取其外周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应用镜检法检测外周血200个白细胞进行分类,计算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各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菌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鉴定诊断婴幼儿肺炎患者的感染类型有一定意义。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非细菌病原体感染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