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大肠癌、65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410,P=0.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大肠癌预后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侯健  樊峰  高敏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5):392-39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和微血管密度 ( MVD)与大肠癌分期以及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检测 1 60例大肠癌标本中 VEGF和 MVD的表达并结合随访结果分析。结果 :VEGF和 MVD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Dukes C期的 VEGF和 MVD表达高于 B期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术后发生肝转移组 VEGF和 MVD表达高于无转移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检测大肠癌病灶中 MVD和 VEGF的表达能预测患者的临床分期 ,MVD和 VEGF过度表达的患者 ,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学颖 《吉林医学》2006,27(3):296-297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S-P免疫组化法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CD34多克隆抗体,检测30例大肠腺癌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大肠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的大肠黏膜,分别为90%和20%,P<0.05。大肠癌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分别为:59.8±8.7和18.2±1.7,P<0.05。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VEGF表达率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有关,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依赖血管生成。MVD可作为大肠癌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变化,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6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分析各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TNM分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MVD与VEGF呈正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CD105(endoglin)是主要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应用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大肠癌组织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MVD和VEGF的表达在大肠癌生长、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安体优抑制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体优抑制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长的作用及其抗Lewis肺癌转移的相关机理.方法:利用Lewis肺癌细胞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安体优、蒸馏水、环磷酰胺治疗,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等有关转移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安体优组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高表达率30%和微血管密度(MVD)14.3±5.38,空白对照组VEGF的高表达率80%与MVD19.8±3.6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VEGF高表达率与MVD的关系经直线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安优优可以降低移植瘤MVD与VEGF高表达率,VEGF表达率与MVD有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Q  Chen RX  Wang ZW  Ni QC  Qian JJ  Sheng H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05-1208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外围血癌细胞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用巢式RT-PCR法检测了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58例大肠癌组织中35例高中分化MVD计数为30.2±12.7,低分化大肠癌23例MVD计数为86.6±19.1;26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染色(44.8%).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58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32例CK20mRNA阳性表达(32/58),术后48 h有35例阳性表达(35/58),其中根治性切除组有21例阳性表达(21/44),非根治性手术组12例阳性表达(12/14),2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转为阴性,12例非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7~14 d有11例阳性表达.CK20mRNA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但与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P<0.01).CK20mRNA阳性表达患者大肠癌组织中MVD计数(88.5±15.1)与VEGF阳性表达率(65.6%)明显高于CK20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MVD计数(31.0±12.9)和VEGF阳性表达率(19.2%)(分别P<0.01,P<0.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VD和VEGF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大肠癌组织血管生成与周围静脉血中癌细胞微转移情况密切相关.CK20mRNA的检测对大肠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指导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与MSCT增强程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为大肠癌的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31例,病理标本HE染色判定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VEGF表达情况及MVD计数,与MSCT增强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MSCT强化越明显,VEGF表达程度越高,MVD计数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SCT增强程度、VEGF表达程度及MVD计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MSCT增强程度与VEGF表达、MVD计数间两两相关,且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MSCT的增强程度可间接反映其恶性程度(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ipoteichoic acid,LT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及其对大肠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前后大肠癌细胞株LoVo和HT-29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黏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迁移实验检测经LTA处理前后两株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经LTA作用前后,VEGF在两株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经20、50、80μg/ml双歧杆菌LTA处理后,LoVo细胞和HT-29细胞在30、60、90、120 min时的黏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50μg/ml双歧杆菌LTA处理24 h后,LoVo细胞和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及VE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双歧杆菌LTA能抑制大肠癌细胞黏附、侵袭、迁移的能力,下调其VE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Ref-1/APE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肠癌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Ref-1),又称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在大肠癌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大肠癌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中Ref-1/APE和VEGF的表达,采用血管内皮特异标记物CD31标记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最后分析Ref-1/APE与VEGF和MVD的关系.结果所有大肠癌和非癌区大肠组织都有Ref-1/APE表达,但是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有所不同.40例非癌区大肠组织细胞核都有Ref-1/APE表达,仅5例有胞质表达(5/40,12.5%);而110例大肠癌中有79例(79/110,71.81%)细胞质有Ref-1/APE表达,比例显著高于非癌区大肠组织(P<0.01).而且细胞质Ref-1/APE阳性表达的大肠癌较无细胞质表达者VEGF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MVD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大肠癌Ref-1/APE移位于细胞质的异常表达可能涉及大肠癌的发生,并且可能与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为 6 6 .7% ,MVD为 32 .80± 12 .11。VEGF和MVD在侵及浆膜层的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在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 (P <0 .0 5 ) ;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结论 VEGF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侵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食管癌组织中VECF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HVD).结果食管癌细胞高表达VBG-FmRNA和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1%(36/58),60.3%(35/58),VEC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HH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分型无关;VECF阳性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VEGF可促进食管癌血管形成,同时也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可作为反映食管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 6 3.3% (19/ 30 ) ;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Ⅲ~Ⅳ期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 (P <0 .0 5 ) ;VEGF表达及MVD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 ,VEGF使微血管大量生成 ,促进肿瘤生长、转移 ,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以抗VEGF多克隆抗体的抗F-VIII单克隆抗体检测8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分析二者之间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细胞VEGF阳性率为63.4%(52/82)VEGF阴性和VEGF阳性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和46.6%;19.2%和11.5%。MVD中位值为37个/mm^2(9-150个/mm^2)。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值密切相关(P=0.001)。MVD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7)。随着VEGF表达水平增高,患者预后明显恶化(P=0.000)。结论: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VEGF的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腺癌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PTEN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不同表达状态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组和对照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23%(19/42)和100%(2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腺癌组和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9.05%(29/42)和10.00%(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1,P<0.05).将子宫内膜腺癌分为4组,A组为PTEN阴性、VEGF阴性(n=8),B组为PTEN阴性、VEGF阳性(n=14),C组为PTEN阳性、VEGF阴性(n=10),D组为PTEN阳性、VEGF阳性(n=10).4组平均MVD分别为30.71%、42.89%、25.46%和27.28%.B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基因的失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生成,导致子宫内膜腺癌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方法 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变化和MVD.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术后7d、30d血浆VEGF水平(292.34±70.74)pg/ml、(189.49±72.66)pg/ml与对照组(371.36±81.20)pg/ml、(319.24±70.54)pg/ml比较呈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49,P<0.05).术后30d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EGF表达强度分别为(158.4±38.9)和(60.75±14.0),和MVD分别为(56.6±15.1)和(21.7±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2.576、t2=2.328、P均< 0.05).结论 TACE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明显降低肝癌VEGF表达和MVD,对肿瘤再生血管有一定抑制的作用,巩固和加强了TACE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肠癌与转移癌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探讨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15例有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大肠癌、2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微血管计数(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大肠癌和转移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MVD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发生转移的大肠癌及其转移癌组织中VEGF阳性组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结论 大肠癌的MVD值和VEGF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和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不同PTEN和VEGF表达状态下,宫颈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宫颈癌组和对照组PTEN阳性率分别为51.1%(23/45)和95.0%(19/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和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0.0%(27/45)和30.0%(6/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95,P<0.01)。同时根据PTEN和VEGF的表达状况将宫颈癌分为4组,组1为PTEN阴性VEGF阳性(n=20),组2为PTEN阴性VEGF阴性(n=2),组3为PTEN阳性VEGF阳性(n=7),组4为PTEN阳性VEGF阴性(n=16)。4组平均MVD分别为31.13、18.17、20.90、21.94,组1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宫颈癌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5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MMP2、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MMP2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MMP2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的MVD值(P<0.05),卵巢癌组织中MMP2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s=0.600,P<0.05)。结论:MMP2与卵巢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检测MMP2的表达可作为反映卵巢癌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