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叫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 DAI是常见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重型DAI病人22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预后、临床分型,并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2例DAI伤者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中残4例,轻残7例,良好6例.伴脑干部位原发损伤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建议提出单纯性DAI及复杂性DAI的概念,特别是应该将原发性脑干损伤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6.
李晓兵  周育邦 《甘肃医药》2010,29(3):293-295
目的:讨论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分级、治疗以及DAI与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46例DAI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与原发性颅脑损伤进行比较。结果:本组46例,死亡5例,治愈31例,其他10例,抢救成功率89.13%。结论:DAI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弥漫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中的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应该包含于DAI之中,DAI(Ⅱ~Ⅲ)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作为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以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昏迷时间超过24小时,无明显脑干症状的中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最为常见,占DAI患者的45%。将2002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中度DAI5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发现应用高压氧和针灸联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催醒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由于脑的扭曲变形,脑内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病变可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小脑或脑干,显微镜下所见为轴突断裂的结构改变,可与脑挫裂伤并存或继发脑水肿使病情加重,主要表现为受伤当时患者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较长。昏迷原因主要是广泛的轴索损伤,使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若累及脑干,患者可有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或同向凝视。  相似文献   

9.
急性弥漫性脑损伤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②弥漫性脑肿胀(DBS);③弥漫性血管损伤(DVI);④缺氧性脑损害(HBD)。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颅脑损伤病人402例,其中弥漫性脑损伤72例,占颅脑损伤17.9%。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较精确客观地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BAEP在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损伤脑的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胼胝体、基底节区及三脑室周围。其病理变化是广泛性轴索损害和小血管、毛细血管损伤出血[1]。对其脑病理改变和CT表现报道较多,但尚缺乏临床治疗报道。我们对入院时GCS评分≤8分的66例DAI患者救治作一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DAI临床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1],在650例入院时GCS评分≤8分的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确诊DAI66例。高颅压型36例;非高颅压型30例,其中脑干损伤型12例,大脑损伤型18例。男43例,女2…  相似文献   

1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是闭合性脑外伤中一种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病情重,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共收186例DAI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创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及病理改变类型,是导致颅脑创伤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颅脑创伤患者迁延性昏迷唯一被证实的因素~([1])。DAI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被误诊、漏诊。其诊断主要依赖于CT、磁共振成像(MRI),但两者均易低估DAI损伤范围,且无法有效评估患者预后;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均可纳入DAI范畴。治疗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27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7例DM病人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轻残7例,良好4例。结论DM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头CT显示基底池、四叠体池及环池结构不清也应是DM的诊断标准,DM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实施综合治疗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皮质、海马及脑干的表达规律,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继发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参照Marmarou的方法复制大鼠DAI模型,经Gless染色对脑白质、胼胝体、脑干轴索损伤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间脑皮质、海马、脑干NOS表达规律进行定量观察。结果经Gless染色在伤后0.5h可见轴索损伤的形态学变化.12h见明显的轴索收缩球,1~3d收缩球明显增多,3d后出现恢复期变化,NOS表达在伤后1h开始增加,12h~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10d仍较基础表达水平为高。结论轴索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与伤后不同时间NOS表达的强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DAI后NOS参与了继发性DAI的形成过程.为法医学对DAI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DAI 31例,现就其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早期CT征象及对临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皮髓质界限不清、模糊。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大多对称性受压变小或闭塞,中线结构未见移位或轻度移位。脑实质内可见局部蜘蛛网样模糊影或单发、多发小出血灶22例(直径多<1.5 cm),出血灶主要分布在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19例(双额颞区18例),胼胝体4例,基底节区2例,脑干5例,小脑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脑干周围池出血9例,有薄层硬膜下血肿11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4例,颅骨骨折5例。入院时均表现为昏迷状态,GCS评分均较低,3分12例,4分5例,≤8分8例。本组中恢复良好5例(20%),中残8例(32%),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3例(12%),死亡9例(36%)。结论及时进行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降低DAI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分析24例DAI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CS评分结果:治愈8例,中残6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病情多变,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