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袪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肝组织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活血祛湿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运用改良CCl4-酒精综合法造肝硬化腹水大鼠模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AQP8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QP8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AQP8m RNA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AQP8m 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P0.01),秋水仙碱组与健脾活血祛湿方中、低剂量组AQP8m RNA表达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AQP8少量表达,与空白组比较,AQP8蛋白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与比较,AQP9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与比较,AQP8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健脾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健脾活血祛湿方中剂量组AQP8表达较模型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活血祛湿方低剂量组AQP8表达低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8基因及蛋白表达升高程度与中药使用剂量有关。结论 AQP8可能在肝硬化腹水的形成及消退中起着重要作用,健脾活血祛湿方可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大鼠水通道蛋白AQP8表达,可能是该方起到治疗肝硬化腹水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可以作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与炎症因子的释放、水通道蛋白1 (AQP1)和水通道蛋白2 (AQP2)表达的关系。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LPS组,PDS+LPS组, Dexa+LPS组。麻醉后记录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称取体重和肾脏重量,并计算系数;肾脏固定和冻存,用于HE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LPS组小鼠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下降(P0.05),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肾脏组织AQP1和AQ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肾脏病理炎症增加和肾间质细胞水肿。相比于模型组,PDS+LPS组和Dexa+LPS组均能恢复心率和平均动脉压(P0.05);明显降低TNF-α,IL-6含量(P0.05),升高肾脏组织AQP1和AQP2蛋白的表达并且减轻肾脏病理炎症和间质细胞水肿。结论人参二醇组皂苷具有保护内毒素血症肾脏损伤的作用,通过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促炎因子TNF-α,IL-6含量,升高肾脏组织AQP1和AQP2蛋白的表达,改善肾脏病理炎症,减轻肾脏间质细胞水肿状态。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探讨真武汤对体外培养NRK-52E细胞AQP2相关的"AVP-V2R-AQP2"通路的调控作用,初步揭示真武汤调节水分转运平衡的部分分子机制。取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真武汤22.68 g·kg~(-1)·d~(-1)(按生药量计)灌胃,心脏采血,3 000 r·min~(-1)离心分离制备含药血清。然后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给予上述不同给药天数和日给药次数制备的真武汤含药血清和血管加压素类似物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1-desamino-8-D-arginine vasopressin,d DAVP)进行干预,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V2R,AQP2蛋白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V2R,PKA,AQP2的蛋白表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AQP2 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大鼠血清组比较,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7 d制备的真武汤含药血清作用于NRK-52E细胞约24 h,可显著上调其AQP2的mRNA水平(P0.01);显著增加V2R,PKA,AQP2的蛋白表达量(P0.05,P0.01,P0.05);该方法制备的真武汤含药血清与d DAVP合用干预NRK-52E细胞后,可显著增加V2R,p-AQP2和AQP2的蛋白表达量(P0.01,P0.05,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真武汤含药血清能增加NRK-52E细胞"AVP-V2R-AQP2"通路中V2R,PKA及AQP2的蛋白表达量,与d DAVP合用存在协同效应,提示"AVP-V2R-AQP2"通路可能是真武汤调节水分转运平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1)
目的:比较甘草内生菌与宿主甘草对痰浊阻肺模型大鼠的祛痰作用,筛选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贝母氯化铵阳性对照组、野生甘草水煎液组及甘草内生菌各组(JTYF023、JTYB006、JTYB029)。采用SO2烟薰、低温及冷风刺激诱导痰浊阻肺大鼠模型。造模10 d后,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灌胃,连续7 d。进行证候学观察,检测酚红排泌量、肺功能指标4项、炎症相关因子(TNF-α、ICAM-1、COX-2)的含量、肺组织Na~+-K~+-ATP酶活性,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分布及表达,探讨药物的祛痰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酚红排泌量增加,肺功能4项指标显著降低,炎症各相关因子的含量显著升高,Na~+-K~+-ATP酶活性及水通道蛋白AQP1、AQP5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煎液组、JTYB029组酚红排泌量显著降低,肺功能4项指标显著升高,炎症各相关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Na~+-K~+-ATP酶活性及水通道蛋白AQP1、AQP5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筛选出1株(JTYB029)与野生甘草水煎液祛痰作用相当的内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桂枝对麻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麻黄组(10 g·kg~(-1)),麻黄-桂枝3∶2组(10 g·kg~(-1)+6.67 g·kg~(-1)),麻黄-桂枝3∶1组(10 g·kg~(-1)+3.33 g·kg~(-1)),桂枝组(6.67 g·kg~(-1)),灌胃给药14 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脑组织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黄组小鼠SOD活力下降(P0.01),MDA,NO,TNOS,iNOS含量增加(P0.0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上调(P0.01),桂枝组无明显差异;与麻黄组比较,化学法结果显示麻黄-桂枝3∶2组和3∶1组均能够明显升高脑组织中SOD活力(P0.05,P0.01),降低MDA,NO,TNOS,iNOS含量(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2组能够显著降低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P0.05,P0.01),3∶1组能够降低Caspase-1蛋白表达(P0.05)。结论:桂枝对麻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随着桂枝比例的增加,桂枝拮抗麻黄中枢毒性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抗氧化活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松原  魏玉辉  张国强  武新安 《中成药》2014,(12):2605-2608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甘草、芫花合用后对小鼠肝细胞膜转运体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Na+/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芫花-甘草配伍后所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芫花水煎液、甘草水煎液、芫花-甘草(1∶1)混合煎煮药液、芫花-甘草(1∶3)混合煎煮药液。于给药7 d后,取小鼠肝脏组织,用Western bloting法考察肝细胞膜Ntcp的表达,用酶循环法检测肝细胞内总胆酸盐的水平,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法)研究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将所得数据通过统计软件计算相关度。结果芫花-甘草配伍组肝细胞膜上Ntcp表达量与单位质量肝组织内胆汁酸盐(Total bile acid,TBA)显著上升(P<0.05)并伴有肝损害;Ntcp表达量与单位质量肝组织内TBA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63),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正相关(r=0.947)。结论芫花-甘草配伍后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细胞膜Ntcp表达,引起TBA肝内蓄积,可能是导致雌性小鼠肝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养阴润肠方对便秘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阴润肠方低、高剂量组,普卢卡必利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20 mg·kg~(-1)连续灌胃15 d建立便秘模型,每周计算粪便含水量,用养阴润肠方低、高剂量组(29.6,59.2 g·kg-1)干预15 d,取材结肠组织,进行免疫组化AQP3和AQP9定位和半定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3和AQP9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明显下降(P0.01),AQP3表达增加(P0.01),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AQP9表达减少,AQP9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润肠方低、高剂量组粪便含水量均增加(P0.05),AQP3表达下降(P0.05),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养阴润肠方低剂量组的AQP9表达增加(P0.01),AQ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高剂量组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养阴润肠方可以增加便秘小鼠粪便含水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和增加AQP9的表达有关,并且大剂量作用反而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遂与甘草以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NS组、甘遂组、甘草甘遂4∶1组、甘草甘遂2∶1组、甘草甘遂1∶1组、甘草甘遂1∶2组、甘草甘遂1∶4组,共7组。各组小鼠连续灌胃22 d后处死,取出肝脏组织,制备成10%的肝脏组织匀浆,检测MDA含量、GSH-PX活性。结果:与NS组比较,各药物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MDA含量均增高,GSH-PX活性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甘遂组比较,甘草甘遂1∶4组与4∶1组MDA含量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其余各比例组MDA含量显著升高,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甘草甘遂1∶1组比较,各配伍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各药物实验组对小鼠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尤以甘草甘遂1∶1组对肝脏的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四逆汤及其不同组方配伍对垂体后叶素(Pit)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四逆汤、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干姜合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附子单煎液、干姜单煎液、甘草单煎液对大鼠心肌梗死范围、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的影响。结果四逆汤组、附子甘草组、附子干姜组、附子组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P0.01)、减少心肌MDA、乳酸释放(P0.05、0.01)、降低血清LDH、CK、AST水平(P0.05、0.01);四逆汤组、附子干姜组能提高心肌SOD活性(P0.05);四逆汤组能显著提高心肌GSH-Px活性(P0.01);四逆汤组在心肌LDH水平上低于附子组(P0.05)。结论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程度依次为四逆汤组附子干姜组附子甘草组附子组,从药效的角度揭示了四逆汤配伍的科学性,体现了四逆汤遣方用药之精准。  相似文献   

10.
探讨荆芥、防风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4和AQP8表达的影响。SD雄性健康大鼠共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风药(荆芥、防风免煎颗粒1∶1)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d~(-1)),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自由饮用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10 d后予以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0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分别于10 d后结束实验时采集结肠组织,测量各组大鼠结肠长度,评估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结肠病理变化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IL-1和IL-8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内AQP4和AQP8蛋白表达情况,PCR法检测结肠黏膜AQP4和AQP8 mRNA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长度明显短缩(P0.01),CMDI及病理评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IL-1和IL-8含量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蛋白表达较低,颜色为淡黄色或棕色,AQP4和AQP8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风药组CMDI及病理评分、血清IL-1和IL-8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蛋白表达较强,颜色为棕褐色或深褐色,结肠长度及AQP4和AQP8 mRNA表达增加(P0.01,P0.05)。荆芥和防风对UC模型大鼠症状及病理组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肠黏膜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AQP4和AQP8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传统用药习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来验证甘遂-甘草以1∶4比例配比时对大鼠肾脏的减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甘遂组,甘草组和甘遂-甘草1∶4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NMR)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分析给予大鼠甘遂、甘草和甘遂-甘草1∶4配比液后的大鼠肾脏代谢物变化,并结合血浆生化分析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明确甘遂-甘草1∶4配伍的减毒作用机制。结果:甘草组极少引起血浆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同时对大鼠肾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不大;甘遂组能引起血浆葡萄糖的升高和肌酸、肌酐的下降,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肾小球个别出现瘀血的现象,同时引起肾脏内源性代谢物如胆碱,磷酸胆碱,苯丙氨酸,谷氨酰胺的减少和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乙酸,肌酸/肌酐的增加;而甘遂-甘草1∶4组并未出现明显的血浆生化指标改变,仅出现肾小球轻微瘀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扩张的现象,同时仅引起胆碱,磷酸胆碱和苯丙氨酸的减少。结论:甘遂-甘草以1∶4配伍存在明显的减毒作用,主要是通过甘遂毒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变化和肾脏毒性传统指标的下调来体现其减毒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药物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发现《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相关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甘草相关的方剂及条文,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整理和研究《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结果:从总述和分述的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中,能系统、全面、多层次地展示甘草的方药量效规律。结论: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群结构知识发现方法能够在已知的中医文献中挖掘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有价值的知识,为其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传承和拓展提供可鉴之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对附子作用基因"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附子、甘草、干姜作用的基因相互关系网络;根据附子抗心衰、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应用插件Clusterviz进行靶标基因聚类,从DAVID数据库中对甘草、干姜调控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可能通路进行预测。结果:与附子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抗心衰作用同时相关的基因有5个,AKT1,BAX,HCC,IL6,IL8,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有47个节点基因;甘草、干姜与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重合基因分别有29个和27个,可能调控通路有23条和17条。结论:在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自噬信号通路、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保护信号通路等途径调控附子的效/毒效应。  相似文献   

14.
四逆汤组方不同配伍毒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药效和毒性两个方面对于四逆汤处方配伍进行研究,为四逆汤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平行比较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开展了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影响研究,观察了受试物对心衰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 及左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的影响。 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处方配伍中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要优于附子配伍干姜,在减毒方面甘草起主要作用。四逆汤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单用附子药效作用相似,均是通过增加心率、提高LVSP、增加+dp/dtmax,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量起到治疗作用。附子配伍干姜对于附子的药效促进作用优于甘草,在增加处方药效方面干姜起主要作用。 结论: 四逆汤组方中甘草在减低处方的毒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干姜在增强附子药效方面起主要作用,从药效和毒性两方面阐明四逆汤处方配伍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雷公藤配伍甘草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公藤单独给药组(TPW组)和雷公藤配伍甘草给药组(TPW-GLY组)。采用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尿液样品的代谢物图谱进行模式识别及生物标记物的筛选与鉴定。结果:空白组,模型组,TPW组及TPW-GLY组的代谢轮廓有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空白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记物29个,其中受TPW-GLY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4个,受TPW组回调的生物标记物11个;TPW-GLY组和TPW组显著差异物7个,分别为N-乙酰谷氨酸,二羟基粪甾烷酸,烟尿酸,12-酮脱氧胆酸,甘油三酯(16∶0/16∶0/20∶4),泛醌Q2和1,3,7-三甲基尿酸。结论:雷公藤与甘草配伍给药后,可能通过改善肾病综合征大鼠体内的氨基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脂肪及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及嘌呤代谢等过程,改善了疾病状态,进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草干预雷公藤内酯酮的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代谢组学的影响,发现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生物标记物及受甘草回调的表征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的减毒生物标记物,探讨雷公藤内酯酮毒性及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雷公藤内酯酮与甘草联用组,雷公藤内酯酮给药剂量0.7 mg·kg~(-1),联用组在腹腔注射给予雷公藤内酯酮注射液前2 h按剂量3 m L·kg~(-1)灌胃给予甘草溶液,连续给药7 d。收集各组尿液进行UPLC-Q-TOFMS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雷公藤内酯酮毒性生物标记物7个,4个生物标记物鉴定为泛酸、犬尿喹啉酸、色氨酸和粪卟啉,另3个生物标记物结构待定。其中受甘草回调的减毒生物标记物4个,已确认结构的为色氨酸,其余3个结构待定。结论:雷公藤内酯酮的毒性机制可能与其干扰了机体的能量代谢、色氨酸代谢、卟啉代谢等途径有关,甘草的减毒作用与其对这些代谢途径的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甘草总黄酮微海绵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利用类乳剂溶媒扩散法制备甘草总黄酮微海绵,以微海绵得率、包封率及分散系数为指标,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聚乙烯醇用量、药物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搅拌速度对甘草总黄酮微海绵制备工艺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微海绵的包封率,检测波长335 nm;建立HPLC同时测定甘草总黄酮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和光甘草定的含量,检测波长300 nm,流动相乙腈-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利用透析法比较甘草总黄酮及甘草总黄酮微海绵中6个成分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甘草总黄酮微海绵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聚乙烯醇用量2.69%,药物-乙基纤维素(6∶1),搅拌速度1 100 r·min~(-1),搅拌时间4 h。8 h内甘草总黄酮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和光甘草定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7.47%,86.83%,76.98%,78.48%,86.58%和56.58%,24 h内甘草总黄酮微海绵中这6个成分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91.45%,89.74%,77.57%,82.64%,87.74%和67.74%。结论:利用类乳剂溶媒扩散法制备的甘草总黄酮微海绵粒径大小均匀、工艺稳定且操作简便。甘草总黄酮微海绵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甘草制款冬花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 以单因素实验作为基础,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甘草制款冬花中总生物碱、款冬酮、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结合醇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闷润时间、甘草用量、微波火力和炮制时间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研究,优化甘草制款冬花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 甘草制款冬花的响应面法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闷润时间4.5 h、甘草用量15%,微波火力100%,炮制时间83 s,总生物碱、款冬酮、芦丁、异槲皮苷和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002 1%、0.283 6%、0.7%、1.44%和27.6%。结论 优选得到的甘草制款冬花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甘草制款冬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片方中中药配伍能否减低雄黄的肝毒性及其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雄黄组,牛黄解毒片全方组(7.8 g·kg~(-1)),牛黄解毒片全方去甘草黄芩大黄组(3.8 g·kg~(-1)),牛黄解毒片全方去雄黄组(7.3 g·kg~(-1))和正常组5组,雄黄组剂量设置为0.5 g·kg~(-1),根据《中国药典》的牛黄解毒片组方比例,设置其他给药组剂量(含等效雄黄量),各组经口给药9周,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氧化损伤,并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和凋亡相关分子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雄黄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显著水肿,且局部有坏死,而牛黄解毒片全方组及其他给药组的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雄黄组的丙二醛(MDA)明显升高(P0.05);TUNEL凋亡指数,Bax表达平均吸光度A明显增加,Bcl-2表达平均A明显减少(P0.05);与雄黄组比较,牛黄解毒片全方组的MDA明显降低(P0.05),TUNEL凋亡指数,Bax表达平均A明显下降,Bcl-2表达平均A明显增加(P0.05);全方去甘草、黄芩、大黄后,凋亡指数较全方组增加,Bax表达亦明显增加,但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牛黄解毒片方中中药配伍可减低雄黄的肝毒性,抑制雄黄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认为是牛黄解毒片配伍减低雄黄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抑制过程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而阻碍Bax表达来实现的,抑制药物与甘草、黄芩、大黄3味中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圣济总录·诸风门》神志病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以诸风门记载医论为理论基础,分析神志病的病因病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中的方剂分析模块,总结神志病用药规律。结果:药物分类使用频次排在前3位的为补虚药、安神药、解表药,高频药物排名前11位的有人参、炙甘草、茯苓、防风、远志、朱砂、桂枝、牛黄、茯神、麝香、冰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配伍有人参配伍茯神、茯苓、远志、炙甘草,朱砂配伍麝香、冰片、牛黄。结论:"五脏虚损,风邪乘之"是诸风门神志病证的核心病机。安精神,定魂魄,首选人参;补五脏,安神益智,人参配炙甘草、远志、茯苓;补肝气,助升发,桂枝配干姜;散风邪,疏肝气,佐以防风;窍闭神昏,开窍醒神,朱砂配麝香、冰片、牛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