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锌缺乏致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中DNA甲基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相关酶的变化,对缺锌致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初探。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缺锌[四吡啶甲基乙二胺,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补锌5和50μmol/L(TPEN+5μmol/L Zn SO_4,TPEN+50μmol/L Zn SO_4)4组,除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外,其余3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2μmol/L TPEN,补锌组则对应加入5和50μmol/L Zn SO_4,作用24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酶学法检测HDAC活性;RT-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HDAC1、HDAC2、HDAC3)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缺锌组海马神经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5μmol/L补锌和50μmol/L补锌均可显著抑制TPEN诱导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2)缺锌组海马神经细胞内DNMT1 m RNA的表达明显上调,DNMT3a m 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5μmol/L补锌组或50μmol/L补锌组均能够显著抑制TPEN诱导的DNMT1 m RNA和DNMT3a m RNA表达异常(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锌组海马神经细胞内DNMT3b 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补锌后,DNMT3b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3)缺锌组海马神经细胞内HDAC活性及HDAC2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HDAC1及HDAC3 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补锌能显著抑制TPEN诱导的HDAC活性及HDAC2 m RNA表达异常(P0.05)。结论细胞内缺锌诱导海马神经细胞损伤,造成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修饰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BRAF基因及其信号通路MEK/ERK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收集73例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6例同期甲状腺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的RAS、BRAF、MEK和ERK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RAS、BRAF、pMEK和pERK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都明显高于甲状腺瘤组(P〈0.05或P〈0.01)。结论 RAS、BRAF、pMEK及pERK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相关。BRAF可能通过激活MEK/ERK信号通路而发挥其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氨酸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粘附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01~100μmol/L)丝氨酸处理,CCK8法、划痕实验和体外基质粘附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粘附功能;采用1μmol/L丝氨酸处理,Western blot检测pERK和pAKT。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1μmol/L丝氨酸处理组显著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且在48 h和7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L丝氨酸处理组24 h的迁移促进率为6%(P0.05)。0.01和1μmol/L丝氨酸处理组对HepG2细胞粘附功能的促进率分别为15%(P0.05)和20%(P0.01)。1μmol/L丝氨酸处理组ERK和AKT活性(pERK和pAKT)明显升高。结论丝氨酸通过促进ERK和AKT磷酸化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矢车菊-3-O-葡萄糖苷(Cy-3G)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纯度。5μmol/L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处理细胞3 h,Cy-3G不同方式干预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漏出率,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罗丹明123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比,5μmol/L 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40μmol/L Cy-3G共孵育3 h可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还可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中LDH漏出率、升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ROS水平(P0.05)。结论 40μmol/L Cy-3G共孵育3 h对Aβ25-35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酸锰对三种离体培养脑细胞及两种细胞模型的毒性损伤。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及海马神经元并建立神经血管单元模型(NVU)和单层BMECs模型。分别以125、250、500、1 000、2 000和4 000μmol/L硫酸锰进行细胞毒性试验,观察125、250、500和1 000μmol/L硫酸锰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离体培养的三种脑细胞的细胞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随染毒剂量的升高,海马神经元从500μmol/L开始,神经胶质细胞和BMECs从125μmol/L开始细胞内C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和1 000μmol/L硫酸锰染毒组BMECs模型海马神经元Ca~(2+)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NVU模型无明显变化。结论硫酸锰对本次体外培养的三种脑细胞具有损伤作用。锰能够激活钙离子流,可能进而激活相关的细胞转导通路。BMECs与NVU的屏障作用可以降低锰对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毒性作用,NVU的屏障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暴露不同时间对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CaT)细胞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以及低剂量亚砷酸钠预处理HaCaT细胞对诱导ROS水平改变的时间效应.方法 设未预处理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对照)、0.15、0.6、2.5、10 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8、24、72 h]和预处理8h组(加入0.15μmol/L亚砷酸钠预处理8h后,加入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8h)及预处理24 h组(加入0.15 μmol/L亚砷酸钠预处理24 h后,加入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8h).利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8h和0.6、2.5、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及0.6、2.5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72 h后HaCaT细胞内ROS水平均较高,而0.15、1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72 h后HaCaT细胞内ROS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砷酸钠染毒8h时,HaCaT细胞内ROS水平达到峰值;之后,低剂量(0.15、0.6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于24 h下降,72 h有所回升,而高剂量(≥2.5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则呈持续下降.预处理8h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高于预处理2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未预处理HaCaT细胞8h组比较,预处理8h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较高,预处理24 h组HaCaT细胞内ROS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CaT细胞急性暴露于亚砷酸钠后能够引起HaCaT细胞内ROS产生增加,而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暴露诱导HaCaT细胞ROS水平的改变与暴露时间密切相关,且低剂量亚砷酸钠暴露对HaCaT细胞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可能取决于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西红花酸对Aβ25-35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0.1μM西红花酸组、10μmol/L Aβ25-35组、0.01 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0.1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1μM西红花酸+10μmol/L Aβ25-35组;MTT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情况;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0μmol/L Aβ25-35显著降低细胞的活性和升高海马神经元ROS水平(P<0.01);不同浓度西红花酸(0.01、0.1和1μM)预处理后,细胞活性分别比0A25-35组提高了39.2%、56.1%和7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10天和25天海马神经元的ROS水平与Aβ25-35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 <0.01).结论 西红花酸对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Aβ25-35引起的海马神经元ROS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一氧化氮合酶(e NOS)抑制剂L-亚氨基乙基鸟氨酸(L-NIO)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在氟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空白培养基)组和Na F(0.05、0.1、0.2、0.4、0.5、1、2、4 mmol/L)单独染毒组及L-NIO(1、2、3、4、5、10μmol/L)单独染毒组,染毒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空白培养基)组、Na F(0.2、1 mmol/L)单独染毒组、Na F和L-NIO联合染毒组(0.2 mmol/L Na F+3μmol/L L-NIO和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48 h后,检测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NOS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2~4 mmol/L Na F染毒组及4~10 m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0.2、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升高,除0.2 mmol/L Na F染毒组e NOS蛋白的表达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2、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较高。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量氟可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NOS活力上升,NO合成增强,导致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L-NIO可以拮抗过量氟引起的原代海马神经细胞e NOS蛋白、m 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增高,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铝对新生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将分离的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细胞制成2×106个/ml的细胞悬液,经Fura-2-AM负载后,与氯化铝溶液(Al3 终浓度分别为0、10、100、1 000 μmol/L)一起孵育,分别测定孵育15、30、45 min后海马细胞悬液的荧光强度值(F')、最大荧光强度值(Fmax)、最小荧光强度值(Fmin),并计算海马神经细胞内[Ca2 ]i.结果 孵育15、30和45 min后,1 000 μmol/L Al3 海马细胞中[Ca2 ]i均高于对照组(0 μmol/L Al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100 μmol/L Al3 组[Ca2 ]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可通过增加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 ]i而发挥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2-氨基-5-膦酸基戊酸(APV)对海马脑片铅(Pb2+)及谷氨酸(Glu)损伤作用及其与脑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大鼠海马细胞,实验设对照组,铅暴露、谷氨酸暴露组、APV干预组,以钙荧光探针Fura-2/AM测定海马细胞[Ca2+]i浓度;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片损伤程度。结果 30μmol/L铅、100μmol/L谷氨酸暴露5 min后大鼠海马[Ca2+]i浓度[分别为(234.9±11.38)和(311.9±14.57)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9.6±5.37)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APV组脑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抑制率分别为93.4%和98.2%;30μmol/L铅、100μmol/L谷氨酸暴露30 min后大鼠海马脑片损伤率分别为(40.78±3.21)%和(44.44±3.35)%;与铅暴露组、谷氨酸暴露组比较,APV干预组海马脑片损伤率[分别为(4.05±0.67)%、(16.08±1.2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V对离体海马脑片Pb2+及谷氨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V抑制Pb2+及谷氨酸诱发海马细胞[Ca2+]i升高、减轻钙超载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体外染锰大鼠丘脑原代小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提纯、鉴定后的SD大鼠丘脑小胶质细胞分别给予含不同浓度氯化锰(MnCl_2)(0、200、300、400、500μmol/L)、PAS-Na(50、150、450μmol/L)的完全培养基(DMEM+FBS)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结果选择染锰的毒性剂量并选定PAS-Na的无毒剂量。随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400μmol/L MnCl_2组、400μmol/L MnCl_2+(50、150、450μmol/L)PAS-Na组、450μmol/L PAS-Na组,共6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运用DCFH-DA探针标记,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小胶质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分泌量和荧光定量PCR法测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400、500μmol/L MnCl_2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为(85.83±12.53)%、(83.30±6.33)%,低于对照组(均P0.05),故选择400μmol/L作为锰的染毒剂量;与对照组比较,50、150、450μmol/L PAS-Na组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均P0.05)。400μmol/L MnCl_2+(50、150、450μmol/L)PAS-Na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00±18.11)%、(106.13±18.32)%、(110.21±15.13)%,均比400μmol/L MnCl_2组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400μmol/L MnCl_2组细胞ROS水平、IL-1β和TNF-α的蛋白及mR 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400μmol/L MnCl_2组比较,400μmol/L MnCl_2+(50、150、450μmol/L)PAS-Na组的ROS水平、TNF-α分泌量和IL-1βmRNA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400μmol/L MnCl_2+(150、450μmol/L)PAS-Na组的TNF-αmRNA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PAS-Na可减轻锰致大鼠丘脑原代小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氧化应激损伤的内耳毛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探讨感音性耳聋的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双氧水染毒培养内耳毛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Fluo-3 AM荧光探针定量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免疫荧光法分析CaM表达水平。结果氧化损伤的毛细胞CAT活性明显下降,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下降更明显(F=689.9,P0.01);氧化损伤毛细胞游离Ca~(2+)浓度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716.107,P0.01);氧化损伤的毛细胞CaM表达水平明显增加,50μmol/L和100μmol/L H_2O_2染毒组随浓度增加表达增强,但200μmol/L H_2O_2染毒组表达水平有所回落(F=732.727,P0.01)。结论氧化应激损伤导致毛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CaM表达增加诱发细胞凋亡是多类型感音性耳聋的重要发病机制,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可抑制细胞CaM表达。  相似文献   

13.
锌对骨发育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余增丽  李云 《营养学报》2002,24(1):21-24
目的 研究锌对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1 6 d孕龄的小鼠 (每组 1 2只 )脱颈椎处死 ,无菌条件下切下胎鼠的前肢分 5组 ,分别在基础培养基 (Zn2 + 浓度为 2 0 μmol/L)及基础培养基中加终浓度为 2 0 μmol/L的 Zn2 +络合剂 (TPEN) ,及基础培养基中加 Zn SO4 至 Zn2 +浓度分别为45 μmol/L、70 μmol/L、1 2 0 μ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 6 d。结果  1 .培养后的胎鼠右肢与未培养左肢相比 ,其长骨长度、骨组织密度均有所增加 ;组织学分析显示 :骨组织呈活跃增殖分化相 ,骨小梁增加 ,骨基质深染。2 .生化指标及 4 5Ca示踪显示 :培养基中缺锌和在培养基中补充 Zn2 + 至 Zn2 + 浓度1 2 0μmol/L时 ,骨组织中骨钙素 (OC)和 4 5Ca含量减少 ,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降低 (P<0 .0 5 ) ;当在培养基中补充 Zn2 + 至 Zn2 + 浓度 45μmol/L、70μmol/L时 OC合成量 ,骨组织对钙的吸收及AKP活性增加 (P<0 .0 5 )。 3 .形态学指标 :X- ray显示 ,培养液中缺锌和锌浓度为 1 2 0 μmol/L时 ,长骨长度和密度与对照组相比 ,长骨长度较短 ,骨密度降低 ;当在培养液中 Zn2 +浓度分别为 45μmol/L和 70 μmol/L时 ,与对照组相比 ,长骨长度及其骨密度有所增加。结论 锌参与骨组织发育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锌缺乏 /过量时均可影响骨的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关键分子以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PF级SD大鼠海马组织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分别设对照(培养基)组、氟处理组(0.8μg/ml氟化钠)、ERK1/2抑制剂组(25μmol/L PD98059)、抑制剂+氟处理组(0.8μg/ml氟化钠+25μmol/L PD98059),继续培养24 h。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RK1/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GAP-43)、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可塑性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处理组、抑制剂+氟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处理组相比,ERK1/2抑制剂组、抑制剂+氟处理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网络丰富型神经元的构成比依次为氟处理组抑制剂+氟处理组ERK1/2抑制剂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处理组、ERK1/2抑制剂组、抑制剂+氟处理组海马神经元中p-ERK1/2、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处理组相比较,抑制剂+氟处理组海马神经元中p-ERK1/2、pCRE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海马神经元ERK1/2、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处理组、抑制剂+氟处理组海马神经元中SYN、GAP-43、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氟处理组比较,ERK1/2抑制剂组、抑制剂+氟处理组海马神经元中SYN、GAP-43、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可损伤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抑制ERK-MAPK通路可减缓这种损伤作用;ERK-MAPK通路在氟致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损伤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溴乙腈(dibromoacetonitrile,DBAN)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 G2)细胞、人正常肝(Chang Liver)细胞和人胚胎肝(L-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0.5、1、5、10、20、50、100μmol/L DBAN染毒溶液中孵育24 h。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将稳定转染A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 G2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0.5、1、5、10μmol/L DBAN染毒溶液孵育6 h,测定抗氧化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及10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和L-02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而1、5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0、10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和L-02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ROS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ROS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和1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及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GSH的含量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GSH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0、2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细胞及20μmol/L DBAN暴露组Chang Liver细胞内SOD活性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DBAN暴露组L-02细胞内的SOD活力均无明显改变;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3种细胞内SOD的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10μmol/L DBAN暴露组Hep G2-ARE报告基因活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BAN暴露浓度的升高,Hep G2-ARE报告基因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DBAN可通过氧化应激对3种人源性肝细胞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中,Chang Liver细胞对DBAN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酸铅和氯化镉对小鼠初级精母细胞(GC-2 spd)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GC-2 spd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不同浓度(10、20、40、80μmol/L)乙酸铅和(或)不同浓度氯化镉(1、2、4、8、16μmol/L)染毒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20μmol/L乙酸铅及500μmol/L ROS保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分别与不同浓度氯化镉(0、1、2、4、8、16μmol/L)联合染毒24 h后的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上升,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和2、4、8、16μmol/L氯化镉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和1μmol/L氯化镉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除10μmol/L乙酸铅+1μmol/L氯化镉染毒组和20μmol/L乙酸铅+1μmol/L氯化镉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升高外,其他联合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μmol/L乙酸铅+2μmol/L氯化镉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变化。与相应浓度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相比,1μmol/L氯化镉+10、2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而1μmol/L氯化镉+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2μmol/L氯化镉+2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而2μmol/L氯化镉+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μmol/L氯化镉+10、20、40、80μmol/L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基本全部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氯化镉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ROS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浓度氯化镉单独染毒组相比,500μmol/L NAC与不同浓度氯化镉联合染毒组、20μmol/L乙酸铅与不同浓度氯化镉联合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ROS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铅和氯化镉对GC-2 spd细胞毒性具有交互作用,表现为乙酸铅对低浓度氯化镉的GC-2 spd细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对高浓度氯化镉的GC-2 spd细胞毒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芦丁(RUT)和曲克芦丁(TRX)对吡柔比星(THP)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_9C_2)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μmol/L THP诱导H_9C_2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不同剂量的RUT和TRX预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保护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数;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结果与THP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的RUT和TRX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并确定40μmol/L RUT和TRX作为最佳保护浓度;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与THP组相比,RUT和TRX可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数;与CON组相比,THP组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强(P0.05),与THP组相比,RUT和TRX预处理后细胞内ROS含量均降低(P0.05);RUT和TRX预处理后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 RUT和TRX对THP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营养学报,2021,43(1):92-96]  相似文献   

18.
李鹏  钟才高  王安  关岚  肖芳  邹悦  杨渊 《卫生研究》2012,41(3):385-389
目的探讨hOGG1基因在Cr(Ⅵ)诱导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取不同浓度的Cr(Ⅵ)(0、2、8和32μmol/L)处理L-02肝细胞24h,分别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与hOGG1 mRNA表达水平和线粒体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与hOGG1基因表达的人类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蛋白(hOGG1蛋白)水平。结果 8μmol/L和32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ROS平均水平及线粒体内8-OhdG平均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hOGG1基因mRNA水平和线粒体内hOGG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2μmol/L剂量组两者水平均上升(P<0.05),32μmol/L剂量组两者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Cr(Ⅵ)可诱导细胞内ROS水平增加,引起线粒体DNA氧化损伤,而hOGG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了线粒体DNA的修复能力。hOGG1基因在Cr(Ⅵ)诱导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锌对镉诱导的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毒性的影响。方法分离人周围血单核细胞(PBMC)并诱导为iDC后,分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氯化镉(CdCl2组)、硫酸锌(ZnSO4组)、锌预处理后加氯化镉(Zn+Cd组)、锌离子特异性螯合剂(TPEN)预处理后加氯化镉(TPEN+Cd组)处理。噻唑蓝(MTT)颜色反应法检测细胞活力;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链断裂损伤;吖啶橙(AO)与碘化丙啶(PI)核双染观察细胞凋亡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中染色体断裂的亚二倍体(SubG1)。结果 CdCl2组iDC活力抑制率随CdCl2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增高(P<0.05);与ZnSO4组或CdCl2组相比,Zn+Cd组和TPEN+Cd组细胞活力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相同CdCl2剂量(20μmol/L)时,Zn+Cd组和TPEN+Cd组细胞的彗星尾长和尾矩明显增大(P<0.05);各处理组出现凋亡细胞核染色和SubG1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镉化合物暴露导致iDC活力降低,其诱导的细胞毒性明显高于锌;细胞内锌稳态干预可增加镉介导的iDC内DNA损伤相关的毒作用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处理SH-SY5Y细胞或原代海马神经元建立AD细胞模型,探讨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Aβ损伤后的神经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筛选Aβ25-35损伤SH-SY5Y细胞的浓度,并筛选PCA作用于Aβ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的适宜浓度。通过DCFH-DA染色和JC-1染色探究PCA对Aβ25-35损伤的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Aβ25-35损伤SH-SY5Y细胞适宜的造模条件为10μmol/L处理24 h;800μmol/L的PCA对Aβ25-35损伤的SH-SY5Y细胞保护效果最佳(P<0.001)。Aβ25-35处理导致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有降低趋势(P=0.287);PCA干预后,原代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