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 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372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占64.25%;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相关的分析,加强临床医生、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物ADR的重视程度,可促进临床抗肿瘤药物有效、合理的应用,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最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69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特点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年龄>50岁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所占比例较大,联合用药所占比例较大,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较大,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有一定特点,应加强用药监测,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5.
彭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7-428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60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疗上应不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中老年患者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中年龄>40岁患者占78.8%。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4 h内,占81.9%。320例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经及时发现,停药后,积极有效处理,其中治愈174例,占54.4%;好转141例,占44.1%;5例患者留有后遗症,占1.6%。结论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情况存在一定关系,临床需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预防,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抗肿瘤药物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ADR中,男37例,女28例,50岁以上45例,占69.23%。抗肿瘤植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首位,共23例,占35.38%。变态反应25例和消化系统反应18例,分别占38.46%和27.69%。结论应加强监测抗肿瘤药物ADR,做好防治,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抗肿瘤药品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的298例肿瘤病患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来观察抗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结果 298例病患中产生不良反应者为148例,占总比的29.66%,药物主要为环磷酰胺、奥沙利铂、阿霉素、顺铂、紫杉醇等,临床的表现主要为消化性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女性高于男性,高发年龄段在6069岁。结论抗肿瘤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所发生的比例较高,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用药,适量,疗程足,从而在得到最大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目前临床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主要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在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胃肠道症状所占比例最大,其余可见心血管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肝肾损害及过敏反应、发热等。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特异性,药物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与给药方式有很大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普遍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用药种类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症状,以期尽早发现并做处理,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院2009至2010年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85例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在消化系统反应52例(61%),神经系统11例(12%),血液系统10例(11%),在年龄分布上,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减轻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蚌埠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关于使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5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54例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以≥51岁的老年人群为主(45例,83.3%).涉及新型抗肿瘤药物1...  相似文献   

12.
我院3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对我院近2年收集的304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97.04%);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58.8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2.52%,全身性损害占20.54%。结论医务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更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报道的丹红注射液致ADR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引发的ADR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51~70岁,以全身损伤、皮肤损伤较为多见,所占构成比分别为22.6%、36.9%。在用药10~30 min出现的例数最多,占41.3%。给药途径均为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为20 mL出现的ADR最多,占总人数的58.9%。结论临床应加强丹红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使用中药注射剂致ADR 17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布广泛且以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引发ADR例数最多的为注射用血塞通,有32例,构成比为18.18%。由西医师开具医嘱的为118例,占67.05%。已知一般的ADR有101例(57.39%),累及器官或(和)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82例(41.41%)。用药后11~30 min内发生ADR最为常见,构成比为32.95%。共发现严重不良反应5例,占全部ADR的2.84%。结论 应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密切观察,做好防范措施,同时应做好不良反应监测,规范医生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利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患者基本情况、抗感染药物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4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71、272例;大于65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占23.94%;共涉及12大类5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218例,40.15%),其次是喹诺酮类(81例,14.92%);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231例,42.54%),其次是消化系统(173例,31.86%);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313例,57.64%),其次是口服(213例,39.23%)。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监管。  相似文献   

17.
2006—2010年上海市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上海市ADR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中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报告,采用描述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全面分析口服抗糖尿病药物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特征,深入分析其风险因子,并运用回归模型探讨药物相互作用对ADR的影响。结果5a间共纳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报告812例。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报告逐年攀升,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见;ADR级别以一般为主,但2009—2010年新的(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文献未记载的)ADR(一般及严重)报告数明显增多;ADR累及系统以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代谢与营养障碍最为多见,且ADR发生频率较高的药物品种为双胍类和磺酰脲类(SU);口服抗糖尿病药物ADB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日服药次数多、单一用药是胃肠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体质量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危险因素,联合用药、患者年龄是sU产生低血糖反应的危险因素;药物相互作用对ADR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与格列齐特联用易发生低血糖,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易产生皮疹。结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ADR涉及系统广泛,且近年新的不良反应呈增多趋势,而性别、年龄、体质量、用药频次及联合用药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ADR发生的风险,故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强ADB监测,重视和控制其风险因子,更安伞、合理她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8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中老年患者较易发生ADR,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根据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监管力度,重点监护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邯郸市各医院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邯郸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上报的2001—2013年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主要包括肝胆、胃肠、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其他系统相对少见。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不同他汀类ADR有所差异,辛伐他汀主要累及肌肉骨骼、胃肠系统和肝胆系统,阿托伐他汀主要累及肝胆和神经系统,氟伐他汀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结论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他汀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均有ADR发生,应规范降脂用药剂量和时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