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锦鸡儿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锦鸡儿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锦鸡儿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结果:在锦鸡儿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2.36%.结论:锦鸡儿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63.3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文殊兰鳞茎中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提取文殊兰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GC-MS法分离和鉴定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在文殊兰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7种成分,初步鉴定出20种成分。结论:文殊兰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占所分离成分的64.28%,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乙酯(10.79%)、亚油酸乙酯(29.44%)、油酸乙酯(9.98%)。  相似文献   

3.
飞龙掌血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飞龙掌血脂溶性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飞龙掌血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在飞龙掌血中分离得到4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7个,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77.33%。结论:飞龙掌血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烃类(40.32%),其次为酯类(37.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黄脚胡蜂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乙酯(57.82%)、亚油酸乙酯(11.76%)、棕榈酸乙酯(8.32%)、苯乙醇(8.08%)、丁二酸二乙酯(3.48%)。结论: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亚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具有抗炎的作用,这与云南民间将黄脚胡蜂用酒浸泡后用来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一致,为民间的用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对四川引种玛咖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其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石油醚超声提取法分别提取玛咖中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玛咖挥发油及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系统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过结构鉴定,从玛咖挥发油中鉴定出22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占98.85%的比例。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占73.99%的比例。挥发油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差别较大,十二烷、喹啉、3-甲氧基苯甲醛、棕榈酸甲酯、亚油酸乙酯为两部分中共有的化合物。结论:首次对四川引种玛咖挥发油和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GC-MS对比分析,该研究为四川引种玛咖药物资源及其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晓霞  王茂媛  王建荣  杨虎彪  王祝年 《中成药》2010,32(12):2179-2181
目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牛木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乙醇粗提物中鉴定出12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9.830%;从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31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58.751%。在已鉴定的化学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乙基α-D-葡萄糖苷(50.950%)、5-甲氧基糠醛(14.941%)、棕榈酸(8.850%)、油酸(8.145%)、亚油酸(6.268%)、穿贝海绵甾醇(6.135%)、软木三萜酮(4.437%)、对羟基苯甲酸(4.173%)、豆甾醇(3.187%)、亚油酸乙酯(3.151%)等。结论:为有效开发黄牛木资源、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的脂溶性成分。方法:利用溶剂分步萃取,得到各萃取部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石油醚部位的成分进行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化合物成分,经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砂仁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56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68.81%,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对苯二酚(7.7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6.86%)、E,E-2,13-十八碳二烯-1-醇(5.44%)、4-十一烷基苯酚(3.71%)、(Z)-9-十八碳烯醛(3.65%)、顺式-异油酸(3.39%)及(E,E)-大牻牛儿-3,7(11),9-三烯-6-酮(3.05%)等。结论:本研究首次对海南砂仁的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海南砂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8.
互叶白千层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互叶白千层石油醚部位经柱层析分离得到5个油状流份,流份以10%硫酸甲醇-正己烷溶液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它们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50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5个组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抱茎龙船花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抱茎龙船花枝叶的甲醇提取物加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进行硅胶柱层析,石油醚洗脱部分得其脂溶性成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了其中的4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03%。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19.0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95%)、棕榈酸(9.62%)、棕榈酸丁酯(7.63%)、油酸乙酯(7.15%)、硬脂酸甲酯(5.66%)、油酸甲酯(5.64%)、亚麻酸甲酯(3.85%)、棕榈酸异戊酯(2.99%)、油酸(2.92%)、月桂酸甲酯(2.10%)、二十酸甲酯(2.03%)等。结论:抱茎龙船花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及酯类、芳香酸酯、烷烃类及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甘蔗叶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提取分离甘蔗叶石油醚部位的脂溶性成分,并对该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样品Ⅰ中鉴定出8个成分,占总量的2.18%,主要成分为:二叔丁基对甲酚(0.46%)、棕榈酸甲酯(0.42%)、正十八烷(0.37%)、亚油酸甲酯(0.25%);从样品Ⅱ中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30.15%,主要成分为:植物醇(6.71%)、β-谷甾醇(4.59%)、酞酸二甲酯(2.97%)、亚油酸甲酯(2.83%)、β-香树素(2.31%)。结论:所分离鉴定的52种成分均为首次从甘蔗叶中分离鉴定出来,可为进一步确定甘蔗叶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脉紫菀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三脉紫菀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组分,鉴定了其中7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67.52%,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18.38%),环氧化蛇麻烯II(12-oxabicyclo[9.1.0]dodeca-3,7-diene,1,5,5,8-tetramethyl-,[1R-(1R,3E,7E,11R)]-,8.01%),石竹烯(caryophyllene,3.57%),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4.59%),蛇麻烯(humulene,3.16%),植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2.51%),柏木脑(cedrol,2.35%),β-榄香烯(1-ethenyl-1-methyl-2,4-bis(1-methylethenyl)-,[1S-(1(,2β,4β)]-cyclohexane,2.28%),2,5-二甲氧黄樟油精(apiol,1.85%),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1.32%]等。结论:三脉紫菀挥发油中主要含萜类、酯类、醇类、醛类、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为三脉紫菀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8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0.73%。结论:垂丝海棠叶脂溶性成分类型主要是酯类(25.66%)、酸类(19.01%)、烷烃类(14.68%)、醇类(11.33%),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14.49%)、植醇(10.72%)、棕榈酸乙酯(5.32%)、亚油酸(4.65%)、2-甲基四氢呋喃(4.22%)、棕榈酸甲酯(4.07%)和己烷(4.0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比较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直接酯化法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4种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口温度250℃,流速1.24 m L·min~(-1);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时3.5 min,m/z 40~600。结果:从费菜的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中分别鉴定出26,37,37,20种脂溶性成分,4个部位中共有的脂溶性成分有12种,单独存在的成分分别有6,6,9,2种。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费菜的主要脂溶性成分,其在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59%,52.57%,37.04%和80.06%,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1.17∶1,1.38∶1,0.85∶1和4.56∶1,费菜的4个部位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脂肪酸的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提取、鉴定并比较了费菜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为费菜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硬毛地笋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硬毛地笋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在硬毛地笋中分离得到2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75.19%。结论:硬毛地笋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酯类(38.67%),其次为倍半萜类(26.58%)。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藏药"渣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渣驯的挥发性成分,用石油醚提取渣驯的脂溶性成分,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从渣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1种,占总量的45.67%,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成分有6种:泪杉醇(11.97%),马鞭烯醇(6.38%),α-可巴烯(2.67%),(E)-2-十四烯(2.56%),柏木脑(2.49),二十二烷(2.17%);从渣驯脂溶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占总量的92.86%,相对含量在2%以上的有14种:二十烷(12.83%),二十五烷(11.60%),棕榈酸甲酯(8.88%),三十烷(6.82%),十七烷(5.94%),(E)-5-二十碳烯(5.92%),1-二十六烷醇(3.50%),三十一烷(3.43%),泪杉醇(3.18%),二十酸甲酯(3.15%),十八酸甲酯(2.94%),二十二烷酸甲酯(2.89%),二十一烷(2.55%),二十四酸甲酯(2.15%)。结论:对渣驯挥发性与脂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渣驯的形成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西藏大花红景天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西藏大花红景天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花红景天根茎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含量。结果:分离出63种物质,鉴定出45个化合物,占总馏出组分的84.79%,主要化学成分为香叶醇(58.24%),4-亚环己烯基-3,3-二甲基-2-戊酮(3.45%),乙酸香叶酯(3.04),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2.04%),鲨烯(1.73%),8-羟基芳樟醇(1.16%)。结论:通过对大花红景天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定,为西藏产大花红景天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品质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比较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萃取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红车轴草种子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3. 48×109。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30. 24%),正己醇(11. 94%),2,2,4,6,6-五甲基庚烷(11. 00%),壬醛(7. 74%),辛醛(6. 79%)和己酸(6. 04%)。白车轴草种子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为6. 37×109。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42. 98%),十七烷(14. 47%),3-辛醇(9. 42%),己酸乙烯酯(8. 82%)和5-甲基-4,6-二羟基嘧啶(6. 59%)。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共有20种成分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异。1-辛烯-3-醇为共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红车轴草种子有26种特有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54. 85%。白车轴草种子有24种特有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46. 79%。结论:红车轴草和白车轴草种子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挥发性成分,两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峰面积和相对含量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研究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收集羌活(Notopterygium inchum)及宽叶羌活(N. franchetii)10个批次的样品,包括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栽培品各1个批次;四川和甘肃野生品8个批次。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批次样品的挥发油成分。结果:鉴定出包括单萜、倍半萜以及非萜类共97个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计算结果显示,α-蒎烯(25.39%~41.68%),β-蒎烯(19.34%~40.95%)和柠檬烯(4.59%~11.99%)为羌活及宽叶羌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野生羌活和栽培宽叶羌活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高于β-蒎烯;野生宽叶羌活中β-蒎烯相对含量高于α-蒎烯。贮存1年的羌活饮片中β-蒎烯的含量明显低于当年采收的样品。采用SIMCA-P+11.5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甘肃产羌活和四川产羌活差异不明显;当年采收的样品和贮存1年的样品明显聚为2类。结论:该研究显示贮存对羌活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存在影响;研究还揭示了羌活的野生、栽培品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为不同品种的羌活的挥发油药理活性比较提供化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季节一年蓬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年蓬花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 结果: 从春季和秋季一年蓬花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32个组分,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量的80.66%,90.85%。 结论: 春季和秋季一年蓬花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高于2.00%的化学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