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但 DN是可以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的。如果在微量白蛋白尿之前发现 DN并进行干预治疗 ,可以逆转 DN,甚至防止 DN的发生。因此 DN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 2型 DN患者 2 4 h的尿白蛋白 (u Alb) ,α1 -微球蛋白 (α1 - MG)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 ,TH糖蛋白 (THP)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等的测定 ,探讨它们对 DN早期诊断的价值以及在 DN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 1 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各组临床及生化指标的比较 (x± s)项目 年龄(岁 )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糖尿病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患者共120例的ADPN、PAI-1水平,并分析其与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T2DM患者血浆PAI-1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DPN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血浆PAI-1、ADPN活性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DN的加重而呈递增趋势.③DN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尿蛋白排泄率(UAER)、TG、体重指数(BMI)正相关.ADPN水平与UAER、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血糖水平则呈负相关.结论 PAI-1升高、ADPN降低是DN的危险因素.高TG血症、肥胖、高血糖可能是影响ADPN、PAI-1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型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涉及血管的反复损伤、脂质沉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细胞迁移和增生等多个病理过程。近年来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揭示,AS患者常存在纤溶活性受损,而血浆纤溶活性降低常可归因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型(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type-1,PAI-1)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卡托普利组 ,饲养 12周。取一段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 ,一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 1mRNA的表达。结果 卡托普利尽管不影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 ,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 3组动脉壁PAI - 1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 0 5 10± 0 0 75、1 32 1± 0 0 5 6、0 6 87± 0 119,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卡托普利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PAI- 1基因的过度表达 ,这种作用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效益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与冠心病及其不同临床亚型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 345例非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其中 2 95例已行冠状动脉造影 ) ,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 ,测定血浆PAI 1抗原水平。结果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在对照组与冠心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稳定型心绞痛组 (SAP)相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PAI 1水平显著升高 [(2 5 .0± 7.2 ) μg/L比 (2 2 .3± 7.1) μg/L ,P <0 .0 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PAI 1水平与UAP仍有显著性相关 ,调整后的OR值为1.83(P <0 .0 5 )。PAI 1血浆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结论 :血浆PAI 1抗原水平升高可能与UAP有关 ,但与冠心病的发生无关 ,且对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普伐他汀对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 (pravastatin)是否能抑制肝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1)。  方法 :β型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作为 PAI- 1的刺激剂。先观察时间曲线 ,即分成 3组 :无 TGF- β组、TGF- β组与普伐他汀加 TGF- β组 (普伐他汀终浓度 2 0 μg/ L) ,培养 6、12、2 4、48小时。另使用不同终浓度的普伐他汀分别加入 Hep G2细胞培养液中 ,培养 48小时观察量效曲线。应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分别测定上清液中的 PAI- 1活性及PAI- 1抗原水平。  结果 :2 0 μg/ L普伐他汀培养不同时间与单独 TGF- β刺激时 ,PAI- 1抗原分泌无明显降低 ,而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培养 48小时对 PAI- 1抗原分泌也无影响。 PAI- 1活性改变同 PAI- 1抗原。  结论 :普伐他汀不能抑制肝细胞 PAI- 1的分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的抑制与 PAI- 1分泌可能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7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普伐他汀组,饲养12周时处死。取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取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1mRNA的表达。结果普伐他汀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3组动脉壁PAI-1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0.510±0.075、1.321±0.056、0.675±0.040,相互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普伐他汀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时PAI-1基因的过度表达,这种作用可能是降低胆固醇效益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否能刺激肝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l)的分泌。方法将不同浓度的VLDL与LDL加到培养的HepG2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PAI-1抗原,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测HepG2细胞中PAI-1mRNA的表达。结果VLDL能刺激HepG2细胞PAI-1抗原的分泌并具剂量效应关系,同时PAI-1mRNA表达增加。相反LDL则不能刺激细胞PAI-1基因的表达。结论VLDL能刺激肝细胞PAI-1基因表达,VLDL的这种作用可能参与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清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以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饲养16周。2组动物均于饲养0、8、16周采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PAI-1的水平;16周后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I-1在主AS斑块中的表达。结果:正常饮食组0、8、16周血清中TC、LDL和PAI-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饮食组8周后血清中TC、LDL和PAI-1水平较0周显著增加(均P<0·01),16周较8周增加更为明显(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壁PAI-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血清和粥样斑块中PAI-1表达增加,表达量与血清TC、LDL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pravastatin)是否能抑制肝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方法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作为PAI-1的刺激剂。先观察时间曲线,即分成3组无TGF-β组、TGF-β组与普伐他汀加TGF-β组(普伐他汀终浓度20 μg/L),培养6、12、24、48小时。另使用不同终浓度的普伐他汀分别加入HepG  相似文献   

11.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肝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activator ,PA)主要有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 -PA)二类,由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分泌,是一种有丝氨酸蛋白水解酶作用的单链糖蛋白,主要参与纤溶过程、细胞迁移和组织重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大部分来源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病人颈动脉病变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刺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黄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成模后第6周、第10周和第14周每组处死8只,取右颈动脉制病理、电镜切片,并测定病理切片上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同时测定血浆PAI-1水平。结果实验组和黄芪组大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PAI-1呈显著正相关(r=0.899,P〈0.01),实验组大鼠PAI-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组,黄芪组大鼠PAI-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病程的进展,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PAI-1参与了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黄芪可抑制PAI-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7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胆固醇喂养组、卡托普利组,饲养12周。取一段靠近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动脉做常规病理切片,一近端胸主动脉抽提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测定PAI-1mRNA的表达。结果 卡托普利尽管不影响血叫胆固醇水平,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3组动脉壁PAI-1 mRNA的相对值  相似文献   

14.
范建高  郑晓英  张梅  曹中伟  丁晓东 《肝脏》2004,9(2):103-105,128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大鼠肝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NAFLD模型 ,分批于造模第 8、12、16、2 4周处死 ,同期设普通饮食喂养大鼠作对照。通过H E染色和苦味酸VG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 ,应用RT PCR对肝脏t PA和PAI 1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于实验 8、12、2 4周分别形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以及脂肪性肝炎并肝纤维化。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肝脏PAI 1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强 ,于实验 2 4周达高峰( 1.0 2± 0 .11比 0 .5 1± 0 .0 9,P <0 .0 1) ,并与其肝脂肪变及肝组织学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492和 0 .3 72 ,P分别 <0 .0 1和 <0 .0 5 )。肝脏t PA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 ,于实验 2 4周降至最低 ( 0 .89± 0 .11比 1.62± 0 .10 ,P <0 .0 1) ,但其仅与肝组织学损伤程度总积分呈负相关 (r =-0 .3 68,P <0 .0 5 )。结论 高脂饮食大鼠肝脏PAI 1及t PA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参与NAFL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过表达 ,直接观察局部PAI 1对大鼠系膜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的影响 ,解析ECM积聚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绿色荧光蛋白 (GFP)为报告基因 ,构建PAI 1/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利用脂质体将外源PAI 1cDNA导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 ,动态观察外源基因的表达。用Northern杂交、ELISA方法检测大鼠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FN)、层连蛋白 (LN)及IV型胶原表达。结果 PAI 1基因转染后 ,转染组大鼠系膜细胞中的培养上清PAI活性明显增高 ,到 2 4小时达最高值 ( 8.16± 0 .62 )IU/ml,与对照组 ( 2 .2 7± 0 .19)IU/ml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同时基因转染组FN( 0 .5 1±0 0 3 )、LN( 1.2 6± 0 .0 7)及Ⅳ型胶原 ( 0 .98± 0 .0 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首次建立了系膜细胞PAI 1的过度表达体系 ,证实细胞过度表达PAI 1可以直接导致ECM的积聚。局部PA/PAI活性的变化可能是调节系膜细胞ECM积聚与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为特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是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和ECM降解的关键因素。uPA通过uPA-纤溶酶-MMP级联反应途径,最终可产生活化的纤溶酶和MMP,后两者是降解ECM的重要物质。因而调控uPA的表达,可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醛固酮(ALD)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培养于含5% FCS的DMEM/F12培养液中,以不同浓度的ALD(10-11、10 -10、10-9、10-8 mol/L)刺激HK-2细胞48 h后,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PAI-1和FN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FN的含量.结果 ALD呈剂量依赖性地上调HK-2细胞中PAI-1和FN的基因表达,并增加培养上清液中FN的含量(P<0.05).结论 ALD通过促进HK-2细胞PAI-1的基因表达,并促进其合成分泌FN,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人各年龄组间和高血压病人血纤溶指标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时≤39岁(n=49),40~59岁(n=149),≥60岁(n=64)各组健康人和高血压组(n=56)的血纤溶活性指标凝血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进行测定。结果≥60岁组和高血压组的PLG和t-PA明显低于59岁以下各组(P<0.001),PAI则明显高于59岁以下各组(P<0.001)。结论健康老人(≥60岁)和高血压病人纤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系膜基质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150~200 g)20只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10)和uPA组(n=10;尾静脉注射2500 U·kg^-1·d^-1 uPA,共4周).另以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29d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糖、血肌酐水平.过碘酸六胺银染色测定肾小球平均面积、肾小球平均容积和肾小球系膜区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Ⅳ型胶原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明显出现尿蛋白[(25.4±4.3)mg/24 h vs(5.5±2.1)mg/24 h,q=4.27,P<0.01],肾小球体积及系膜基质显著增加,肾小球系膜uPAR、PAI-1、Ⅳ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q值分别为3.63、3.97、4.21,均P<0.05).糖尿病大鼠注射uPA后,尿蛋白明显减少[(12.6±5.4)mg/24 h,q=3.45,P<0.05],肾小球体积、系膜基质异常有所改善(q值分别为4.34、4.27,均P<0.01),肾小球系膜PAI-1、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q值分别为3.98、4.17,均P<0.05).结论注射uPA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PAI-1蛋白表达,对uPAR表达的影响不大,提示uPA可能通过与uPAR结合、摄取PAI-1并加速其降解,从而调节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其基质表达,改善糖尿病系膜基质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I)与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关系。:发色底物法测定PAI-I活性;将待测血浆样品稀释4倍加入96孔酶标板中,与PAI-1标准液一样:100μl/孔,并以100μ1TB缓冲液作对照。将纤溶酶原和发色底物分别溶于2mlTB缓冲液,混合两者,另取0.1ml缓冲液加速剂,并同结溶酶原-发色底物混合,混匀后37℃预热2分钟,立即加100μl至各孔中,取一有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