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锐  褚亮  李培生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492-1494
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elocystectomy,LC)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培训和经验。对LC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是建立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LC可出现胆漏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胆漏的发生原因、对其预防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胆漏的发生率。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从2006年1月—2015年7月期间774例LC术后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性其中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参数、处理方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 774例LC术后,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寒战、黄疸、腹痛等症状,经B超下腹腔穿刺出胆汁,确诊为胆漏,发病率为0.39%,其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胆囊管钛夹滑脱1例,迷走胆管漏1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采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胆囊管钛夹滑脱1例及迷走胆管漏1例在腔镜下行残端结扎术。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胆漏是LC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手术者应该对患者和手术难度进行认真而又仔细的评估,充分认识手术存在的风险,积极预防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胆漏常见于术中胆管损伤和胆囊管结扎脱落,因此术中对胆囊管的准确辨认,发现后应及时的腹腔引流和手术治疗是应对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LC术后胆漏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损伤表现为术后胆漏的为4例,其中副肝管损伤2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2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致胆漏,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结论LC术中精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切辨认各管道关系,是预防术后胆漏关键。  相似文献   

3.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防止胆漏对病人的危害。促进愈合。方法:分析1991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开展LC4000例,出现胆漏29例的原因,用线扎代替钛夹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简化了胆囊三角的过多解剖;术中针对性的置放引流管防止胆汁性腹膜炎;特殊情况的胆囊作特殊处理。结果:拓宽了LC的适应范围,大大减少了手术中胆管的损伤、出血。发生胆漏的病人中有41%(12/29)困术中置管引流而未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并很快康复。术后B超动态观察胆囊窝积液情况,及时引流,胆漏多能自愈。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能避免手术损伤,认真线扎处理胆囊管和胆囊血管并针对性置放引流管,能有效防止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减少胆漏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其中即发性胆漏8例和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中副右肝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2例为胆总管损伤,2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迟发性胆漏中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侧壁漏1例.即发性胆漏中2例剖腹探查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治愈,1例腹腔镜检查腹腔引流后治愈,3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2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治愈;迟发性胆漏中1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治愈.结论:LC术后胆漏原因较多,但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采用微创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对8036例LC术后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1例,经重新结扎治愈,胆总管侧壁损伤2例,经修补"T"管支持引流治愈,6例迷走胆管损伤均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不明原因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管损伤、胆漏和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9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9例患者中21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37%).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5例(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1.82%).结论 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6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胆漏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6例中有4例为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1例为肝总管壁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经非手术处理,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非手术治疗仍为LC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8.
吴胜春 《求医问药》2014,(20):204-205
目的 :分析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这些患者使用的手术类型、发生胆漏的原因及治疗胆漏的效果。结果 :这些患者使用的手术类型有胆囊切除术、肝外伤手术、肝内胆管结石术、胆肠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最多。这些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主要是出现胆囊急性炎症、胆囊管较短、钛夹不牢或受损、胆管遗漏没结扎或松脱、胆管血运受阻、术口缝合技术欠严密、胆肠愈合不佳、合并梗阻性黄疸及营养不良。经过治疗后,有59例患者胆漏的情况得到了治愈,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 :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有:患者出现了胆囊急性炎症、胆囊管较短、钛夹不牢或受损、胆管遗漏没结扎或松脱、胆管血运受阻、术口缝合技术欠严密、胆肠愈合不佳、合并梗阻性黄疸及营养不良。在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时,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精准,可预防患者出现胆漏的情况。详细分析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有效地治疗胆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结果 迷走胆管漏1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发生胆漏2例,胆囊管残端烧灼后坏死发生胆漏2例.13例在腹腔镜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6~19d痊愈出院;3例手术探查,行胆总管切开引流加腹腔引流术后21~30d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时对胆囊三角的处理要仔细,尽量避免使用电凝钩;胆囊床要避免地毯式电凝;在胆囊床发现管状结构时要用钛夹或合成夹夹闭,不要用电凝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及早发现胆漏并作相应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仁安医院和外院转入的胆道手术出现并发症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并胆管横断伤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胆管横断伤2例,LC术后胆囊管钛夹松动胆漏1例,LC术后肝门区包裹性积液2例,LC右副肝管损伤引起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T管脱出胆漏1例,胆总管探查胆道探子损伤胆总管下端致腹膜后脓肿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3例,化脓性胆囊炎术后并发肝左外叶脓肿破溃1例。1例胆肠吻合术后,支撑管不慎过早拔出,反复出现胆管炎,2例胆管损伤再次手术后切口感染,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胆道手术并发症种类较多,只要做到早发现,合理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10年中我院3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6例胆漏.及从外院转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的4例胆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行腹腔引流术:3例行腹腔镜探查,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重新夹闭成功,2例胆管损伤者中转开腹;1例经MRCP证实胆囊管残端漏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冲洗置管引流术,3周后开腹手术。10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9年,平均3.7年,1例术后1年出现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肝下放置引流管有重要价值,但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2.
30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胆囊床肝面毛细胆管或迷走副肝管损伤10例,胆囊管或胆囊颈残端漏1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术后胆漏1例,T管早期滑脱2例,拔T管或误拔T管后胆漏16例,本组织守治24例(80%),再手术6例(20%),全部痊愈,认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为胆囊床肝面毛细胆管或迷走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93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胆漏,发生率为0.56%。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胆管损伤,钛夹夹闭不全或脱落,变异胆管或毛细胆管漏。B超或腹腔穿刺有助于诊断,并应及时手术探查,胆囊管残端漏可重新上钛夹或予缝扎,胆管壁的纵行,细小损伤可行胆管修补术,损伤范围大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肝管损伤则视具体情况行“Y”型管引流术,胆管重建术,肝管空肠吻合术,预防上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胆囊管残端及钛夹的处理,胆囊床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可吸收线打结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mscplc cholecysteetomy,LC)中的效果。方法:应用腔内可吸收线打结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例。结果: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胆管损伤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40min,平均住院4天。结论:无钛夹腔内可吸收线打结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结扎可靠牢固,患者对其无发应,术后无疼痛,手术费用低,并可消除因钛夹留置体内造成的反应或夹闭不全造成脱落、胆漏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瘘的原因、术中预防及术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例LC术后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胆瘘中2例在术后24h内发现,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 8例在术后48h以后发现,其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锐性损伤和胆总管热损伤。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 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主要方法。LC术后胆瘘重在预防,如果发生胆瘘则应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C中胆囊颈结石和胆囊管结石嵌顿时胆囊管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2004年4月~2011年4月精河县人民医院59例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在行LC时,采取套扎、缝扎、双道钛夹对夹、多钛夹阶梯形施夹、胆囊管纵行切开取石等方法,处理胆囊颈管残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均获成功,术后无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患者在行LC时采用恰当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胆囊管残端,可避免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致胆漏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对1998-11/2006-02我院采用腹腔镜胆道手术致胆漏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胆囊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4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及胆总管损伤各1例。1例肝总管损伤后胆漏再次行肝总管修复及T管引流术治愈,7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 胆漏多发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原因与胆囊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据据术中所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早期发现,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唐建会 《吉林医学》2012,33(3):555-556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对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1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因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而引起的胆漏7例,胆囊管残端结扎不牢固引起胆漏1例,术中胆总管撕裂引起胆漏1例,T管早期滑脱及拔T管后胆漏3倒。保守治疗10例(83.3%),再手术2例(16.7%),均全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及拔除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部位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术中操作不正确、术前或术后炎性反应有关。发现胆漏后,根据腹膜炎的程度,是否合并胆道梗阻,是否有通畅的腹腔引流等是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层医院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超 《安徽医学》2011,32(12):2048-2049
目的 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基层医院应用的经验。方法 对76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行胆囊减压,将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反向推到胆囊内,恢复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紧贴胆囊颈分离解剖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对增粗的胆囊管用4号丝线结扎后再加钛夹;胆囊局部病变较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行胆囊大部切除,残余胆囊黏膜电凝破坏,缝合胆囊残端;对短胆囊管,在明确胆囊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后用1枚钛夹夹闭胆囊管,离断时留部分胆囊颈组织以防钛夹脱落。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 76例完成LC,1例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可行,严格病例选择,酌情处理胆囊三角、胆囊管和分离胆囊,常规放置引流管,适时中转开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并发胆漏的主要原因及预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 LC并发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C并发胆漏的原因:胆囊床剥离过深,肝内小胆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5例,右副肝管横断1例,胆囊管残端漏2例,右肝管侧壁电灼伤1例,胆总管夹闭横断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多与解剖变异,炎症轻重,操作不当等有关。预防应从熟悉解剖、规范操作、妥善引流等方面着手。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的原因,大小,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等综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