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与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心肌缺血可引起心室肌复极异常 ,在心电向量图上发生相应的改变。本文总结 1 0 1例经WHO标准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心电向量图 T环改变 ,并与健康人对照 ,旨在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电向量图 T环改变特点 ,探讨心电向量图 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冠心病组是我院 1 997年 3月至 1 997年 1 2月 9个月中的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 ,男 61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50 .4岁 ,其中心绞痛 52例、心肌梗死 30例、心力衰竭 1 4例、心律失常 5例。对照组2 1 6例 ,是经各种检查证实的健康人 ,男 1 66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 52岁 ,检…  相似文献   

2.
心向量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它与心电图互补长短,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二者对比分析,以重点探讨T环异常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受检对象分3组: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150例病人中心绞痛118例,心肌梗死32例,根据心电图异常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组。甲组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48—83(平均56.7±15.6)岁,心电图均符合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乙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5—74(平均55.9±14.8)岁,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ST-T异常改变,但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条件不足。正常组10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30—55(平均39.2±8.4)岁,心电图均正常。心肌缺血的心向量图诊断标准为:T环方位异常,QRS-T夹角增大,R/T比值>4,T环L/W比值<2.5,T环转向异常。在T环方位正常的情况下,余4项中出现1项异常为大致正常,2项异常提示心肌缺血,3项或3项以上诊断为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T向量环分析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心向量 T环变化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我们观察了 15 0例冠心病患者 T环指标及心电图的 ST- T变化 ,并比较了两者的阳性率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5 0例患者 (男 10 8例 ,女 4 2例 ;年龄37~ 73岁 ,平均 5 4± 12岁 ) ,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 70 %以上而确诊为冠心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4 5例 ,恶化型心绞痛 5 7例 ,梗塞后心绞痛2 0例。除外束支传导阻滞、心肌肥厚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 ST- T异常患者。采用梦泰医学仪器研究所研制的心脏综合检查仪 ,Fank's导联系统 ,电压 …  相似文献   

5.
根据体表心电图T波倒置观察心向量图(VCG)横面 (X -Z)、右侧面 (Z -Y)、额面 (X -Y)T环移位 ,旨在为临床另寻一条心脏无创检查的途径。我院内科心血管病组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用常规十二导心电图 (ECG)检查有T波倒置留院观察患者 2 2 0例 ,利用微机设置心电向量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心向量图采样 ,以观察三面T环的方位角度变化 ,试图进一步探讨心向量图T环移位与心电图T波倒置的差异性 ,期望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 ,现总结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1 对象选择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因T波倒…  相似文献   

6.
7.
对4组共223例不同检测者的ECG和VCG的T环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心肌缺血时VCG的T环改变比ECG上的T波和ST段改变更为敏感;2.当T环电压小于0.3mV、T环长/宽比值和T/QRS比值变小时结合临床可考虑为早期心肌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9岁以下正常男女T环的研究,提供对心脏疾患有诊断意义的指标。方法:应用VA-GR型自动VGG随机检查城市1个月至19岁无自觉症状的人群,分析该组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的T环方位、电压及ST向量。结果:性别和年龄不同其T环的有关参数也不尽相同。结论:本研究结果可对19岁下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心脏疾患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ST—T改变(三)冠心病ST—T改变的当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冠脉固定性 (冠脉狭窄 )或动力性 (冠脉痉挛 )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或坏死而出现的 ST- T改变包括 :T波改变 (T波高尖、T波倒置 ) ,ST段偏移 (抬高、压低 )。一 .机理 :缺血的心肌首先表现为复极时间延长 ,于是在心肌外膜面电极记录的心电图就出现 T波形态及振幅方面的改变。因为对向电极部位心肌缺血 ,复极时间迟于正常心肌 ,T波向量指向正常心肌 ,所以记录出一倒置 T波。 T波向量由缺血区指向非缺血区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T波向量指向心外膜电极 ,反映为 T波向上直立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 ,T波向量背离心外膜电极 ,…  相似文献   

10.
心向量图T环异常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9例心向量图(VCG)T环异常的病人加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并结合临床诊断综合分析,以评价VCGT环异常的诊断价值。诊断VCGT环异常的标准为:(1)T环长度30°、H面、LS面>60°;(3)T角度:F面< 25°-> 55°、H面< 10°-> 60°、LS面< 30°-> 80°。 常规心电图在正常范围者32例(占54%),男6例,女26例,年龄28—70(平均49)岁。其中高血压病12例,心肌炎2例,冠心病1例,胸闷、心悸待查17例。VCG均表现为T环长度/QRS环长度异常。 常规心电图T波异常者27例(占46%),男13例,女14例,年龄38—76(平均56)岁。其中T波低平,(即T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心向量图(VCG)T环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VCG前额面(XY)、横面(XZ)、右侧面(Z-Y),T环异常患者同时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ECG)作对比分析。结果82例VCGT环异常患者中:①ECG在正常范围内39例(占47.5%),其VCG表现为:T/R比<1/5,21例(占53.8%);横面T环运动方向改变11例(占28.2%)。②ECGT波异常者43例(占52.5%),其VCG表现为:T/R比值异常41例(占95.5%);T角异常26例(占60.4%);QRS/T夹角异常16例(占37.2%);H面T环运行方向改变14例(占32.5%);T环形态改变14例(占32.5%)。结论在VCG中同时出现T/R比<1/5、T角异常、QRS/T夹角增大或出现以上二项异常时诊断T环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心电图 U 波的向量与同导联 T 波向量平行,T 波直立的导联 U 波也应直立,T 波直立导联 U 波倒置则为异常。关于 U 向量特征的研究进展缓慢。因为心电向量图(VCG)U 环的记录分析较困难。1987年,中屋  相似文献   

14.
对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诱发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其心向量的T环向量变化。结果显示,T环向量的变化趋向是最大向量方位集中分布于第四象限(P〈0.05);最大向量振幅,最大向量振幅与QRS环最大向量振幅的比值及其长宽的比值呈现递减性变化(P〈0.05);最大向量与QRW环最大向量的夹角显示递增性的改变(P〈0.05)。同时,T环向量这种多指标整体同步的变化亦早于心电图所示的急性心肌缺血。经  相似文献   

15.
对334例出生到6天围产新生儿心电向量图QRS环进行了研究。大部分F面及H面QRS环呈顺钟向运行。出生最初6小时内H面最大QRS向量48.3%指向右后方,19.0%指向右前方,32.7%指向左前方,平均方位角159.8°±77.6°。其中70.7%的新生儿.H面QRS环初始向量指向左前方,终末向量偏向右后方,平均方位角-123.5°±12.6°。在F、LS、H各平面中,都是在出生后最初1小时内的最大QRS向量振幅最高。随日龄增长,QRS环初始向量逐渐偏向右前方,终末向量逐渐偏向后而略偏左方,最大QRS向量逐渐向左前方偏移,同时伴振幅减小。与此同时,X导联R_x波振幅增大,S/R比值降低;Z导联S_z波振幅及S/R比值降低。上述变化与围产新生儿因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室过荷随增龄逐渐变小的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潜在型克山病病人30例,非病区健康人30例的心电向量图 T 环作了对比分析。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上作了配对选择。两组结果进行了配对 T 检验。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 (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 ,属金标准。但CAG费用高、有创伤性 ,不是所有可疑冠心病者都能接受。心电图却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易行、费用最低、无创性方法 ,患者容易接受。现对我院 1995年 8月~ 2 0 0 1年 7月间的 13 9例CAG结果与心电图ST -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于后。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有胸痛、胸闷可疑冠心病的住院 13 9例做CAG检查 ,男 110例、女 2 9例 ,年龄 3 6~ 79岁。伴高血压 65例、糖尿病 13例。所有病例心电图无心肌梗死图形 ,无束支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X线或超声心电…  相似文献   

18.
T向量环是心室肌复极时产生的向量环,它能较早地反映心室肌缺血或代谢损伤。作者对克山病病区健康人和非病区健康人各65例作了心电向量图检查。本文报告对向量图T环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环振幅、QRS-T夹角、T环最大向量与QRS环最大向量比(T/R)、T环长/宽比等几个指标较敏感,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我们认为,在病区健康人群中,有一部分人虽然未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已受到致病因子的侵害,已产生了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心向量图和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Q—T间期离散度(Q—Td)。方法使用Metronics心电工作站分别对确诊的心肌梗死组100例(其中心电图ST—T正常和异常者各50例)、正常组100例、对照组50例(心电图ST—T均异常)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D1)、心向量图(正交心电图,D2)和时间心向量图(D3)检测,并测定和比较Q—Td。结果心肌梗死组中ST-T异常者D1(27.49±25.32)ms,明显大于D2(7.35±13.01)ms和D3(1.56±4.08)ms(均P〈0.01):正常组D1(15.72±15-71)ms,明显大于D2(1.22±4.7)ms、D3(1.60±4.92)ms(均P〈0.01);对照组D1(46.37±23.80)ms,亦明显大于D2(16.88±20.56)ms和D3f4.334-9,47)ms(均P〈0.01)。心肌梗死组无ST-T改变者D2、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D1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方法可影响Q-Td的大小,12导联心电图Q—Td的增大与ST—T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