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TAM)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流式细胞仪及RT-PCR技术检测TAM对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Ⅱ,SW14990)和乳腺癌细胞株(T47D)中的细胞增殖、p53蛋白表达及p53mRNA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的TAM对胁阳性的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引起Capan-Ⅱ细胞p5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高剂量的TAM对ERa阳性的Capan-Ⅱ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p5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三苯氧胺阻断外源性雌激素致乳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作者将雌性大鼠分为三组:己烯雌酚组、己烯雌酚加TAM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果:己烯雌酚加TAM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己烯雌酚组(P<0.05,P<0.01);乳腺增生率显著低于己烯雌酚组(P<0.025),增生程度明显轻于己烯雌酚组(P<0.025);AgNOR计数、DNA含量以及ER含量和阳性率明显低于己烯雌酚组(P<0.05),而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果提示:TAM可增加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抑制己烯雌酚所致的DNA和AgNOR量变,拮抗雌激素刺激的ER合成,从而阻断外源性雌激素致乳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三苯氧胺对肿瘤细胞的体外逆转耐药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 (tamoxifen ,TAM)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可行性。 方法 以TAM联合化疗药物盐酸长春新碱 (VCR) ,羟基喜树碱 (HCPT)治疗人耐药肿瘤细胞KBv2 0 0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MTT) ,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 ,荧光显微镜HT染色法对KBv2 0 0细胞行抑制率和凋亡率检测。 结果 单独应用 10 μg/ml的TAM无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而TAM联合化疗药物VCR、HCPT后 ,其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明显增加 (t =5 6 6 3,P <0 0 1;t =2 919,P <0 0 1)。 结论TAM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KBv2 0 0对VCR ,HCPT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三苯氧胺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内应用三苯氧胺对大肠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方法 制成3组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mdr1(+)ER(+)组、mdr1(+)ER(-)组及mdr1(-)组。各组再分成4个亚组;对照组、阿霉互(DOX)治疗组,TAM治疗组及TAM+DOX联合治疗组。结果 mdr(-)组中DOX组及TAM+DOS组于第2疗程末瘤体积及瘤重均小于对照组,TAM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水平对三苯氧胺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对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ER阳性)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雌二醇(estradiol,E2)和10μmol/L浓度的TAM作用于MCF-7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用1×10-12mol/L的E2开始刺激MCF-7细胞生长,到1×10-9mol/L时细胞生长达到平台期。10μmol/L的TAM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生长,不同浓度的E2可以影响TAM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当E2浓度达到1×10-8mol/L时,TAM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弱。结论E2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肿瘤细胞周围E2的浓度可以影响TAM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 (TAM )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和监测方法。 方法  4 0例因乳腺癌手术及放化疗后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而服用TAM的患者 ,经门诊宫内膜抽吸取样、诊断性刮宫内膜病检 ,阴道超声波扫描 (TVS) ,诊断性宫腔镜 ,宫腔镜内膜病灶电切病检检查其宫内膜病变。 结果  2 8例 (70 % )有子宫内膜病变 ,包括内膜息肉或合并囊肿 2 0例 ,内膜增生合并囊肿及息肉 7例 ,黏膜下肌瘤 1例 ;萎缩性宫内膜 10例 ,正常分泌期及增殖期宫内膜 2例。宫内膜病变常呈不均衡性 ,正常内膜与萎缩内膜或囊肿、息肉并存。绝经后 35例中 ,阴道超声波扫描宫内膜厚度 >8mm 2 3例 ,其中 16例 (70 % )合并内膜病变 ;内膜厚度 <8mm 12例中 9例有内膜病变 (75 % )。 17例门诊抽吸内膜病检及盲刮取材病检均为阴性 ,但诊断性宫腔镜确诊为宫内膜增生、息肉或囊性息肉。 结论 服用TAM后 ,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较高 ,主要为内膜息肉、内膜腺性囊性萎缩、腺体增生和子宫肌瘤。病变的特点为不均衡性 ,各种病变可单独或并存。建议开始服用TAM前及服药后每年一次妇检 ,每半年一次TVS监查内膜变化 ,疑有内膜病变者 ,需行宫腔镜检及刮取内膜病检 ,必要时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或部分内膜切除病检。TVS仅为诊断性宫腔镜的筛选 ,宫内膜抽吸取样或盲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体外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三苯氧胺(TA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药物处理对耐TAM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R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后MCF-7/R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CF-7/R不同处理后各组Phospho-P44/42MAPK(ERK1/2)及P44/42MAPK(ERK1/2)表达的差异.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MCF-7/R的联合用药组抑制率(45.99±6.06)%和单药组抑制率(40.20±5.54)%分别与TAM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TAM对照组比较,MCF-7/R的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G1期峰前出现显著的凋亡峰,且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率(20.03%)与单药组的凋亡率(11.06%)与TAM对照组(2.15%)比较作用显著;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经灰度分析显示,药物作用12 h后Phospho-P44/42MAPK(ERK1/2)蛋白在联合用药组的表达(0.3153±0.0179)和单药组的表达(0.5362±0.0030)分别与TAM对照组(0.9752±0.0034)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耳清膏具有体外逆转MCF-7/R细胞对TAM的耐药作用,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MAPK通路磷酸化蛋白ERK1/2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槐耳清膏是一种有意义的耐药逆转剂.  相似文献   

9.
生长抑素与三苯氧胺协同抗乳腺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希志  姚榛祥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7):545-547,T003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和三苯氧胺(TAM)联合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或联合用OCT、TAM作用于雌激素受全(ER)阳性(MCF-7)和阴性(MDA-MB-435S)人乳腺癌细胞株,应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OCT和TAM均可抑制MCF-7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当两药联合应用时,上述作用得到显著加强,凋亡率明显上升。OCT和TAM对MDA-MB-435S细胞也有弱的抑制作用,并阻滞细胞周期于不同时相,而未发现明显的凋亡诱导,但两药联合应用,可诱导22.7%的细胞凋亡。结论 OCT和TAM联合应用对ER阳性和ER阴性乳腺癌细胞均具有协同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提高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三苯氧胺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去势大鼠骨变化规律及三苯氧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虚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去势组)和三苯氧胺治疗组,所有动物手术后第11周和第12周先后二次行腹腔注射茜素红以作活体荧光标记,第二次标记后第二天处死所有动物,取尾椎近节制作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学的观察,了解骨量变化情况。结果 去势组骨量明显减少,骨吸收增强,成骨作用减弱,三苯氧胺组骨量接近正常。结论 三苯氧可以对抗因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1.
Guo JC  Zhao YP  Liao Q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88-1490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及其蛋白(P-gP)在胰腺癌细胞株的表达,初步探讨胰腺癌发生先天性耐药的机理。方法 选择8株人胰腺癌细胞株,采用RT-PCR方法检测MDR1mRNA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gP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细胞对罗丹明的外排情况,评价P-gP泵功能;最后通过P-gP抑制物维拉帕米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MDR1mRNA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中的表达最高,除PCT-2未检测到MDR1的表达外,其余6株细胞均有MDR1的微弱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证实P-gP在SW1990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细胞株。57.9%±5.4%的SW1990细胞内有罗丹明蓄积,而在P-gP阴性对照细胞中,99.5%±3.3%的细胞内存在罗丹明的积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抑制物维拉帕米与阿霉素或表阿霉素联合应用时可以部分逆转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结论 MDR1及P-gP在人胰腺癌细胞中存在一定量的表达;维拉帕米联合阿霉素可以明显抑制P-gP阳性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反义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反义HMGB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anti HMGB1,用脂质体法将其导入人胰腺癌细胞PANC 1中,经G4 18筛选获得可稳定表达反义HMGB1的人胰腺癌细胞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和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转染4 8h后胰腺癌细胞HMGB1基因表达和体外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获得了pcDNA3 1/anti HMGB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anti HMGB1转染可使PANC 1细胞HMGB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 1)、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 <0. 0 1) ,并出现细胞周期G1期阻滞、凋亡细胞百分数增加。结论 反义HMGB1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CD基因联合GM-CSF基因对胰腺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杀基因CD联合GM—CSF基因的抗胰腺癌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方法转导CD和GM—CSF基因。皮下接种胰腺癌细胞TD2,肿瘤局部注射重组表达的pVITR02-CD-GM—CSF,然后连续10d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治疗,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CD/5-Fc联合GM—CSF治疗后,小鼠肿瘤体积显著缩小,存活期明显延长,与对照组以及GM—CSF组和CD/5-F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肿瘤瘤体内CD8^+细胞浸润增加,MHC—Ⅰ和B7—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CD基因联合细胞因子基因GM—CSF可增强CD的抗肿瘤作用,其疗效要好于GM—CSF或CD基因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调甲基化CpG结合域蛋白1(MBD1)表达后对胰腺癌细胞甲基化相关基因VIMENTIN、GRP78表达的影响,探讨MBD1介导的甲基化调控网络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人工设计合成针对MBD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构建MBD1-siRNA重组质粒,脂质体法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前后MBD1、VIMENTIN和GRP78 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BD1-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胰腺癌细胞系BxPC-3,并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的细胞株。转染后胰腺癌BxPC-3细胞株MBD1、VIMENTIN和GRP78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MBD1下调可使胰腺癌细胞VIMENTIN和GRP78表达下降:MBD1可能通过调控甲基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细胞对 5 Fu和吉西它滨的获得性耐药后bcl xL 和mcl 1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SRB方法检测 5 Fu和吉西它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 1,Mia Paca 2和Capan 1的细胞毒性作用 ,应用Westernblot法来检测bcl xL 和mcl 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 Fu和吉西它滨对 3株胰腺癌细胞均产生了细胞毒性作用 ,5 Fu长期作用后 ,Capan 1细胞IC50 上升了 2 .1倍 (P <0 .0 5 )。吉西它滨长期作用后 ,Capan 1细胞IC50 上升了 1.5倍 (P <0 .0 5 )。 5 Fu或吉西它滨长期作用后 ,产生了获得性耐药的胰腺癌细胞bcl xL 和mcl 1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5 Fu或吉西它滨长期作用后 ,产生了获得性耐药 ,这种耐药与bcl xL 和mcl 1的过度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DRG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MMP-7的关系。方法:检测NDRG1与MMP-7蛋白与m RNA在4种胰腺癌细胞株(PANC-1、BXPC-3、CAPAN-2、SW1990)表达;构建靶向NDRG1的干扰质粒si NDRG1,转染PANC-1细胞,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NDRG1与MMP-7蛋白与m RNA的表达,以及增殖与调亡情况。结果:4种细胞株中均有NDRG1与MMP-7蛋白与m RNA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水平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均P<0.05);PANC-1细胞转染si NDRG1后,NDRG1与MMP-7的蛋白与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NDRG1的表达与胰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可能通过上调MMP-7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对胰腺癌Panc-1细胞系中TFPI-2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独或联合应用5-Aza-dC及TSA处理Panc-1细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药物处理前后Panc-1细胞TFPI-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5-Aza-dC单独处理或5-Aza-dC及TSA联合处理Panc-1细胞后,TFPI-2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得到逆转,表现为非甲基化,原本不表达的TFPI-2基因mRNA及蛋白重新表达,两组作用效果相似.经TSA单独处理的Panc-1细胞TFPI-2基因启动子区仍为异常高甲基化状态,原本不表达的TFPI-2基因未见重新表达.结论 胰腺癌Panc-1细胞系中TFPI-2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dC单独作用或与TSA联合作用均能逆转TFPI-2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使该基因重新表达,TSA对受抑制的TFPI-2基因重新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其转录区域结合位点甲基化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索适用于临床观察多药耐药性变化的有效手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FQ-PCR技术、MSP方法分别检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其对应外周血标本中的mdr1的表达和转录区域结合位点甲基化程度,并通过Pearson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P-gp的表达与mdr1mRNA表达明显相关,并与mdr1基因转录区域结合位点甲基化程度显著相关。外周血中mdr1及其转录区域结合位点甲基化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mdr1转录区域结合位点的甲基化与胰腺癌的多药耐药性密切相关;检测外周血mdr1及其甲基化的表达可动态监察胰腺癌病人化疗前后多药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决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之间的联系,揭示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35例胰腺癌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MSP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35例胰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7例,低度不稳定14例,稳定11例,正常组织中没有出现微卫星不稳定,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在微卫星不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在微卫星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呈正常表达。35例胰腺癌中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发生率为60%(21/35)。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腺癌有关的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而hMLH1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产生,促进胰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细胞Panc-1中AKT2基因表达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将AKT2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pAKT2-shRNA转染胰癌细胞株Panc-1.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hRNA后Panc-1细胞AKT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干扰AKT2后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转染pAKT2-shRNA后Panc-1细胞AKT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吉西他滨对Panc-1细胞的半数抑制量从(1.96±0.22) mg/L降到(0.24±0.03)mg/L,Panc-1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明显增加.结论 用pAKT2-shRNA抑制AKT2基因表达,能增加人胰癌细胞株Panc-1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