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伟光  韦建瑞 《广东医学》1998,19(9):664-66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测122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分析其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122例高血压病人检出LVH66例、占54.1%,检出室性心律失常92例、占75.4%,房性心律失常110例、发生率90.2%,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LVH  相似文献   

2.
本文联合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46例老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显示其与健康对照组及单纯主动脉瓣钙化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且差异显著(p<0.01,P<0.05),其中主动脉瓣钙化狭窄伴左室肥厚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1<0.01,P2<0.01,P3<0.05),表明老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及左室肥厚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性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893%和707%)(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和高血压二、三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00至正午12∶00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左室测定及心律监测。结果:左室肥厚组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分别为5116%,1558%,P<0001)。结论: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探讨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发现左室重构与年龄,病程有关。正常构型,向心型重构,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3.6%,20%,25%,35.9%。提示高血压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的构型有关,伴有左室肥厚者,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老年前期与老年期高血压患者206例(老年前期组82例、老年组124例)和健康老年人63例的24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组总房性心律失常和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8%和75%,老年前期高血压组分别是90%和60%,老年健康对照组为87%和52%。其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Lown's分级≥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老年高血压组分别为55%和26%,老年前期高血压组为21%和11%,老年对照组为24%和6%(P<0.01~0.001)。老年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者66例,其总室性心律失常和Lown's分级≥3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是85%和36%,均高于不伴左室肥厚用者的64%和14%(P<0.01),提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心律失常(附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室重构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劝图和动态心电图对1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检出左室重构病人35例,占32.4%,其中向心性心室重构5例,离心性肥厚10例,向心性肥厚20例,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的占离心性肥厚、向心性肥厚与正常构型,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高血压时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高血压时左室构型有关,其中离心性肥厚、向心性肥厚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曾力 《吉林医学》1999,20(1):37-38
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是多种心血管病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我们对40例HLVH患者行超声心动图(UC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以探讨HLVH与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同时对其中20例应用苯那普利治疗,以观察此药对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伍于斌  潘迪光 《广西医学》2000,22(4):743-745
目的:为了解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方法:选择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心肌梗塞、心瓣膜病变,经CAG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31例CAG正常,无上述疾病的百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结果:(1)CAD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的各项参数均下降(P〈0.05)。(2)伴左室肥厚者与无左室肥厚及正常人相比,每5分钟正常R-R间  相似文献   

11.
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对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临床观察郭志军1陈天宝2施行舟1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362000)1.内二科2.急诊科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有较高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包括猝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高血压LVH...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2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分别对高血压病伴有或不伴左室肥厚两组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耋陛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高血压病各期病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有左室肥厚的Ⅱ,Ⅲ期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相(I期)显著增加;合并充血性心衰的Ⅲ期高血压病人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I,Ⅱ期病人显著增加(P〈0.05~0.005)。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对5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发现左室肥厚有关。1资料1993-1995年在本院对50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三位片及心脏超声检查除外了其它心血管疾病。病人年龄45~70岁,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两组。2方法每份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按lowh分级分五级,lownⅠ级:单一室早24小时小于700次,lownⅡ级:单一频发室早24小时大于700次,lwnⅢ:同时伴多型或多源室早,lownⅣ级:室早同时出现成对或短阵室速,lownⅤ:室早同时出现ROMT。3讨论结果显示,级别较高的室早1wnⅢ-Ⅳ级与高血压出现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左室正常组与左室肥厚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与左室内径增大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室正常组;左室内径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室向心性肥厚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左室内径有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及左室内径增大,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对87例高血压病人检查,分析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LownⅢ级以上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P<0.05,P<0.01),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厚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781,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与左室肥厚有关,而且其严重程度与左室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选择32 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ISH—LVH与ISH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80% 和41%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0% 和13.6%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老年IS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ISH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几何形态的分型情况及各型特点。方法应用动态三维重建技术结合二维和M型超声方法,研究了82例EH患者的左室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EH4个亚组的比例分别为:正常左室形态者(NG)占36.6%,向心性重构者(CCR)占34.2%,离心性肥厚(ECH)和向心性肥厚(CCH)者均占14.6%。EH亚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与左室几何形态相关。结论EH左室几何形态改变,CCR、ECH和CCH均占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所致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意外的危险因子,其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高血压病无左室肥厚、弧立性室产是隔厚、左室向心型肥厚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左心结构和功能比较;二尖瓣口A峰流速,E峰流速、DA/E比值与对照组进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