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及甜菜碱的干预治疗,研究癫痫的发病机理及甜菜碱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的Wistar实验大鼠共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甜菜碱干预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甜菜碱干预组均以致痫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腹腔注射点燃Wistar大鼠模型.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取脑,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GFAP的变化.结果: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甜菜碱组和癫痫模型组的实验大鼠均已达到点燃标准,与癫痫组动物相比,甜菜碱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但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癫痫模型组脑GFAP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甜菜碱组脑GFAP含量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甜菜碱能够降低GFAP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维持神经元存活起到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变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干预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皮质和海马区PCNA的免疫反应性;Western-blot检测海马区PCNA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癫痫模型组PCNA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灵芝孢子粉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在戊四氮致痫组的大脑海马区的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灵芝孢子粉干预组与癫痫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灵芝孢子粉可以通过调节PCNA含量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S)增生,从而影响戊四氮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sA)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平阳霉素(BLM)气管内注入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CsA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成分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肺组织学变化,应用SABC法检测肺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作用.结果 应用BLM后第7天即有严重肺泡炎性改变,第28天有严重的肺纤维化,而CsA组,早期只有轻度炎性改变,BALF中细胞计数及TGF-β含量较BLM组低(P<0.05),FN及PDGF表达显著弱于BLM组(P<0.01).结论 CsA可能通过抑制FN、PDGF的表达及TGF-β的生成干预BLM致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药房》2017,(28):3927-3931
目的:研究癫痫清颗粒对海人藻酸致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接头分子1(Iba-1)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防治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苯妥英钠组(0.03 g/kg,阳性对照)和癫痫清颗粒低、中、高剂量组(4.74、9.47、18.94 g/kg,以生药计),每组20只,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d。末次给药1 h后,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左侧海马CA1区单次注射海人藻酸复制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及死亡情况。造模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含量,采用尼氏染色法对海马组织神经元进行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Iba-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发生明显癫痫症状,部分大鼠死亡;海马组织中IL-6含量及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1),GFAP、Iba-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癫痫症状及死亡情况得到改善,而海马组织中IL-6含量虽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苯妥英钠组和癫痫清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个数明显增加(P<0.01),GFAP表达明显降低(P<0.01);苯妥英钠组和癫痫清颗粒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ba-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癫痫清颗粒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中GFAP和Iba-1的表达、增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数量,从而发挥防治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Li-PILO)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5-羟色胺2A(5-HT2A)受体动态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机制。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24只、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24只、模型组(Li-PILO)30只、模型组+左乙拉西坦组(Li-PILO+LEV)30只,分别给予LEV组和Li-PILO+LEV组大鼠LEV 200 mg/kg每日1次灌胃,连续28d。采用RT-PCR方法分别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动态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和5-HT2A受体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表达水平:与NS组比较,Li-PILO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FAP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升高更明显;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GFA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5-HT2A受体表达水平:LEV对照组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Li-PILO组在第7天时表达水平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水平越明显,即在第14天、第28天5-HT2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Li-PILO组比较,Li-PILO+LEV组5-HT2A受体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LVE的抗癫痫作用可能与通过上调5HT-2A受体的表达及抑制GFAP的表达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建立大鼠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sA(25 mg/(kg.d))组,每组6只,用药4周后观察其尿量、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大鼠血肌酐升高,病理上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肾间质纤维化、钙化。结论CsA25 mg/(kg.d)用药4周后可建立大鼠慢性肾毒性模型。 相似文献
11.
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大鼠相关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以及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左旋千金藤啶碱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慢性依赖模型后分别给予左旋四氢巴马汀、左旋千金藤啶碱和等体积蒸馏水(作为自然戒断组)治疗30d。制备相关脑区的冰冻切片,进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吸收度。结果:自然戒断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伏隔核壳区、海马CA.区、黑质、杏仁核的GFA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中脑腹侧背盖区(VTA)GFA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组大鼠脑VTA区GFAP表达较自然戒断组均显著降低,且可达到正常水平。结论:GFAP表达持续升高反映吗啡处理对VTA区的损伤,左旋四氢巴马汀及左旋千金藤啶碱可以使GFAP表达恢复正常,可能是它们对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性有干预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L-1组。术后第3,7和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处GFAP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NL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可持续至第14天,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未发生此种改变。GDNF组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背角均出现GFAP免疫阳性条带,灰度值较低;SNL在术后第3天即可诱导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GFAP蛋白的灰度值逐渐升高,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2.55±0.33,2.88±0.79和3.12±0.75(P<0.01)。与SNL模型组比较,GDNF可显著降低GFAP的表达水平,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1.61±0.38,1.65±0.64和1.57±0.41(P<0.01)。结论蛛网膜下隙注射GDNF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GFAP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氢原小檗碱对吗啡成瘾大鼠脑中腹侧被盖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神经元功能变化以及四氢原小檗碱 (THPB)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ip递增剂量的吗啡 10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d 11起分别ipTHPB 30mg·kg- 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 (NS) ,每天 2次 ,治疗 12d或 30d。取脑 ,冰冻切片 ,用ABC法测VTA等脑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测定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值表示其含量。结果 吗啡成瘾大鼠VTA中GFAP和TH免疫阳性神经元含量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THPB治疗 12d或 30d显著降低GFAP和TH免疫阳性神经元含量的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吗啡成瘾造成大鼠脑VTA“特异性损伤” ,THPB可逆转此损伤 ,对吗啡成瘾大鼠脑有保护作用 ,提示其有可能用于阿片类成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缺血性神经元的联系。方法 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分钟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二组新生鼠不同时点(灌注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3天、7天、14天)海马CA1区脑组织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在再灌注后24小时开始增高,3天后达高峰,并持续至再灌注后14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增强在再灌注后14天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人脑星形细胞瘤p16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与星形(胶质)细胞瘤分化程度有关,其与常规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反比关系并不完全反映星形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P16蛋白是抑癌蛋白,广泛而高频率地表达于人类肿瘤中。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观察了42例星形细胞瘤标本的GFAP和P16表达。结果显示:GFAP表达水平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组织学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降,P16有着相同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本文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后,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IC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微创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保守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同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微创组、保守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d,对照组于纳入该研究当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MBP及GFAP。结果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保守组的79.3%(23/29)(x2=4.06,P〈0.05)。MBP水平:微创组、保守组两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发病后1d,其水平开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d开始下降,保守组到14d后MBP水平仍高于治疗前;治疗期间,微创组不同时间MBP水平均明显低于保守组。GFAP水平:治疗前微创组、保守组两组患者GFAP水平已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GFAP水平持续升高,直到14d下降,仅微创组接近于正常;治疗期间,微创组不同时间GFAP水平均明显低于保守组。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ICH有比较好的效果,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BP及GFAP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叶酸对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叶酸对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IM)组、缺血 低剂量叶酸(IM LFA)组和缺血 高剂量叶酸(IM HFA)组。通过叶酸灌胃给药28d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GFAP的荧光强度及BrdU GFAP双标阳性细胞密度。结果:在7d及14d4组均可见BrdU GFAP双标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缺血 叶酸组GFAP荧光强度及BrdU GFAP双标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IM组及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充叶酸可以使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增强,并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从而对脑梗死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阿魏酸(FA)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内炎症与胶质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阿魏酸对小鼠大脑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FA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采用脑定位向小鼠右侧海马CA1区注射1μL Aβ1-40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药,阿魏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0.0、40.0、80.0m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用药时间为30 d。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剖取各组小鼠大脑,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大脑皮层区GFAP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大脑皮层区GFAP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且大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魏酸3个剂量组小鼠皮层区域GFAP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且大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也相应地减少(P<0.01、P<0.01、P<0.01)。结论:阿魏酸可能是通过抑制Aβ1-40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和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使得胶质细胞合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减少,进而减轻痴呆大脑组织中炎症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或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特异性敲减肝星状细胞(HSC)内核糖体蛋白S5(RPS5)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驱动的RPS5 shRNA腺病毒,分别用AdGFa2-shRPS5及其对照AdGFa2 shNC转染大鼠原代HSC和肝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法和实时PCR测定RPS5、α-SMA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和胆管结扎术(BDL)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尾静脉注射腺病毒特异性敲减肝内HSC的RPS5水平。肝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病理改变情况;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切片天狼星红和Masson染色评价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SMA和RPS5的表达情况。结果 AdGFa2-shRPS5能够特异性敲减HSC中的RPS5表达水平,增加α-SMA和Ⅰ型胶原在体外表达。体内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特异性敲减HSC中RPS5表达水平能够促进HSC活化,增加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促进肝纤维化。结论 RPS5对HSC激活和肝纤维化发生至关重要,可能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