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古人云:治病药不在多而在于“精”。处方之“秘”在于量。可见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药物的选择和量效的关系。临床实践也证明,小剂量小作用(或无作用),大剂量大作用(或出现毒副反应)。古今中外中医西医无不重视药物配伍和剂量。多年来,在中药界普遍对中药调剂的一个重要环节——处方中药物的称量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人错误的认为中药多为草根、树皮,剂量多点少点与疗效关系不大,因而忽视了处方中药物称量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尤其一方多剂(付)时,一般多以“估”代称,(即药物分剂时不按处方的剂量分,而是以目测估计),更有甚以“大把抓”。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献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先导,本草文献研究是中医文献研究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地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有关。中药品种混乱、同名异物、真伪互用等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用药规范和药物的临床疗效,更严重地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本草文献研究实乃当务之争。综合性本草的研究当以《证类本草》为起点,专题性本草可分食疗、炮制、民间药物、中药药性、中药药理、临床应用等类加以研究。在本草  相似文献   

3.
中药与西药在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并重的国家,中西药物联合使用非常普遍,习惯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没有什么副作用,而普遍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强,对中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问题认识的不多,报道的也少.我国每年新增上市的中西药品种有上100种投向市场,但从临床配伍使用的情况看,严重缺乏如何合理、正确配伍用药的指导依据.因此,如何做好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与新产品投向市场前药物间物理、化学、药理的配伍变化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药现代研究的回顾与研究思路、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总结为5种: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发展为化学药物;把中药当作植物药。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西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利用西医“病”的研究模型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套用现代最新科技方法(包括基因研究方法)按西医药对“病”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提取物、有效部分、成分;利用西医药对疾病的认识。联系、分析中医药在治疗上应用的对该病有效的方、药,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中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上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医药临床为依据;注意吸收、消化和引进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中医药理论指导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化发展和预后的基础研究;注意研究中医“辩证论治”与个体化用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医药研究所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与“中药复方是天然组合化学库”两种学说,指出中药药效物质化学组成多元化,而又具有多靶点作用机制,是一个具有大量非线性、多变量、变量相关数据特征的复杂体系。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筛选”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把组合化学“以分子最大的多样性模拟生物多样性”原理及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研究领域。以中药复方组方药味的重组合分组及多种分离技术代替组合化学合成路线,以多种工业化分离技术的产物为“基本构造单元”,创造“化学多样性”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库,并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寻找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化学组成与作用机制的内在关联;探索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复杂体系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技术,为建立“最优分离”概念,以及开展相关精制技术应用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草问答》是晚清著名医家唐宗海所撰的本草药理专著,体现了唐宗海中西汇通的学术色彩。本文简要介绍唐宗海的生平与成书背景,分析《本草问答》阐发汇通中医药理论的特点,认为该书在立足阴阳五行水火气血理论,重视药物自然属性的同时,引用物理学、化学、气象学、西医学等西方自然科学以补充论证中医观点。从“衷中”“参西”两个方面讨论唐宗海在《本草问答》中体现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总结认为《本草问答》是一部以中医议论为主,兼有西学观点,通过借鉴或对比,力图证明中医药理观点正确性的著作,此亦为中西汇通学派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成,对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中药”将在近几年内更名为“天然药物”.又说,“‘中药'这个古老的词汇将被‘天然药物'所取代”.还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对此,笔者不能完全赞同. 首先,将中药更名为天然药物,或者以“天然药物”一词取代“中药”的称谓,是很不妥当的.一种事物的命名或更名都应以实际需要来决定,并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我国清代以前,防治疾病的物质本来只称作“药”,作药用的材料大多是植物、动物及矿物.汉、唐以来,直到至明、清,我国药学(本草)都不断引进了来自国外的药物(外来药).但由于有关外来药物的来源和知识与我国药学并无本质的不同,故无不被我国药学所消化与吸收.我国的药物也不断传播到海外.大约在19世纪中期,日益成熟的西方医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逐渐传人我国,才开始改变了我国的医药现状.西方医药和我国固有的医药并存的局面,迫使我国医药工作者界定自己的医药.  相似文献   

8.
寒水石考     
《中药大辞典》称:“《本草》所载的寒水石,据考证为芒硝的天然晶体,但近代寒水石药材的商品,有红石膏与方解石二种,前者多用于北方,后者多用于南方。” 经调查,目前我国北方所用寒水石多为含有微量铁元素等的红石膏,南方的寒水石多为方解石。认为芒硝天然晶体为寒水石者,只是写在《中药学》上,实际应用并不存在。然而,寒水石一名三源的同名异物现象给医疗、教学、科研带来不少麻烦。此现象何以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蓉  卜一珊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5(3):117-118,F0003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伴随多种慢性并发症,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广泛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的降低血糖作用温和持久,不良反应小,且作用机制具有多效应、多位点及多功能等特点,可见在天然药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证。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2型糖尿病。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西药指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  相似文献   

11.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我教学组曾有过三届药学新高职和一届药学本科的“天然药物化学”的授课经历。作为新开本科课程 ,我们在教学中碰到了许多问题 ,迫切地需要向兄弟院校请教。沈阳药科大学是我们国家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药科大学 ,也是我们国家药学本科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科书的主编单位。经基础医学院和学校同意 ,我们于 2 0 0 3年 12月 2 7日至 2 0 0 4年 1月 3日赴沈阳药科大学参观学习。我们深知此次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行前对参观学习的内容作了计划 ,列了学习提纲。我们访问了沈阳药科大学的教务处、研究生处、中药学院和药学院 ,会见了教务处处长、研究生课程安排办公室负责人、天然药物化学系主任 (药学本科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科书的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以及药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 ,重点参观了沈阳药科大学 2 0 0 3年刚落成的新科研楼 (中药学院和药学院所在地 )。还将相关学科的试题、教学安排、自编教材携带回来。以下就我们的这次参观学习及体会作一详细总结。1 “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安排  理论课 4 0学时 ,实验课 4 8学时。他们认为中药是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痢疾是一种法定传染病,在流行期间对人们的健康和工作影响很大。当前临床以细菌性痢疾多见。其治疗原则,西医以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原体为主,而中医主要系按照痢疾的不同征候、脉象给以“辨证论治”。但无论西药和中药治疗痢疾,均有用药量大,饮服繁琐的缺点。因此寻觅一种符合多快好省的治疗方法,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了。  相似文献   

13.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药用植物为基础的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是生药学的基础[1],生药学是药用植物学的继续和延伸两者密不可分。结合药学专业学过的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辅助以本草学、中医学相关知识研究生药的来源、加工、成分、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为药学专业介绍生药,也为药学专业开设的天然药物化学介绍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 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明确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发展概况,其中着重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及解放以来中药事业发展情况。 [内容提要]中药,泛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生药或原料药材、加工品、饮片及成药制剂等。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之一,有其独特的理论和使用经验,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有巨大的贡献。我国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中药资源,仅典籍记载,已达五千多种。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应用也最普遍,故历代记载中药的文献皆称为“本草”…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中药就能代表中医。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是不可分割的,丢失了中医基础理论这块基石,中药的应用就失去了依据,因此“废医存药”必然导致“废医废药”,是不可取的。这种观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良医越来越少,劣药越来越多,不仅最终损害了人们的健康,而且使砭、针、灸、导引、按跷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没有用武之地,丢掉了中医发展的根本。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的。以中药代替中医让中医药丢了魂,直接割断了中医药应用、发展和创新的血脉。误区二:中医就是单纯治疗。中医的一大特色是重养生保健。然而,在全国各级防疫体系中多年来见不到…  相似文献   

16.
《得配本草》是清代严洁、施雯、洪炜合著的一部本草学著作。此书论述剀切,启发思路,临床实用价值甚高,清人张焕评价“是集简明而切近后人,易于阐扬。”尚志钧教授称赞此书“可使学者触类旁通,灵活用药。”人民卫生出版社因其简明实用,用药经验丰富、对临床灵活运用中药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将其列入“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本文即以人卫2007年第1版《得配本草》为参考书)。现就个人学习与实践体会择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由于党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和关心,中药学有了迅速发展,除了中医各行政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各中药院校、专业的不断建立以外,兹就以下几方面加以概述。1 本草文献整理本草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本草书目整理方面,197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修订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了749部建国前编著的本草,比1961年收录的544部增加了205部,为研究本草版本、考证本草药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对历代本草书籍进行了重印,其中5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19种,6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3种,7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4种,80年代已重印和计划重印出版的本草书籍有142种。对本草古籍的辑佚、校点和注释方面尚志钧做了大量工作,重辑了《唐新修本草》和  相似文献   

18.
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西药尚无特异药物 ,多采用对症治疗 ,尚未见到从病理方面改善萎缩病变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以中药治疗为主 ,疗效明显优于西药 ,萎缩与肠化的病理改善达 1 3. 9%~47.0 9%。但由于辨证论治具有多层次、多途径调控特点 ,中医证侯尚未规范 ,因而分型很不统一 ,用药多变 ,临床难以重复。我们根据萎缩性胃炎中医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特点及演变 ,提出“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这一中西医结合“病症”概念。“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既具有中医“证”的内涵 ,又具有西医“病”的特点 ,是辨病与辨…  相似文献   

19.
<正> 指中药和草药而言。“草药”一词狭义的理解系指地区性使用的民间药,往往不像常用中药有商品在全国销售、使用。但是现在所称“草药”在古代本草中大多都已有记载,与常用中药无法载然分开,有的中药即草药,如:车前草、夏枯草、蒲公英等。因此中药一词完全应该包括草药。至于“本草”是因所收载的药物中以  相似文献   

20.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