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lysis,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方法,成立输液风险管理小组,绘制输液流程图,列出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iority number,RPN),针对优先失效模式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和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结合因果分析法,改善护理人员行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保障患儿安全。方法 成立小儿静脉输液FMEA小组,用FMEA方法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评估,对风险值RPN≥100分的11个高风险因子逐一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潜在的失效原因,开展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结果 采取改进措施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减少。 结论 FMEA结合因果分析法用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流程中,有效预防了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得到护理人员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在静脉输注风险防范应用的效果.[方法]应用FMEA对静脉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安全静脉输注失效的原因,通过计算RPN值、提出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加强护士静脉输注技术培训;建立、完善静脉输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落实静脉输注全程的健康教育及加强输注后的管理等.[结果]FMEA能使所有隐性风险得到量化,使风险的分级和处理简便、易行.实施整改后的静脉输注流程的风险RPN值明显下降(P<0.01)、病人满意度上升(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静脉输注流程,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其进行预测、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注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FMEA后,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2010年的2.77%下降到2011年的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9,P〈0.05)。【结论】应用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现场调查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细节管理模式后患儿360例,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36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细节管理模式规范了全程优质服务缩短了等候时间,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风险管理方法,找出门诊患儿使用留置针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制定护理对策,比较实施对策后常见风险问题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瑚后留置针脱出、堵塞、静脉炎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留置针使用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可有效保证门诊使用留置针输液患儿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bsis,FMEA)在手术室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手术患者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采用FMEA法,成立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FMEA后,6个失效模式的危机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2012年1-6月的1.79%下降到2012年7-12月的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MEA理论,对手术室静脉管道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截瘫患者压疮预防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对截瘫患者引起压疮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截瘫患者引起压疮的原因,通过计算危机值(RPN)提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实施整改后截瘫患者压疮预防流程的风险RPN下降了65.3%,压疮发生率为零(P<0.05)。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应用于压疮预防流程,能在压疮发生前进行有效预测、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60例在徐州市儿童医院儿童门诊进行输液的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常规静脉输液,试验组使用FMEA方法进行输液。观察FMEA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实施FMEA后穿刺失败(40.87±10.82)分、接瓶液体错误(0.98±0.28)分、输液较快(120.05±30.56)分和药物配制错误(247.97±61.66)分方面的危机值(RPN)明显低于实施FMEA前穿刺失败(246.09±60.88)分、接瓶液体错误(329.32±80.94)分、输液较快(259.66±65.78)分和药物配制错误(247.97±61.66)分方面的R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满意率(87.50%)和患儿家长满意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满意率(52.50%)和患儿家长满意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FMEA后大大降低了投诉案件,输液进程更通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郭丽君  贡浩凌  高燕  王辉  徐蓓 《护理研究》2014,(12):4389-4391
[目的]完善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方法]成立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团队,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列出输血护理流程的各个步骤,以及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并计算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查找目前输血护理流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影响安全输血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临床输血过程中。比较实施FMEA 前后 RPN 值及病人安全输血效果。[结果]实施 FMEA 后取血、输血时间不合格率明显下降,护士输血查对实践考核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影响安全输血高危因素的 RPN 值明显下降。[结论]FMEA 模式应用于临床输血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士评估风险意识与能力,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输血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无线输液管理系统、开展预约输液、配备生物安全柜,优化门诊输液流程.记录优化输液流程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优化输液流程前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儿科门诊输液流程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失效模式预防可避免性压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有效地预防可避免性压疮。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率分析法针对压疮组成团队,分析诊疗流程并制作出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结果:制定与实施预防压疮改进措施,实施前后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对比,压疮风险下降;形成压疮防治指南。结论:FME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预防可避免性压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责任分区模式在综合性医院门诊输液室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起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输液室将120个座位分为3个责任区,并对3个责任区患者的输液操作、观察与健康教育等实施小组包干,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进行监督。比较责任分区模式实施前后,患者输液意外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责任分区模式后,患者输液意外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与责任分区模式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责任分区管理模式可以增加护士工作的责任心,有效减少输液意外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保障了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机预防理论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儿科病房8 285人次静脉输液应用危机预防理论进行管理和干预,包括培养护士危机意识、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完善相关制度、危机监测和预控和定时危机演习的方法。结果应用危机预防理论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无护理部投诉事件和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危机预防理论,降低了儿科因输液外渗引发的投诉事件,有效降低和避免护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7.
流程再造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门诊输液管理。方法运用流程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半年内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门诊输液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及缺陷发生率分别为0.012%、0.002%,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9%、97.9%,流程再造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护士执业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