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的有效测量工具.方法 以罗伯特·凯根的结构—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维度,结合专题讨论和专家评定收集和确定题项.对722名大学生测试,经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用AMOS4.0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来确定量表的结构和检验其有效性.结果 量表由问题解决、尊重、友好氛围和了解促进四因素构成;量表模型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别角色与人际和谐性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人际和谐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大连某高校19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4种不同的性别特质类型,并且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性量袁得分、女性量袁得分与人际和谐性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1=-0.357,P〈O.01,r2=-0.282,P〈0.01);双性化者与未分化者人际和谐性有显著差异。结论双性化个体在人际和谐性上明显优于其他个体,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15名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总分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379(P<0.01),人际信任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447(P<0.01)。②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比例比较大。③在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方面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影响网络人际吸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方法:应用自编问卷,要求大学生评定影响网络人际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①好的人格品质、幽默风趣和相似性是最为影响网络人际的积极因素;②理想网友最应具有的人格品质是随和性,其次是责任性;③缺乏共同话题、人格知觉结果不一致及信息不真实是最为影响网络人际的消极因素。结论:网络人际主要受到对方内在人格、修养等因素的影响。不一致或虚假行为最易导致人际终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索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发展和人际容纳的现状及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4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得分为(93.04±13.423)分,高分组占26.02%,中间组占64.16%,低分组占9.82%;(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际容纳与自我和谐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感觉被他人容纳与家庭功能中的4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6~0.153,P0.05)。人际容纳的2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几乎都有显著相关(r=0.142~0.453,P0.01)。家庭功能4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大多有显著相关(r=-0.096~-0.316,P0.05);(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容纳他人的预测力最佳,解释量为20.5%。结论:自我与经验的和谐对于人际容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志国 《校园心理》2007,5(12):33-34
<正>晓婧是一个大学女孩,在就要毕业的时候她决定要做一次心理咨询。于是,我如约接待了她的来访。晓婧倾诉的过程几乎一直是泪水相伴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人际问题的现状,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人际问题总分与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际问题总分与个体依恋焦虑和回避显著正相关(P<0.01);个体依恋焦虑,母亲的温暖理解,父亲的过度保护,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和情感表达进入了回归方程,路径分析发现母亲的温暖理解、父亲的过度保护通过个体依恋焦虑影响人际问题,个体依恋焦虑直接影响人际问题,而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亲密度直接影响人际问题,矛盾性既可以直接影响人际问题,又可以通过个体依恋焦虑影响人际问题。结论大学生人际问题与父母和家庭有很大关系,个体依恋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际心理素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人际交往的知识、技巧、能力和索质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外人际关系与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人际心理素质的内容和涵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特点,并探讨不同自尊水平、成败情境及性别因素对人际归因的影响.方法 釆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和缺陷感量表(FIS)对430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在人际成败归因方面,高社交自尊组的大学生比低社交自尊组外控性归因较低,但不同社交自尊水平的大学生之间内控性归因无显着差异。②大学生在人际成败上表现出一定的自利性归因倾向。③对于人际成败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归因于“能力”,且男生比女生有较多的运气归囚。  相似文献   

10.
人际敏感性是社会心理学尤其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际敏感性概念的发展与其测量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对人际敏感性概念和测量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回顾,并对不同的测量方法和范式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城镇中学生人际敏感现状及其家庭因素,为早期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编问卷,对722名城镇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人际敏感为(2.08±0.72)分;人际问题检出率为13.4%(男生10.8%、女生15.6%);初一为10.1%、高二为17.9%;初高中分别为10.6%和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人格结构,比较他们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人际问题量表(IIP-32)测量36名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的住院患者,以某高校的1801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对照人群。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在PA(主导/控制)、BC(报复/自我中心)、DE(冷漠/距离感)、FG(社交逃避)和HI(顺从/不自信)和总量表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4.0~4.83,P<0.001);两组被试的人际关系环状结构图存在明确差异(t=-6.16~-2.39,P<0.001)。结论抑郁障碍人群的人际问题要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方法:通过对382名大学生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776名大学生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1)大学生宿舍人际相处主观影响因素问卷包括25个项目,分为人际安全、人际期望、人际张力、人际报复、人际焦虑5个因子,25个项目的载荷为0.43-0.82,5个因子解释的总方差变异率为52.49%;(2)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69-0.87,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x2/df<5,RMSEA<0.07,CFI、NFI、NNFI均在0.95以上.结论:该问卷的因素结构清晰,信度和效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讲究高效和迅速。如何能在快速地人际交往中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也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就是人际知觉能力。人际知觉准确性在不同的性别、职业之间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大量关于人际方面的研究关注人际偏差、人际关系,较少关注人际知觉这一概念的测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人际知觉的概念及其测量方式以及影响人际知觉的几种疾病,以期帮助广大的临床工作者在测定人际知觉上有更清晰的思路,重视人际知觉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15 290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并对其中204名大学生进行追踪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的心理症状较为突出,中等以上强度检出人数仅次于强迫症状,明显多于其他常见的心理症状。对在大学生中高发的人际敏感问题,应当引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心理咨询等个体帮助以外,寻求更为高效的团体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帮助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缓解抑郁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接受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对两组病人实施人际问题调查。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结果:1、住院抑郁症患者人际问题的悲伤、角色转变、人际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缺乏分布分别为3(5%)、33(55%)、18(30%)、6(10%),χ2=31.87,P<0.01;2、治疗12周末,实验组抑郁症状缓解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14.90±4.57/18.27±3.57,6.80±4.37/10.73±3.18,t=3.18、3.98,均P<0.05)。结论:1、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人际问题以角色转变和人际冲突最为常见;2、团体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于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抑郁与人际性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学生抑郁与其人际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BDI和PTDS两种量表对324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测试,抑郁程度分为重、中、轻、正常4种。结果、大学生的抑郁与其人际性格特征得分呈负相关;不同抑郁程度的大学生人际性格特征有显著差异;重度抑郁的男女大学生在Fx上出现高峰,在Sy,Wb,Cm,Ie上出现低谷。结论 大学生抑郁与其人际性格特征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9.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yStackSulivan,1892~1949)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医学家,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精神医学界定为研究人际关系的科学,特别重视人际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6所高校532名教师为被试,采用高校人际气氛量表和自评健康量表进行评估。结果:①高校人际气氛量表评分在中等以上者占68.8%,人际和谐维度评分为中等以上者占72.4%,人际态度、人际互动、人际距离维度评分为中等以上者分别占44.5%、44.5%、46.1%;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评为差、中等、良好者分别占9.0%、56.1%、34.9%;②高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44);人际互动、人际和谐和人际态度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r=-0.25、-0.30、-0.30),人际距离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r=0.24);③心理健康与人际互动、人际和谐回归显著(β=0.28、0.22)。结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高校人际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其中人际互动和人际和谐对心理健康回归显著,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正向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