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砷暴露与大鼠肝脏损伤的关系,了解激活素A(ACT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11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浓度100 mg/L的亚砷酸钠溶液)、自然恢复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第1、2、3、4月末各处死10只,自然恢复组第1月给予砷溶液,月末随机取出10只改为自来水,其余仍给予砷溶液.第2月末处死上月分出的10只,并在此取出10只改为自来水,1 mo后处死,依次类推,第4月末将最后10只停用砷溶液的大鼠处死.股动脉取血进行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观察其肝脏损伤的动态变化,取大鼠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CTA、TGF-β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砷暴露1 mo后脱离自然恢复1 mo可见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ALT、AST模型组中增高,第3、4月造模,AL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1、2、3 mo后分别自然恢复1 mo,ALT降低有统计学意义(49.33±13.51 U/L vs 62.68±23.57 U/L,62.75±14.40U/L vs 64.36±18.24 U/L,65.74±11.85 U/Lvs 69.36±15.7 U/L,均P<0.05).ACTA mRNA第3、4月造模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4.83±28.29 vs 28.33±18.70,98.67±26.80vs 28.33±18.70,均P<0.05),TGF-β1 mRNA1、2、3、4 mo造模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46.27±18.39 vs 33.64±20.17,67.06±20.79 vs 33.64±20.17,88.33±23.42 vs 33.64±20.17,110.57±24.23 vs 33.64±20.17,均P<0.05);造模1、2、3 mo后分别自然恢复1mo,TGF-β1 mRNA降低有统计学意义(35.36±16.48 vs 46.27±18.39,52.04±21.37 vs67.06±20.79,70.69±35.27 vs 88.33±23.42,均P<0.05).结论:砷暴露所引起的肝脏损伤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越早脱离暴露其损伤的肝细胞修复越快;促炎症因子ACTA、TGF-β1与砷暴露肝损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予普通饮食喂养,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饮食12周;12周后正常组、模型组同前喂养,其他两组大鼠分别进行电针和西药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共4周;16周全部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EM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NF(核因子)-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西药组大鼠的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和电针组(P均<0.05)。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有不同程度减弱(P<0.01),且模型组大鼠的表达明显低于电针组(P<0.01)。结论:肝组织NF-κB的活性增强及PPARγ的表达减弱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电针可以起到增强大鼠肝组织PPARγ的表达及降低NF-κB的活性作用。电针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激活PPARγ的作用而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gular signal-reglulated kinase,ERK)mRNA在CCl4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姜黄素(curcumin,CUR)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建立CCl4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组、模型组及CUR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RT-PCR法比较各组肝组织NF-κB及ERK-1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中,ERK-1及NF-κB mRNA的表达均增高,而CUR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则较模型组低,NF-κB及ERK-1 mRNA的表达也降低.结论 CUR可能通过抑制α-SMA的表达,减弱NF-κB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抑制ERK-1促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产生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绞股蓝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T2DMNAFL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Ⅰ组),T2DM-NAFLD模型组(Ⅱ组),T2DM-NAFLD模型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小剂量治疗组(Ⅲ组),T2DM-NAFLD模型GPS中剂量治疗组(Ⅳ组),T2DM-NAFLD模型GPS大剂量治疗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GPS治疗的效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情况,PCR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1A1,CYP4501A1)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GPS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具有剂量依赖性.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GPS治疗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NF-κB的表达,并有剂量依赖关系.肝组织PCR检测发现,GPS治疗能下调肝组织PPARγ和CYP4501A1的mRNA表达.GPS治疗能减轻治疗组大鼠肝脏脂肪浸润程度,通过剂量依赖关系方式逆转脂肪肝程度.结论GPS通过下调细胞因子TNF-α、NF-κB以及PPARγ和CYP4501A1 mRNA的表达对T2DM-NAFLD大鼠肝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砷暴露大鼠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水砷暴露致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为砷中毒致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较好的实验平台.方法:80只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和自来水,模型组给予普通饲料和砷水(100 mg/L).分别于第1、2、3、4月末各随机处死10只,检测血清样本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取部分肝组织处理后于光镜和电镜观察,了解肝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图像分析法进行Masson染色纤维化面积半定量分析.结果:砷暴露1 mo.大鼠肝组织HE染色可见细胞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性.汇管区见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坏死.但肝小叶结构尚完整.砷暴露3、4 mo后大鼠肝组织损伤明显加重,并可见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条索形成,肝纤维化趋势明显.电镜下可见砷暴露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核形状改变,核膜扩张并且不完整,线粒体肿胀,边界不清,极消失.砷暴露大鼠血清ALT、AST的结果比正常对照组增高,ALT雀3、4 mo后增高更明显(69.36±15.70 U/L,104.49±16.86 U/Lvs50.68±4.31 U/L,均P<0.05).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大,造模2、3、4 mo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8±0.15,0.57±0.11,1.07±0.22vs0.21±0.13,均P<0.05);造模4 mo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与造模1、2、3 1310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水砷暴露致肝损伤、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为砷暴露致肝损伤、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在脂肪性肝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组、高脂组和酒精加高脂4组,每组10只大鼠,16周断头处死,用HE、苏丹Ⅳ、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用电泳迁移率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 γ mRNA的表达、各生物化学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酒精加高脂组病理损害最重。酒精组和酒精加高脂组的NF-κB活性(142±16.32,238±19.1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3±9.24,F值分别为6.36、17.93,P值均<0.01)和单纯高脂组(84±10.38,F值分别为5.96、16.20,P值均<0.01),酒精加高脂组的NF-κB活性显著高于酒精组(F=6.23,P<0.01),而高脂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精组、高脂组和酒精加高脂组大鼠肝组织PPAR γmRNA的表达(0.2530±0.069,0.3647±0.082,0.1226±0.054)均较正常对照组(0.8097±0.094)有不同程度的减弱(F值分别为15.43、7.24、21.45,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酒精组和酒精加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与自由基反应、核因子(NF)-κB活化、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关系及电针联合贞芪扶正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3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贞芪扶正颗粒组、针药联合组。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给予电针足三里、关元、内关、三阴交、肝俞穴治疗,贞芪扶正颗粒组给予贞芪扶正颗粒灌胃,针药联合组则予上述电针和贞芪扶正颗粒治疗,共4 w。造模4 w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肝脏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组织活性氧簇(ROS)、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及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 mRNA及CTGF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分期、ROS、LPO含量、NF-κB活性、TGF-β1 mRNA及CTGF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T-AOC、SOD、GSH-Px、CAT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积分、ROS、LPO含量、NF-κB活性、TGF-β1 mRNA及CT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而血清T-AOC、SOD、GSH-Px、CAT活性明显上升(P<0.01),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NF-κB活性与TGF-β1 mRNA及CTGF mRNA呈正相关(r=0.627,P<0.05;r=0.581,P<0.05)。结论自由基反应、NF-κB活化、TGF-β1及CTGF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有协同作用,电针和贞芪扶正颗粒均能显著抑制自由基反应,降低NF-κB活性,下调TGF-β1和CTGF 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肝组织损害程度,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γ,PPARγ)、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亚基c-Rel以及抗凋亡因子Bcl-xL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建立OGD/R模型,分为正常组、OGD4 h/R6 h组、OGD4 h/R12 h、OGD4 h/R6 h+PIO组、OGD4 h/R6 h+PPARγ抑制剂T0070907 (TIO)组、OGD4 h/R12 h+PIO组以及OGD4 h/R12 h+TIO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内PPARγ和NF-κB c-Rel蛋白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神经元内Bcl-xL mRNA表达.结果 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OGD/R后PPARγ和NF-κB c-Rel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性增高(P<0.01),给予PIO后PPARγ和NF-κB c-Rel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显著高于单纯OGD4 h/R6 h组和OGD4 h/R12 h组(P<0.01),而给予TIO后PPARγ和NF-κB c-Rel蛋白表达减少,显著性低于单纯OGD/R组(P<0.05)以及相应PIO组(P<0.0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示,OGD4 h/R6 h组Bcl-xL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性增高(P<0.01),PIO组Bcl-xL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单纯OGD4 h/R6 h组和OGD4 h/R12 h组(P<0.01),给予TIO后Bcl-xL mRNA表达减少,显著性低于单纯OGD/R组(P<0.05)以及相应PIO组(P<0.01).结论 PIO可上调培养大脑皮质神经元OGD/R后PPARγ蛋白表达,进而增加NF-κB亚基c-Rel调控的抗凋亡因子Bcl-xLmRNA表达,这可能是PPARγ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胰腺炎组(SAP组)及NAC干预组(NAC组).各组18只.以4%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制作SAP模型.NAC组于造模后1 h行股静脉注入NAC(200 mg/kg).分别于3 h、6h、12 h时间点随机剖杀大鼠.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NF-κB活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iNOSmRNA表达;胰、肝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同时行血清淀粉酶、肝功能(AST、ALT)检测.结果:SO组肝组织可见散在肝细胞NF-κB活化和iNOS mRNA低表达,SAP组NF-κB活化和iNOS mRNA高表达:NAC对肝组织NF-κB活性有抑制作用,降低iNOS mRNA表达,与SAP组比较差异显著(3 h:0.32±0.05 vs 0.46±0.04.6 h:0.56±0.07 vs 0.97±0.18,12 h:0.87±0.14 vs 1.13±0.11,均P<0.05),并可降低血清淀粉酶、AST、ALT水平.结论:肝组织NF-κB活化及iNOS 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SAP肝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NAC可抑制肝NF-κB活性及iNOS mRNA的表达,对SAP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护肝片对其影响。方法采用12.5%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 mg·kg-1)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 p65、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NF-κB p65、TGF-β1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模型复制8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和13周,模型组NF-κB p65、TGF-β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NF-κB p65蛋白和TGF-β1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NF-κB p65、TGF-β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抑制NF-κB、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过程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积雪草酸(AA)对AMI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按照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组,其中12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的大鼠制备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AA高剂量组、AA中剂量组和AA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干预组给予不同剂量的AA。28天后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SIRT3、β-catenin和PPARγ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变差,微血管密度(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和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明显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增加,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AA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改善,MVD增加,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mRNA表达均升高,血清IL-6、TNF-α、NF-κB水平降低(P0.05)。结论积雪草酸抑制大鼠梗死心肌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抗纤软肝颗粒对四氯化碳加乙醇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15只,抗纤软肝颗粒组(K)15只,正常对照组(N)10只。M组、K组分别以40%四氯化碳橄榄油液腹腔注射,每周2次,并以5%乙醇为唯一饮水。造模同时,K组即予抗纤软肝颗粒20 g.kg-1.d-1(中等剂量)灌胃,每天一次。7周末,各组取肝右叶分别作肝组织病理观察及检测肝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抗纤软肝颗粒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纤维化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肝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 p65 mRNA转录过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所致肾间质纤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丹参干预组按剂量高低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均从模型建立前48 h开始灌胃,于造模后第7天,留取梗阻侧肾脏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核因子(NF)-κB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NF-κB及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 UUO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丹参各剂量组与UUO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丹参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与空白组相比较,UUO模型组中NF-κB表达明显增高,PPAR-γ表达明显降低。丹参高、中剂量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UO模型组,丹参高剂量组PPAR-γ表达增强,与UUO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丹参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增强PPAR-γ的表达,从而起到肾脏保护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 mRNA(HO-1mRNA)在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40R♂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亚砷酸钠组(iAs3 组).10 mo后处死小鼠,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部分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iA3 组小鼠血清ALT、AST、GLB值高于对照组(61.5±5.5 U/L V5 38.0±5.6 U/L,530.9±39.0 U/L vs 118.3±9.1 U/L.27.15±4.1g/L vs 20.9±0.6 edL,均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小鼠肝组织HO-1 mRNA基因表达在iAs3 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393,P<0.05).结论:小鼠亚砷酸钠长期暴露诱导的HO-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肝损伤肝纤维化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玲  吴君  蒋玲  欧兵  张韵  李诚秀  程明亮  杨勤 《山东医药》2009,49(33):34-36
目的 探讨慢性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临床地砷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小鼠分别自由饮用亚砷酸钠水(75、150、300 mg/L)连续10个月后处死,检测肝组织总砷含量和肝功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Ⅲ型胶原(Col-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肝组织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 染砷大鼠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砷蓄积和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染砷大鼠病理检查示小鼠肝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细胞浸润、有明显的纤维条索形成,肝组织中TIMP-1、Col-3 mRNA表达增强、MMP-8 mRNA表达降低、TGF-β蛋白表达上调,以饮用高浓度大鼠为著(P均<0.05).结论 长期饮水砷暴露可刺激肝组织TIMP-1、Col-3、TGF-β的表达,导致肝纤维化发生,各剂量亚硝酸钠水均可复制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尤其是300 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在急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PPARγ配体治疗能否减轻心肌炎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Lewis大鼠24只诱导自身免疫性心肌炎,随机分为阳性对照、15d-PGJ2治疗组及比格列酮治疗组(各组8只),正常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观察PPARγ配体15 d-PGJ2注射(200 μ·kg-1·d-1)和比格列酮口服(10 mg·kg-1·d-1)治疗对心肌炎症程度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心肌PPARγ表达、免疫杂交检测IκBα、 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核酸酶保护法检测心肌组织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①PPARγ在炎症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强,主要定位在炎性浸润细胞的核和核周围区;②15d-PGJ2和比格列酮治疗使心肌炎症得到减轻,心重/体重、炎症分级严重程度明显减轻;③PPARγ配体15d-PGJ2和比格列酮治疗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降低心肌内上调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炎阳性对照组心肌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加5.6倍,15d-PGJ2和比格列酮治疗降低增强的NF-κB结合活性.⑤心肌炎阳性对照组心肌细胞核内NF-κB抑制物Iκ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心肌炎组相比,15d-PGJ2和比格列酮治疗分别增加IκB蛋白含量2.2和2.1倍.提示PPARγ配体治疗升高核内IκB水平而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PPARγ配体治疗减轻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其机制与诱导IκB表达、阻断NF-κB活化、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观察Kupffer细胞(KCs) Toll样受体4(TLR4)及其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用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于第0、4、6、8、10周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内毒素、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检测KCsTLR4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脏TLR4蛋白、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和组织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4、6、8、1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NF-κB蛋白、纤维化积分和KCs TLR4 mRNA以及血清内毒素、TGF-β1、C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同0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蛋白、TLR4蛋白和KCs TLR4 mRNA在第10周时较第8周有轻度下降;肝KCs 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845,P<0.01),与血清TGF-β1水平成正相关(r=0.665,P<0.01).结论 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过程中,内毒素可上调Kupffer细胞TLR4的表达,其可能为通过TLR4信号途径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腹腔注射8周以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每只大鼠按每100g体重分别给予20mg、10mg、5mg姜黄素灌胃处理,3次/周,共8周;所有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高剂量姜黄素组、中剂量姜黄素组、低剂量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TGF、TIMP-1、NF-κB的表达水平,进行图像分析并统计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别。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CTGF、TIMP-1、NF-κB大量表达,姜黄素可明显抑制上述因子的表达(P<0.01)。结论姜黄素预防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TGF、TIMP-1、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