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总结改良胸骨上举术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1986年10月-1998年10月用改良胸骨上举术治疗182例漏斗胸患儿。依据肋软骨再生是胸廓重塑的基础这一基本原理,对手术方法进行了4点改良:(1)钢板支架弯成拱型;(2)肋软骨膜缝合成管状并悬吊于钢板支架之上;(3)适当时机拔除钢板;(4)坚持术后功能锻炼。所有患和均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资料包括:胸廓外形,X线胸片及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微创新术式矫治47例漏斗胸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告并总结一种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新术式的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5年4月,47例2~18岁的漏斗胸患儿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采用胸壁小切口,不作胸壁的广泛游离及不作多对肋软骨切除,经最凹陷处置人一金属支杠于胸骨下端深面的方法手术矫正漏斗胸。结果47例患儿在手术完成时即获满意的矫正效果,手术安全无并发症。42例随访时间3~35个月,其中38例在随访期内获得满意的胸廓外观,患儿运动耐受量及心理状况也有明显改善。另外4例患儿的畸形,也较术前改善。结论采用微创的新术式治疗漏斗胸患儿效果满意,安全可靠,瘢痕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漏斗胸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畸形程度的漏斗胸患儿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本组共38例漏斗胸患儿,其中15例年龄小于7岁的轻、中度漏斗胸,行胸骨上举、胸肋骨成形术,用1根克氏针固定;6例年龄小于7岁的重度漏斗胸和8例年龄7~12岁的轻、中度漏斗胸,行胸骨“V”形截骨、胸肋骨成形术,用1根克氏针固定;5例年龄7~12岁的重度漏斗胸和4例大于12岁的漏斗胸,行胸骨“V”形截骨、胸肋骨成形术,用2根克氏针固定。结果38例中,31例效果满意,胸廓外形满意。3例因内固定物刺激导致皮肤软组织破溃,于术后3个月内取出内固定物而复发,4例有胸廓扁平伴胸前不整。结论“V”形截骨、胸肋骨成形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畸形矫正效果好、符合小儿生理特点;根据不同手术年龄和畸形程度选择不同改进型的“V”形截骨、胸肋骨成形术可尽量减轻对患儿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有机玻璃胸骨悬吊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漏斗胸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有机玻璃胸骨悬吊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漏斗胸的经验。方法2000年10月 ̄2005年3月采用医用有机玻璃胸骨悬吊术对43例婴幼儿先天性漏斗胸患儿实施胸廓矫形术,其中2例合并先心病患儿行同期根治手术。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并获随访,除1例胸骨下段轻度凹陷外,其余患儿胸廓形态正常,术后心肺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漏斗胸早期手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机玻璃胸骨悬吊术治疗婴幼儿漏斗胸方法简单,创伤小,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胸骨上举术后第2、3肋软骨前凸畸形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胸骨上举术后并发第2和/或第3肋软骨前凸畸形的表现及其原因。方法 对5例胸骨上举术后并发第2和/或第3肋软骨前凸畸形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漏斗胸患儿中发现5全术后第2和/或第3肋软骨前凸畸形的患儿,发生率为3.29%。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5.2岁。术后发现该畸形的时间为10~23个月,平均14.8个月。侧位胸片示胞廓较扁平。其中1全再次手术切除畸形肋  相似文献   

6.
胸骨吊牵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研究(附2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骨吊牵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0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217例漏斗胸患儿,平均年龄2.3±0.8岁(1.5~5岁);胸骨下端凹陷范围在5~10cm×5~10cm,凹陷深度在1.5~4cm,均于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下,于前胸部做纵形小切口,应用自行研制的胸骨吊牵架悬吊胸骨。结果217例患儿中,治愈212例(97.5%),好转5例(2.5%),治愈患儿的心肺功能达到正常,易患症状消失。结论采用胸骨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操作简单,创伤小,经济实用,能明显改善小儿漏斗胸症状。以3岁前手术为佳。  相似文献   

7.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的胸壁畸形 ,主要是以剑突为中心的胸骨和肋软骨向后凹陷 ,不同程度地造成患儿的心肺功能下降和心理障碍。目前 ,漏斗胸的病因学研究存在许多学说 ,如呼吸道阻塞[1,2 ] 、结缔组织异常[3 ,4] 、肋骨和胸骨发育障碍[5] 以及遗传因素[6] 等 ,但这些学说尚无一能全面解释其病因。漏斗胸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 ,其中改良胸骨上举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术式。于肋软骨膜下切除病变的肋软骨并抬高胸骨 ,术后再生的肋软骨塑形后能够维持胸廓的正常外形 ,并使患儿心功能得以改善 ,获得满意的疗效[7 10 ] 。因此 ,肋软骨的再生是漏斗胸…  相似文献   

8.
胸骨抬举加钢板固定纠治幼儿漏斗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漏斗胸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因影响患儿呼吸循环功能并对其心理造成伤害故需手术矫治,具体手术年龄目前尚存在争论。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小儿漏斗胸180例,其中胸骨抬举加自行设计的钢板悬吊固定矫治幼儿漏斗胸41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改良胸骨抬起术治疗小儿漏斗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改良胸骨抬起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对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诊1~12年,患儿胸部畸形,19例明显改善,2例部分改善。结论 改良胸骨抬起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漏斗胸外科治疗:30年406例经验回顾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复习漏斗胸外科治疗30年经验并讨论相关应用研究结果。方法406例2~18岁漏斗胸于1975-200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包括23例外出手术)。后期病例接受了CT、心肺功能检查,以及在相关的应用研究中,对手术操作不断完善。早期8例施行胸骨翻转术(sternoturnover),其余病例均施行胸骨上举术(sternal elevation)。上举术主要包括从肋软骨膜下切除畸形的肋软骨,胸骨前的横向楔形切骨术,金属板横向穿过矫形后的胸骨体予以固定。要获得好的矫形效果,在手术操作中及术后要求做到下列5点:①保护肋软骨与肋骨连接部(costochondral junction);②将切开的软骨膜缝合修复呈“管套”状;③不切断与胸骨缘相连的肋间束;④将金属板向前弯曲为适度的“弓”形;⑤术后体疗,如维持挺胸姿势和与扩胸有关的锻炼,金属支架(metalstrut)固定1年。结果312例获1~16年随访。3例复发,其中2例需再次手术。少数病例前胸壁外形不够理想,但胸骨后面与椎体前面之间距离增大,使心脏位置及心功能恢复,达到同龄健康儿童水平,而大多数患儿同时获得了正常的胸廓外观。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则较缓慢。结论认真做到改良手术操作中要求的5点,是获得远期手术良好效果的关键。最适当的手术时机是3~7岁。改良胸骨上举术可获得良好的胸廓塑形与心肺功能的迅速恢复,并发症低,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