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该院 ICU 治疗的1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2组,其中同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05例为早期组,其余75例患者为晚期组。比较2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一般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2.
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方法 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11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结果 7天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X线(CT)检查次数,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正确使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X线(CT)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清洁措施对于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IC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0例行0.02%洗必泰溶液口腔清洁为实验组,150例行生理盐水口腔清洁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人疾病转归、口腔炎症发生率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口腔清洁措施后,实验组口腔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8.67%,机械通气时间(5.3±1.5)d,住ICU时间(6.1±1.8)d,无死亡患者;对照组共3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00%,机械通气时间(6.5±1.9)d,住ICU时间(8.7±1.9)d,死亡14例,死亡率9.33%,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的口腔清洁措施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其治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置螺旋形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ICU收治43例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3例和B组20例.分别留置螺旋形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鼻肠管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小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并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入重症医学科(ICU)72 h内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 ET组),入ICU 14 d以后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晚期气管切开组( 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ET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4.2±2.4)d、(3.5±0.6) d、(14.5±3.2)%、(1.5±0.5) d、(3.3±0.3) d,LT组分别为(12.5±4.8) d、(8.5±5.6)d、(28.6±8.6)%、(6.3±1.2)d、(13.2±1.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96、3.28、3.46、2.57,均P<0.05);ET组、LT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3.8±4.38)%、(24.5±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镇静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是对患者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口腔护理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新生儿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标准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患者发生口腔炎,住院持续时间为(32.11±12.58)d,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口腔炎发生,住院持续时间为(23.49±10.41)d,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进行标准口腔护理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口腔炎的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22年9月萍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n=35,机械通气7 d内实施气管切开)和晚期组(n=24,机械通气7 d后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机械通气时长、气管切开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脑梗死后气管切开患者28 d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气管切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气管切开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β=0.684,OR=1.982,95%CI=1.193~3.292)、基线NIHSS评分(β=0.694,OR=2...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 143例行PCT的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术(E组,n=65)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n=78)二组,记录二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APACHEⅡ和昏迷评分,ICU留滞时间,28 d ICU病死率,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记录二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呼吸机支持天数等。结果 E组的ICU留滞时间和呼吸机支持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分别为(13.6±5.2)d比(18.8±6.3)d;(18.6±3.3)d比(26.4±4.3)d,P均<0.05],但两组的28 d ICU病死率及总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同时,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但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35.0%比52.9%,χ2=5.02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可缩短危重患者ICU留滞时间和呼吸机支持时间,并可减少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魏君 《哈尔滨医药》2012,32(1):23-24
目的 比较不同口腔护理法对在ICU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 将42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口腔刷洗法+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2周后VAP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2周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海生 《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住院的经头颅增强CT和/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于颅脑损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3% vs 79.7%),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 vs 23.4%),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7.2±2.2)d vs (13.6±3.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均以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9例行气管切开术,分析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及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29例患者中95例患者于机械通气10d以后行气管切开术,3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4d内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3%。结论气管切开适应证已大大扩展,手术时机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正确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治疗的78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机将上述患者分为早期气管切开(早期组,共38例)和延迟气管切开(延迟组,共4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迟组的ICU留滞时间为(23.7±7.5)d,机械通气时间为(21.3±7.2)d;早期组分别为(19.5±6.7)d、(16.9±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迟组的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肺部感染率和细菌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ICU留滞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长,真菌感染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方法收集2008年2至12月在综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的233例患者资料,对发生V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233例患者中发生VAP72例,感染率为30.9%;其中好转或治愈33例,死亡30例,未愈9例。VAP发生率:住ICU时间〉7d者为51.9%(56/108),机械通气时间〉14d者为68.6%(24/35)。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者的VAP发生率与气管未切开、未留置胃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昏迷者与未昏迷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VAP的高发生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有关。针对这些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连枷胸伴呼吸衰竭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手术组),23例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气管切开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方法,通过可靠的内固定迅速稳定胸壁,消除反常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疗效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3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在机械通气后的第2~11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d的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其中研究组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支持。统计分析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28d病死率。结果营养支持10d后研究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28d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丽敏 《中国药业》2013,22(15):88-89
目的探讨口腔冲洗联合体位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将76例重症监护(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行口腔擦洗加冲洗,并床头抬高30度半卧位护理;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行口腔擦洗,采取仰卧位。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VAP感染率分别为23.68%,42.11%,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冲洗联合体位护理可有效预防VAP感染,缩短ICU时间,利于患者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研究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机械通气期间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对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ICU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共计12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试验组则是予以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血气、心理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且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在ICU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具备理想的应用效果,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留  倪海滨  高伟  张丰  张爱萍 《江苏医药》2012,38(9):1095-109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ICU的脑卒中伴肺部感染需要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48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发病后3-4 d)气管切开组(A组,24例)和晚期(发病后8-10 d)气管切开组(B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lasgow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SIRS持续时间,CPIS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但在ICU入住时间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同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Glasgow评分及CPIS评分个体化选择气管切开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在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对30例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并采用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机械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1h、1d、3d、5d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本组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未见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结论对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