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血清标本溶血后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取56例健康人群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比较在溶血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清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测定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BIL、DBIL、ALB、TC、TG、LDL、HDL测定值溶血前后无明显差异;ALT、AST、CK、TP、LDH、γ-GT溶血后测定值明显升高(P〈0.05),造成溶血的原因主要是采血不规范和采血器械不合格两种。结论在测定血清中ALT、AST、CK、TP、LDH、γ-GT值时应注意标本是否溶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不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5例,每人采血10ml,于1、4、8、24h 分别进行15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直接胆红素(DB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钙(Ca)、总胆红素( TBIL)、尿素氮( BUN)、尿酸(UA)、总胆固醇( CHOL)、血糖(GLU)、三酰甘油(TG)、磷(P)、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以1h 的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将4、8、24h 的测定值与1h 的相比较。结果存放4h 测定的 GLU 值与1h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放8h 测定的 ALB、TP、BUN、GLU、ALP、AST、ALT 值与1h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放24h 测定的 ALB、TP、GGT、Ca、TBIL、BUN、GLU、ALP、AST、ALT 值与1h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对某些生化指标的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的过程中,采集血液样品后应及时送检,在最佳的时间内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0例正常健康人群,提取人群血液作为标本,测定溶血前后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清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三酰甘油(TG)的变化,分析其差异。结果采血器械质量差以及采血方法不规范是造成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溶血后AST、ALT、LDH、TP、CK、γ-GT较溶血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TC、TG、ALB、HDL、LDL较溶血前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于血清AST、ALT、CK、TP、γ-GT、LDH会有干扰作用,在分析测定结果时需要注意标本是否溶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门诊部2013年8月-2014年8月进行体检的60名正常人的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血液标本溶血血清中的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酐(Cr)、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尿酸(UA)等12项生化指标值,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溶血后 TBIL、DBIL、ALT、AST、CK、LDH、TP、ALB 等指标较溶血前均存在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有显著影响,因此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医护人员采血时,应规范操作,并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5.
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2例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并进行配对资料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TBIL、DBIL、TP、AST、的值在溶血和非溶血标本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LB的值在溶血和非溶血标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值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溶血对肝功检验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部进行体检的10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0例血标本进行常规生化检测.再人工溶血后检测相同项目.比较溶血前后总蛋白(T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肝(CRE)、尿酸(UA)、葡萄糖(GLu)、胆固醇(CHO)、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的测定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溶血后TP、AST、ALT、ALP、CK、LDH、γ-GT、CRE、GLu测得值与溶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BUN、UA、CHO、ALB、TC、TG、HDL、LDL等测得值较溶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多种生化检测项目结果有干扰作用,为避免或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医务人员应提高岗位责任意识,在采血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等过程严格把关,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血脂及维生素E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确诊为非胆道闭锁的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血清转氨酶、血脂及维生素E浓度的相关性。结果直接胆红素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314,P=0.015),与维生素E呈负相关(r=-0.435,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维生素E呈负相关(r=-0.361,P=0.006;r=-0.421,P=0.001)。30例患儿补充维生素E后,TC、TG、TBIL及D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补充维生素E可保护肝细胞膜,辅助改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肝功能,进而促进胆汁排泄,降低胆红素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对肝癌术后早期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经病理确诊为肝癌,术后接受索拉非尼治疗者,共30例,分析不同剂量下、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3个月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对血清AST、ALT、TBIL、IBIL、ALB浓度及PT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时血清AST、ALT、TBIL、IBIL及ALB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时血清TBIL、IBIL及ALB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ST、ALT浓度及P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引起肝癌术后患者早期转氨酶升高,对早期凝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且均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贾秀平 《河北医药》2010,32(17):2376-237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例CHD患者(CHD组)与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和血脂水平。结果 CHD组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显著减少(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升高(P〈0.01),胆固醇(TC)有明显升高(P〈0.05)。间接胆固红素(IBIL)、三酰甘油(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DBIL较发作期明显升高(P〈0.05),CHD组恢复期血清TBIL、D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CH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环孢素(CsA)血药浓度与患者体内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我院肾移植术后1周~1个月内服用CsA的患者病历,记录CsA血药浓度及相应的生化检验值,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全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全回归分析表明,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ea)等生化因素协同存在的情况下,上述各值与CsA单位剂量血药浓度存在线性关系(P<0.05);进一步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sA单位剂量血药浓度与T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结论:患者TP是影响CsA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而ALT、AST、AST/ALT、ALB、DBIL、IBIL、CHE、TBA、LDH、Urea、UA、Crea等可能与TP协同作用而影响CsA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方法 PBC患者29例,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为肝硬化前期(A组,18例)和肝硬化期(B组,1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前, A组ALB、GGT、TBIL、DBIL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治疗后AST、ALT、ALB、ALP、GGT、TBIL、DBIL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GGT、TBIL、DBIL的检测可对PBS分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172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观察2组疗效,观察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BDIL)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水平。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人工肝后 ALT、AST、TBIL、DBIL、PT、INR 均低于人工肝前,PTA 高于人工肝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术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8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氨(NH3)、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尿素氮(BUN)及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80例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后,62例临床症状以及化验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血清中TB、ALT、AST以及NH3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TP较术前无明显变化,ALB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较术前降低,PT缩短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胺酰转肽酶(GG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BIL、DBIL、ALP、ALT、AST、GG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BIL、DBIL、ALP、ALT、AST、GGT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2-63
目的:观察肝水解肽(肝乐宁)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0月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水解肽,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ALT、AST较治疗前降低非常显著(P〈0.01),GLB较治疗前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治疗组ALT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AST、TBIL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GLB、ALB变化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乙肝病毒主要标志物、B超等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离血清样本,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根据各测试项目的测试参数要求,设置相应的测试程序进行测定,测试的项目血清钾(K+)、钠(Na+)、氯(Cl-)、钙(Ca2+)、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肌酐(Cr)、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尿酸(UA)、总蛋白(TP)等13项。整个过程在2h内完成。结果 GGT、AKP、TBA、BUN、Cr、UA、TG、HDL、APOA1、APOB、IGG、C3、C4溶血对结果无影响(P〉0.05),AIJT、ALB、CK、Fe、CHO、IGA、IGM轻度溶血对结果无影响(P〉0.05),AST、TP、TBIL、DBIL、LDH、HBDH、CK-MB、GLU,Ca、P、Mg轻度溶血即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结论检验人员对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应在结果上注明"轻度溶血"或"严重溶血",必要时重留标本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6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及甲状腺疾病为主;80例患者由西药导致肝损害,主要有抗生素、降压药、抗甲状腺及抗肿瘤等西药;46例患者由中药导致,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痊愈,占24.60%;84例患者好转,占66.67%;10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出院,占7.94%;1例患者死亡,占0.79%。预后佳的患者与预后差的患者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白蛋白(ALB)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的患者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增高,说明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结论:DILI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无特异性临床特征,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致力于该病预防和早期诊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同时分析它们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的TBIL、DBIL和I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的TBIL与UAP组、SAP组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之间的DBIL、IBIL检测结果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小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2,(4):90+92-90,92
目的分析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1年8~11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65例正常人的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正常和溶血标本中的15项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对象血液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钾(K+)、葡萄糖(GLU)、尿酸(UA)的值在溶血和不溶血标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r)、钙(Ca2+)的值在溶血和不溶血的标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IL、DBIL、TP、ALB、CK、ALT、AST、LDH、K+的值更能说明溶血对血液生化指标有影响(P〈0.01)。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影响,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要求医务工作者采血时规范操作,对血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过程严格把关,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