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腹部病症缓解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65.5%(P<0.05),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内镜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导管可减少胃肠减压量及腹围缩小量,缩短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与药物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20%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中转手术等。结果观察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缓解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与药物(20%甘露醇)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腹腔手术的105例患者的年龄、麻醉类型、手术时间、并发低蛋白血症、肠粘连范围、术后白细胞计数等数据资料,分析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在麻醉类型、手术时间、并发低蛋白血症、肠粘连范围、术后白细胞计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麻醉类型、手术时间、并发低蛋白血症、肠粘连范围、术后白细胞计数为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与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病情等相关,腹腔手术前应明确患者的病症,合理处理术前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探讨肠梗阻导管在临床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7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肠梗阻导管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主要观察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肠梗阻导管植入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经济性好,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19例,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腔灌洗治疗(应用生理盐水10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0.5%甲硝唑200ml腹腔灌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2例中转手术,其余患者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4~49d,平均25d;观察组无中转手术者,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38d,平均19d;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腹腔灌洗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有效的消除腔内积血、积液或其它无菌性炎症的残留,能减少中转手术例数和住院时间,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普外科住院病例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组);B组(应用鼻胃管减压组)。均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及应用抗生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腹部影像学改变和自主排气、排便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A组与B组相比较,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8±1.5)d和(5.2±1.6)d(t=3.191,P=0.004),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为(6.3±2.8)d和(10.5±3.5)d(t=2.815,P=0.012),CT恢复改变时间(6.8±2.3)d和(9.2±2.9)d(t=5.016,P=0.013),胃肠减压有效率A组与B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过程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能够加速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症状,缩短治疗进程,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而且可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较高,约为5%~10%[1]。常规治疗方法一般为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但此法减压引流对小肠深部效果欠佳。手术治疗一直以来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因粘连造成肠梗阻再发。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减压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84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对84例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d后手术。结果79例成功,患者术前腹围(94±4)cm,7d后缩小到(80±2)cm;导管内每天引流量减冲洗量为500~3100mL;术后7d腹部平面显示肠管扩张术前后明显好转。气液平面减少。手术中发现肠壁水肿不明显,增加了局部切除的可能。有5例治疗失败,其中3例系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另2例是肿块位于横结肠中部。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鼻胃管治疗),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胀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和恢复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腹胀痛缓解时间为(3.81±1.02)d、胃肠减压量为(679.15±86.13)m L/d、恢复排气时间为(4.62±0.81)d,同对照组患者的75.00%、(8.53±2.02)d、(581.32±76.15)m L/d和(7.96±2.11)d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疾病临床上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淮北市矿工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近端空肠后,定期透视复查导管位置、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变化,经导管进行造影,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插管成功,置管后2 d至1周内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基本缓解。30例患者造影均呈现阳性征象。结论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是指在腹部或盆部手术后早期(术后〈14d),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原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往往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甘露醇联合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4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减压.其中治疗组经肠梗阻导管注入甘露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腹围缩小...  相似文献   

14.
陈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37-38,41
目的:探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10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组52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且胃肠减压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及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傅继勇 《河北医药》2013,35(5):700-701
目的 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8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并外接负压吸引器进行辅助吸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6 d为1个疗程,对2个疗程后的疗效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排便排气恢复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因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的患者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院外伤性肠穿孔、粘连性肠梗阻、胃肠恶性肿瘤、外伤性脾破裂、阑尾穿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5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导管减压、肠管内外排列术,结果 8例经普通胃管减压肠梗阻治愈,5例经普通胃管减压不成功后改肠梗阻导管减压后治愈,2例再次手术行肠排列术治愈,其中肠管内、外排列手术各1例。普通胃管减压保守成功者中1例后期随访再发肠梗阻,行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成功。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保守治疗,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较普通胃管好,且可作为再次手术时肠内排列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问题上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然后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比对照组多,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效果显著,临床症状缓解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方法 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腹腔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的95名患者,分为肿瘤复发组和非肿瘤复发组,对他们原发病的病理特征、梗阻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梗阻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组间的上述差异点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腹腔结核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以及入员相对集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发病率较高。2003年7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62例腹腔结核并肠梗阻患者,采用内科治疗3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给予手术治疗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胃部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相对较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