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脊液TP、IgG、IgM、ALB四种蛋白对小儿中枢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2007年在我院住院患儿80例,化脓性,病毒性和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各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20例.年龄1-14岁,女/男:46/34.患儿均在入院后两天腰穿采取脑脊液2ml,离心5min,取上清液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IgG、IgM含量.总蛋白采用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结果:脑脊液蛋白在小儿中枢感染性疾病中,均显现为增高.并且各种蛋白在不同的疾病中,表现出的增高幅度均又有不同.结论: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脑脊液中TP、ALB、Ig可发生明显的变化.化脑、结脑血脑屏障损害最严重,病脑血脑屏障通透性轻度改变.测定CSF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对三种脑膜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医学综述》2015,(7)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化脓性脑膜炎61例、结核性脑膜炎66例、病毒性脑膜炎67例。患者均于入院时实施脑脊液检查,分析三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并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1±4.0)×109/L、(7.2±1.3)×109/L和(6.1±2.1)×109/L。三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2,P<0.05)。三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Ig G、Ig M及葡萄糖、乳酸脱氢酶、乳酸、腺苷脱氨酶、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者进行脑脊液检查,综合分析脑脊液多指标检查结果,对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0例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人脑脊液β2-微球蛋白进行RIA检测,结果提示,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脑囊虫病各组病人脑脊液β2-M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脑脊液β2-MG检测可作为诊断中械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监测50例病毒脑炎,11例结核性脑膜炎,6例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及血浆ET-1含量并与10例健康儿童血浆及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2例脑瘫脑脊液对照.结果患病组血浆及脑脊液ET-1含量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者血浆ET-1均值46.76±17.23,脊液58.34±12.93;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者血浆ET-1 16.27±5.09,脊液24.47±8.5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脊液中ET-1含量增高可作为脑实质损伤重要指标,ET-1增高可提示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脑脊液 (CSF)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 -BB的含量与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荷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我院已确诊的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 (BM)、 2 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CSF中AST、LDH、CK的含量 ,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 -BB ,同时选取 3 6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对照。结果 3 4例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CSF中AST、LDH、CK、CK -BB值明显增高 ,其均值分别为 3 0U/L、 69U/L、 3 9U/L、 3U/L ,阳性率分别为 91 2 %、97 0 %、 85 3 %、 10 0 0 % ;而病毒性脑膜炎 (VE)组患儿CSF中上述各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两组阳性率及酶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中AST、LDH、CK、CK -BB测定对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和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占绝大多数,具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62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化脓性脑膜炎8例,病毒性脑炎54例)患儿脑脊液(CSF)常规、β2微球蛋白(β2-MG)和免疫球蛋白(Ig)的测定,发现β2-M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CSF常规异常、Ig增高,而病毒性脑炎组有19例常规正常、仅21例Ig增高。结果显示,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CSF常规和Ig可不表现出异常,但β2-MG浓度增高。因此,β2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时期,尤其婴幼儿易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此时小儿的机体免疫和解剖缺陷等因素相关。1病毒感染近年来由于在病毒学和免疫学技术方面的进展,证实许多神经系统的感染是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大多数病程自限,预后良好;少部分患者也可死亡;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脑脊髓等损害留有相当严重的后遗症。病毒感染造成中枢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病毒的种类、损害部位、机体的反应和抵抗力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2):1364-1364
近年来 ,由于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的提高 ,生存期的延长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en tralnervoussystemleukemid ,CNSL)便成为较突出的临床问题。因为化疗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致使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 ,一旦发生 ,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差 ,是影响长期生存一重大障碍。为进一步提高对CNSL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2 0例小儿CS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科共收治小儿白血病 96例 ,其中并发CNSL 2 0例 (2 0 .8% ) ,男 11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不同变化,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FMU-5微型脑脊液细胞沉淀器收集细胞,经染色后观察。结果208例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常规脑脊液化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3.3%和25.4%。其中病毒性脑炎者154例,化脓性脑炎者32例,结核性脑炎者6例,脑囊虫病者2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靠方法,尤其在常规细胞数不多或介于中间值时,对判断感染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变时,血脑屏障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导致通透性发生变化,进而出现脑脊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出现变化。脑脊液中蛋白成分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本文对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不同变化,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 FMU-5微型脑脊液细胞沉淀器收集细胞,经染色后观察。结果 208例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常规脑脊液化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3.3%和25.4%。其中病毒性脑炎者154例,化脓性脑炎者32例,结核性脑炎者6例,脑囊虫病者2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靠方法,尤其在常规细胞数不多或介于中间值时,对判断感染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中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病变时,血脑屏障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导致通透性发生变化,进而出现脑脊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出现变化。脑脊液中蛋白成分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本文对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变化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84-388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 681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5 681份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46株(2.57%),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81.51%),革兰阴性菌25株(17.12%),真菌2株(1.37%)。位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29株(19.86%)、肺炎链球菌27株(18.49%)、屎肠球菌16株(10.96%)、大肠埃希菌12株(8.22%)、B群无乳链球菌9株(6.1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标本病原菌检出科室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神经内科(31.51%)、神经外科(20.55%)、新生儿诊疗中心(19.86%)。出生0~28 d、出生29 d至1岁、1~5岁、6~13岁患儿脑脊液中位居第1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08%)、肺炎链球菌(25.45%)、表皮葡萄球菌(29.55%)、表皮葡萄球菌(35.71%)。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为10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氯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菌株特点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蛋白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不同蛋白质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等测定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微量总蛋白(m-TP),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C4一系列蛋白质指标,并与非感染组对照。结果 非感染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组脑膜炎m-TP、m-ALB、I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增加更明显,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以IgM升高更明显,结核性脑膜炎组以IgG升高最明显。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补体C3、C4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脑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各种蛋白成分的检测对三种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小儿较常见的疾病.根据病情轻重表现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本院对拟诊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常规行脑电图检查。笔者收集了2000年入院拟诊神经系统感染病例161例进行脑电图分析.对脑电图的辅助诊断价值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