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的庇护所预防方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副反应。方法2001-03—2003-03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ALL患儿259例,标危组122例,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每次3g/m2)治疗,共1089例次;高危组137例,共765例次;高危组HD-MTX治疗,分为2组,A组60例方案同标危组,B组77例采用HD-MTX(每次3g/m2,用3次),半年后颅脑放疗18Gy。所有患儿中用药方法分为连续6h静滴MTX(814例次),24h连续静滴MTX(1040例次)两组。结果高危组患儿与标危组患儿相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以及感染较高(均P<0·05);高危组中A组与B组的庇护所预防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连续6h静滴MTX与连续24h静滴,两组间MTX的副反应以及排泄延迟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精确对ALL危险度分型的基础上,一部分高危患儿可以取消颅脑放疗,24h连续静滴HD-MTX可以取代6h静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髓外白血病防治中行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31例(共80例次)进行观察.在血药浓度监测之下,分别给予持续碱化、水化和间断碱化、水化.探讨两种方式对血清中MTX浓度的影响以及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四氢叶酸钙(CF)解救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方法82例ALL患儿进行139例次的HD-MTX加CF治疗。根据44 h MTX血药质量浓度分为A组(44 h MTX浓度≤1.0 mmol/L),B组(44 h MTX浓度>1.0 mmol/L)。对用药前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观察,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血药质量浓度增加,皮肤黏膜损害、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谱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D-MTX加CF治疗儿童白血病时,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个体差异较大,应加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所致毒副作用的临床特点。方法 79例ALL患儿按诊断标准分为标危组(MTX使用剂量为3g/m~2)和中高危组(MTX使用剂量为5g/m~2),接受HD-MTX治疗。在MTX开始36h后予亚叶酸钙解救,检测42~48h MTX血药浓度,同时观察患儿HD-MTX治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 79例ALL患儿接受HD-MTX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减少的分别为52例(66%)、43例(54%)和10例(13%),发生肝脏毒性、黏膜损害和胃肠道反应者各为24例(30%)、29例(37%)和16例(20%),无一例发生肾脏毒性。42~48h MTX血药浓度与毒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差异有显著性(P0.05)。比较标危组与中高危组MTX使用毒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D-MTX治疗ALL时毒副作用多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损害和肝脏毒性。毒副作用的发生与MTX血药浓度有关联,未发现使用3g/m~2和5g/m~2的MTX剂量与毒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ALL患儿进行56次HD-MTX治疗,MTX剂量3 g/m2,同时水化碱化4 d,滴注MTX 36 h后开始四氢叶酸钙解救,首剂30 mg/m2,以后15mg/m2,1次/6 h,共8次。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接受HD-MTX治疗8例中,出现骨髓抑制(26/56次)占46.4%,消化道反应(24/56次)占42.9%,肝功能损害(13/56次)占23.2%,黏膜损害(12/56次)占21.4%,感染(5/56次)占8.93%,皮疹(3/56次)占5.36%,心脏损害(2/56次)占3.57%,出现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影、头痛各1例。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HD-MTX疗程前后差异无显著性。随访8例ALL,仅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该例为高危儿,发生时间为骨髓缓解(CR)后12个月。结论在基层医院不具备MTX监测及层流室条件下,只要在化疗前准备工作完善,水化碱化合理,四氢叶酸钙解救及时,HD-MTX治疗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甲氨碟呤治疗的毒性反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降低联合化疗中大剂量甲氨碟呤(HD-MTX)的毒性反应。方法对28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评估心、肝、肾功能正常后行88次HD-MTX5g/m2静滴24h,出入量各>3000ml/(m2·24h),尿pH7~8,毒性严重者出入量各达5000ml/(m2·24h),维持尿pH7.5~8。在开始用药后36h应用四氢叶酸(LV)解救。结果副作用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平均每次HD-MTX5g/m2后LV解救11次、总量221.2mg/m2,LV剂量是MTX的4.4%、终止解救时间86h。结论在肾功能良好的基础上,确保水化和尿液碱化;严密观察早期毒性反应,调整LV的解救剂量、次数、时间,在无MTX血浓度监测条件下,做好以Ⅰ举措,HD-MTX(5g/m2)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水化量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以完成诱导、巩固阶段化疗后拟进入庇护所治疗的ALL患儿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案;每例患儿给予3、4次HD-MTX化疗,每例每次5 g.m-2,每例次的水化量分别为5 000 mL.m-2.d-1(5 L组)、4 000 mL.m-2.d-1(4 L组)和3 000 mL.m-2.d-1(3 L组),碱化量及四氢叶酸钙解救量均恒定。每例次化疗于开始用药后0 h、24 h、36 h、42 h、48 h、54 h采集外周静脉血样,并于开始用药后2 h(三联鞘注前)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其MTX浓度。结果12例患儿共进行了42例次HD-MTX化疗,共测定血药浓度238次。不同水化组之间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相互比较,24 h MTX血药浓度测得值3 L组显著高于4 L组和5 L组,其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D-MTX化疗时水化量的多少对MTX的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开始用药后36 h内,二者成反比关系。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在3 000~5 000 mL.m-2.d-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的庇护所预防方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副反应。 方法2001-03—2003-03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ALL患儿259例,标危组122例,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 MTX,每次3g/m2)治疗,共1089例次;高危组137例,共765例次;高危组HD MTX治疗,分为2组,A组60例方案同标危组,B组77例采用HD MTX(每次3g/m2,用3次),半年后颅脑放疗18Gy。所有患儿中用药方法分为连续6h静滴MTX(814例次),24h连续静滴MTX(1040例次)两组。 结果高危组患儿与标危组患儿相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以及感染较高(均P<005);高危组中A组与B组的庇护所预防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连续6h静滴MTX与连续24h静滴,两组间MTX的副反应以及排泄延迟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精确对ALL危险度分型的基础上,一部分高危患儿可以取消颅脑放疗,24h连续静滴HD MTX可以取代6h静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IL-11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有无促增殖作用及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疗效的影响.方法 1.以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进行细胞培养,IL-11作用水平为(9.375~1 200.0)×10-3mg/L,分别作用于CEM细胞24、48、72 h,测吸光度(A)值评价IL-11对CEM细胞增殖的影响.2.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IL-11对MTX抗肿瘤作用的影响.设 MTX对照组(A组)及IL-11加MTX实验组(B组).A组:MTX作用终水平为(6.0~200.O)×10-3mg/L;B组:取lL-11作用终水平为(75.0~600.0)×10-3mg/L,将IL-11与MTX共同作用于CEM细胞,作用时间持续24、48 h,并设IL-11对照与空白对照组,检测IL-11对MTX抗肿瘤作用的影响.行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IL-11为(9.375~1 200.0)x10-3mg/L时,作用于CEM细胞24、48、72 h,未促进肿瘤细胞CEM的增殖(t=1.88,1.45,2.21 Pa>0.05);IL-11为(75.0~600.0)×10-3 mg/L时未影响MTX对CEM细胞株的抑制作用(t=2.12 P>0.05).结论 IL-11在实验水平内未促进肿瘤细胞CEM的增殖,不影响HDMTX的疗效,可以安全地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酰四氢叶酸钙(CF)延迟解救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应用安全性及机制。方法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9例次HDMTX治疗病例(HDMTX:标危3.0g/m2,高危5.0g/m2)。A组(55例次)MTX滴注起第42小时应用CF解救[15mg/(m2·次),q6h×3次,水化方案改良];B组(54例次)第36小时应用CF解救[15mg/(m2·次),q6h×7次]。血清MTX浓度测定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不良反应评估标准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结果MTX滴入24h血清MTX浓度两组均无升高;48hMTX5.0g/m2患儿A组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肝损及口腔粘膜损害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5);Ⅲ~Ⅳ级肝损和口腔粘膜损害与对照组相比尤其是5.0g/m2HDMTX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均<0.001)。结论在充分合理的水化基础上应用CF低限量及42h延迟解救HDMTX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一步降低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毒副反应的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住院治疗的47例ALL患儿共进行的134例次HDMTX治疗,按照两种不同的水化、碱化方法,分为全国标准治疗组和观察组。观察患儿血清中的MTX浓度、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按WHO相关分度标准,各种毒副反应的发生率、Ⅲ度或Ⅲ度以上的毒副作用者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观察组有2例次出现尿素氮的升高,标准治疗组未出现。(3)在应用HDMTX开始后44h、68h时血清MTX浓度异常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观察组HDMTX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全国标准治疗组,且减少治疗费用,而不影响HDMTX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ALL)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总结3例在本院确诊并按ALL治疗方案规范化疗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HD.MTX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儿均为学龄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HD.MTx(5g/m2)期间发生严重高甲氨蝶呤血症,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药浓度,持续水化、碱化以及多种方式四氢叶酸钙解救但甲氨蝶呤排泄延迟,2~3周后血清甲氨蝶呤浓度仍明显高于中毒浓度,化疗后2周均合并严重骨髓抑制,2例出现表皮松解、1例消化道溃疡,均因继发感染及多脏器损害并发症死亡。结论甲氨蝶呤体内的代谢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持续高血药浓度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对儿童ALL应用HD.MTX应根据细胞免疫学表型、细胞遗传学及甲氨蝶呤静脉滴注后不同时段的血药浓度及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High‐dose methotrexate (HD‐MTX; 12 g/m2) is part of standard therapy for pediatric osteosarcoma (OS).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TX toxicity in children with OS are not well defined.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ak MTX levels (four‐hour) and delayed MTX clearance or treatment toxicity. Information was retriev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of 33 OS patients treated with HD‐MTX at 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5. We found that the four‐hour MTX level did not contribute to toxicity or delayed MTX clearance. We demonstrated that certai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clearance and increased toxic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对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感染次数的影响。方法 2008-01-01—2009-10-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将住院的101例PNS患儿随机分为A组(62例)和B组(39例),选取正常体检儿童22名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B组单独服用激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检测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记录感染次数、肾病复发次数和药物副反应。结果 (1)A、B组治疗前,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明显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A与IgG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治疗3个月,A组(39例)与B组(30例)之间CD8+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D4+及CD4+/CD8+显著低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组与B组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B组低于同期A组(P<0.05);IgG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6个月,A组(23例)、B组(9例)间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4)感染次数,A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6例次,肺炎2例次,肾病综合征复发4例次。B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0例次,肺炎3例次,泌尿系感染2例次,肾病综合征复发6例次。1例患儿服槐杞黄颗粒后出现较严重腹泻(排除感染性腹泻)。结论 PNS患儿治疗前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紊乱;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通过提高NK细胞和T辅助淋巴细胞活性,减少感染并有减少肾病综合征复发的趋势,且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25ms/kg建立凝血紊乱的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和HC)、脓毒性休克早期组(休克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HC)、大剂量HC组(HD组,HC100mg/kg)、中剂量HC组(MD组,HC50mg/kg)、小剂量HC组(LD组,HC5mg/kg),每组8只。HC干预后4h,采集标本观察大鼠血小板(PLT)计数、抗凝血酶(AT)Ⅲ活性、D-二聚体(D-Dimer)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变化。结果休克组PLT计数、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D.Dimer及vWF水平则显著增高,P〈0.05。各HC干预组凝血指标较休克组均有改善,但HD组和MD组仅PLT计数与休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Ⅲ、D—Dimer、vWF3项指标与休克组差异不显著;而LD组各项指标均与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Dimer和vW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组结果介于HD和LD组之间,MD组与H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HC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紊乱的影响不同,小剂量可能有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的凝血紊乱,大、中剂量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大鼠凝血紊乱的改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高危儿童急性白血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作用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2年9月-2004年4月收治的高危儿童AL(HR-AL)10例,应用HD-Ara-C 26例次,HR-ALL 7例患儿采用经典的VDLP方案获CR后,给予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CAT),剂量为100 mg/m2,q 12 h,3天。AML 2例采用经典DEA方案获得CR后,连续应用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DA、EA、MA),HD-Ara-C剂量为200 mg/m2,q 12 h,连用2天。1例M4患儿采用DEA方案未缓解,改用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DA、EA、MA),HD-Ara-C剂量为2000-3000 mg/m2,q 12 h,连用2-3天。结果 1.疗效:7例HR-ALL中CCR18个月1例,CCR14个月1例,CCR12个月3例,CCR7个月1例,1例NR后放弃治疗。3例AML中1例M5 CCR 24月,1例M3CCR 10月,1例M4治疗10个月NR仍带病生存。2.副作用:白细胞于化疗的第6-7天开始下降,9-12天下降最低;粒细胞绝对值≤0.5×109出现在化疗的第6-14天;血小板≤20×109/L为化疗的第10-12天;血红蛋白下降较轻,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3.并发症:败血症1例次,肺炎4例次,肠炎1例次,上感12例次。8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4例次输注红细胞悬液支持,应用G-CSF 3-5天及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并发症痊愈。无1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采用以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儿童HR-AL有助于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近期完全缓解率(CR)与持续完全缓解(CCR),探讨影响小儿ALL长期生存的有关因素。方法:根据化疗方案所用药物不同将44例患儿分为2组:一般化疗组(A组),诱导治疗采用VC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庇护所预防使用二联鞘注(甲氨喋呤、地塞米松),维持治疗使用6 巯嘌呤与甲氨喋呤,加强强化用VCP及COA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强的松)交替;强烈化疗组(B组),按照1993年广西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进行序贯治疗,其中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采用每次 1.5~2.0 g/m2及三联鞘注(甲氨喋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结果:两种方案经过4周治疗44例患儿均获CR,但达到CR的时间A组为(3.83±0.41)周,长于B组(3.00±0.82)周(P0.05)。结论:强烈化疗组不仅近期完全缓解所用时间短,而且在CCR及预防疾病复发上明显优于一般化疗组,虽然强烈化疗后合并各种感染的机会增多,但只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使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所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HD-MTX化疗后致AKI的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增加亚叶酸钙解救量及次数,使用止吐、保肝、黏膜保护等药物及充分水化、碱化)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患儿肝肾功能、MTX血药质量浓度、电解质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1.HD-MTX化疗致AKI患儿血液透析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血肌酐、尿酸、尿素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为(7.00+3.74)d,透析次数为(3.13±1.13)次.2.血液透析后血MTX水平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血药质量浓度降低至正常的时间为(5.75±1.75)d.3.透析前后患儿血WBC、PLT、Hb的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a<0.05).4.患儿LDH、血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钙离子水平、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ALT、AST及血液pH水平在透析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血液透析能有效治疗HD-MTX化疗导致的AKI,并清除患儿体内的MTX.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a report of a case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thecal methotrexate (MTX) for prophylax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 in a 3-year-old girl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Th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acute metabolic or direct toxic effects of methotrexate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issue. Although the specific agent responsible for this complication following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MTX is unclear, it is worthwhile to describe this ev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