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实质近三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证实质的研究对中医诊疗体系的现代化极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证实质研究近三十年的进展,供参考。临床及实验研究一、肾阴虚与肾阳虚1.神经内分泌:六十年代初,上海研究发现六种  相似文献   

2.
肝气郁结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的肝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是一个集合解剖、生理、病理为一体的一个综合性概念。肝气郁结证是肝病证候的核心,是肝主疏泄功能失常的始发证,揭示肝郁证在精神心理、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方面异常改变的实质,对于提高肝病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5年来研究综述如下。1神经内分泌系统1. 1儿茶酚胺测定:陈泽奇等[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3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浆NE,E平均含量与健康人相近;相同证候不同病种间…  相似文献   

3.
以大肠癌中三个常见、单纯的证型:脾气亏虚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表达谱芯片技术,从mRNA表达变化水平筛选明显表达差异基因,探讨基因变化与各证型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大肠癌证实质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众多学者为探讨肝郁证多系统病理改变的具体实质,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虽然还算不得肝郁证病理本质的全息揭示,但对现实临床诊断治疗肝郁证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笔者就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脾虚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医之脾与西医之脾的生理、病理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对于脾虚证实质研究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点之一。拟从实验的角度阐述目前脾虚证实质研究概况。方法通过从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近10年关于脾虚证研究的实验方面的文章。结果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对脾实质研究从不同角度开展后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诸如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等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脾实质研究映射到了西医领域的多个系统中,这与中医的整体观是一致的。结论中医对脾虚证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研究,未局限于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道的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囊括到了免疫、内分泌、神经、血液、能量转化等几大系统中,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能够反映出脾虚证本质的现代生物学指标太多,没有特异性,没有针对性,指标之间也缺乏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肝郁证实质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郁证,是中医脏腑证候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也是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探讨肝郁证的实质,对认识"肝"的本质和提高辨证施治永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肝部证实质及其动物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一、对肝郁证实质的研究1.对肝郁证的研究:王伯祥等治疗肝郁患者140例,其诊断肝郁的主症为;胸胁胀满疼痛,腹胀,精神抑郁,肝脾大。经实验室检测发现,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谷春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65-1867
本文论述了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胰岛素抵抗的客观化检测指标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脂肪肝、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提示对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与中医证实质关系的深入研究,对全面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谷春华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65-1867
本文论述了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胰岛素抵抗的客观化检测指标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脂肪肝、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提示对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与中医证实质关系的深入研究,对全面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变化、微循环障碍等几方面阐述了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认为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瘀证的特点,但仍可利用现有血瘀证诊断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急性出血性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自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及变化多端等特点。据文献报道,西医内科保守治疗本病的死亡率达40~60%,为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从近30年有关文献报道看,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就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完素学术思想近三十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完素(约1120~1200),金代著名医学家。重视《内经》理论,深刻阐发病机;敢于对当时权威性论治思想提出怀疑。现将1957~1987年对其学术思想研究的概况展示如下: 一、火热论古今医家一致承认,刘完素是“火热论”者。擅长阐发火热病机,善以寒凉治火热病证,属寒凉派,是以论治火热为中心的河间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肝硬化中医证实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在解剖学上以弥漫性的小叶增生伴纤维化为特征,小叶增生和肝纤维化可破坏肝脏正常结构,导致肝脏血流紊乱以及生化功能失调[1].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疾病中难治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早期肝硬化属中医学"胁痛"、"积聚"范畴,晚期则属于"臌胀"范畴.  相似文献   

13.
证实质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证候的规范化、证候的动物模型复制以及脾、肾两脏虚证实质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作了思考和分析。认为:由于证本身的灵活多样,决定了其实质研究的艰难性;发展中医理论、加强四诊客观化研究、区分“本病本证”与“非本病本证”、进行病证结合等将是证实质研究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实质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的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蛋白质组学从微观入手,研究机体整体或某一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全部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两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趋同性。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对同一疾病不同证候或同一证候不同疾病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研究,对了解中医证的实质及临床辨证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实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在整体上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和代谢功能亢进,血液表现为浓稠凝的特点;局部胃黏膜表现与炎症及Hp感染有关,以胃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胃内分泌物增多等为主。  相似文献   

16.
谌琦  郭小青 《河南中医》2010,30(3):221-223
目前证实质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既有"微观"还原,还有微观基础上的综合,借助西医学及多学科的方法研究中医,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但研究发展中医不能替代中医自身的发展。证的研究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应在调整目标的基础上予以加强,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规范证名与证候。在此基础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并举,使中医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专业的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日益丰富,对人体内环境的微观认识不断深入,为中医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复杂的参考数据。如何将这些客观数据纳入中医经典辨证论治体系,即明晰证候实质与这些客观数据的对应关系,是当前中医药理论实质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难点所在。气虚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证候之一,以人体之气总量的不足或功能的低下为主要病机,可导致整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及抵御邪气侵袭能力的下降,而引发多种疾病。对于气虚证实质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医证候客观物质基础的认识,以及对疾病进行病证结合的整体观、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而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重组DNA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开发,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现,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等,正日新月异地改变人类对医学传统的认识,极大地促进了生命医学的发展。相比之下,随着基因组、蛋白组时代的到来,中医自身面临着的存在与发展的形势却日趋严峻。中医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张仲景、金元四大家、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许多利好政策,因为在世界性难题,深化医改的进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式医改,需要中国式办法。而中国式办法离不开中医药。尽管长久以来中医药都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和领导人正以坚定的姿态告诉国人和世界,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