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琴  樊雅静  胡三莲  冯佩华  韩微 《护理研究》2008,22(31):2886-2887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回乳时间提前;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导致过分紧张和焦虑,这些对产妇健康和母乳喂养都有影响[1].对于新生儿而言,不能得到母乳喂养,易导致黄疸、低体重和脱水等,且母乳有利于早产儿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2].为减少母婴分离产妇产后发生乳胀,增加喂养早产儿的母乳量,建立母婴联系,我科主动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促泌乳乳房护理干预,研究可行的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母婴分离产妇180例纳入本研究,按照开展乳房护理干预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0例。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012年2月~2013年2月)给予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泌乳开始时间和乳房硬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乳房硬度I°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给予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后正常泌乳和母乳喂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产后泌乳评价表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为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泌乳的评价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的6月医院自然分娩病例中,因各种原因其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产后1、2、3 d应用产后泌乳评价表进行系统评价。比较两组泌乳启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肿胀率及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应用产后泌乳评价表可以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促进母要分离产妇持续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因各种原因新生儿转入儿科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15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模拟早吸吮,热敷、按摩乳房,模拟按需哺乳,每隔2~3h用吸奶器吸奶或用手挤奶,适时送到病房喂哺婴儿.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2,3,4d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产后4d内,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42d时随访,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乳房肿胀率,增加产妇喂奶的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循经乳房按摩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初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循经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1、3、42 d,泌乳评分、血清泌乳素水平、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循经乳房按摩能缩短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产妇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肿胀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问后延。加之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科于2001年开始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主动实施乳房护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06名产妇产后24、48、72小时内泌乳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对比分析,发现剖宫产、乳房异常、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早期乳量比阴道分娩且乳房正常的产妇明显减少,提示纠正乳房异常,重视剖宫产及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有利于促进早期母乳分泌量。  相似文献   

8.
306例产妇产后72小时内泌乳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通过对306名产妇产后24、48、72小时内泌乳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对比分析,发现剖宫产、乳房异常、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早期乳量比阴道分娩且乳房正常的产妇明显减少,提示纠正乳房异常,重视剖宫产及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有利于促进早期母乳分泌量。  相似文献   

9.
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行乳房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新生儿转至NICU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产后第1d通过热敷、按摩和挤奶进行乳房干预;对照组仅行健康教育,待乳房肿胀再给予乳房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泌乳及泌乳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d的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说明了泌乳时间提前了。实验组产妇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产后第1d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第2、3、4d的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乳房干预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房肿胀,使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12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于产后6h定时给予乳房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可使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乳房护理干预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促进泌乳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产后第1天采用热敷、按摩和挤奶进行乳房干预;对照组产后第1天仅行健康教育,待乳房肿胀再给予乳房护理。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2天乳房肿胀、第4天泌乳及第1,2,3,4天泌乳量等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天泌乳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3,4天泌乳量均较对照组多(均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乳房干预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房肿胀,增加泌乳量。  相似文献   

12.
杨丽  董玲  吴素娇 《当代护士》2018,(2):101-103
目的探讨责任制包干对促进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宣教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如何保持泌乳,实验组采用责任制包干促进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观察两组产妇同一时间的泌乳率及泌乳量、早产儿生后4周内母亲回奶率(每次乳汁分泌5 ml为回奶)、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泌乳量多、泌乳率高,早产儿生后4周内母亲回奶率低(P0.05),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P0.05)。结论采用责任制包干能促进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有效泌乳,降低早产儿母亲回奶率,提高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按摩法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对泌乳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与观察组156例,对照组产后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 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配合心理暗示疗法,产后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乳量及4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产后1周泌乳量及产后4~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配合心理暗示疗法,并进行持续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坚持4~6个月以上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许鸣奕  金菊英  陆秋阳 《全科护理》2021,19(10):1403-140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亲自我效能、疾病不确定感与泌乳量的关系。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应用自我效能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82名NICU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连续测定早产儿母亲在患儿住院期间母乳量,应用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NICU早产儿母亲自我效能、疾病不确定感与泌乳量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为(3.12±0.45)d,产后7 d泌乳量为(325.26±21.52)mL;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显示,NICU早产儿母亲自我效能与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量呈正相关(P<0.05),而疾病不确定感与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量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出生胎龄、产妇年龄、母乳喂养经验、产妇自我效能及产妇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产妇产后母乳量的因素。结论:NICU早产儿母亲产后泌乳量少、泌乳启动时间迟,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除了关注早产儿出生胎龄小及产龄较大的产妇外,还应对产妇加强心理干预,增强产妇自我效能,减轻产妇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产妇母乳泌乳量及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产妇产后尽早泌乳是确保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关键[1],但由于部分新生儿因疾病造成母婴分离.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胀痛发生率较高且泌乳时间较迟[2].  相似文献   

16.
廖冰  李文红 《中国康复》2012,27(3):223-224
目的:观察早期乳房按摩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2组均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入院后当天即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规系统的乳房按摩,40min,每天1~2次,直至产后4d,对照组仅在产后第2天进行乳房按摩直至产后4d。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婴儿需要的时间、产后7日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房扁平凹陷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量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乳房扁平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为择期剖宫产产妇实施早期乳房按摩,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改善乳房状况,保证母乳喂养,较产后按摩效果更佳,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方法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雅丽 《家庭护士》2009,7(8):666-668
[目的]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泌乳,纠正缺乳,满足新生儿需求,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在爱婴医院选择20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106例设专职责任护士,术后给予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的指导,母乳不足者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102例给予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母乳不足的新生儿采用小勺或小杯喂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乳母始动时间和泌乳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经观察采用乳房按摩,能促进乳汁分泌.[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设责任护士,指导产妇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乳房按摩,利于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有益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8.
早泌乳多泌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60例产妇采取多种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进行正交实验。选择出包括乳房条件、刺激泌乳、胶原汤、食用时间与量的"立体控制型"促乳护理方案。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在产后24h内纯母乳喂养率达98%,对照组仅为6%。经统计学x2检验,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实验证明:采用"立体控制型"促乳护理方案,能够促进产妇早泌乳、多泌乳,满足了产后24h新生儿需要量,为母乳喂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母乳对婴儿智力和体质发育的优越性是任何代乳品无法替代的,乳汁中含有多种抗体和抗感染物质。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生长和健康,而且还能促进母体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剖宫产产妇由于受饮食限制,以及术后疼痛带来的负性情绪,从而影响乳汁分泌。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我科设专职责任护士,对母婴进行全方位护理,指导产妇早进食、早活动,为母乳不足的新生儿乳旁加奶,经临床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谷梅梅 《全科护理》2011,9(13):1169-1170
母婴分离时的产妇由于产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房胀痛发生率较高,泌乳时间后延。母婴分离产妇情绪受到一定影响,过分的紧张、焦虑及担心新生儿健康等诸多因素,对母乳喂养有较大的影响。2010年6月—2010年11月我科对转入新生儿科的新生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